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领导力及其培养
——顾明远先生访谈录

2016-03-19蔡连玉

高校教育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顾先生采访者领导力

蔡连玉, 刘 杨, 苏 鑫

(浙江师范大学 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个体领导力及其培养
——顾明远先生访谈录

蔡连玉, 刘杨, 苏鑫

(浙江师范大学 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著名教育家、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是我国教育实践与学术研究的卓越领袖。近期作者就个体领导力及其培养对顾先生进行了专访。顾先生认为,个体要想取得事业成就,必须得肯于学习,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在此基础上培养对学习的兴趣,且要拥有完善的人格;领导者的素养体系由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包容的性格、果断的决策等能力构成;个体领导力是可以培养的,教育可以促进个体领导力的提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是包括大学教育在内的各个学段培养学生领导力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国际理解教育可以为学生领导力注入国际视野;不拘形式地让学生有选择性地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可以为学生领导力注入传统文化底蕴。

个体领导力;领导力培养;顾明远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年轻一代领导力的培养受到了社会和教育界的重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也迫切需要更多具有卓越领导力的大学毕业生。学生领导力主要包括哪些元素?教育是怎样促进学生领导力发展的?怎样培养学生领导力?带着这些问题,近期作者采访了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主席、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以下是整理后的访谈实录,以飨读者。

一、 个体领导力的组成要素

采访者:您是著名教育家,既有卓越的学术成就,又有成功的教育实践经验。您认为是哪些素养铸就了您的事业成就?

顾先生:一个人,要想取得一些成就,首先得肯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天赋是次要的,像我们这一代人,出生在一个战乱纷争的年代,小学和初中基本上是在抗日战争的八年中度过的。我读小学三年级时,抗日战争爆发,为逃避战火,流离失所,辗转城乡南北,没有正规学校上,只好去读私塾。私塾老师是一位乡村郎中,他的教学方式就是让我们死记硬背《孟子》《大学》等书籍,并没有像现在这样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那个年代,学业经常中断,学习资料也非常匮乏,更谈不上有多少天赋,主要是个人要肯于学习,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的习惯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它对人生后面每一个学习阶段都大有裨益。从最基础的幼儿园阶段开始,不管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而不是只强调学到多少知识。我们小时候并没有上过幼儿园,小学之前受到的教育都是传统的家庭教育。那个时候家里比较穷苦,父母培养我们的是节俭的品德和关心他人的意识。例如,吃饭时掉的米粒要捡起来吃掉,避免浪费;玻璃杯打碎了,要仔细地清理干净,因为当时的农民都是赤脚的,没有鞋穿,不能让碎玻璃伤害到他人。类似这样的习惯从小培养才能够根深蒂固。

孩子稍长大一点,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抗日战争的时候,学校条件并不是很好,缺东少西,书都是很珍贵的物品。幸好我家里都是读书人,读书人家易于培养读书的好习惯。我从小爱阅读、爱写作,可是那个年头并没有什么儿童读物可读。在四年级的时候,有次比我大三四岁的邻居金懋鼎(音)同学给我讲起三国故事,我听了很感兴趣,于是就向他借《三国演义》来阅读。虽然很多字不认识,但感到极大的兴趣。之后我又读了《西游记》,对其更是爱不释手。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又陆续接触到鲁迅、巴金、冰心的作品。所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喜欢读书的习惯伴随了我一生,也使我受益终身。

再长大一点,从与时俱进的角度讲,我觉得应该要让孩子培养兴趣。一个人如果没有兴趣、没有爱好,他将来哪能成就什么事业?!现在的孩子,大多都缺乏兴趣和爱好。兴趣是学习之母,是学习的内驱力。其实每个儿童都有好奇心,都有求知的欲望。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使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越烧越旺,根据儿童不同的特点,培养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有了兴趣,他就能乐意自觉地学习。如果儿童对学习缺乏兴趣,无论你怎么逼迫他,结果都只会适得其反。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曾说过,成功要靠九分的努力、一分的天赋。我也经常讲,兴趣加勤奋就是成功之母。勤奋(学习),是由良好的习惯而来的,尤其是刚才所讲的读书的习惯。如果再加上爱好,那他慢慢就会有成就了,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条。

还有一条也比较重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全人格的形式是一个人不断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通俗地讲,健全的人格就是要有比较高尚的思想品格,能够关心他人、遵守纪律,能够有开朗的心态、包容的心。现在国际组织也经常讲,要会与人沟通,具备合作能力。我觉得,从小培养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能够与别人很好地沟通交往,懂得尊重别人是做人的基础。从我个人来讲,我觉得应该说是比较宽容的,我这一路走来,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所以我对他人也有一种宽容之心,一种想要把“帮助”传递下去的心态,我也会倾向于帮助年轻人,助他们一臂之力。过去知识分子之间总会有一种文人相轻的情况存在,但是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就没有这个情况,不会看不起别人,别人有别人的成就,我也有我自己的成就。这就是一种尊重他人、包容他人之心吧。有了这样的心态,别人才能包容你。你尊重别人,别人才能尊重你。我觉得作为一个领袖型人物,都要有这个品质,即尊重他人,真正地真心待人,不搞虚假。

采访者:总而言之,您认为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体系?

顾先生:从领导者的素养体系来讲,可能下面几个方面都是需要的。第一,人格和思想要比较健全。作为一名领导者,他的思想素质要很健康,要有开阔的思维,拥有开阔的眼界。第二,领导者本人应该有良好的品德,特别是要讲诚信。有了诚信,他才能够成为取信于民、取信于他的领导者。第三,领导者必须拥有开朗的性格,能够尊重他人,团结他人,跟他人合作。作为一个领导者,他要有组织能力。提到组织能力,关键是要理解、尊重并团结他人。第四,领导者还需要具备果断决策的能力。一旦紧急事务发生,领导者不能迟迟疑疑、反复纠结,要果断地进行正确的决策。领导者要有捕捉机遇的能力,在大的环境当中,敏锐地捕捉发展机遇,并迅速做出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二、 教育与个体领导力提升

采访者:您接受过国内的教育,也曾长时间在苏联留学,这些教育经历对您的领导力养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顾先生:应该说,像我们这一代人,受到的最有影响的教育就是党的教育。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亲历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解放充满了渴望。我们与老一代的知识分子是不大一样的。最近我在看《南渡北归》这套书,主要是讲老一代的知识分子——所谓的自由知识分子的处境。看完以后,我特别有感触。他们这一代人,命运坎坷,追求自由,但是又不理解自由真正的含义。他们追求的自由是把自由的希望寄托于国民党,追随国民党,但是又不得不承认国民党没有搞好。这种追求自由而又不得的心理让人唏嘘。他们心里很纠结痛苦,一方面,国民党不能够完成他们的理想,另一方面,他们不愿意接纳苏联、接纳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们还是很痛苦,因为他们不适应。他们和我们这一代人不同,我们在解放时期还是一个青年,因为看到国民党太腐败,国家很软弱,所以我们渴望着解放,渴望着共产党,所以我们受共产党影响比较深。党过去教育我们,要为人民服务,我们入党誓词里面,就有要牺牲自己的一切、追求共产主义的内容。要追求共产主义的理想,要实现共产主义,那么大家都要努力、勤奋,不怕苦、不怕累,要为人民服务。我们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走过来的。

1951年8月到1956年7月,我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留学生被党中央派到苏联学习生活了整整五年。在苏联的学习生活是非常艰苦的,除了要攻克语言上的难关,还要适应他们与我国不一样的教学方式。语言上的难关没有什么技巧,记忆、增加词汇量是最不可缺少的环节,当时用的读本是《联共党史》。刚开始,一小段就得学习上一整天,后来,半年时间我啃了一大半,学习之苦可见一斑。苏联师范教育很重视学科专业理论和教育专业理论的学习,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结合。另外,教学上非常重视对原著的学习和课堂讨论,称为习明纳尔(seminer),就是在课前就某个问题阅读老师指定阅读书目,然后到课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只布置从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到斯大林(Joseph Wissarionovich Stalin)的许多原著,这种学习方式对我们来说是很困难的,苏联同学一天可以读完的书,我们中国学生两三天都读不完,很多人只好加班加点,养成熬夜的习惯,甚至会出现健康问题。但是这种方式也使我获益匪浅,认真阅读原著是我在苏联学习的最大收获,现在研究些问题,写些文章,还常常得益于当年读的马列主义和教育理论的原著。除此之外,苏联师范教育很注重教育见习和实习,从一年级开始老师就带着学生到中小学去实习,去听老师的课,然后与老师一起讲评。

我留学的这一段时间正是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顶峰时期,也是中苏关系最好的时期,我们学校里丰富的文化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活动都是由共青团组织,老师从来都不参加。学校夏天有志愿劳动队,秋天组织同学到农村去刨土豆,等等;平时校内也有各种活动,如定期举行时事报告会,请宣传员或者塔斯社的记者来讲国际、国内形势。文艺活动更是多姿多彩,除了几乎每个周末都举办舞会外,还有系列音乐会。我们在学习俄罗斯文学课时,有许多著名的作品要阅读。有一个简便而有趣的方法就是到剧院去看戏,以代替读书,从剧中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内容等。我们对契诃夫(Anton Chekhov)、托尔斯泰(Lev Nikolaevid Tolstoy)、高尔基(Maksim Gorky)的许多作品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了解的。我印象最深的还有参观国立特列基雅可夫画廊,是一项系列参观,我最喜欢19世纪列宾(Ilya Yafimovich Repin)、苏里科夫(Vasily Ivanovich Surikov)等人的作品,都是一些气势宏伟的历史画卷,也有一些生活小品很耐人寻味。系列地参观画廊,不仅使我们获得了丰富的艺术享受,而且学习到了许多历史知识、美学知识,受到一次深刻的审美教育。苏联的学校暑假都很长,学校会组织师范生到中小学夏令营去实习,夏令营生活以活动为主,而且都是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活动,只有少数老师作为辅导员加以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验了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又锻炼了自己的生活能力。苏联高等教育部还会不定期地组织留学生远足旅游、徒步旅行等,一路上不仅欣赏了苏联的自然美景,还受到了很好的锻炼。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这些活动的形式和组织特别地吸引我,我觉得我们中国完全可以借鉴。以上这些教育过程,都提升了我个人的领导力。

三、 学生领导力的培育养成

采访者:有人认为,领导力是天生的,难以培养。您是怎样看待这个观点的?

顾先生:我认为领导力是能够培养的,它不是天生的,应该是培养出来的。怎么培养呢?应该在实践中去培养,我一直都在提倡,学生的成长来自于活动,学生的素质都是通过活动来培养的。比如说,让学生负责完成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就培养了他的责任心,培养了他的能力。作为一个领导者,责任心很重要。责任心不是天生的,领导力也不是天生的。我们要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活动是培养学生责任心最好的办法。刚才我讲到要有开阔的思维,开阔的思维也需要培养,这就需要学生接触更多的事情。我们要让学生了解国际文化,接受跨文化教育,以此来培养他的国际视野。

采访者:请您详细地讲一讲,从幼儿园到大学各个学段,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领导力?

顾先生:从各个学段来看,幼儿园主要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与其他小朋友友好交往、合作的品质。小学阶段就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光是学习习惯本身,还要培养其对学习的爱好,让他们学好基础知识,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初中阶段就要开始多开展一些活动,比如说组织班会,组织少先队、团队的活动,等等。要注意的是,这些活动要让学生们自己去组织,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而不是由老师包办。活动的类型可以很丰富,团队活动、班级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等都是可以的,活动的过程就可以锻炼到学生。其实这种活动的组织在小学高年级就可以开始了。

我不赞成从小学开始就固定几个所谓好学生当班干部,我认为最好是学生干部能够轮流当,轮流当班干部可以使学生们轮流受到锻炼,培养他们关心同学、为其他同学服务的理念。现在的状况与我的预期是相反的,现在的班干部像是一个小老师一样“管”着学生,我不赞成这种培养方式,应该要让学生们转变观念,班干部应该是服务于同学们的。这样,学生们长大以后,才会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现在的公务员,很多都没有服务意识,一旦开始掌权,就滥用权力,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站到老百姓的头上。所以,学校应该让学生们从小自己组织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在当班干部的时候,学校要就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培养他们与同伴之间的沟通交往能力。活动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有了兴趣爱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很多。大学阶段更是要让学生多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弥补自己的短板,培养自己的领导力。

采访者:培养领导人才的广阔国际视野,您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

顾先生:广阔的国际视野就是我们现在教材里都有的国际理解,也叫作国际理解教育。我们从小就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让学生了解世界,了解世界其他民族的文化、习惯、习俗等等,这些都是开阔学生视野的方法。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小学学生在暑假就出国旅游,通过出国旅游去了解别国的文化,尊重别国的文化。我认为国际理解教育中,首当其冲就是跨文化的教育,要深入了解别人的文化,了解别人的思维方式,这样的话,自己的思维方式就可以丰富化。眼界开阔了,拥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就不是难事。

采访者:在培养领导人才时,您认为怎样才能使其拥有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顾先生:我认为厚重的文化底蕴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体现在课程上,我们开设的课程里就要有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第二,体现在活动当中,即我们要开展各种形式的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动;第三,体现在读书上,我们要提倡学生读一些经典书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第四,体现在学校的校园文化中,校园文化建设里要有传统文化的元素。总的来说,传统文化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当然,我们从小读国学,读一些经典是可以的,但这个不是最主要的。经典的东西可以读,但是要有选择地读,不是说学生们读了“四书五经”,就能够传承传统文化。特别是在我们中国,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传统文化也是多种文化,是多民族文化,平时我们可以多了解我们少数民族同胞的文化,加强历史教育,多了解我们五千年的历史传统。历史教育很重要,了解了历史才知道自己在历史进程中应该起什么作用,应该如何更好地传承经典文化。

采访者:关于厚重的文化底蕴,我们观察到,国内有很多教育工作者在关注传统文化流失这个问题,但是好像又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甚至出现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反向走向私塾教育,您对这种教育有什么看法?

顾先生:我不赞成这种形式。小孩子还不懂得去粗取精,《弟子规》之类的书籍我觉得可以读,但是要有选择地读。《弟子规》里面有很多封建元素。其实小孩子们可以选择性地读一些中国传统的成语和传统美德故事。中国传统美德教育要从小抓起,从小让他们身体力行,形成习惯。比如,《论语》里头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好的东西应该让学生读一读,但是不能把过去的东西全盘接受过来,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毕竟这些东西是旧社会的东西,不是进步时代的主流,我们要将时代的精神跟传统结合起来。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的文化,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学习一些中华的美德、好的格言、流传下来的品德故事,例如讲诚信的,讲爱人的,讲怎么对待别人、帮助别人的故事等。所以我倒不赞成小学一年级就穿着汉服,进入私塾里学习。时代在发展,不能倒退,传承经典文化有很多与时俱进的方法,没必要拘泥于旧的形式。

在访谈过程中,顾明远先生以自己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学养,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个体领导力的组成要素,强调人格、品德、性格和基于兴趣的持续学习能力等对有效领导行为的重要性。他认为个体领导力能够通过教育得到提升,而各个学段恰当的实践活动、国际理解与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等是领导力教育的关键。如上观点对我国领导力教育实践具有重要启发和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马双双)

Individual Leadership and Its Cultivation:Interviewing with Professor Gu Mingyuan

CAILianyu,LIUYang,SUXin

(K.P.Tin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Mr. Gu Mingyuan, a well-known educator and senior professor at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s an excellent leader of educational academic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our country. Recently, we had an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Mr. Gu concentrating on individual leadership and its cultivation. Mr. Gu said that, in order to achieve career success, one has to be willing to learn and develop a good habit of reading, and then to cultivate interests in learning, and to have the consummate personality. Leaders’ quality system consists of healthy personality, good morality, inclusive character, decisive decision-making and the like. Individual leadership can be developed, and education can contribute to enhance it. Carrying out various activities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leadership in each section of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university stage; international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can widen students’ vision; enabling the students to learn the Chinese history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selectively and informally can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dividual leadership; cultivation of leadership; Gu Mingyuan

10.13316/j.cnki.jhem.20160829.001

专家访谈

2016-04-21

北京市汉林院教育研究院重大横向课题(HLJY2014001)

G640

A

1673-8381(2016)05-0001-05

采访者简介: 蔡连玉,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刘杨,硕士研究生,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受访者简介: 顾明远,教授、博导,曾担任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联合主席、中国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等职务,从事比较教育研究。

网络出版时间: 2016-08-29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74.G4.20160829.1108.002.html

猜你喜欢

顾先生采访者领导力
男子冒充“美女”诈骗登徒子
顾先生的孤独简史
岂曰无缘?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情感引导在人物新闻采访报道中的作用研究
顾颉刚与中华书局
《茁壮生长》:阿里安娜·赫芬顿的成功人生学
领导力拓新 2018年度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评选揭晓
领导力愿望清单
论新态势下领导力的开发与运用
西尔莎·罗南:爱尔兰精灵初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