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前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的历史考察

2016-03-19

邓小平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党外人士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邹 谨 孙 静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万州 404000)

改革开放前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的历史考察

邹 谨 孙 静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重庆三峡学院,重庆 万州 404000)

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已较为丰富。在抗日战争时期,围绕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邓小平对多党合作进行了形式和内容上的积极探索,并集中体现在他对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实践和理论思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过渡时期,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他提出要让非党人士有职有权,打造多党合作平台,团结各民主党派完成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关心和保护党外人士,明确了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进一步完善,他强调坚持毛泽东提出的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矛盾,维护党外人士的利益;复出后,他又积极推进多党合作方面的拨乱反正,恢复和发展统一战线,积极发挥政协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既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多党合作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展现出多党合作必须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前;邓小平;多党合作

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对多党合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形成了丰富的多党合作思想。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产生了较多研究成果,对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但对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研究则相对缺乏,仅少量成果有所涉及,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研究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的论文和专著。笔者在研读 《邓小平年谱 (1904-1974)》、《邓小平年谱(1975-1997)》、《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邓小平文集(1949-1974)》、《邓小平文选》等文献资料后发现,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也很丰富,值得研究。本文拟对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加以梳理,探讨其历史地位以及对今天进一步推进多党合作的现实意义。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

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始于抗日战争时期。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容广泛,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是其重要内容之一。邓小平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对多党合作进行了积极探索。1939年1月,他在冀南行政座谈会上指出:“民族的团结应该是包括着各党派、各阶级、各军队和军政民之间的团结。我们共产党坚持主张这样的团结,而且忠实于这样的团结。共产党不仅主张抗战中要团结,要合作,而且主张抗战后还要团结合作。”〔1〕当月,他发布了一二九师关于加强统战联络工作的第一〇一号政治训令,强调把统战联络工作作为部队的日常工作之一,“加强我军与士绅、学者、名流及民间领袖的良好关系,巩固与扩大他们对我军的同情基础和范围,加强阶级间的团结”〔2〕。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对进行多党合作的探索,集中体现在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方面。1938年10月,邓小平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一切政权的改革及参议会的建立,应完全把握在党手里,但不应排挤同情分子,应好好安置同情分子。”〔3〕为贯彻执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40年3月我们党正式提出实行“三三制”,即在抗日民主政权人员构成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三三制”的实行,为推进多党合作提供了重要载体。邓小平积极贯彻执行了 “三三制”原则,1940年12月他在《迎接一九四一年》一文中指出:“建设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重心应该放在掌握与贯彻统一战线政策,正确执行三三制原则。”〔4〕1941年3月16日,他受中共中央北方局委托致电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第二次行政会议,提议由联合办事处召集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更好团结全区人民及各党派,包括国民党共产党及其他各抗日党派于一堂,以利于敌后抗战,及本根据地之进一步巩固”,“希望边区临时参议会之组织成分,能切合三三制之原则,能真正代表各党派各阶层之意见”,“三三制政权形式,不仅是抗日民主政权的最好形式,是符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形式,且为将来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最好形式”〔5〕。3月18日,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联合办事处决定接受邓小平这一提议,邀请党政军民各界组织边区临时参议会筹委会,在管辖范围内举行了参议员选举活动。4月5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北方局提出了晋冀豫边区目前建设的十五项主张,其基本内容就包括“与一切抗日党派亲密合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到底”〔6〕。7月7日至8月1日,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正式举行,会议根据三三制原则选出了议长和副议长,并选举邓小平为临时参议会驻会委员。邓小平还强调:“三三制的执行主要不在于形式,而在于真正贯彻三三制的精神,真正与各阶层人士协同商议,真正采纳各阶层人士的意见,真正照顾到各阶层的利益。”〔7〕针对三三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 “左”的倾向,1944年8月24日,邓小平提出要对政权中党外人士整风的方法加以改进,加多时事教育,纠正生硬方式,强调多吸收一些党外进步中间人士参加参议会工作。同年9月4日,他又提出在政府人员的调整上要多吸收党外人士,保证三三制的执行。

邓小平还对抗日民主政权建设中的多党合作问题进行了重要理论阐述,这集中体现在 《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中。1941年4月15日,他在中共中央北方局刊物 《党的生活》上发表了 《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对多党合作问题进行了集中阐述。一方面,邓小平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他指出:“既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就必然产生政权中的优势问题。我党必须要掌握这种优势,所以产生了我党对政权的领导问题。”〔8〕他还对怎样实现党的领导进行了论述,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地位“不仅在于政权中的适当数量,主要在于群众的拥护”〔9〕,党的领导地位“主要从依靠于我党主张的正确,能为广大群众所接受、所拥护、所信赖的政治声望中去取得”〔10〕。三三制政权的实质是民主问题,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必须在领导政权工作时贯彻民主精神。另一方面,邓小平强调实行多党合作。他对一些党员自高自大,看不起党外人士的错误观念和做法进行了严肃批评,强调共产党员“要能够团结非党干部,要能够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去影响非党干部积极负责地工作,反对 ‘因党而骄’”〔11〕,要 “善于在政治原则下,团结共事的非党干部,让他们充分理解、乐于接受、赞助和执行我们的政策主张,大大发挥自己的工作积极性,并经过他们去达到团结各阶级各抗日党派,团结大多数之目的”〔12〕。他还对多党合作的途径进行了思考:一是要多听非党干部的意见。“我们自己常有考虑不周之处,非党干部常有许多正确意见,所以我们应倾听和虚心地接受他们的意见”,“要尽量征求非党干部的意见,取得大家的同意”。〔13〕二是要主动与非党干部接触。“每个党员都要接近非党员,在政治上去影响他们帮助他们,同他们一块工作,一块学习,一块讨论问题,避免过去党员与非党员格格不入的现象。”〔14〕三是要调动非党干部协商议事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扬民主,“使非党干部敢于讲话,讲所欲讲,敢于工作,不对我疑惧”〔15〕。共产党员可以与非党人士联名提出一个意见或提案,可以吸收他们参加政策法令研究,还可以请他们起草文件。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并宣布民盟等民主党派为非法团体,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并肩作战,共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解放战争时期,邓小平继续坚持多党合作的方针。一是继续在政权建设中促进多党合作。1948年6月6日,他在 《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我们的政权性质,依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抛弃中央的 ‘三三制’政策是错误的。”〔16〕要酌量聘请一些进步的工商业人士当参议、咨议或吸收参加一定的工作。二是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多党合作。1946年民盟派人到河北邯郸了解解放区的工商业政策,表示愿意在解放区开展经济工作,并询问加入民盟的技术人才可否到解放区工作。邓小平根据党中央关于奖励工业的政策给予解释,欢迎民盟人士到解放区开展经济工作,并希望民盟介绍一批技术人才到解放区,即使有愿先来参观者也表示欢迎。

二、过渡时期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国进入了过渡时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任务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成为当时的主要历史任务。这一时期,不管是在西南还是中央工作,邓小平仍然始终关注着多党合作问题。1950年2月6日,他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加强统一战线工作,各省区统战部应加强,认真地进行各党派和各界的工作”〔17〕。在解放大西南、建设大西南以及全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生动实践中,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得到了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要让非党人士有职有权。邓小平认为,一些共产党员排斥党外人士的做法是极为错误的,并进行了严厉批评。他指出:“统一战线路线,大家都赞成,但遇到具体问题,特别是组织问题,就发生很大抵触,就要挡驾,喜欢 ‘清一色’。”〔18〕一些共产党员往往夸大党外人士的缺点,不善于或不愿意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不善于在工作中以自己的模范作用去促进党外人士进步。这些人对 《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政策法令往往还不及党外人士熟悉,学习精神也往往不及党外人士好,可是还要骄傲自满,有时甚至不讲道理。所有这些都必然要损害人民的团结,损害我们共同的事业,损害党的领导作用和党的政治影响。他认为,“中国这样大一个国家、这样多的事情,不是五百多万共产党员单独包办得了的”,“党外人士的作用不是我们党员能够代替的”〔19〕。要在政府、人大、政协等机构中给党外人士安排职位,并让他们有职有权。“今后会有许多党外人士当部长、科长,如果有些党员同志当副职,一定要接受人家的领导。这同党的领导并不矛盾。只要党员正确地执行政策,就体现了党的领导。即使党员是正职,党外人士是副职,也要遇事商量,真正做到党外人士有职有权。”〔20〕1949年11月12日,他在 《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中提出,“省政府的委员及各厅正副处长,要准备至少三分之一乃至一半的位置给非党人士,其他各专区各县都应准备这样做”〔21〕。1953年3月8日,他在中央选举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在县级及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中,共产党员人大代表的名额最多不能超过三分之一。“在代表大会中,如果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党员,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非党员,代表们就比较敢发言、敢提意见、敢开展批评。多听一些批评意见,这对我们党员来说是有好处的。”〔22〕为了让党外人士便于掌握人大代表选举情况,中央选举委员会办公室还专门编写了《选举工作简报》供党外人士参考。邓小平还认为,即便一些党外人士在人大代表选举中落选,他们仍然要在政协全国委员会,省、市地方协商委员会,政府及大行政区行政委员会中予以安置。

第二,要打造多党合作平台。一是通过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进行合作。1949年9月20日,邓小平在二野及赴西南做地方工作的区、营级以上干部会议上指出:“我们可以用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形式来联系群众,进行统战工作。”〔23〕1950年1月29日,他在重庆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上强调:“以后这样的会三个月左右要开一次,而且要选出一个协商委员会进行经常的协商工作”,“人民代表会议和协商委员会的工作能否做好,关键之一是共产党员要善于以谦逊诚恳的态度与党外人士共事,这是值得共产党注意的。”〔24〕1950年3月6日,他在中共川东区委扩大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各界人民代表会不仅要认真地开,而且要经常地开。各县三月一定要开一次,甚至两个月开一次,内容如征粮、剿匪等都可以,这样才能团结更多的人士。二是通过政协进行合作。1953年1月28日,他在全国政协党组会议上指出:“政协常务委员会政治分量不够,人数也少,这次会议上要增选一批。是改选还是增选现在尚未确定,但原有常委中党外的都保留,增选的党外党内都要有。”〔25〕1955年6月,他又提出要 “通过统一战线的组织——各级政治协商会议,来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团结”〔26〕。三是通过召开民主座谈会进行合作。1950年2月27日,他强调民主座谈会“今后要多开。大家把意见交换好,把工作做好。要密切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使我们能够对各种问题达到共同的认识,以便于进行共同的工作,完成共同的任务”〔27〕。四是利用党组织活动日进行合作。1951年8月3日,邓小平主持西南局常委办公会议,会议决定:“党组织活动日时可邀请党外人士参加,以自愿为原则。”〔28〕五是通过统战部进行合作。邓小平提出:“统战部可视为党外的组织部,把党外人士组织起来,团结起来。”〔29〕

第三,要团结民主党派完成党在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1950年2月27日,邓小平在民主党派负责人座谈会上指出:“各民主党派的合作,必须建立在共同认识上,这就形成了《共同纲领》。但只有大的原则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具体地实现《共同纲领》。从这个方面讲,往往在具体问题上求得一致是更重要的。”“土匪特务、粮食、生产和失业等,就是今天我们共同感到的问题。我们相信,既然我们能找到共同的问题,也就可能找到共同解决的办法。”〔30〕1951年6月25日,他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开展的七一纪念活动报告动员大会上提出:“今天在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运动以及经济、文化建设等工作中,如果和党外人士合作得好,事情就会办好。否则,我们的工作将受到损失,甚至遭受失败!”〔31〕邓小平强调,要充分团结各民主党派来完成党在过渡时期的历史任务。一是要团结各民主党派进行土地改革和镇反运动。他指出,“西南的封建力量比其他各地都大,我们反封建要有步骤、有方法,要团结民主人士、开明绅士与我们一块工作”〔32〕,“团结民主人士,他们便会给我们很大的帮助”〔33〕。1951年2月6日,他在给中央的电报中提出,对党外人士要 “多做工作,特别是吸引他们到农村去参加土改运动,这不但可以教育他们,而且能够减少运动的阻力”〔34〕。同年3月5日,他又指出:“必须在镇反中有一个动员群众,教育民主人士的计划,以须取得他们的赞助。”〔35〕二是要团结各民主党派进行公私合营。1956年10月16日,他在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 《关于国营工业企业的领导问题的决定(草案)》时认为,公私合营企业实行党委制要注意对党外资方人员、技术人员的团结。“党委讨论问题,不能只听党员意见,要注意党外的意见、群众的意见、专家的意见。党委讨论重大问题,可吸收党外管理专家参加,认真考虑他们的意见,这不是方式方法问题,是加强党内外联系的问题。”〔36〕三是要团结各民主党派实现社会主义。他指出:“资产阶级今天反封建、反帝国主义没有问题,能够跟上来,就是对社会主义还有问题。这问题要主动讲、多讲,现在中央每月召集各党派中央机关干部开一次会,由负责同志去作报告。中央要求各地也照这样每月开一次会,作一次报告,党内、党外不要分开。这样做,就可以把党员和进步分子武装起来,把中间分子争取过来。”〔37〕

第四,要保护和关心非党人士。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党匪特残杀党的干部和知名民主人士,邓小平主张积极保护党外人士的人身安全。1950年5月26日,他在为中共中央西南局起草的电报中指出:“国民党匪特残杀我党负责干部及知名民主人士,为其阴谋破坏的主要手段之一,望各地引起严重注意。对于重要民主人士的保护与对于我们自己同志的保护一样重要,公安部门要与统战部门加以研究,列入自己的工作范围之内。”〔38〕他还主张尽力避免对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打击。新中国成立初期,不法资本家为牟取暴利拉拢党的一些干部。在资产阶级的腐蚀和影响下,政府机关里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严重滋长,有的干部堕落变质,党中央决定开展 “三反”运动。在 “三反”运动中,又揭发出资产阶级不法分子同国家机关中的贪污分子密切勾结、从事犯罪活动的严重情况,中央又决定开展 “五反”运动。为避免在运动中扩大打击面,误伤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1952年4月24日,邓小平提出:“在 ‘三反’‘五反’中,对民主人士和工商界上层代表人物,必须采取先分类排队,而后据以处理的方法。”〔39〕邓小平还关心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思想进步。1951年11月9日,他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加强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与党外人士一道组织 《毛泽东选集》学习会或研究会”〔40〕。

第五,要明确政协的性质和职能。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不再代行人大职权,一些人由于未认清政协的性质和职能,认为政协已无存在必要。邓小平则认为,全国人大召开后政协仍然具有重要作用,并对政协的性质和职能进行了科学分析。1953年1月28日,他在全国政协党组会议上指出:“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并非宣告统战政策的结束,而是要加强,要联系更多的群众。”〔41〕1956年11月17日,他进一步指出: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一切重大问题都在人民代表大会上决定。“政协不同,它主要是由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代表人物组成,代表性很广泛。它是一个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它的作用是对国家重要问题进行协商。”〔42〕他认为,一个重大的政策、法令在提交人代会或政府批准前,先经过充分的酝酿协商有好处,这样到做决定时,时机已经成熟了。政协没有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它不能制定法律、法令,但可以提出重要建议。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在一些问题上可以开联席会议来讨论。他还认为,“我国的政协和人民代表大会一块开会,这是一个发明”〔43〕。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结束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亲密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时期,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多党合作问题进行了新探索,其多党合作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第一,要坚持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邓小平强调要长期坚持这一方针,并对这一方针进行了科学分析。关于长期共存,他指出,我们党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合作是长期的,这一个方针是早已确定了的。这种合作对于我们党的事业,是有益而无害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以后,在他们的立场和我们的立场比以前更加接近以后,他们可以给我们的帮助只有越来越多。”〔44〕关于互相监督,他指出,每个共产党员、高级干部都应该了解,没有监督不得了,独断专行非犯错误不可。“我们党是一个有功劳的党、有威信的党。共产党员功劳大就很容易高人一等,比人民高人一等,比党外人士高人一等,这就很危险,所以必须受监督。”〔45〕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作用。而且,“从各个角度考虑问题,总比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有好处”,“我们党考虑问题有对的,也有不对的;党外人士提的意见有对的,也有不对的。所以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好得很。事情要靠大家做”〔46〕。

第二,要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敌我矛盾已下降到次要地位,人民内部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强调正确处理党与非党的关系。邓小平也认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把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看待和处理。1957年2月18日,他指出,人民内部矛盾 “现在突出了,反映在各个方面,即领导与群众、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等等。在过去对敌斗争的情况下,敌我的矛盾好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暴露得不突出,那时有许多问题,或是解决了,或是拖下来了。现在不同了,要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了”〔47〕。把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这对当时推进多党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要发挥各民主党派在整风中的作用。为推进党的建设,1957年党开展了整风运动。邓小平强调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在整风中的作用。1957年5月23日,他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整风运动的目的,一是克服党内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纠正脱离群众的现象;二是团结党外人士的大多数,孤立右派;三是加强党的领导。他认为,整风运动能不能取得胜利,“决定于我们能不能团结党外人士的大多数”〔48〕。在整风运动中,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善意的批评,对此,邓小平强调:“党外人士的批评,百分之九十以上批评得对。”〔49〕“党外人士提出的大量的批评,总是一服良药,这个药可以治病的。这些意见对我们整风有很大的帮助,对我们改进工作、联系群众有很大的帮助。”〔50〕要虚心听取党外人士的批评,从中取得教训,改正各方面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

第四,要维护党外人士的利益。1957年整风过程中,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对共产党发动猖狂进攻,党立即开展反右斗争,但犯了扩大化的错误,误伤了一些党外人士,为此,邓小平强调要为错划为右派的党外人士恢复名誉。他还提出,党外人士、民主党派应该参与的事情,要吸收他们参加。要同党外人士、各民主党派多接触、多往来。“要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经常了解他们的意见。这对我们考虑整个国家的事有益。”〔51〕为促进国民经济全面调整,克服官僚主义和分散主义,1962年中央决定精简机构,邓小平强调在精简机构过程中,要对党外人士进行特殊照顾,“精简中,党外人士完全不减不行,但中上层一定要安排,不降低待遇、生活,可以从企业转到工商联、政协。生活困难的,要用互济金帮助。企业中可以组织顾问团,当专家,原则是继续包下来”〔52〕。

这期间,为推进多党合作,邓小平还多次主持召开了民主座谈会。1963年1月14日,他和刘少奇、董必武等人召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无党派人士座谈会,讨论了中苏关系等问题。1964年8月15日,他主持召开民主人士座谈会,讨论了三届全国人大候选人名单问题。1966年6月27日,他主持召开民主人士座谈会,向党外人士传达了“文化大革命”的有关情况。

随着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我国的多党合作事业遭到了严重破坏,邓小平也被作为 “走资派”打倒,但他1975年复出后又继续为推进多党合作而努力。1975年10月21日,他致信毛泽东,提出对党外一批人在政治上早点安排,早点召开五届全国政协会议,获得毛泽东同意。但 “天安门事件”发生后,邓小平再次被打倒。“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再次复出。复出后,他为实现多党合作方面的拨乱反正而积极努力。一是为无党派人士比如老舍等人恢复名誉。老舍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含冤逝世。1977年老舍夫人胡挈青请求尽快给老舍作结论,邓小平作出明确批示:“对老舍这样有影响有代表性的人,应当珍视。由统战部或北京市委作出结论均可,不可拖延。”〔53〕1978年6月3日,老舍骨灰安放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二是提出恢复和发展统一战线。1977年9月29日,邓小平指出:“过去,‘四人帮’破坏统一战线,统一战线都没有了。现在,把‘庙’建立起来,有个‘菩萨’在里面管事,要把爱国人士、民主人士、宗教人士等等都更好地团结起来。”〔54〕他认为,我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是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我国革命统一战线必将在其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三是提出要充分发挥政协的作用。1978年2月24日至3月8日,五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正式召开,会议通过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邓小平认为,政协对于发展我国革命统一战线,活跃国家的政治生活,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都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充分发挥政协对经济建设的建言献策作用,1978年7月邓小平大力赞同在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增设经济组。四是促进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恢复办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高等政治学校,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高级党校,“文化大革命”中,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停办。1978年8月28日,邓小平就齐燕铭来信提出恢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一事指出:“要好好研究,例如办的目的,什么人入学等等,现在情况与二十年前不同了。”〔55〕1983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并批准逐步恢复各省市自治区的社会主义学院。邓小平在多党合作方面的这些拨乱反正,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奠定了重要基础。

四、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邓小平既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又是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审视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的重要历史地位。

横向来看,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丰富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同时,毛泽东思想也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探讨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对毛泽东思想的贡献,必须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与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关系。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就指出:“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我们在座的同志,可以说都是毛泽东思想教导出来的。”〔56〕毛泽东是多党合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是多党合作思想的践行者和丰富者。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是对毛泽东多党合作思想的丰富和补充,是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多党合作理论和统一战线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

纵向来看,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多党合作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者和奠基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与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多党合作思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多党合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对于今天推进多党合作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比如,他强调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让非党人士有职有权,把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等等,这对于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通过考察改革开放以前邓小平的多党合作思想,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多党合作必须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于大局。邓小平总是将多党合作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多党合作为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推进多党合作,就是为了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过渡时期推进多党合作,就是为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遗留任务,取得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推进多党合作,就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今天,我们推进多党合作,就要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

〔1〕〔2〕〔3〕〔4〕〔5〕〔6〕〔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 (1904—1974):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43-244,270,231-232,331,352,360,426.

〔8〕〔9〕〔10〕〔11〕〔12〕〔13〕〔14〕〔15〕〔16〕〔20〕〔21〕〔4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9,9,14,16,17,17,14-15,119,158,14,224-225.

〔17〕〔18〕〔19〕〔24〕〔25〕〔27〕〔30〕〔31〕〔32〕〔33〕〔34〕〔37〕〔38〕〔40〕邓小平.邓小平文集(1949—1974):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9,5,5,37,51,57,53,260,68-69,69,101,5-6,84,260.

〔22〕〔26〕〔36〕〔41〕〔42〕〔45〕〔46〕〔47〕〔48〕〔49〕〔50〕〔51〕邓小平.邓小平文集 (1949—1974):中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89-90,226,226,52,265,314,314,290,318,328,318,385-386.

〔23〕〔29〕邓小平.邓小平西南工作文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9,9.

〔28〕〔35〕〔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 (1904—1974):中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002,969,1053.

〔4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499.

〔52〕邓小平.邓小平文集(1949—1974):下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40.

〔53〕〔54〕〔5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 (1975—1997):上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83,211,363.

〔5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8-149.

(责任编辑 王 生 胡学举)

A849

A

2096-0921(2016)03-0081-10

2016-03-12

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研究”(15JD710001)

邹 谨(1980),男,四川宣汉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研究;孙 静 (1988),女,河南商丘人,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党建研究。

猜你喜欢

党外人士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新形势下做好青年一代党外人士统战工作方式方法研究
引导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优势作用的对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党外人士”称谓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