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九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会议综述

2016-03-19

东南亚纵横 2016年6期
关键词:东盟国家智库共同体

颜 洁

第九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会议综述

颜 洁※

2016年9月8日,第九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与会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智库机构、高校、政府和企业单位代表等100多人出席论坛,围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会议主题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海上合作”“东盟共同体建设与中国—东盟合作发展”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智库交流机制建设”等5个主要议题展开了对话、交流和探讨。本文对与会者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第九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综述

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东南亚期间,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携手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倡议,这在中国与东盟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化拓展的当下,为中国—东盟关系进一步发展,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3年来,这一倡议得到了沿线东盟国家的广泛共鸣。

2016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25年来,中国与东盟始终坚持相互尊重、理解、信任、支持,不仅各自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奇迹,并且携手缔造了东亚区域合作的成就。当前,中国—东盟关系正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如何从成绩中提炼经验启示,共同为双方关系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中国—东盟国家领导人、社会各界和智库专家学者非常关心和迫切需要探讨的议题。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为契机,探讨中国—东盟进一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推动双方关系进一步丰富和深化,迈向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应时应景,是当前形势之所需。

2016年9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承办的第九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在中国广西南宁举行。中国和东盟10国的知名智库、高校的专家学者,政府和企业代表100余人参加论坛,与会者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会议主题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海上合作”“东盟共同体建设与中国—东盟合作发展”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智库交流机制建设”等5个主要议题展开了对话、交流和探讨。本文对与会者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各领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有利途径

(一)中国与东盟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共同体建设框架下开展合作有利于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与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既有共同开拓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基础,又有多年来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从“黄金十年”走向“钻石十年”,双方在合作机制、合作领域、合作成果方面不断积累的现实基础,更有通过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实现更大发展的共同需求。正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黄日波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上指出的,2015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达4720亿美元,是1991年的59倍。2016年1~5月,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74万亿元,这在全球经济下行、贸易萎缩的大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

老挝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安菲万·卡牡斯·恩格西维丽和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副院长宋春奔在开幕式致辞中也表示,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合作逐渐得到扩大和加深,涵盖了政治、安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这有利于促进地区的发展。相信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促进实现亚洲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马来西亚驻WTO前大使苏普诺玛尼在发言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地区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其溢出效应对于中国—东盟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互联互通和维持地区发展活力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带一路”倡议所提供的发展机遇和中国与东盟在其他方面合作的努力将为中国—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做出十分关键的贡献。

(二)中国与东盟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与会的专家学者认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中国与东盟除了得到宝贵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双方政治互信有待加强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许宏强认为,民心相通方面,双方在人文交流和政治互信上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玉主认为,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只有努力消除双方在政治上的互信差异、增加彼此之间的相互依赖,才能真正共同面对和解决当前所面临的一些困境;柬埔寨战略研究所主席万那瑞斯·常在发言中提出,中国与东盟之间仍然存在很深的政治上互相不信任的状况,从区域内的一些合作项目的开展情况看,双方缺乏政治互信,这给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双方经贸关系并不平衡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前所长杜进森在发言中认为,当前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存在如下问题:(1)东盟各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继续增加。(2)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规模与其自身经济潜力并不相称。例如,2014年进入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增长26%,其中美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增长165%,澳大利亚增长63%,欧盟增长31%,而中国只增长了31%。(3)中国有些企业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是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对一些国家的环境有一定影响。(4)中国的直接投资在技术转让方面实力薄弱,有部分是技术落后或引发环境污染的行业。(5)加强中国—东盟经济合作将使得大量的中国商品“涌入”东南亚和国际市场,对东盟各国的商品生产产生很大影响,中国—东盟内部市场的竞争也将变得激烈。

中共钦州市委常委、钦州保税港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雄昌以其多年从事中国与东盟贸易服务工作的经验,发表了对中国与东盟贸易关系逐渐失衡的看法。他提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之后,特别是在2015年之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大,中国进口增速减缓、出口增速增加,究其原因,一是资源类产品生产价格大幅下跌和中国需求的减少,导致中国对东盟的货物贸易量并未减少却出现了进口额大幅下跌的情况;二是产业转移的结构;三是中国与东盟企业规模的差距,近年来,到东南亚国家投资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东盟国家企业到中国投资却增长缓慢。因此,如何利用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的有利条件,使东盟国家企业突破困境而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是双方要共同研究的重要问题。

另外,不少学者提到,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时应多关注当地的民生问题,强调包容性增长和共同发展。

3.东盟国家之间存在发展差距

马来西亚驻WTO前大使苏普诺玛尼和柬埔寨战略研究所主席万那瑞斯·常在发言中着重谈到,东盟国家之间的发展差距是中国与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苏普诺玛尼认为,东盟经济体各有特色、发展水平各异,要实施各种倡议、推进本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极具挑战性的。东盟各国发展水平和各自关于经济增长的政策承诺不同,可能会导致各国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优先领域不同。另外,政策计划的实施方式不一和技术困难等因素都将给中国与东盟带来挑战。

万那瑞斯·常认为,发展与安全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发展差距问题得不到解决,东盟的凝聚力、团结和稳定将受到影响。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东盟已经在不断采取措施,并创造了一些机制和平台来帮助区域内的欠发达国家。中国提出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倡议鼓励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和互联互通,将在缩小发展差距以及在欠发展地区减少贫困等方面帮助东盟的共同体建设。

4.中国与个别东盟国家存在领土争端

越南社会科学翰林院中国研究所前所长杜进森在发言中指出,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领土争端仍然是双方关系发展的不稳定因素。如果处理不好、管控不好就会影响到未来的中国与东盟关系。菲律宾人民参政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员丹尼卡·伊拉·潘诺在发言中提到,中国在寻求与东盟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将面临与东盟相关国家(如菲律宾)的关于南海争议的问题,同时她也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或许能为解决相关争端提供机遇。

(三)关于进一步推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议

不少与会者就进一步推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不懈地巩固和增强双方政治互信

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过程中,只有努力消除双方在政治上的互信差异,增加彼此之间的相互依赖,才能真正共同面对和解决当前所面临的一些困境。中国与东盟高层应通过各种访问、会晤和接触,真诚坦率和切实地交换意见,利用现有的多边和双边机制,加强沟通、消除误解,寻求促进合作、避免问题产生的有效措施。

2.有效开展已有合作项目,建立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机制

双方领导人要重视指导各部门严格执行高层已经达成的协议和共识,同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扩大和促进各领域合作共赢。在合作项目的选择上,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要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要去进行项目规划,同时要注意“绿色”的发展和共享式发展;要从长期利益来考虑双方的经济合作,合作项目的开展应当考虑到经济发展以及区域一体化,发展包容性合作;要尊重市场规律,提高生产力和效率;要以人为本,在合作项目中加强人员的交流和往来;要注重发展经验的分享,有效开展已经商定的交流合作项目和机制,充分发挥已有的调节、促进双方合作领域的各种合作机制、论坛的作用。

3.促进双方各领域全面合作,推动双方经贸关系平衡发展

中国与东盟应继续加强外交、国防、安全、经济和文化等重要领域的合作,加强符合双方水平和需求领域的产能合作,同时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水平;加强金融合作,扩大双边货币互换的规模和范围,探讨建立新的投融资模式,推动跨境金融创新,优化外汇服务网点,促进跨境金融交流合作;加强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经济、贸易的同时,要确保环境安全和社会福利。

4.积极开展人文交流

广泛推动双方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有利于提高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治互信,因此,应当注重推进双方人民尤其是青年之间的交流活动。此外,还应当加强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民心相通。

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将在深化中国与东盟关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推动共建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的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一个重要的跨国经济走廊,是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的重点,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顶层设计逐渐落到实处的重要表现之一。近两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一直在探索推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路径、方式和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随着通关便利化、合作机制化的加快推进,未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必将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产生巨大的带动效应,对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深化中国—东盟关系发挥积极作用。

在会议上,与会者对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关便利化、重点合作领域等问题纷纷发表了看法。

与会者认为,当前,中国与中南半岛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正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除了互联互通建设之外,沿线各国还要充分利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扩大贸易投资规模,提升经贸合作层次和水平,进一步密切人文交流,广泛开展多领域合作,为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打造坚实的民意基础;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各有优势、各有侧重,在推进合作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既要协同发展、相互支撑,又要避免一刀切;同时,在现有的基础和能力下,应当针对不同国家的发展特征,特别是与中国的互联互通水平,明确主攻方向、突出重点,这样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也有学者就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和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两者之间进行协调发表看法,认为在澜沧江—湄公河地区合作机制平台日益健全的环境下,应加快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以道路联通为基础,进一步扩大贸易投资和人文交流,实现与澜沧江—湄公河地区合作机制的良性互动,使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取得进一步突破,推动中国—东盟互利合作。

三、国际产能合作和海上合作是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东盟合作的重点和热点领域

(一)中国—东盟产能合作

当前,全球经济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是拉动经济增长、应对下行压力的良方。中国—东盟双方产业互补性强,产能合作将成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目前,中国—东盟产能合作已初具规模和基础: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共设立了23个境外经贸合作区性质的投资项目;中国与马来西亚、泰国、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多个铁路合作项目已经启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也已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9月,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峰会在老挝举行,会上通过了《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这不仅会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日趋增长的投资合作、加强产业互补,还有望改善贸易局面。通过务实有效的产能合作,中国与东盟将为区域繁荣注入强劲的动力。

但同时,中国与东盟的产能合作仍面临不少挑战:东盟内部发展不平衡,一些国家资金不足,大大影响基础设施建设;而在中国方面,不少企业缺乏开展国际合作的经验。中国和东盟下一步应完善双边、多边产能合作机制,建立产能合作项目库;在海关、税收等方面做好对接,为双方企业开展合作清碍搭台。在融资方面,双方企业应充分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和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等区域性金融机构和基金,为优质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有学者也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目标不应仅仅局限在港口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应通过沿线各国的协调合作,构建区域内更大的完整的产业体系,拉动各国产业发展,实现区域产业联通以及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也有学者提出,中国—东盟能源合作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在能源开发和使用方面,中国与东盟应当开展积极的合作。

(二)中国—东盟海上合作

当前,海上合作正在成为中国—东盟全面合作的新亮点。如何在新形势下以《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为框架推进海洋合作,继续加强海上安全合作、维护航行自由,发展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包括用好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加强海上互联互通、渔业、海洋科技、环境保护、航行安全、海上搜救和海洋文化等领域的合作是双方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发展中国—东盟海上合作,有利于全面发展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建设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副院长王勤在发言中就进一步开展中国—东盟海洋经济合作提出以下建议:加快实施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战略与政策;注重选择中国—东盟海洋产业合作的领域,积极开展港口合作、海洋渔业、海洋船舶、海洋油气、临港产业、滨海旅游、海洋科研与环境保护、海洋教育与文化交流等,加快海上互联互通大通道的建设;鼓励和扶持中国相关海洋省份参与中国—东盟海洋经济合作,注重区域海洋产业安全和防范产业风险,做好海洋产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建立相关项目的风险防范机制等。

印度尼西亚《印华日报》总编李卓辉认为,中国与东盟一些海洋国家如越南、印度尼西亚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可以合作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例如,在印度尼西亚,至今为止还有许多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尚未发掘出来,还有很大的发掘和研究空间。

四、东盟共同体的成立为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和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合作提供了更大的潜力和空间

2015年年底,东盟共同体正式成立,东盟由此进入了“后东盟共同体”时代。东盟10国未来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领域的合作将更加紧密和统一,这也表明,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各领域合作的发展,是当前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专家学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兼华侨华人研究院执行院长曹云华特别就东盟共同体中的经济共同体,即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和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模式发表了看法。他认为,东盟进入“后东盟共同体”发展时代后,东盟国家必将在经济转型及结构调整方面加快脚步,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可以预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东盟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中国—东盟经贸关系也将在“后东盟共同体”时代有所发展与加强,中国与东盟双方多领域的合作必将为中国参与东盟经济共同体经济红利的分配提供有力的条件,并带来较大的外溢效应。

泰国法政大学比里·帕侬荣国际学院教授张锡镇认为,在东盟近50年的发展过程中,其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便是在地区合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这体现在地区政治合作、安全合作和经济合作等多个方面。东盟共同体建设取得成功将是东盟主导地位的根本保证。目前,东盟各成员国正致力于东盟共同体的建设,这不仅对提升东盟本身的凝聚力有积极意义,就整个地区的发展而言都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东盟各国应当避免各种干扰,坚定不移地向着这一伟大目标前进。在此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带来的机遇,加强东盟的互联互通,促进东盟整体力量的提升。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南亚研究所研究员仝月婷在发言中提到,东盟国家之间存在许多的差异性,东盟各国之间也在逐步建立互信。东盟共同体会继续向前发展,同时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

五、中国—东盟智库交流机制建设应当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

智库作为思想工厂,提供最优理论方法和策略,是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思想库、智慧库。多年以来,中国和东盟国家智库为地区发展以及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延续了上届论坛形成的会议成果——中国—东盟智库《南宁共识》,继续发挥以智库共识推动政府共识、以智库合作推动国家合作的重要作用。

会议上,与会者表示,智库间的合作能够推动不同国家制度间的相互沟通,有利于促进相互信任,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中国与东盟国家智库机构的对话和沟通。在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智库共同体将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基础性工程。与会的专家学者就进一步加强中国—东盟智库合作提出了以下建议:

1.继续完善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机制和平台,构建中国—东盟智库网络。继续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为支撑,利用好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这个平台,吸收中国与东盟智库力量,整合资源、优化分工,形成智慧合力,共同构建“一带一路”智库网络。

2.拓展合作渠道,丰富合作载体,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中国—东盟智库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中国—东盟智库合作的新渠道和新领域,不断提升中国—东盟智库合作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同时,积极推动中国—东盟智库交流向青年群体延伸。

3.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传播,加强媒体公关,提高媒介素养,以智库合作成果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政策沟通、民心相通,主动参与塑造积极友好的社会民意基础,为深入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为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在研究和交流专题的选择上,一是要把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更加有效地将沿线国家的力量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克服困难、造福民众;二是聚焦发展,引导中国—东盟合作共赢,从产业与产能合作、扩展合作新空间等若干领域实际切入,推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三是关注海上安全合作,在南海和平和稳定关系方面,智库可以先行研究,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共同探讨携手维护南海稳定和平、解决争议的良方,同时开展海洋救援、海上安全和海洋经济等海洋领域学术研究,增进了解与互信,推动中国—东盟海洋合作,构筑共同的利益,打造合作之海;四是弘扬新丝路精神,促进文化的合作交流。

(责任编辑:韦朝晖)

Summary of the 9th China-ASEAN Think Tank Strategic Dialogue Forum

Yan Jie

September 8,2016,the 9th China-ASEAN Think Tank Strategic Dialogue Forum was held in Nanning,Guangxi.More than 100 representatives and scholars from think tanks,universities,government sectors and enterprises of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attended the forum and carried out dialogues,exchanges and discussions by focased on the forum theme“The 21th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and China-ASEAN Community of Common Destiny Building”and followed by the 5 forum topics,Building“21th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and China-Indochina Peninsula Economic Corridor Building”,“The 21th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and China-ASEAN International Capacity Cooperation”,“The 21th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and China-ASEAN Maritime Cooperation”,“Building ASEAN Community for China-ASEAN Cooperation Development”and“21th 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and China-ASEAN Think Tank Exchange Mechanism”.This article aims to summarize major opinions and ideas of the representatives.

The 9th China-ASEAN Think Tank Strategic Dialogue Forum;Summary

C932

A

1003-2479(2016)06-0003-06

※广西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东南亚纵横》编辑部执行副主编、助理研究员,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东盟国家智库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关系的博弈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南-东盟国家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与思考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东盟国家刑事审判制度综述
论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保护古沉船——以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古沉船为例
微智库
微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