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自媒体环境下党群关系的三重维度

2016-03-19汤力峰

党政干部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网民群众

○汤力峰

论自媒体环境下党群关系的三重维度

○汤力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时指出:“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总书记的讲话提醒我们,当下社会正处在以自媒体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它使得党群关系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必须深化对党群关系的认识,客观分析党群关系的新特征,积极探索符合时代的新方法,充分利用自媒体构建和谐党群关系。

一、认识维度:对自媒体环境下党群关系的再认识

“鱼水关系”、“血肉关系”、“主仆关系”是党群关系状况的形象表述,透过这些表述,党群关系的实质到底是什么?党群关系的实质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这个本质特征决定了党群关系的本质,就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网络化生活、网络化工作、网络化交往已成为一大部分人的生活常态,我们也不可避免地迎来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27亿人,占整体网民规模的18.5%。网络已经成为影响党群关系和执政基础的“最大变量”,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党的群众路线只有与现代网络技术有机融合,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才能发挥出最大优势,构建自媒体环境下的和谐党群关系。

在自媒体时代,如何继续充分发挥党的群众路线优势?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做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群众工作,正成为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新时期营造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必然选择。所谓网上群众路线,就是“从网民中来,到网民中去”。这个定义不是简单的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提法中用“网民”替换“群众”,而是处在互联网的历史条件下,针对网民数量激增、并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表达政治意见和利益诉求的现实,运用互联网思维,深刻总结新形势下群众路线发展创新的一个科学概念[1]。它具有深刻的科学内涵、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强大的生命力量。

二、特征维度:自媒体环境下党群关系的时代特征

自媒体具有传播主体去中心化、传播方式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及时快捷、传播内容可信度差的特点[2]。自媒体的这些特征影响着党群关系的变化,使得党群关系也有了新的时代特征。

(一)自媒体的去中心化使得党群关系的平等性凸显

传统媒体时代,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党的政策自上而下逐级传达,群众反映意见自下而上逐级上报,无意间党和群众、党和“民意”之间插入了“把关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群”两个主体间关系的平等性。而自媒体的去中心化使得每个参与者的主体地位大大提升,每个参与者都可以自主地表达各自的观点,成为意见表达的“中心”,这种传播方式缩短了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摆脱了群体规范和利益的限制,淡化了传播者的中心地位,凸显了“党”“群”两个主体间的平等性。

(二)自媒体的强交互性使得党群关系的互动性增强

传统的党的群众工作方式在党的各个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它主要以单向传播为主,在很多情况下,信息的传播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之间是分离的,信息反馈慢,彼此之间的互动较少[3]。自媒体实现了传播通道从单维度向多维度转变,信息发布和传递更加自由,信息的接受与运用更加方便,实现了信息交流的双向化。通过自媒体进行党群沟通,“党”可以及时向广大群众发布信息,“群”可以跨越层级直接反馈,形成了无阻隔的互动形式,增强了党群间的互动性。

(三)自媒体的及时快速使得党群关系的民主性提升

随着公众政治参与意识愈来愈强,广大群众越来越不满足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灌输或作为政策结果的执行者,而更愿意直接参与到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事务和公共决策过程中去[3]。自媒体时代,每个参与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接受或发布信息,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使得以往在传统渠道中无法实现的“及时快速”得以实现,群众民主参与的能动性被极大的激发出来,保证了民主参与的可能性,提高了民主参与的能动性,也提升了党群关系的民主性。

(四)自媒体的可信度差使得党群关系的动态性更趋明显

诚然,自媒体给密切党群关系带来了很多有益有利的启发和帮助,但是,通过自媒体传播的信息,可能是严格审查的真实信息,可能是鸡毛蒜皮的“网络移植”,可能是道听途说的“随意编撰”,也有可能是不法分子破坏社会稳定的非法信息,其信息内容的鱼龙混杂、可信度低使得群众极易受到自媒体言论的影响,左右党群关系的变化,给构建和谐互动的党群关系带来了不确定的因素,使得党群关系的动态性更趋明显。

三、实践维度:自媒体环境下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着力点

(一)夯实自媒体“贴民众”的现实基础

首先,树立使用自媒体的新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党员干部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正视自媒体的价值与作用,树立善待自媒体的意识;以自由平等的身份地位,与群众真诚沟通交流,树立善用自媒体的意识;以开放包容的胸怀,直面监督公开透明,树立善管自媒体的意识。牢固树立网民就是人民群众的思想,以尊重的态度对待网民,以公仆的精神服务网民,以民主的方式与网民对话交流,把自媒体联系服务群众纳入群众工作总体布局中,体现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之中,在全社会形成运用自媒体联系服务群众的浓厚氛围[4]。

其次,建立基于自媒体的新平台。面对自媒体环境下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我们必须在坚持传统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与途径的基础上,探索和开辟以自媒体为依托的“网上群众路线”。通过建立政府公众平台、线上居委会、线上派出所等平台,贴近百姓生活,关注群众需求,提升服务意识,拉近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打造“键对键”、“点对点”、“心对心”的线上服务新平台,推动工作方式从“窗口办”向“掌中看”转变。

第三,确立自媒体运行的新机制。一方面,要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借助线上服务平台如实地把群众关切在第一时间公布,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另一方面,要完善互动交流机制,建立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在出台的过程中通过自媒体等平台征询各个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意见的沟通机制,拓展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延伸群众工作的互动网络[3]。

(二)挖掘自媒体“连民心”的内生功能

首先,走线上群众路线,要问政,更要理政。“网络问政”已成为领导干部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和手段。但是,仅仅是“问”还不够,还需要“理”,只有“问”“理”结合,才能唱响“线上群众路线”的最强音。理政,不仅要求倾听群众声音,更要解决群众在“线上”反映的各种利益诉求,坚持“线上听民声”与“线下解民忧”相统一,对群众通过自媒体反映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办理或解决;对群众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及时采纳,尽力落实;对线上的各种传言及时回应,该证实就证实,该回击就回击,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对接。

其次,走线上群众路线,要听声音,更要连民心。推行线上服务平台,践行线上群众路线,听到群众的声音并不难,但要听到群众真实、发自肺腑的声音却并不容易,需要创新方法。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利用自媒体平台,自觉地深入到群众中去,体察群众的疾苦,始终做到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和冷暖挂在心上,坚持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让自媒体成为维护群众利益的“直通车”,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架起党群之间的“连心桥”[4]。

第三,走线上群众路线,要自我完善,更要群众监督。“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是践行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先决条件。当然,群众路线能不能走好,更离不开群众的监督。事实上,通过自媒体平台发起的监督,起到了其他监督形式难以达到的作用,正在成为新形势下监督工作甚至是反腐工作中异军突起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抓住微博等自媒体曝光的信息,及时处理和查办群众关注的领导干部的党风党纪问题,及时地把客观、公正、详实的权威信息公布于众,极大地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三)优化自媒体“聚民智”的生态环境

首先,在国家层面上,要构建完备的自媒体治理体系。一方面,要尽快出台国家互联网立法的专门规划,从立法、执法、守法、司法等各方面,把互联网领域涉及的基本法律架构搭建起来,为实现依法管网奠定法治基础。另一方面,要本着将现实法律全面适用网络空间的原则,对现有法律法规作出梳理,将网络空间纳入现有法治体系,同时,需要针对网络空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以急用先上的策略,对现行法律法规规章进行完善,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的法规,及时跟上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实现依法管网[5]。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建立完备的自媒体治理法律法规体系之后,需要进一步理顺执法手段,提高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效果,使法律规定真正得到落实,形成“良法良治”的良好局面。

其次,在社会层面上,要营造健康向上的自媒体文化环境。进入自媒体时代,就必须要培育有时代特色的中华文化的新元素,形成以中华文化为核心、以自媒体为载体、以自媒体参与者为对象的崭新文化形态,营造健康向上的自媒体文化生态。一方面,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导向。凡是能生动展示人民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的就发展,凡是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能改善社会风气、引领群众价值取向的就发展,凡是能激发人民的精神动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就发展,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两为”方向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让人民群众成为自媒体文化的受益者。要以自媒体为载体,搭建公益性的文化活动平台,实施先进文化成果自媒体推广工程,最大限度扩大文化成果的影响面,使之成为文化服务人民的主通道之一[6]。

第三,在个体层面上,要培育自觉自主自为的自媒体素养。一是培育遵纪守德的自觉性。每个自媒体参与者应当将遵守网络空间治理体系中的法律法规和道德自律作为个人的一种自觉行为。二是培育明辨是非的自主性。在自媒体的海量信息中,不乏重复冗余无意义的内容,甚至一些反动低俗的信息也充斥其中。每个人应当掌握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自主辨别能力,学会用批判的眼光评估各种信息资源。三是培育积极向上的自为性。就是要在自觉、自主的基础上,认清信息的多元本质,摆脱外界的控制与束缚,为我所用,自我作为,用自媒体传播“正能量”和“好声音”。

(四)提升自媒体“解民忧”的能力素养

首先,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是提高自媒体能力素养的基础和前提。现实中,我们经常可以在互联网或微博、微信上看到一些党员干部违背民意的消息,有的还引起“围观”并迅速扩散,其负面效应借助于自媒体不断放大,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7]。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因为缺乏应对技巧的失言、失态、失行,其实质是缺乏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因此,提升党员干部的自媒体能力素养,首要解决的就是强化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

其次,加强自媒体的技能培训是提高自媒体能力素养的方法和手段。一方面,要把自媒体知识纳入党政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程。通过自媒体素养的专业教育,帮助了解移动互联技术和自媒体方面的知识,通过专家学者的讲座,了解最新的前沿成果,拓宽思路和视野,通过实地学习、现场模拟,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和实战水平。另一方面,要把自媒体运用能力纳入干部考核的重要范畴[8]。完善党员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全面考评党员干部运用自媒体的素质和能力,利用考核来抓住提高党员干部的自媒体能力素养的“牛鼻子”。

第三,投身为民办实事的实践是提高自媒体能力素养的目的和归属。提高能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促使领导干部投身于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更多、更好地为民办实事。群众是朴实的,办实事才能赢得民心,维护其利益才能得到其拥护。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自觉地深入到群众中去,投身到为民办事、维护利益的实践中去,利用自媒体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家门口,把群众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1]卿立新.做好群众工作亟需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EB/OL].http://news.163.com/15/0926/22/ B4FL8AUB00014AEE.html,2015-9-24/2015-09-26.

[2]汤力峰,王学川.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2,(3).

[3]吕品.新媒体与党群沟通渠道的拓展[J].中国行政管理,2011,(12).

[4]彭汉琼.新媒体环境下党群关系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5]赵虎启.依法治国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

[EB/OL].http://www.taiwan.cn/plzhx/wyrt/201411/ t20141103_7883249.htm,2014-11-03/2015-01-27.

[6]海予.发展先进网络文化,网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722/ c386965-25318045.html,2014-07-22/2015-01-27.

[7]张家芳.新媒体时代践行群众路线的机遇、挑战与路径选择[J].长白学刊,2014,(2).

[8]吴剑铭,等.积极发挥网络等新媒体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的重要作用[J].唯实,2013,(3).

(作者系浙江科技学院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副教授)

(责任编辑 楚朴)

猜你喜欢

网民群众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民心理与风险沟通
微博舆论中网民信息互动的扩散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