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冷战背景下美国对印度尼西亚政策(1945~1991年)分析

2016-03-19杨建国

东南亚纵横 2016年4期
关键词:印度尼西亚政策

杨建国

冷战背景下美国对印度尼西亚政策(1945~1991年)分析

杨建国※

冷战时代,美国的印度尼西亚政策建立在坚定反共的基础和前提上。防止印度尼西亚倒向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使其成为东南亚地区防共、反共的前哨阵地和重要堡垒,是美国追求的主要目标。此处的反共一方面是指与“自由世界”意识形态之间的隐形深层次的对立和冲突,另一方面是指与美国为聚焦点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现实性挑战和剧烈对抗。政治、外交合作和经济、军事援助是美国对印度尼西亚政策的主要表现方式与手段,以引诱和拉拢印度尼西亚为美国的国家利益服务。它具有现实利益考量、理想与道义追求的双重特性,同步交叉进行,是相辅相成和殊途同归的。

美国政府;对印度尼西亚政策;国家利益

印度尼西亚地处马来群岛,地理位置的战略重要性和独特性不言而喻。该国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橡胶、天然气、黄金和锡等战略性矿产与自然资源,而且还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与伊斯兰—阿拉伯世界联系紧密,在二战后新独立的众多发展中国家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这使得冷战时代的印度尼西亚始终是美国高度关注的对象国之一。冷战时代,美国政府承继的外交传统主要是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前者所看重和关切的是实用观主导下在当下及可预知的未来,能够用金钱加以衡量的物质性利益和好处以及安全保障;后者所关注和强调的是“美国例外论”和使命观驱动下实现其道义责任以及心理和精神的满足。两者相辅相成,都服从和服务于美国国家利益的维护和拓展。那么,具体到美国的印度尼西亚政策是在什么样的内外环境基础上展开并运作的,有着什么样的内涵和表现,成效如何?梳理、考察和剖析冷战时代美国的印度尼西亚政策,对于中国更客观、准确地认知和评判当下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无疑具有借鉴和参考的重要价值。

一、杜鲁门政府的印度尼西亚政策及其成效

在杜鲁门政府时期,国际大格局由共同反法西斯迅速转向冷战,美国的对外政策是以坚决遏制共产主义渗透和扩张为内涵和宗旨的“杜鲁门主义”。在此背景下,印度尼西亚于1945年8月宣布独立,关于其最终的政治前途和地位问题,印度尼西亚与前宗主国荷兰先后发生过3次“独立战争”。美国对印度尼西亚问题最初选择沉默,但是随着冷战爆发,特别是印度尼西亚苏加诺当局在1948年的“茉莉芬事件”中对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势力的残酷镇压,使得美国转而支持其完全政治独立,对印度尼西亚问题的态度和立场调整为适度积极介入。在美国的斡旋和施压之下,荷印(尼)于1946年2月开始谈判,虽说最终达成了《林芽椰蒂协定》,但并未得到落实。随着印度尼西亚局势的再次恶化,联合国开始介入;在对抗荷兰的斗争中,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力量不断发展与壮大;新中国成立后东方阵营的势力和影响大增,特别是印度尼西亚于1950年正式成立共和国后推行以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为内涵的中立性民族主义政策,美国出于坚决阻止印度尼西亚倒向东方阵营的考量,开始公开支持具有反共性质的印度尼西亚哈达政府,以保证印度尼西亚倾向于西方阵营。当时美国的政治与外交精英认定中立性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不存在实质性差异,因此美国坚信,中立性民族主义仅仅是最终倒向共产主义的踏板与过渡而已。美国要想实现其在东南亚的战略目标,就必须获得印度尼西亚这个非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主义政权的信任和协助。为此,美国开始向印度尼西亚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如1950年1月给予印度尼西亚警察部队500万美元的军事援助,2月同意借给印度尼西亚1.2亿美元作为支付美国货物的款项①白建才、代保平:《1956~1958年印度尼西亚外岛叛乱与美国的隐蔽行动》,《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第77~84页。,随后还与印度尼西亚纳席尔政府签订类似的援助协定和经济协作协定。虽然美国对印度尼西亚极力进行拉拢,对苏加诺为代表的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者也曾给予过相应帮助,但是独立后的印度尼西亚选择了中立性民族主义政策,不愿意被迫卷入到美苏争霸中去。如1950年印度尼西亚加入联合国之后,在朝鲜战争中表示中立,不接受美国在“互助防御计划”中的军事援助。外加美国驻印度尼西亚首任大使柯克兰要求其偿还荷属东印度拖欠美国的债务、在西伊里安领土争端问题上美国有意偏袒荷兰等诸多因素②FRUS 1950,Vol.VI East Asia and Pacific.Washington,D.C.:USGPO,1976.pp.1078~1080.的影响,杜鲁门政府尚处于酝酿和源起阶段的印度尼西亚政策首次遭遇挫折,美国的预想目的与实际效果之间出现偏差。

二、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约翰逊政府的印度尼西亚政策及其成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的基本态势是美攻苏守。美国的外交政策是遏制和围堵共产主义,尽最大可能地挤压共产主义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巩固和增强西方阵营的势力和影响。1953年的NSC 171/l文件就明确要求美国采取“适当行动”,以便于“永久避免共产党对印度尼西亚的控制”③Peter Dale Scott,“The U.S.and the Overthrow of Sukarno in 1965~1967,”Pacific Affairs,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1985.pp.143~144.。艾森豪威尔政府插手和干预包括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东南亚事务的理论基础就是“多米诺骨牌理论”,特别是印度尼西亚阿里政府采取的更加“独立”和“积极”性质的重大外交举措,如1954年拒绝加入美国筹谋的东南亚条约组织;1955年主持召开没有西方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等,刺激了美国NSC 5518号文件的加速出笼,它强调美国要“防止印度尼西亚倒向东方阵营共产主义的势力范围之内;说服印度尼西亚接受美国提出的其最佳利益在于和西方阵营自由势力的亲近与合作;帮助印度尼西亚政府发展成为坚强有力的、稳定且自由的”④FRUS 1955~1957,Vol.XXII,Southeast Asia.Washington,D.C.:USGPO,1989.pp.155.。美国开始对印度尼西亚实施具有秘密性质的以肢解印度尼西亚、支持右翼陆军和外岛叛乱为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干涉、渗透政策。美国隐蔽干涉行动失败后,为缓和与苏加诺当局之间的紧张关系,不得不调整印度尼西亚政策,恢复对印度尼西亚的援助活动。比如1958年8月批准了包括700万美元军事装备在内的一揽子援助计划;向印度尼西亚提供的军事援助价值金额由以前的730万美元增加到1959年财政年度的2200万美元;截至1959年初,向印度尼西亚陆军提供了装备21个营、共1.6万名步兵所需的轻型武器①马骏:《1958年至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印尼的“双轨政策”》,《世界历史》2005年第6期,第18、20页。。美国时任国务卿杜勒斯于1958年5月宣称,“我们相信问题……(在)没有外部势力介入的情况下,由印度尼西亚人自己来解决,希望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早日恢复和平与稳定”②FRUS1958-1960,Vol.XVII Indonesia,Document106.http://history.state.gov/historicaldocunients/FRUS1958-60vl7/ch1.。至此,美国一面与苏加诺政府表面上保持着稳定关系,一面又秘密地支持以陆军为主的非共性质的印度尼西亚军方势力,在事实上已形成对印度尼西亚的“双轨制政策”。1959年的NSC 5901号文件指明,美国虽说可以暂时容忍苏加诺当局的合法存在以及中立主义外交政策,但是,最终还是要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使得印度尼西亚成为亲西方的国家。苏加诺在评论此时段美国的对外政策时说,不正式结盟是很容易遭到美国误解的③Paul F.Gardner.Shared Hopes,Separate Fear:Fifty Years of U.S.-Indonesian Relations.Boulder:Westview Press,1997.pp.128.。随后,荷印(尼)在西伊里安领土争端问题上再次分歧严重,苏加诺集团、共产党人对美国力挺陆军势力、插手内部事务的图谋和做法也不会坐以待毙,这使得美国的“双轨制”印度尼西亚政策再次遭遇挫折,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空间很有限。

肯尼迪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印度尼西亚政策的新理论基础是,只要新兴民族国家不挑战美国的根本性国家利益,美国将接受它们在冷战中保持中立的现实做法,甚至容忍它们在与美国及西方交往时展现出来的可以理解的不合作④W.W.Rostow,The Diffusion of Power:An Essay in Recent History.New York:The Macmillan Company,1972.pp.185~186.。在荷印(尼)西伊里安领土争端问题上,通过帮助印度尼西亚解决领土争端问题,试图获取苏加诺当局对美国的信任和好感。印度尼西亚与荷兰于1962年8月达成的西伊里安领土争端问题和平解决协议,使得美国不仅规避了在它不想被动卷入的地方再次爆发武装冲突,遏制住了苏加诺倒向东方阵营的演变态势,而且还为美国在印度尼西亚内部继续培植非共亲美势力赢得了时间和机会⑤刘国柱:《肯尼迪时期美国与印尼关系解析》,《历史教学》2001年第6期,第10~14页。。但是,1960年印度尼西亚参谋长纳苏蒂安成功访问苏联,加剧了美国对印度尼西亚倒向东方阵营的忧虑。在支持苏加诺总统的同时,美国推出了援助印度尼西亚陆军的“民事行动计划”,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给予大量援助,还派出和平队志愿者。在“马来西亚危机”中,印度尼西亚提出强硬的“粉碎马来西亚”计划,美国则支持其盟国,赞成成立“马来西亚联邦”,在印度尼西亚政策上又陷入了两难困境。美国既对印度尼西亚的立场和主张表示强烈不满和失望,同时又不愿与印度尼西亚刚刚恢复起来的关系再次跌到谷底乃至彻底破裂。

约翰逊政府上台后,由于对印度尼西亚民族主义、强烈反英政策的不满和失望,开始调整美国的印度尼西亚政策,关键性节点就是1965年9月在印度尼西亚爆发的“9·30事件”。在此事件出现之前,美国对印度尼西亚虽说暂停提供援助,但是为支持印度尼西亚陆军反共,并没有真正中断向印度尼西亚尤其是陆军继续提供秘密援助。美国1964年批准的“政治行动文件”特别强调“在当前及可预见的将来,武装起义、军事分裂活动以及其他针对苏加诺政权的反叛活动均不符合美国的意愿,而一个团结和统一的印度尼西亚才是美国最为迫切的目标”⑥马俊:《约翰逊政府的对印尼政策(1964~1965年)》,《南洋问题研究》2007年第1期,第74~84页。。还明确指出:美国需要继续鼓励和协调印度尼西亚内部的反共势力,并“在安全允许的限度内”提供秘密帮助。美国驻印度尼西亚代理大使在1965年6月发给美国国务院的电文中说,“对于眼下美国在海外的绝大多数奋斗目标,印度尼西亚都表现出强烈的敌意和对抗。如果允许印度尼西亚病毒不受阻碍地在亚非地区蔓延,它定将成为国际共产主义特别险恶的急先锋”⑦FRUS1964~1968.Vol.XXVI Indonesia;Malaysia Singapore;Philippines,Washington,D.C.:USGPO,2000.pp.267~269.。可见,约翰逊政府的印度尼西亚政策是要维护印度尼西亚国内的社会与政治秩序,并组建倾向于西方世界的新政府。“9·30事件”发生后,美国支持苏哈托为代表的印度尼西亚陆军势力发动反政变,把政变阴谋嫁祸给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秘密帮助陆军当局开展针对普通民众的“心理战”宣传;为印度尼西亚陆军秘密提供通讯设备、医疗用品和小型武器等;为印度尼西亚陆军提供应被拘捕和清除的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党员干部名单①王翌:《苏哈托执政时期印尼与美国关系研究》,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基本清除了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势力和影响,推翻了苏加诺中立偏“左”的民族政权,遏制了共产主义在东南亚渗透和扩张的浪潮。但是,美国此时的心态和想法矛盾且复杂,既要坚决防止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和苏加诺势力死而复活,要在印度尼西亚建立稳定与高效、非共亲西方的政府,同时又对通过政变夺取政权的印度尼西亚军人新统治集团极度不放心②马骏:《“9·30事件”与约翰逊政府的印尼政策》,《东南亚研究》2006年第5期,第71页。。后经权衡,美国选择继续有限度地支持印度尼西亚军人新政权。这样,美国对1966年上台的印度尼西亚苏哈托政府进行大量的经济、军事援助,1967年后每年对印度尼西亚提供的军事援助高达2000万美元,有利于维持印度尼西亚政局与社会的稳定和有序。正如美国国务院文件所说,“印度尼西亚要想恢复元气,除了紧急援助和债务重组,还需要技术援助和更多的信贷。……只有获得足够的信货,印度尼西亚才能恢复工业、农业和严重受损的交通通讯系统”③FRUS1964-1968.Vol.XXVI Indonesia;Malaysia Singapore;Philippines,Washington,D.C.:USGPO,2000.pp.439.。此时段两国关系回暖,最重要的前提和体现就是苏哈托当局坚定推行亲美反共政策。印度尼西亚的回报是积极配合和支持美国,如1967年与中国正式断交。

三、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的印度尼西亚政策及其成效

20世纪70年代,冷战的基本态势是苏攻美守。美国推行适度战略收缩的“尼克松主义”和大国力量均衡的缓和外交政策。在经济援助方面,尼克松政府通过480公法项目基本上每年给予印度尼西亚的粮食援助价值高达两亿美元。1973年的NSC 6500X号文件写明:行政预算署已批准新财年对印度尼西亚2.33亿美元的援助,其中包括1.05亿美元的480公法商品和1.28亿美元的开发贷款④FRUS 1973~1976,Vol.E-12,Documents o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1973~1976,Document 102,Document 96,Document 111,Document 153,Document 156.。军事援助也进展顺利。比如1973年的军事援助计划就包括迫击炮、训练弹药以及T-33喷气式教练机、H-34直升机和3艘克劳德·琼斯级护卫驱逐舰⑤FRUS 1973~1976,Vol.E-12,Documents o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1973~1976,Document 102,Document 96,Document 111,Document 153,Document 156.。还向印度尼西亚提供大量军售贷款,对印度尼西亚警察也有援助。至此,美国每年向印度尼西亚提供的军事援助价值达到2500万美元。1974年的NSSM 205号文件写明:希望印度尼西亚在未来5年要逐步承担起的地区政治、安全和经济角色;为实现印度尼西亚所渴望的地区角色,要帮助印度尼西亚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要制定有助于印度尼西亚社会与政治稳定的政策措施;提高印度尼西亚的军事能力以支撑它所希望的地区目标;为达成美国所希望的地区目标,改善美国的贸易投资利益与印度尼西亚政治、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⑥FRUS 1973~1976,Vol.E-12,Documents o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1973~1976,Document 102,Document 96,Document 111,Document 153,Document 156.。尼克松任内是美印(尼)两国关系史上的战略伙伴时期。面对美国恢复对越南大规模轰炸所造成的紧张局势,印度尼西亚投桃报李,印度尼西亚外交部部长马利克于1972年12月声称,美国轰炸河内“不是战争升级”。

福特政府任内,为保住东南亚最大的反共前哨阵地和重要堡垒印度尼西亚,美国对印度尼西亚武装并吞东帝汶的行径给予默认和纵容,提供给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军事援助在实质上所受影响不大。1975年美国总统福特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在雅加达会谈,对于印度尼西亚的广泛合作,美国表示支持,尤其是美国在维护东南亚安全和防范东方阵营时需要印度尼西亚⑦王琛:《1974~1976年美国对印尼的外交政策:以东帝汶为研究中心》,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美国的NSC 971号文件,要求国务院、国防部应采取替代计划,继续对印度尼西亚实施援助⑧FRUS 1973~1976,Vol.E-12,Documents o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1973~1976,Document 102,Document 96,Document 111,Document 153,Document 156.。NSC 2870-X号文件写到,美国国务院内部虽说于1976年1月已停止美国国防部向印度尼西亚转交更多军事装备的授权,但是这一点在实际上从没有正式停止过,也没有关于此行动的公开声明,而且之前对印度尼西亚相关人员的军事培训仍在继续进行⑨FRUS 1973~1976,Vol.E-12,Documents o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1973~1976,Document 102,Document 96,Document 111,Document 153,Document 156.。1974~1975年,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军火销售增长5倍,价值金额由1200万美元增至6500万美元;对印度尼西亚的军事援助增长1倍多,价值金额由1700万美元增至4000万美元⑩数据来源于世界政策机构网(World Policy Institute),http://www.worldpolicy.org/projects/arms/reports/indoarms.html.。1976年,基辛格表示在经济援助方面希望能给予印度尼西亚体面的480公法条款;军事援助方面,1976~1977年提供1300万美元的物资以及2300万美元的对外军售贷款①FRUS 1973~1976,Vol.E-12,Documents o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1973~1976,Document 160.。印度尼西亚因此更加成为美国在东南亚对抗共产主义的前哨和重点堡垒。

卡特政府以推行“人权外交”著称,但是,对于亲美反共立场坚定、推行军人专权、非盟友的印度尼西亚,在提供经济援助特别是相关军事援助时,卡特总统与前几任政府的实际做法差异不大。一方面,时任美国国务卿万斯于1977年宣称,“我们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建立在美国人基本价值观的基础上,要用美国所拥有的物质力量和权力,去扩张美国的国家利益以及实现人道的目的”②FURS 1977~1980,Vol.XIII,ChinaDocument 47.Washington,D.C.:USGPO,2013.;另一方面,美国时任副总统蒙代尔于1975年访问印度尼西亚时,重申美国在太平洋安全事务问题上要继续扮演“建设性角色”。卡特在谈到美印(尼)关系时说,“现在的印度尼西亚是我们很好的朋友”。为防范共产主义推进到印度尼西亚,美国通过援助等手段极力拉拢印度尼西亚,在经贸领域,大约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就一直是印度尼西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在印度尼西亚的进出口贸易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在政治外交领域,美国支持印度尼西亚积极参与东盟主张的建立“和平、中立、自由”的东南亚;在军事安全领域,两国保持着军事人员联合训练计划,美国军舰不定期停靠泗水和巴厘岛;在文化教育领域,美国开始大量接受印度尼西亚学生前往美国深造。

四、里根—老布什政府的印度尼西亚政策及其成效

20世纪80年代,冷战基本态势再次转变为美攻苏守,美国的对外政策更是进攻势头正盛。里根政府的印度尼西亚政策比较平稳和连续。1981~1989年,美国对印度尼西亚军售价值金额年均达到4000万美元;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从印度尼西亚的进口基本上都保持在印度尼西亚总出口量的10%~20%之间,即使在1982年,印度尼西亚对外贸易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对美贸易却仍基本不受影响。至1985年,美国从印度尼西亚的进口总额基本保持不变,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出口情况基本类似。“在80年代,外资控制了印度尼西亚经济命脉的石油生产工业的90%以上,而在外来资本中,美国资本在印度尼西亚的石油、天然气的投资占据首位”③陈乔之:《国际因素与当代东南亚政治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3页。。由此可见,美国在印度尼西亚进出口贸易和外来投资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以及印度尼西亚对美国市场、资金等的依赖度之深、之强。

老布什政府任内冷战终结,美国对外政策的战略重心转移到巩固冷战的胜利成果以及按照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模式积极塑造未来,引领和改造全球。随着在亚洲实行收缩战略,美国提供给印度尼西亚支援的质和量均有下滑,与苏哈托军人威权集团原有的亲密准盟友关系出现了松动和有意疏远的动向。如1989~1993年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军售价值金额减少为年均2800万美元;美国国会于1992年决定停止向印度尼西亚提供军事训练资金援助,并对印度尼西亚实行武器禁运。但事实上,1991~1993年美国对印度尼西亚军售的价值金额仍很高,分别为3450万美元、2880万美元和3480万美元④王翌:《苏哈托执政时期印尼与美国关系研究》,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33页,第16页。。在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领域,美国以经贸投资合作为载体和媒介,加强了对印度尼西亚渗透和传播的力度和广度。截至1999年,已有超过200家的美国跨国公司在印度尼西亚进行投资,金额高达75亿美元。在印度尼西亚的美国企业虽说数目不多,但是规模都很大,在当地的影响力较强⑤王翌:《苏哈托执政时期印尼与美国关系研究》,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33页,第16页。。有数据显示,截至1996年,美国与印度尼西亚的双边贸易额增长迅速,达到12亿美元;1995年美国在印度尼西亚的直接投资(不含石油和天然气)已经超过70亿美元⑥John Bresnan,“Indonesia and U.S.Policy”,http://www.columbia.edu/cu/business/apec/publications/bresnan.pdf.。美国资本不仅牢牢地掌控着印度尼西亚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印度尼西亚的政局走向,而且还通过在印度尼西亚所进行的各类生产及商业性活动把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等悄无声息地传递到印度尼西亚精英阶层及普通民众中去。外加吸引有资质和潜力的印度尼西亚青少年到美国接受教育或培训等,始终不忘没有硝烟的“攻心战”。

五、冷战时代美国对印度尼西亚政策的动机与目的

冷战时期,对共产主义在东南亚渗透与蔓延的担忧和恐惧导致美国决心要进行遏制。美国的印度尼西亚政策建立在印度尼西亚具有的大国地位和重要影响的基础上,印度尼西亚成为美国在东南亚防共、反共的马前卒。但是,由于印度尼西亚国内中立民族主义的强大影响以及1966年建立起的军人威权统治体制,两国关系只能是在围堵和对抗苏联共产主义战略中相互利用。1949年的NSC48/2文件说明,美国认为东南亚是绝不可丢的,美国的印度尼西亚政策最直接和现实的目标是,“美国要保持亚洲大陆沿海岛屿防务链的完整,就要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援助来加强亚洲非共产主义国家的实力,有利于这些国家内部的经济自立和政治稳定”①NSC 48/2,the Posi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with respect to Asia,Dec.30,1949,Documents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1947~1977,Microfilm,Reel 2,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1980.。1952年的NSC124/2号文件肯定和确定美国,不仅要加强印度尼西亚政府本身的反共性质、推动印度尼西亚同西方的联合及参加地区安全组织,而且还要干涉印度尼西亚内政,帮助印度尼西亚反共政府镇压和对抗国内外共产党②NSC 124/2,United States objectives and Courses of Action with respect to Southeast Asia,June 25,1952,FRUS 1952-1954,Vol.XII,part l,pp.125~134.。1956年的NSC 5612号文件指明,虽然可以允许亚洲中立国家势力不正式加入美国主导下的防共军事同盟组织,但是要阻止其发展成为“亲共中立主义”势力,要在这些国家同共产党势力进行竞争,以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③FRUS 1955~1957,Vol.I,Washington,D.C.:USGPO,1989.pp.332~333.。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通过维持美国在印度尼西亚的存在并维护和印度尼西亚陆军的良好关系来达到坚决遏制共产主义在印度尼西亚发展的目的,符合美国国家利益④Department of State,“Background statement on U.S.economic and military assistance to Indonesia and the necessity of keeping control away from the communists”(1963),DDRS,1~2.。正如肯尼迪宣称的,“美国作为自由国家相互依赖的社会中的英明领导和好邻居,负有道义上的义务;……作为对自由敌人唯一最大的制衡力量,负有政治上的义务”⑤The White House Special Message on Foreign Aid to The Congress,March 22,1961,Kennedy Library,Box324,NSF.。越南战争失败后,美国在东南亚对印度尼西亚的倚重度大增;美国正遭遇二战后的首次能源安全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双重夹击,急需利用印度尼西亚在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弱化阿拉伯国家推出的石油禁运制裁的效力。这使得美国对正处于巩固和发展阶段的印度尼西亚渴望尽快提高其国家实力和地位的良好愿望加以充分利用,通过提供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积极推进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极力进行拉拢和诱导,影响印度尼西亚的国内政治走向和外交政策选择,要尽力把印度尼西亚拉进西方阵营。因此,冷战时代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经济、军事援助及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是服务于政治与外交战略的柔性且阻力小、效果明显的政策性工具和手段,美国追求的目标就是要把印度尼西亚塑造成为坚定反共的、亲近西方的,内部稳定、有序、高效与团结的民族国家;还要印证冷战在深层次动机和目的上,就是要与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争夺人心的“持久战”,就是要使全球最终都采用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

冷战时代的印度尼西亚只是美苏为核心的东西阵营对抗和争夺大棋局中的一枚棋子而已。自苏加诺时期开始,遏制和对抗苏联共产主义的考量使得美国不断插手和干涉印度尼西亚内部事务,极力在印度尼西亚内部扶植非共亲美势力。1966~1991年的印度尼西亚在事实上已经成为美国在东南亚坚定可靠的“准盟友”,美国基本实现了其所预定的外交目标。因此,冷战时代,美国的印度尼西亚政策是在反共战略的框架下与轨道上酝酿和实施的。当然,此处的反共并不单纯指军事战略、经济利益的竞争和对抗,还有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的竞争和对抗。

值得注意的是,冷战时代,美国对印度尼西亚的政策选择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处于主动、主导与强势地位,但是在美国的印度尼西亚政策的调整过程中,印度尼西亚并不总是毫无作为、逆来顺受的,美国也不是在每项事务上都可以为所欲为、毫无顾忌的,有时也不得不妥协和退让。

(责任编辑:张 磊)

Review on the USA’s Policy to Indonesian in the Cold War(1945~1991)

Yang Jianguo

During Cold War period,USA’s foreign policy to Indonesia was based on firm Anti-Communist.In order to prevent Indonesia from joining in the Orient Socialist Groups,the clear aim of America was to make Indonesia become important battle field of Anti-Communist in Southeast Asia.Here the Anti-Communist had double meaning,one aspect was invisibly profound opposition and confliction of Western ideology,the other one was realistic challenge and fierc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western capitalist countries of USA as the focus.The main ways of USA’s policy to Indonesia were political and diplomatic cooperation,and economic and military aid,luring Indonesia to serve the maintenance and development of USA’s national interests.It had double features of realistic interests,and ideal and moral pursuit,occurring in the same time and having the same results.

America Administration;Policy to Indonesia;National Interests

D83/87.712.0

A

1003-2479(2016)04-0022-06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

猜你喜欢

印度尼西亚政策
政策
政策
未来的家园
慈祥的“巨人”
政策
助企政策
印度尼西亚—省的天空变成了红色
印度尼西亚外汇管理概览
政策
有些政策为何沦为“万分正确、十分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