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管理》(2008—2014年)学术影响力研究
2016-09-28姜凡
姜 凡
(浙江师范大学 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综述
《高校教育管理》(2008—2014年)学术影响力研究
姜凡
(浙江师范大学 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为了解《高校教育管理》自创刊以来学术影响力的总体发展和变化情况,文章运用CCD和CAJ-IJCR对《高校教育管理》2008—2014年间论文总被引频次、H指数、影响因子、高被引论文、核心作者群等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相较2008—2011年,2012—2014年该刊的学术影响力获得了较大的进步;该刊既能把握高等教育核心和本质的问题,也能够把握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问题;该刊拥有较高层次和较大影响力的核心作者群,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获得学界的广泛好评。
《高校教育管理》;学术影响力;CCD;CAJ-IJCR
《高校教育管理》杂志是由江苏大学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管理分会协办的全国性高等教育管理专业期刊。自2007年创刊以来,该刊发表了一系列优秀的学术论文,吸引了一大批学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本土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办刊风格和特色。经过几年的努力,《高校教育管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在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赢得了社会各界尤其是高等教育界的好评。对《高校教育管理》创刊以来学术影响力的总体情况及发展变化情况进行总结,对该刊的改革发展及引导学者进行选题研究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引文数据库》(CCD)和《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CAJ-IJCR)作为信息源,收集所需的各种数据。CCD收录了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出版的所有源数据库产品的参考文献,并反映各类型文献之间的相互引证关系等。CAJ-IJCR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由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为中国知网收录的所有学术期刊专门研制的,主要包括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影响因子等多项反映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计量指标。
(二) 研究方法
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一般可以由两种方式进行测量和评价:一是通过对不同学术期刊在同一时期的比较研究;二是通过对某一学术期刊不同时期的比较研究。据加菲尔德(James Abram Garfield)的引文分析理论可知,学术期刊所刊论文的总被引频次、H指数、即年指标、影响因子等指标可以反映学术期刊的被引用情况,可以说明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及其影响力。为了解《高校教育管理》2008—2014年间的学术影响力,本研究选择《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2012—2013)》共同收录的12种高等教育学核心期刊(简称“双核心期刊”)为比较对象,通过CCD和CAJ-IJCR对13种期刊2008—2014年间的论文的总被引频次、H指数、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以及根据苏新宁教授对我国期刊评价构建的以CSSCI为基准的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评价体系,对《高校教育管理》进行高被引论文和核心作者群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了解该刊的学术影响力。
二、 研究内容
(一) 《高校教育管理》与12种双核心期刊的比较分析
1. 学术影响力指标进步分析。本研究运用CAJ-IJCR提供的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度报表,统计2008—2014年间《高校教育管理》和12种双核心期刊的论文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H指数、平均基金论文化、平均复合影响因子等指标。由于《高校教育管理》与其他12种双核心期刊相比创刊时间最短仅8年时间,因此,重点是比较《高校教育管理》在8年中不同阶段较12种双核心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分别统计了上述学术期刊在2008—2011年及2012—2014年两个时间段的影响力数据,具体结果详见表1和表2。
表1 与2008—2011年高等教育双核心期刊学术计量指标比较
注: 数据来源于2008—2014年教育学科期刊影响因子统计表(CAJ-IJCR)。
表2 与2012—2014年高等教育双核心期刊学术计量指标比较
注: 数据来源于2008—2014年教育学科期刊影响因子统计表(CAJ-IJCR)。
如表1所示,与其他12种双核心期刊比较,在2008—2011年间《高校教育管理》学术影响力各指标均处于落后位置。但到了2012—2014年期间,其学术影响力各项数值都有了较大的提升。与2008—2011年相比,《高校教育管理》的论文总被引频次上升了3个名次,位居第10名;篇均被引频次上升了6个名次,位居第7名;H指数上升了4个名次,与《江苏高教》并列位居第8名;论文基金比上升了7个名次,与《中国高教研究》并列第2名;平均复合影响因子上升了3个名次,位居第9名。以上说明,随着《高校教育管理》办刊时间的延长,其学术影响力在高等教育界越来越大并获得了学界的认可。
2. 影响速度逐年提高,论文质量越来越好。学术期刊论文被利用的速度以及期刊对学科发展过程中新科学问题的反应速度可以用即年指标来衡量[1]。运用CAJ-IJCR对13种期刊的即年指标进行统计,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高校教育管理》在2008—2011年间的即年指标均位居落后位置,但从2012年开始连续3年位居第一。这足以说明,《高校教育管理》近几年无论是自身的学术水平,还是学界对其的信任和期待等,都得以快速发展且影响力越来越大。
H指数指学术期刊至多有H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同时满足H这个自然数要最大。该指数可间接反映高影响力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又因操作迅速、便捷、易于掌控等特点,成为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运用CCD对《高校教育管理》的H指数进行了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表2。随着被引文献篇数的增加,文献的被引频次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主要由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性质所决定。一般而言,文章发表的时间越久,其受到关注及被认可机会就会越多。据统计,2012—2014年间,《高校教育管理》的H指数为17,在13种期刊中与《江苏高教》并列位居第8,由此证明了《高校教育管理》发表的文章质量及学术影响力逐年提高,可与一些创刊年代久远的双核心期刊媲美。
表3 2008—2014年高等教育部分核心期刊即年指标比较
注: 数据来源于2008—2014年教育学科期刊影响因子统计表(CAJ-IJCR)。
(二) 《高校教育管理》高被引论文及选题分析
期刊所刊载论文的被引频次能够反映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本研究运用CCD对《高校教育管理》2008—2014年间的高被引论文及选题进行了统计,被引频次前20的文献见表4。
表4 2008—2014年《高校教育管理》高被引论文及作者情况(前20名)
(续表4)
序号作者被引文献被引频次职称作者单位4曲云进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问题研究64副教授江苏大学5郭英剑“慕课”在全球的现状、困境与未来52教授中国人民大学6管利荣国际典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48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7柴旭东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大学创业教育比较47博士生华东师范大学8解瑞红美国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中的问题及启示47研究员江苏科技大学9薛传会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及其战略重点41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10周定财“90后”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及教育管理对策35副教授徐州师范大学11单强“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S学院案例研究34教授北京大学12吴绍芬协同创新与高校科技能力的提升34副主编华中师范大学13吴平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析33教授武汉大学14王盛峰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31副教授江苏大学15张永康协同创新,探索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31教授东南大学16闫广芬近十年来中国高等教育质量观研究综述30教授南开大学17李化树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发展战略转型的路径选择29教授西华师范大学18李道先协同创新视角下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实现途径29副教授安徽建筑工业大学19赵金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20年回顾述评29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20鲁武霞基于现代教育评论理念的教师评价体系构建28副教授江苏工业学院
注: 数据来源于中国引文数据库(CCD),统计日期截至2016年1月30日。
如表4所示,高被引文献的作者几乎都是高校学者,多数高被引文献的作者为教授、副教授,这说明《高校教育管理》期刊的作者层次较高。一般而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与期刊选题存在密切关系,期刊选题与期刊的专业研究领域越密切,越能够获得学界的认可,其学术影响力就越大。
关键词作为论文的核心概念或研究对象,也是学术期刊选题的具体反映,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了解学术期刊的选题倾向。本研究运用Citespace软件对《高校教育管理》创刊以来所刊载文献的高频关键词(频次10及以上)进行统计分析,具体结果见表5。
表5 2008—2014年《高校教育管理》高频关键词(频次10及以上)
注: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统计日期截至2016年1月30日。
如表5所示,《高校教育管理》创刊来的选题范围主要包括: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及其模式、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教师、高校协同创新。改革是发展的动力,高等教育亦然,即高等教育欲获得长足的进步需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在一个以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并主导人类生存发展模式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成为各国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因素[2]135,而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又决定着科技的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因而,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和追求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3],各国政府纷纷颁布和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改善和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此外,高校扩招也给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挑战,当高等教育的“量”有了较大突破时,如何确保其必要的“质”则成为该时期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巨大挑战[4]。国家层面的政策引导和现实层面的挑战使得高等教育质量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对高等教育尤其大学而言,人才培养是其永恒不变的使命,是其第一职能,是其最根本、最主要的社会责任[2]221。而人才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的基石,是人才培养质量和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5-6]。与此同时,在以科学技术创新和创新型人才为主的知识经济时代,以及当前大学生就业严峻的背景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7],其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因而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要素之一——教学模式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了当今政府、社会、高校、学者共同关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2]114。而一套对教师的绩效进行公平、公正、公开、高效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对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8],因而,近年来对高校教师及对其绩效评价成为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2010年,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首次将协同创新提高到国家战略地位,要求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等措施来推动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的合作。据此,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该计划对积极推进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地区间的协同创新,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9]。因而,随着该计划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协同创新已经成为近年来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和必然趋势,同时,也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高校教育管理》对上述选题的高度关注,充分反映了该刊既高屋建瓴地把握了高等教育本质和核心的问题,又极其敏锐地把握了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问题。由表4所示高被引文献可见,正是由于《高校教育管理》关注了高等教育的核心和本质问题以及随着时代发展高等教育出现的新问题,所以其所刊载的相关文章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并成为高被引论文。
(三) 《高校教育管理》核心作者群分析
为探讨《高校教育管理》核心作者群的学术影响力,作者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对2008—2014年7年间核心作者所发文章的被引频次(被引频次为100及以上)的学者进行了统计,具体结果如表6所示,共有17位作者的被引频次超过100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作者群不仅具有较高的层次,而且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
表6 《高校教育管理》核心作者2008—2014年所发文章被引频次(被引频次为100及以上)
注: 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统计日期截至2016年1月30日。
三、 结论与思考
本研究运用CCD和CAJ-IJCR对《高校教育管理》和12种双核心期刊2008—2014年的所刊论文文献进行被引频次、H指数、影响因子、即年指标等学术影响力指标进行分析,对《高校教育管理》的载文作者、高被引文献、核心作者群也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从《高校教育管理》与12种双核心期刊的对比分析来看,相比较2008—2011年而言,2012—2014近3年以来,该刊在被引频次、H指数、影响因子等学术影响力指标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其他12种双核心期刊比较没有明显差距,已经跻身于这些优秀期刊行列,反映出《高校教育管理》的学术影响力越来越大。从高被引论文来看,该刊既能够把握高等教育最本质和最核心的问题,也能够把握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提出的新要求和新问题,从而做出理性的思考以及提供一些学术建议,为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做出较大贡献。
《高校教育管理》几年来取得的成绩源于该刊正确的办刊理念和扎实的编辑出版工作,紧跟时代潮流,在依靠资深专家学者鼎力支持的同时,注重对青年学者和作者队伍的培养,利用数字化传播平台,采编出版完全实现了网络化优先出版、即时传播、即时出版,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很有特色,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对纸质期刊发论文的提要介绍、内容精编,还首创该刊的微信公众平台专栏,如《教育日志》,目前发文已经近百篇,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另外,该刊微信公众平台还有会议资讯等内容的及时更新,通过平台与作者、读者互动,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相信,今后该刊在教育学研究领域为引领学术发展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1]陈燕,杨丽.《中国高等教育》(2008—2012年)学术影响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18):30-33.
[2]眭依凡.理性捍卫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傅宝英.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六个问题[J].高校教育管理,2008,2(3):41-43.
[4]眭依凡.教学评估: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10(3):87-92.
[5]钟秉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3(11):71-76.
[6]王伟廉.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教育研究,2009(12):30-34.
[7]崔红艳.高师院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96-98.
[8]王光彦,李元元,邱学青,等.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2):46-49.
[9]李祖超,梁春晓.协同创新运行机制探析——基于高校创新主体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2(7):81-84.
(责任编辑东彦)
Academic Influence Analysis ofJournalofHigherEducationManagement(2008—2014)
JIANGFan
(K.P.Tin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321004, China)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and change state of academic influence ofJournalofHigherEducationManagement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his article counted and analyzed the total citations, H index, impact factor, highly cited papers and core author group and other indicators ofHigherEducationManagementfrom 2008 to 2014 with CCD and CAJ-IJCR .The study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2008—2011 years, the academic influence ofJournalofHigherEducationManagementmade a great step forward between 2012—2014 years; the journal is able to grasp both the core and essential issue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new challenges of higher education raised by new era; the journal has core author group with higher level and greater influence ; the journal has adhered to the correct development distinction, striven to be better, made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gotten wide admiration.
JournalofHigherEducationManagement; academic influence; CCD; CAJ-IJCR
2016-05-08
姜凡,硕士研究生,从事高校教育管理、比较教育研究。
G640
A
1673-8381(2016)05-0119-06
网络出版时间: 2016-08-29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774.G4.20160829.1108.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