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2016-03-19许文英
许文英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550025)
民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
许文英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民族院校对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上,要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拓宽教育培养途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提升运用法律武器的实践能力,保障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关键词:民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养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大学生法律素质的提高,是加快民族地区法制建设步伐的关键。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成为民族院校教育工作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1、推进民族地区民主法制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继而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现阶段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立了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首次以“依法治国”作为会议的主题,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一治国方略和建设目标的确立和实施,要求全体社会公民都应当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更应具有较高的法律素质。作为民族地区现化代建设生力军的大学生,他们肩负着民族地区经济振兴、法制健全、文化遗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历史使命,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民主法制建设,决定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总目标在民族地区的实现。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对于加快民族地区的法治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2、克服狭隘民族意识的需要
由于地理位置、生存环境、历史、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和受非法宗教和民族分裂思想影响等多方面的原因,部分大学生思想认识不正确,政治觉悟性不高,存在狭隘的民族意识,缺乏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淡薄。其错误地认为,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是有意消除民族差异,最终达到汉化的目的,因而产生抵制或敌视的情绪,对民族地区的其他民族产生厌恶、排斥的情绪。比如,个别大学生只喜欢跟本民族的学生交往,不愿意与其他民族的学生交流。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和局限性,因为一些小事情,与其他民族学生发生争吵、打架、群欧等冲突,习惯用民族风俗代替法律,法律至上的意识缺失,因而触犯法律,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因此,加强法制教育,摒弃民族文化的传统陋习,增强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努力使狭隘的民族意识转变为国家意识,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团结和稳定。
3、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民族院校大部分处于民族地区,由于历史、自然、地理位置等原因,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发展都比较滞后,要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实现后发赶超,促进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最关键的是人才,作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主阵地的民族院校来说,其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人才培养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民族地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民族院校必须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党和国家正致力于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对于民族院校来说,其法制教育更应当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因为拥有较高的法律素质、较强的法律意识,掌握较全面的法律知识,对大学生的其他素质,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有利于大学生消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消极落后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政治认同意识,加强竞争意识、法律维权意识和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等。因此,民族院校必须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更好的为民族地区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1、掌握丰富的法律知识
法律素质培养的前提和基础是掌握一定程度的法律知识。法律素质的高低,与大学生掌握的法律知识多少有直接关系。对于民族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质,首先应当掌握全面、丰富的法律知识,克服“只知民族风俗,不知国家法律”错误观念,可以从两方面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一方面,学习和掌握法律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宪法、民法、刑法、劳动法、合同法、诉讼法等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另一方面,重点学习和掌握《民族区域自治法》、《反分裂国家法》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民族地区特有的法律知识。通过系统学习法律知识,加深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和熟悉,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从而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法律素质的核心。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培养正确的法制观念。第一,消除少数民族消极落后意识对大学生的影响。如部分大学生受民族风俗、民族习惯中消极落后因素的影响,认为偷窃、抢夺等行为仅仅只是个人道德品质问题,而没有认识到这种行为已属于违法犯罪行为。第二,明确学习法律的最终目的是用法律的准绳来规范自己的行为,用法律保障自身的权利,而不是限制和约束自由,避免对法律产生厌恶甚至抵触情绪。第三,培养大学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意识。大学生应当深刻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涵义,并在社会生活中切实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避免类似“我爸是李刚”的大学生交通肇事事件重演,明白没有一个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任何人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其次,培养坚定的法律信仰。第一,认可“法律至上”的观念,摒弃“权力至上”、“风俗习惯至上”的传统观念,消除少数民族“重情义、轻法律”传统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深刻理解法律的权威性。第二,增强法律的认同感和依归感,将对法律的认识内化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把法律作为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民族和社会问题,崇尚法律,视法律为信仰,自觉抵制伪宗教、民族分裂势力的渗透,将法律信仰作为自身行为的最高准则。
3、具备较强的法律实践能力
法律实践能力是提高法律素质的关键。大学生法律知识的多少,法律意识的强弱,最终都会通过法律实践能力的高低体现出来。法律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依法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的能力、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等内容。因此,民族院校的法制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学会利用所掌握的法律知识,规范和指导自身的行为,运用法律手段理性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特别是民族问题。
三、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对策
1、树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科学理念
加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必须加强和改进民族院校的法制教育工作,树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科学理念,这是保证法制教育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民族院校的学生工作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认识到民族院校法制教育的紧迫性和特殊性,转变思想观念,如重专业教育、轻思想政治教育,重技能培养、轻素质养成等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树立尊重民族大学生主体性的理念,尊重各少数民族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生活背景、风俗习惯、民族特点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殊性,关注不同民族学生在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实践、法律信仰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而研究法制教育的内容、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形成有民族特色的法制教育。
2、拓宽民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的途径
首先,发挥法制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课是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主阵地、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它是民族院校和民族地区高校公共必修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法制教育方面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改进教学方法,如增加案例教学,充实教育内容,重点介绍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反分裂国家法、民族与宗教政策法律法规、少数民族习惯法,以及最新的法律资讯,组织知识重点、难点和热点等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其次,注重法律实践活动。法律实践活动在民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过程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这个新载体,让大学生走出课堂,融入校园,甚至走向社会,通过组织学生送法律进社区、下村寨、开展法律调查、参加法制讲座、开展法制知识竞赛、演讲、辩论比赛、观摩和旁听现场庭审、举行模拟法庭等活动,使大学生懂得如何将所学法律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在自主参与中潜移默化地自觉形成法律意识,增强用法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法律素质的目的。
3、优化民族院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保障
要保证大学生法律素质得到提升,不仅需要从理念、途径等方面来加强,同时也需要优化培养过程中的保障系统。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对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形成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精干专职教师。同时,聘请长期从事司法实务、具有丰富司法经验的法官、律师等作为兼职教师。对于民族院校来说,由于大部分的学生是少数民族学生,因此更应注重培养一批少数民族专业教师,利用共同的文字语言、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等特点,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法律信仰,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第二,构筑社会、学校、家庭、网络紧密配合的教育体系,共同关注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优化社会环境,努力减少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等现象发生,营造健康向上、和谐民主的社会氛围,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认同感和依归感;创建浓厚民族文化的法治校园,丰富大学生的民族知识,形成各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将民族特色融入校园普法活动中,让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法律的存在,增强守法的自觉性,最终形成法律信仰;充分发挥家庭的作用,重视优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结合身边人、身边事,分析涉及的法律问题,形成全家懂法、知法、守法的家庭氛围,为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广泛宣传,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减少少数民族传统消极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结语
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主力军,他们法律意识的强弱和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民族地区的法制进程,影响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预防和降低民族地区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有效途径,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民族院校要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民族院校大学生整体法律素质提升,推动民族地区安定和谐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DB/OL].中国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05年05月25日.
[2]邵彩玲,钟秀芬,齐丽英·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培养[J].社会科学论坛,2005(6).
[3]王剑松·对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7、8).
[4]王晓慧·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现实困境与理性选择[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责任编辑:郑朝彬)
Ethnic College Students’ Legal Quality
Xu Wenying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Guizhou ,China)
Abstract:From the transformation education on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talents in national regions, the management idea, broaden the education training methods, optimize education training security aspects,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level of n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legal quality.
Key words:Ethnic Minority College,legal quality,culture
收稿日期:2016-01-05
作者简介:许文英(1982~),女,湖南长沙人,贵州民族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6)02-00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