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抗战时期丰子恺的漫画创作思想
——由“儿童战事画”谈起

2016-03-19吴浩然

关东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兴华丰子恺抗战

吴浩然

浅析抗战时期丰子恺的漫画创作思想
——由“儿童战事画”谈起

吴浩然

丰子恺是民国时期影响最大的漫画家之一,虽以漫画闻名,其漫画的构成和风韵却与同时代的漫画家截然不同。他的漫画含蓄、温暖,有着传统式的大爱精神和浓郁的中国气派。即便是日寇的暴行迫使他流离失所,他仍保持着一颗宽容仁爱之心。宽容和仁爱是子恺漫画的创作源泉,同时也是子恺漫画的创作精神。

子恺漫画;宽容;教育

作为一介儒生的丰子恺,面对社会沉浮,国家前途未卜,在大灾大难面前,始终保持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热忱,向世人宣扬正义,唤起全世界爱好和平拥护人道的国民的响应,以感性的画笔和敏锐的艺术视角,述说着沉痛国耻下一个国民的思想。正如陈浮在《抗战中的丰子恺先生》一文中所写:“虽然不免老朽,不曾上前线杀敌,但已经是一位民族统一战线中可敬的战士。他勇敢、坚决、乐观,和一切的战斗者一样。”*陈浮:《抗战中的丰子恺先生》,《循环报》1938年9月28日。

一、“宁做流浪者,不当亡国奴”

逃难也,逃到桂江西,独秀峰前谈艺术,七星岩下躲飞机,何日更东归?——丰子恺《望江南》*丰子恺:《望江南》,《丰子恺文集》(七),丰陈宝、丰一吟、丰元草编,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744页。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侵占平津以后,又野心勃勃地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国民党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消极抗日,大片国土相继失守,凶猛的战火很快殃及上海周边的小镇。

石门毗邻上海,为浙北古镇之一。相传越国为了抵御吴国进攻,在此垒石为门,故称石门。小镇物产富饶,民风淳朴,因诞生了艺术大师丰子恺而扬名天下。丰子恺生于1898年11月9日,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1933年春,他用稿费在故乡石门(今属桐乡市)建造了自己的寓所——缘缘堂,过着闲云野鹤般的著述生活。可好景不长,1937年11月6日下午,丰子恺正在缘缘堂二楼阅读蒋坚忍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准备画成《漫画日本侵华史》,帝国主义的飞机突然开始轰炸整个小镇,石门顿成残垣断壁,缘缘堂危在旦夕。面对日寇的步步紧逼,丰子恺决定“宁做流浪者,不当亡国奴”,于是简单打点行装,带领全家仓促向西南方向逃难,由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流离生涯。

一家老幼十二人由石门出发,经桐庐、江西萍乡、湖南长沙、湖北汉口,后由于九江失守,又不得不再回到长沙。在长沙时,丰子恺接到了桂林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唐现之的邀请信,遂促成了桂林之行。

丰子恺来到桂林师范,租住在泮塘岭40号的谢四嫂家。他把房东的牛棚改造成自己的书室,称为“牛棚书室”。书室环境虽说简陋,却是丰子恺宣传抗战、文艺创作的阵地,就连为谢四嫂家写的春联也是抗战内容,联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抗战必胜妇孺皆知。”桂林师范的办校宗旨是:“以艺术兴学,以礼乐治校”,学校尤其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和抗战宣传。丰子恺在校担任壁报和抗战漫画的宣传指导,常带领学生上街下乡去宣传抗战,他画的抗战漫画被学校制版而印,作为抗战宣传资料各处张贴。《教师日记》中曾记载此事:“十一月二十八日(星期一)……学校会议决定,宣传除派学生分组走近乡外,复以石印印吾抗战画四幅,随队揭贴,又以转送他校。学生亦须自制抗战漫画,由我指导。”*丰子恺:《教师日记》,重庆:万光书局,1944年。

丰子恺的抗战漫画曾被当时的很多报刊杂志转载。1938年11月出刊的《华大桂声》第一卷第二期整版登载了丰子恺的诗画《嘉兴所见·梦江南》。*丰子恺:诗画《嘉兴所见·梦江南》,载1938年11月《华大桂声》第1卷第2期,华中大学桂声社编辑,桂林兴纪大观印务社印刷,桂林崇德书店总发行。诗曰:“空袭也,炸弹向谁投?怀里娇儿犹索乳,眼前慈母已无头。血乳相和流。”画面内容惨不忍睹,催人泪下,诗句悲壮凄凉,让人无不动容。无知的娇儿还在吃奶,母亲的头颅却被弹片削飞得不知去向。画家亲眼目睹这一惨象,悲愤之心泄于笔端。同样,在汉口时,他偶遇乡间大树,主干虽被砍去,但生机不绝。春风一吹,照旧生长得枝繁叶茂。丰子恺有感于此,画了一张漫画,并题诗曰:“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如此勃勃的生命力,不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吗?

生机并不绝,丰子恺在妻子身上也看到了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来桂林时,妻子徐力民已有身孕,于是他便为这个新生儿取名为“新条”,寄予了抗战必胜的希望。但女儿陈宝觉得“新条”不雅,便改作“新枚”。丰子恺认为:“大肚皮逃难,在流亡中生儿子,人皆以为不幸,我却引为欢庆。我以为这不过麻烦一点而已。当此神圣抗战的时代,倘使产母从这生气蓬勃的环境中受了胎教,生下来的孩子一定是个好国民,可为未来新中国的力强的基础分子……一定是这回的抗战中,黄帝子孙壮烈牺牲者太多;但天意不亡中国,故叫老妻也来怀孕,为复兴新中国增添国民。”*丰子恺:《未来的国民——新枚》,《宇宙风》1938年9月16日。

怀着抗战必胜的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在国难深重的流离岁月里,丰子恺过着清贫的生活,却从不呻吟叫苦。“如今故国已成焦土,漂泊将及两年,在六千里外的荒山中重温当年仓皇辞家的旧梦,不禁心绪黯然,觉得无从下笔。然而环境虽变,我的赤子之心不失却;炮火虽烈,我的匹夫之志决不被夺,它们因了环境的压迫,受了炮火的洗礼,反而更加坚强了。杜衡芳蓬所生,无非吾土;青天白日之下,到处为乡。我又何必感慨呢?”*丰子恺:《辞缘缘堂》,载《丰子恺文集》(六),丰陈宝、丰一吟、丰元草编,第118页。在桂林旅居的日子,他再绘《漫画日本侵华史》,还没有来得及印刷,画稿在逃难中丧失了;第三次重绘了《漫画阿Q正传》,终于在1939年由北京开明书店出版;创作了几百幅抗战漫画,撰写了十几篇讨伐日寇、积极抗战的战斗檄文;为弥补学校课外教材的不足,他还绘制了两本儿童读物:《兴华大力士》和《大同大姊姊》。

二、艺术的抗战

我们四百兆人,中华民,仁义礼智润心。我们四百兆人,相互亲,团结强于长城。以此图功,何功不成!民族可复兴。以此制敌,何敌不崩!哪怕小东邻!我们四百兆人,齐出阵,打倒小日本!我们四百兆人,睡狮醒,一怒而天下平。——《我们四百兆人》(萧而化作曲,丰子恺作词)*丰子恺:《我们四百兆人》,萧而化作曲,茅盾主编:《文艺阵地》创刊号,1938年。

抗战期间,在文化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的引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很多画家纷纷用自己的画笔揭露日寇的暴行。随着这类题材的大量出现,形成了中国美术史上特殊的美术思潮,有学者称之为“战事画”。“战事画”当时也被称为“抗战画”,泛指与战争相关的绘画作品。主要内容分战迹图、劳军图、灾情图。战迹图主要是表现抗战前线的实况,战士英勇杀敌的相关场面和事迹,及整个战局的形势。劳军图则是表现后方怎样支援前线,以慰问战士为主题。灾情图其实和战迹图类似,也是表现战争场面的,只是内容稍有分别,战迹图侧重于战场,灾情图则以难民、流亡为主要题材,是战争浩劫后的情景再现。学校被炸、家园被毁、灾民逃难等等都是灾情图所表达的内容,每张画都是血泪交织的控诉,触目惊心,画面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因此灾情图在这三种内容中所占比例最大。由于战争的特殊原因,战事画的内容和表达的主题也具有特殊的历史性和政治性。中国的“战事画”大致是以抗日战争为主题的绘画创作。在这个大忧患时代,很多画家都投入到战争的宣传中来,绘制宣传画、举办画展、出版抗战内容的书籍,成为抗战队伍中一股强有力的洪流。

1937年以前,丰子恺的漫画素以儿童情趣、人间世相、古诗新画为题材,画面宁静致远、包含人间情味。然自抗战军兴,日寇的暴行激起了画家的无限愤慨,丰子恺一路逃难,一路挥洒自己的画笔。虽然他没有投笔从戎,奔赴战地英勇杀敌,但他把逃难中的所见及所感,绘成漫画积极宣传抗战,亦不失为艺术的战斗篇章。

丰子恺许多反映战时题材的漫画,曾结集出版在《战时相》和《客窗漫画》单行本。《子恺漫画全集》之第六集《战时相》,1945年12月开明书店出版。所收录的64幅漫画全部都是战事画。描写的内容有热血奋战的勇士、血淋淋的战场、流离失所的难民、后方的儿童等。丰子恺毕竟不同于其他漫画家,很多的画作还是带有抒情意味和讽刺风格。如描写女兵的《国中生女尽如花》《他年麟阁上,先画美人图》等;描写日伪区的《摧残文化》等;描写战士立志杀敌报国的《自写岳王词在壁,从头整顿旧山河》《不许戎衣有泪痕》等;描写战争残酷的《战争与音乐》《留得人间姓名香》等;描写腐败政府的《傀儡》《丑剧》等,也有描写儿童生活场景的《捷报》《散沙团结可以御敌》等。

丰子恺的很多战事画少有残忍露骨直面战场的画面,而是含蓄隐忍、不动声色地以写实手法叙述一件事和一个人。部分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情调,让人看后笑中含泪。如《“今天天气好!”》,画面上两个人相遇,天下着雨,都撑着伞,何谓天气好?如果没有此段生活经历,很难想象和理解。天气下雨,视线不好,敌机就不会出来轰炸,没有轰炸,生活暂得安宁;当然画题为《今天天气好!》,也侧面写出了人们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再如《战地的狗》,作者并没有直接画出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而是通过一只狗,衔着主人的腿回家,描写了狗主人的悲惨命运。这样的画面处理貌似轻松、简炼,却能给读者内心以沉重的压抑感。既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意图,增加了画面的亲和力和可读性,也显示出作者驾驭笔墨和语言的深厚功底。

丰子恺的漫画集《客窗漫画》也是一本有关战事画的书,收画60幅。他在序言中写道:“抗战军兴,我的故乡尽成焦土,我赤手空拳地仓皇逃难,但只是逃难而已,自愧未能投笔亲赴战地为国效劳。所以抗战以来,我的画都是逃难中的所见及所感,即内地的光景,与住在后方的一国民(我)的感想而已。”*丰子恺:《客窗漫画》序,桂林:今日文艺社,1942年。虽然照作者自己的话说,只是感想而已,但这恐怕是一个画家唯一可以做到的事情。丰子恺曾撰文主张“艺术必能建国”,提出“因为一般浅见的人,向来误解‘艺术’,把它看作消闲物,奢侈品”,*丰子恺:《艺术必能建国》,丰陈宝、丰一吟、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四),第30页。却不知“它的陶冶之功与教化之力的伟大”*丰子恺:《艺术必能建国》,丰陈宝、丰一吟、丰元草编:《丰子恺文集》(四),第30页。的理论主张。在这本集子中,他画出了很多爱国者的心声。如《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国仇未报老僧羞》等。这一类战事题材的漫画,仍是借助诗句的魅力,甚至直接用古人诗,表达当下事,充分展现出漫画的文学性。临阵杀敌是为抗战,绘画撰文作宣传也是抗战,实为艺术参战、画笔参战的斗争方式。同时也是他始终秉承“为人道而抗战,为正义而抗战,为和平而抗战”*丰子恺:《谈抗战歌曲》,载《子恺近作散文集》,成都:普益图书馆版,1941年,第28页。精神的最有力体现。

三、仁者无敌

东邻有小国,其地实寒微。幸傍大中华,犹得借光辉。初通霸国术,遂尔图杀羿。飞机兼炮火,杀人复掠地。思以非人道,胁我神明裔。岂知中华民,万众一心齐。群起卫社稷,抗战为正义。胜暴当以仁,不在兵甲利。仁者本无敌,哀哉小东夷。——丰子恺《仁者无敌》*丰子恺:《仁者无敌》,《少年先锋》1938年第6期。

在丰子恺整个的创作历程中,《兴华大力士》和《大同大姊姊》并非主要著作,且流通极少,很多有关丰子恺的著作中均未谈及,似乎惟恐触摸到那段让人悲恸欲绝、不堪回首的耻辱旧史。然而它在抗战时期却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

《兴华大力士》和《大同大姊姊》书中均未印明出版时间,版权页注为(桂林)特种教育社发行,寄售处为:南京天星书店和重庆难童书店。丰子恺在卷首中标注了《例言》的写作时间“廿七年十月十六日子恺记于桂林”。丰子恺1939年4月5日离开桂林前往宜山,限于当时的通讯状况,作者可能也未必知道这两本小书已经出版。《兴华大力士》和《大同大姊姊》分别为初小三四年级和高小的国语课外读物。每书包含了三个故事。《兴华大力士》叙述了兴华力大如牛,勇敢机智地和敌人周旋,最终在救国军的配合下歼灭了全城鬼子。作者似乎有意把主人公兴华描绘成大力士,既是对自己新生儿新枚的希冀,也是对中国命运的美好展望。《大同大姊姊》通过名为大同的大姐姐为两个小朋友镇东和兴华讲不同的故事,阐明三个道理。丰子恺为故事中的三个主人公取名也是别有用心,“大同”取热爱和平、世界大同之意;“镇东”寓意镇住东洋鬼子;“兴华”则希望复兴中华。

从战事画的角度研究,《兴华大力士》和《大同大姊姊》属于连环画,一文一画,每篇短文以真实故事为蓝本,没有故意夸大题材,而是以简单的故事情节、趣味的手法,真实地反映时事,以说理形式灌输给大众,辅以教育意义,为抗战服务。画面有战迹图和灾情图的内容,既是故事书,也是艺术教育书籍。作者在渲染战事残酷的同时,巧妙运用童真之风、宽容之理、教育之本、理想之情来滋养儿童,这也正是他对儿童的教育理念。他说:“我教艺术科,主张不求直接效果,而注重间接效果。不求学生能直接作有用之画,但求涵养其爱美之心。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丰子恺:《教师日记》,重庆:万光书局,1944年,第37页。《兴华大力士》和《大同大姊姊》的出版正是基于其创作观,由浅入深,施教于人。

(一)童真与理想

《兴华大力士》中,丰子恺把兴华塑造成一个坚强、机智、力大无比的儿童形象。书封上,兴华一手拎着“建国”,一手拎着“抗战”,表现出坚定、勇猛的气势,反映出作者的抗战决心和对中国未来前途的美好展望。兴华的确没有让人失望,他创造了一件件令人赞叹不已的“光荣事件”:教室坍塌时,他撑住墙壁,让同学们得以全部逃生;打探军情时,他不畏艰险,乔装改扮,最终在救国军的配合下把鬼子全部歼灭。一位小学生,何以会有如此的胆识与智慧,这基于国破家亡所激发出的人们内在的抗战热情。儿童代表着民族的未来,他们身上所表现的优秀品质,是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作者利用兴华这个人物,为中国的儿童树立了榜样,同时教育世人,正义的战争必将得到最后的胜利。作者曾在逃难途中根据在友人家所见,创作了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把一枚炸弹壳当作花瓶,插上两朵荷花,边上还点缀了两个镇山驱兽、避灾辟邪的吉祥物——阿福,以“荷”“瓶”寓意“和平”,这是画家向往祥和生活的理想,同时也是全世界热爱和平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宽容与教育

《大同大姊姊》中的三个故事都颇有情趣,既浅显易懂,又意味深长。《黄老伯伯养猴子》讲述了一只猴子分别抢了黄伯伯的饼干、念珠、鞋子、风兜、帽子,并抓伤黄伯伯的身体。作者以猴子的肆无忌惮、贪赃无厌类比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暴露出日本帝国主义的本性及残酷的侵略现实。在故事的最后,作者又附注了如下文字:“读了上面故事的小朋友,请注意下列的事:晋朝时代,日本请中国人去教太子读千字文;唐朝时代,日本派学生到中国来留学;明朝时代,日本强盗到中国沿海各省来抢劫;清朝时代,日本强占我们的琉球群岛……”*丰子恺:《大同大姊姊》,桂林:特种教育出版社,第22页。很显然,作者是想更进一步阐明讲此故事的最终目的和引申意义,希望通过这些故事及以上的文字,让祖国的未来一代,勿忘却这段耻辱的历史,并化作崛起的力量。

故事二《疯子、偷儿和强盗》,分别以市里出现了疯子、偷儿、强盗来引出要说明的道理,并进行了一场探讨,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出现。有人怪罪于出现了刀,才会使疯子杀人;有人怪罪于化学药品,使偷儿能够顺利偷窃;有人认为是枪械不好,要不然强盗不会抢劫。最后通过说理、教育、引导等方式,让儿童大彻大悟。如果对儿童直接说教,灌输理论,没有故事的铺垫,其效果将大相径庭。

故事三《大同大姊姊》也引发了一场热议:日本人向我们投掷了炸弹,而我们却向东京、大阪、神户等地投了宣传单,众人非常不解和气愤。提出问题后,大同大姊姊再一步步释疑:第一,他们来轰炸我们的城市,杀害我们的老百姓,是犯国际公法的一种野蛮行为。我们不同他们一般见识,我们堂堂中华大国,决不跟了他们犯法,决不学他们的野蛮。第二,侵略中国,轰炸中国人民的是日本的军阀,不是日本的人民,日本的人民也都是爱好和平的人民,他们被军阀欺骗和强迫,到我国来打仗,他们心里痛恨军阀,有说不出的苦痛——这是许多俘虏自己说出来的。所以我们倘去轰炸日本的人民,就变成了“吃了对门谢隔壁了”。第三,你们不要看轻这些传单,这些虽然只是薄薄的几张纸,其力量实在比炸弹大得多呢!通过大同大姊姊这样的讲解,大家茅塞顿开,知晓了用怎样的宽容去赢得力量。这正如一次次容忍猴子的黄老伯伯一样,中国人要胸襟宽阔,我们不把屠刀指向无搏击之力的民众,而是将和平的种子撒向世界。

“胜暴当以仁,不在兵甲利”,作者坚信仁者无敌,用一颗宽容之心,包容了自己所受的苦难,也宽容了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大罪。他把自己的宽容和教育思想,融入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中,让人们在故事中领略他的宽容之心,同时也受到教益。他以大同大姐姐之口,寄托了他的理想:“所以我说,这些传单虽是薄薄的几张纸,其力量实在比炸弹大得多。它们是炸弹的种子,播种在日本人民的心里。长大起来,变成无数炸弹,炸毁目标军阀的命根……于是人类永远和平幸福,世界大同实现了。”*丰子恺:《大同大姊姊》,第59页。在《疯子、偷儿、强盗》中,他也写道:“全世界上,到底爱好和平的人是大多数,欢喜杀人的是最少数。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为人道而抗战,为全人类的和平幸福而抗战,必定能够引起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的同情和响应,必定能够歼灭世界上一切暴徒。这些暴徒在世界上,犹之疯子、偷儿、强盗在我们这市内,究竟是少数。他们只能暂时横行,不久就要被警察捉住,监禁起来,或者竟把他们杀掉。”*丰子恺:《大同大姊姊》,第42页。

《兴华大力士》和《大同大姊姊》虽然是作者针对儿童而作,内容上稍显单薄,但依然有着特殊的意义。战时学校的教育和时代是脱了节的,尤其是艺术教育,还停留在画梅兰竹菊和唱靡靡之音的旧歌上,教的学的内容依旧陈腐,虽然有些学校也尽量设法配合战时之宣传,但由于战时艺术教材和人才的匮乏,教育根本无法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大批的艺术家涌入桂林后,为桂林的艺术教育发挥了巨大作用。一些知名的画家指导学生绘制壁报、壁画、教育挂图和抗战将士的画像等;音乐家则搜集当地的山歌,依原调配制新词,教学生和群众学唱抗战歌曲,创作和表演抗战新剧,逐渐形成了艺术教育的“统一战线”。文艺界也提出艺术的大众化、民族化,号召画家们真诚关注社会现实,深入大众。著名画家倪贻德曾提出具有进步思想的大众艺术观。他认为,今后艺术的趋势,应是为大众而制作了。我们不但要使大多数人能够欣赏,而且还要具有教育的使命。在内容方面讲,必须具有大多数人民所能接受的现实生活,在表现形式方面讲,是应当力求写实的精神。丰子恺也在《谈抗战艺术》一文中指出:“抗战艺术贵浅显易解。故浅显而最广被人理解,便是最良好的抗战艺术。”*丰子恺:《谈抗战艺术》,《子恺近作散文集》,成都:普益图书馆,1941年,第33页。“我们的抗战艺术,务求广受四万万民众的理解。欲广受理解,内容非仁爱不可,外形非浅显不可。”*丰子恺:《谈抗战艺术》,《子恺近作散文集》,第42页。他视“漫画是笔杆抗战的先锋”*丰子恺:《漫画是笔杆抗战的先锋》,《抗战漫画》全国美术界动员特辑,1938年。,因为漫画一望而知,一目了然,宣传方法最为奏效。

丰子恺的儿童战事画既具备了写实精神、文化教育的实用功能,同时也担负起艺术抗战的时代使命,是从纯艺术到大众艺术、功能性艺术的转变过程中的特殊作品,极具政治意义和历史文献价值。即便是在当今的和平时期,它仍是一针清醒剂,告诫人们:要稳定和平的成果,必须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这或许就是丰子恺战事画所承载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

吴浩然(1974-),男,杭州师范大学弘一法师·丰子恺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杭州 311121)

猜你喜欢

兴华丰子恺抗战
毛焰艺术风格中的自我表达
兴华市林湖乡:村企联建共走振兴路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丰子恺的“人”和“文”
摄影作品欣赏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马兴华摄影作品欣赏
抗战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