研讨式教学在大学专业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2016-03-19石楚平周东一伏军曾东和黄建设肖飚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系湖南邵阳422000
石楚平 周东一 伏军 曾东和 黄建设 肖飚(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系,湖南邵阳422000)
研讨式教学在大学专业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石楚平周东一伏军曾东和黄建设肖飚
(邵阳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系,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本文针对现行教学方法的赶不上时代的发展的现状,从人在学习中的个体智能、学习方式与学习动机的综合效果进行分析,得出现行学习方法容易使相关器官产生疲劳,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不佳,探讨了产生学习疲劳的原理,提出在大学专业教学中通过采用研讨式教学的方式,更容易设计出新型及合理的教学模式来提高学习效果,并在《能源与环境》这门课程中进行了研讨式教学的尝试,结果表明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增强学习效果。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疲劳;学习动机;学习方式;学习效果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tatus quo that current teaching methods cannot catch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analysis of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individual intelligence, learning style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current learning methods easily fatigue the relevant organs and are harmful to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inciple of generating learning fatigue and proposes discuss-style teaching method should be adopted in professional teaching in university which facilitates the design of new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mode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s. Trials are conducted in the course "Energy and Environ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original teaching method can eliminate students' learning fatigue, stimulate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reinforce learning effects.
Keywords:discussion teaching; fatigue;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yles; learning effects
引言
近些年来,教师不断埋怨学生的素质下降,教学效果下降,却很少去探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就外因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音视频、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知识快速膨胀,需要接受的知识面更加广泛、深入,而我们的教学却还是停留在千百年来不变的教学方法上。就内因而言,是大学生大规模扩招,而接受知识的优势人群数量及人类智能的提高的速度却远远跟不上这种发展。这就要求教育如何像企业的产品开发一样做到以最大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宗旨,也就是要主动地让教育去适应这些人群,而不是被动地要学生来适应现有的让学生感到疲倦的教学模式。
一、研讨式教学的机理
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人类的学习行为入手来探讨。人类的学习行为主要应该由学习方式与学习动机起主导作用,而学习效果是个体智能、学习方式与学习动机的综合结果。在这三方面中个体智能主要由DNA遗传基因决定,人类从猿人到现代人的智能都经历了上百万年的进化,所以短时间内不可能大幅度提高。
人类学习方式主要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感觉器官对环境因素的感知作用,及思考提炼而获得的知识。在这里人体感官器官是知识输入的窗口,大脑是储存与运算器,然而这些器官都存在着疲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就是视觉、听觉与大脑的疲劳,现行的学习方式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很容易产生疲劳,如果能通过听觉、视觉、思考等交替综合作用加上趣味性与新颖性,则能大大降低学习中产生的疲劳。
视觉与听觉疲劳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眼睛与耳朵的疾病综合症,另一种是指感情上、心理上的疲劳。也就是说,任何新事物被过分滥用之后,都会引起视觉与听觉疲劳。当然在学习中产生的视觉与听觉疲劳是心里上听视觉的综合疲劳,即人们常说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在老子《礼记·大学》中就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之说。产生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人体器官的一种自我保护功能,因为器官的使用是有限度的,为了保护器官提高使用效率,人体具有即所谓掩蔽效应,改变输入阀值避免过多的重复信息输入,比如在嘈杂的人群聚会中,你根本不会听到人们在说什么,在一块绿色的草地上,你很难发现一条竹叶青蛇。由此可见,对于学生而言,黑板上的粉笔字,老师那单调重复的声音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已经是用了十几年的已经很容易被人体器官列入了背景噪声所屏蔽掉的信息了。
另外一个方面学习动机在学习中起到极大的作用。学习中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的内因主要由心里因素所主导,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学校、媒体等[1]。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这里提到合理是因为激发分为强激发、中等程度激发与弱激发,同时又有近景激发与远景激发。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Yerks)和多德森(Dodson)认为,学习动机的中等程度的激发或唤起,对学习具有最佳的效果。动机过弱不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动机强度的提高会造成学习效率的降低,激发强度有一个最佳点使得学习积极性达到一个最高点,超过这一点,动机过强或过弱,不仅对学习不利,而且对保持也不利[2]。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3]。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另一方面近景激发比远景激发更容易起到激发效果。比如你告诉某人在很远的深山有一座金矿,另外又告诉他在隔壁的房间了有一枚金戒指,很显然这人首先会去拿到这枚金戒指。
对学习结果给予恰当评定是激发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
学习动机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外部动机作用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例如某些学生为了得到教师或父母的奖励或避免受到教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他们从事学习活动的动机不在学习任务本身,而是在学习活动之外[5]。
二、《能源与环境》课程研讨式教学的实施
针对以上讨论的问题,我们在《能源与环境》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了研讨式教学,在教学中通过由教师创设课程情境,包括论述式、探讨式、辩论式及教授式相结合的课题场景。因为在学习中如何消除疲劳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也就是尽量防止在学习出现学习疲劳。这种新的教学方式首先解决了学生的眼睛、耳朵、大脑的器官疲劳问题。对大学生这群人体而言,由于已经具备了从事以上教学的个体能力,实行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很好的防止学习疲劳并提高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在研讨式教学的课堂设计中我们设计了一些环节来达到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正如前面所述要采用中等程度的激发有好的激发效果,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实现目的。
一方面我们采用现场老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现场评分,评分累积在总成绩中的比重占50%,总成绩中另外50%是考试与课外成绩。我们采用多媒体教学,并设计了评分系统,达到中等程度的激发,有利于学习动机的保持。同时每个学生可以及时知道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成绩,这样可以及时把学生发言的成绩反馈给发言学生及其他同学,学生知道自己及其他同学的得分又可以达到近景激发的目的。
另一方面是教师在评价中给予恰当的评价来提高学习动机的激发。所谓恰当就是评价中应该把鼓励放在首位,给予适当偏高的评语及评分,指出说的好的地方并予以拓展,不足的地方以某种希望、暗示等方式表达出来。教师也参与学生的研讨,使研讨式教学有广度又有深度。
这种通过及时评分及评语的及时反馈信息实现了良好的学习动机激发。在课堂中学生听到其他同学的论述,特别是辩论课时候能产生强烈的外部动机激发。因此,教学中布置较多的辩论课题,有较佳的动机激发效果。这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有探讨与辩论的价值,最好兼有趣味性。另外,出题要进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量力而行,达到学生个体与班级整体的同步共进。
三、结束语
我们采用的这种由教师做评委、挑选一个学生做主持兼计分、学生做研讨主体的研讨式教学方法,体现的主要教学原则是学生主体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谐性原则与快乐性原则,它使学生成为学习行为的主人,始终处于稳定的自主地位,这样改变了学生以往都是被动学习受体的现行,发掘创造了学生的潜力,施展了他们的才华,让学生占据课堂教学主体地位。这种教师当“导演”,学生当“演员”的模式,增强了师生及同学之间平等、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加上现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加有利用学生信息的采集,丰富了研讨课堂的内容。这种新颖趣味的研讨式学习方式消除了学习疲劳,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并增强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彦波,杨万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善高中英语教学效果[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1):265-266.
[2]李炳煌.学习动机与学业绩效关系研究综述[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4):146-149.
[3]薛洪岭.如何让学生在阅读中张扬个性[J].中国校园导刊(教育版),2011(4):100.
[4]张蕾.如何激发高中生化学学习动机的策略[J].考试周刊,2012(22):149.
[5]王康.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自我更新”取向[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5).
*基金项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4]247号)及(湘教通(2013)223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1-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