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涉农类专业“互联网+实训基地”科普教育模式研究
——以娄底职院农林实训基地为例*

2016-03-19禹华芳谢忠军梁亮理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7000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新农村建设研究所湖南娄底47000

高教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科普教育模式研究实训基地

禹华芳  谢忠军  梁亮理(、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7000  2、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新农村建设研究所,湖南娄底47000)



高职涉农类专业“互联网+实训基地”科普教育模式研究
——以娄底职院农林实训基地为例*

禹华芳1,2谢忠军1梁亮理1
(1、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417000 2、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新农村建设研究所,湖南娄底417000)

摘要:高职院校开展科普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娄底职院涉农专业积极构建并实践“互联网+实训基地”科普教育模式:结合专业人才培养与科普教育科学规划实训基地,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资源,多形式建设科普载体,打造“植物与人类生活”、“都市果农”、“动物性食品安全”、“神奇农机”四大特色科普品牌。拓展了涉农科普路径,更好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实训基地”;科普教育;模式研究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their own unique advantages i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Tak原ing Loudi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e"Internet + Training base"scienc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mode was actively formed and practiced in agriculture-related majors. It combines professional training with scienc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training base, integrates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ources, and constructs multi-form science carrier, in order to build a special brand with four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and human life", "Urban fruit farmer", "Animal food safety", "Magic farm" which largely promotes the Agriculture-related science popularization and the local economy development.

Keywords:"internet + training bas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education; model study

*本文为娄底市科技计划项目(2014年度项目: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科普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以娄底职院农林实训基地科普教育为例)的阶段性成果。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也重塑了人类自身[1]。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互联网垣”也随之成为年度热词。近年来,作为肩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责任的地方高职院校——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统筹协调、资源共享,拓展科普教育传播内容,创新科普教育传播形式,积极构建并实践涉农类专业“互联网+实训基地”科普教育模式。

一、娄底职院农林实训基地概况

娄底职院农林实训基地于2014年被确认为湖南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015年被确认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基地始建于2008年,占地面积圆6亩,室内面积2600平方米,可控温室大棚280平方米。基地分为观赏植物区、植物景观区、农机设计与制造区、农机产品展览区等。基地内花卉小超市品种210多种,均挂牌标明其品名与科属,拥有120平方米使用面积的科普电子宣传室。基地专职工作人员源名,均为大专以上相关学历,是基地进行教学与科普教育工作的主要人员。基地实行开放管理,随时都可入园、入室实践与参观,日均接待120余人次。

二、“互联网+实训基地”科普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高职涉农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与实践人才,而农业科普是当前我国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升和现代农业的长远发展[2]。2015年,“互联网+”纳入国家的顶层设计,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科普教育深度融合,迎来了农业科普教育的新时代。本模式旨在以娄底职院农林实训基地为农业科普教育的主要载体,构建移动互联网科普教育信息化平台。

(一)打造“科普、科研、教学、生产”四位一体现代农林科普教育基地

依托优势专业和优质资源,以服务科学普及与人才培养为主线,打造学院、政府、企业行业、村镇多元联动,科普、科研、教学、生产四位一体的现代农林科普教育基地[3],形成了以院内基地为主,以院村合作基地娄底经济开发区中阳村为辅的建设格局。遵循“环境生态化、农业产业化、设施人性化”的基地建设原则,基地分为实践区、体验区,融专业教学与科普实践于一体。坚持农业科普的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操作性的紧密结合,积极开展科学普及、科技服务、技术示范、科技咨询等工作。

(二)打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农林科普教育团队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十二五”规划》实施工作方案中提出:“要着力提升科普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科普人才队伍。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稳定专职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兼职科普人才队伍,积极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娄底职院农林科普教育团队由专职基地管理员、专业教师、学生志愿者三部分组成,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科普教育团队建设原则。专业教师与基地管理员对相关科普活动及特色科普品牌运作进行指导并审核;学生志愿者以园林技术、畜牧兽医、现代农机技术等专业大三学生为核心团队成员,大二、大一学生为实习团队成员,实行年级交替制,学生毕业后成为校外现代农林科普志愿者。遵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知识和才能,形成了以“特色科普品牌”为组织单元的科普教育志愿者团队[4]。

(三)打造以涉农专业为依托的现代农林特色科普品牌

依托专业创品牌、关注热点树特色,特色品牌是深层次推进现代农林科普教育工作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作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的娄底职院农林实训基地已逐渐形成了依托园林技术专业形成的“植物与人类生活”、“都市果农”;依托畜牧兽医专业形成的“动物性食品安全”;依托现代农机技术专业形成的“神奇农机”等四大特色科普品牌。

(四)打造现代农林科普教育信息化平台

在国家信息化的大环境下,科普信息化的重点在于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信息化公共基础设施,做好数字化科普资源的集成和推送,引领科普理念和模式的创新实践[5]。娄底职院农林实训基地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科普教育活动原则。主动联系院各个班级、周边中小校、幼儿园等学生进基地科普实践,结合专业和行业特色介绍科技发展历史、现状、前景及科技应用实例等身边的科学知识。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娄底市科技活动周”、“大学生科普进社区”、“科普下乡”等大型系列科普活动,丰富了农林科普载体。不断创新科普方式,树立“互联网+科普”理念,充分发挥新技术新方法在科技传播中的积极作用[6]。借助学院宣传平台及自身拥有的“校园科普”微信公众平台,“中国特色植物网”、“湘中生猪网“,“娄底园林网”等科普网站全方位开展科普教育工作。

三、“互联网+实训基地”科普教育模式成效分析

“互联网+实训基地”科普教育模式通过高职教学资源整合,实现与科普教育共享,最大限度盘活了教育资源,推动了涉农科普社会化。本模式的实践,拓宽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途径、提高了专业知名度,铸就了科普教育特色,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一)专业知名度不断提升

娄底职院涉农专业注重在“实战”中提升知名度。基于农林实训基地科普载体,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推介资源,打造现代农林科普教育品牌是近年来涉农专业提升知名度的又一主战场。在科普教育实践过程中,重视学生身份的双重性价值: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受教育者,又是传播者。他们参加科普讲座、科技竞赛、创作和征文等活动,是受教育者,将科学精神、科学知识传播到广大群众中去,他们就是教育者[7],拓宽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途径。院村合作基地娄底经济开发区中阳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更是现代农林科普实践体验区,吸引了各方媒体争相报道。《中国教育报》(2016年1月1日第3版)以《一接地气,涉农专业活了》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科普教育特色品牌正在形成

社会的需求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科普服务的风向标。鉴于社会科普需求的复杂性,我们立足于自身的技术专长、农林实训基地、现代信息化资源,做大众最为关注的科普教育。植物可改善人类生活环境,特别是室内环境,我们依托园林技术专业打造“植物与人类生活”、“都市果农”科普教育品牌。“中国特色植物网”、“娄底园林网”问答式推介相关科普信息。食品安全,特别是动物食品安全日益引起人们重视,我们依托畜牧兽医专业打造“动物性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品牌。“湘中生猪网”开辟专栏,以动物性食品安全为主线,以动物性食品案例分析为主要内容推介相关科普信息。现代化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我们依托现代农机技术专业打造“神奇农机”科普教育品牌。“校园科普”微信公众平台坚持“立足农机,服务农民”的原则,做到“一周一信息”。科普实践体验、科普信息推介坚持通俗易懂,注重效益,紧扣生产实际,系统性、趣味性、可读性相结合的科普原则。

(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农业科普教育必须“现代化和现地化”相结合[8]。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走向;推广的实用技术注意在当地的适用性,解决所在区域存在的问题,保持专业与行业的协调发展。“互联网+农林实训基地”模式已形成了立足娄底,辐射湘中的服务格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凸显专业特色与科普教育特色。

四、“互联网+实训基地”科普教育模式的讨论与建议

现代信息技术为科普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实现了从单向、灌输式的科普行为模式,向平等互动、公众参与式的科普行为模式的彻底转变[6],高职院校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科普教育更具自身优势。从近几年的实践得知,一是要提高开展科普教育现实意义的认识。高职院校、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开展科普教育与人才培养相辅相成,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要进一步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更有利于整合各种科普教育资源。三是把握好科普教育内容的定位。要发挥自身专长、体现自身特色,注重职业技术或技能的应用普及。四是高效率整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资源,形成开放、共享、互动的科普教育信息化生态圈。

参考文献

[1]吴南中.数字化生活的教育意蕴[J].现代教育技术,2015(7):19-25.

[2]张晓红,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农业科普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14(4):69-72.

[3]朱俊青,牛鑫鑫,李锋,等.荥阳市张常村农业科普教育实训基地规划设计[J].浙江农业科学,2016(1):140-144.

[4]钟霞军,江海燕,谈远锋,等.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之我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12):183-188.

[5]胡俊平,钟琦,罗晖.科普信息化的内涵、影响及测度[J].科普研究,2015(1):10-16.

[6]李玉梅,张继彪.大理州科普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N].大理日报(汉),2015-08-15(A03).

[7]王傅.科普教育中高等职业院校的定位[J].继续教育研究,2014(8):21-22.

[8]周盂璞.科普学文汇[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31-171.

作者简介:禹华芳(1965-),男,湖南邵东人,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植物种质利用与农业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8-0232-02

猜你喜欢

科普教育模式研究实训基地
依托“村淘”项目建立科普教育网络平台研究
服装设计智能化趋向及模式研究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基于精细化理念的沈阳市乡村规划编制与建设管理模式研究
高校内部控制的定位与模式研究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加强科普旅游教育,提高导游员科普素质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科普教育信息化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