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懋元德育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2016-03-19王富盛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福建泉州362000

高教学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王富盛(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福建泉州362000)



潘懋元德育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王富盛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福建泉州362000)

摘要: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潘懋元揭示了德育实质,阐述了德育的基本规律,并提出了大学生德育的三大特征与七大原则。其系统的德育观启示我们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必须紧跟时代旋律,紧紧围在绕党和政府的精神旗帜下开展工作;工作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必须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教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与方面教育相结合;必须坚持全员动员,通力合作。

关键词:潘懋元;德育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潘懋元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新中国高等教育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其庞大高深的高等教育思想理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了并将继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探究潘懋元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体系,对于我们结合当今国内外局势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言献策有着重要意义。潘懋元对于德育也有过诸多论述,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德育思想理论,从学生思想政治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阐述了大学生德育过程的实质、特点、原则等问题。潘懋元指出:“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德育,内容是很丰富的。它包括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政治教育(四项基本原则、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道德意识与行为教育),特别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与科学道德教育。”[1]这对新时期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潘懋元德育观的基本内容

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即德育工作要遵循学生思想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当前我国高校的德育任务是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论述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过程必须遵循它的客观规律性,潘懋元通过列举实例来论述了德育不遵循客观规律的收效甚微甚至徒劳无功,并指出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是:“德育工作要遵循学生思想政治观点、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2]而这一形成过程可以抽象为一个完整的“知——情——信——意——行”的过程,但并非是这几种心理因素的依次排列和简单相加,实际往往是几种心理因素交错起作用的。在潘懋元看来,探究学生思想政治观点、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即是探究德育基本规律的过程。

一是“知”,即知识。但此处的“知”不完全是通常意义上的知识,它是道德认识和观念的建构,是智育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因为它所要求的是对被教育者传授对人世间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与评判,主要培养的是受教育者“对人与人之间、人与集体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和对待这些关系的态度。”[3]道德知识与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共同之处在于都需要通过传授,是不能自生的。正因为如此,启示我们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坚持共产主义方向的指引,要建立在已有的道德知识的基础之上,而这已有的道德知识基础包含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渠道的影响。由此可见学校德育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二是“情”,即在一定道德知识基础上产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教育有了“知”还需要“情”才能使学生“懂”。潘懋元认为,没有情感支柱的道德是力量不强,也不能持久的。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的进一步,是“关于道德问题的爱憎、好恶、追求或舍弃、赞成或反对等这样一些态度”[4],没有情感的支撑,知识只能停留在口头层面,就启示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实效,重视对当代大学生实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情感培养,通过教师的以身作则、榜样力量等各种教育途径与方式逐步养成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小康和“中国梦”的深厚情感。

三是“信”,即在知识和情感基础上形成的信念,“是指某些思想政治和道德观念已经成为人们真心诚意的信心,成为人生所追求的崇高理想”[5]。知识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人内心坚定的信念,有了信念的支撑人的行为才有动力。这就启示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教育当代大学生要将共产主义信念,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精神支柱,并立志为实践这一信念而奋斗终生。

四是“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克服主客观因素的意志。道德意志是将道德认识、情感和信念转化为行动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是促使学生将信念转化为行动的关键。挫折教育、鼓励教育等均是大学生意志培养的重要方法,也是我们常用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五是“行”,是最终的行为,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道德素质的指标。道德知识、情感、信念、意志归根结底在于可见的行动,而道德行为的反复实践后形成的一种自觉行动,即成为道德习惯,良好的习惯形成一种追求优秀的品质,这是道德培养过程的最终目标或归宿,也是我们做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宗旨。

德育的基本规律即是学生“知、情、信、意、行”形成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教育者应当给予的教导,潘懋元强调:“青年人的道德形成过程是自发的,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要根据这个形成过程的规律,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青年学生向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发展”[6]。

2.大学生德育过程的特点。针对以上德育过程,潘懋元结合高校工作经验总结归纳了大学生德育过程的三大特点:

一是要根据大学生的认识能力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知识水平。大学生已经是或者即将成为成年人,他们认知事物的能力与水平日渐成熟,大多数已经跨过了感性认识到达理性认识的阶段,他们通常已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看真相与实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来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是最基本的工作原则,为此潘懋元也提出:“我们要有效地组织政治课、德育课,还要通过各种课程、各项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多层次的道德知识教育“[7]。

二是要把我时机有效激发大学生的道德情感,进而形成信念,锻炼意志。大学生正处于感情世界的丰富期,他们思想活跃,行动积极,加之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向成熟的年龄阶段。人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也是处在青年时期,因此我们对大学生的教育应当积极发挥他们的自我意识,将教师教育与自我教育有机结合,如此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哲学角度看,事物本身是其发展的内因,起着决定作用,这就启示我们做大学生德育工作或者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要促使大学生们自我反省与自我思考,进而激发他们自我完善的信念与行动。

三是创造必要的空间与条件,促使大学生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进而形成道德习惯。对大学生们的教育不能再像中小学生一样事无巨细,唠唠叨叨,要给予适当的空间供他们自我思索,更为重要的是要创造时机促使他们将积极的思想、社会潮流作为人生的导向,比如自力更生、勤工俭学、公益活动等。高校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可以为大学生的这种认识的形成与行为的转化提供确实有效的制度保障。同时思政工作者还需要注意防范消极、不健康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对于那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当下存在的错误思想与风气,需要加以批判,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正确对待。

3.高校德育的七个原则。在阐述了德育的实质、特点后,潘懋元结合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高校德育的七个原则,对于我们在大学开展思政工作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

一是目的性原则。简而言之即为高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当紧紧围绕共产主义的方向,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步伐,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成才。

全新改版的《摄影之友 · 影像视觉》 继续由具有十余年器材评测经验的编辑团队执行评测事项。在传统实验室数据基础上,编辑团队会更多从不同层次影友的角度出发,模拟读者使用相关器材时遇到的实际情况,以此对机型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使用。最终呈现在页面上的观点将会综合实验室的客观数据和多位编辑的主观体验,对于不同定位的器材,主观/客观的权重也不尽相同。

二是针对性原则。德育乃至思想政治教育都要针对大学生身心发展、思想实际和个性特点的不同特征,因材施教。要根据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启发他们自己讨论、自己判断、自己思考、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己总结。潘懋元还指出:“教师还应针对青年人喜欢探求未来的愿望和特点,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人生观教育”[8],大学生生社会经验有限,还应当对他们适时地进行道德意志教育,提升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教会他们敢于直面人生。

三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书面的、口头的理论宣传与教育要起到作用,归根结底还需要落实到实际行动,而要将两者有机的结合产生效应,首要因素在于理论要贴近实践,不能“假、大、空”。

四是情理相融的原则。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实关心学生的一切,关爱一切学生。潘懋元通过列举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撰写的批驳“小事论”的文章来阐明学生的事情没有小事,思政工作者应当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爱情、人际、实践、就业等各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还需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五是正面教育原则。当今国内外持续盛行的正面鼓励教育热潮不减,结合现在大学生的身心特征,思政工作者应当尊重学生的自尊,更多地采取正面教育与引导,而摒弃原有的那种批评、处分、惩罚等粗暴的教育方式。当然,适当适时的批评与处罚还是要的,“但是在采取这些办法时,一是要处理公正,二是要恰如其分,三是要取得群众的支持”[9]。

六是示范性原则。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是教师的必备素质,大学生思政工作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首先要从自我做起,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教师的微信树立了,教育才能出效果。

七是一致性与持续性原则。学生思想政治观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多方影响的长久过程。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通力合作,劲往一处使,才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二、潘懋元德育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潘懋元虽然并未具体阐述高校德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等,但是他系统地提出了高校德育的过程与实质,指出了大学生德育过程的特征,借鉴性的总结出了高校德育的七大原则,其自成体系的创新之处对于我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中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青年学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潘懋元根据他所处的年代提出了高等学校德育的任务,我们今天时代发展了,应当在保证培育共产主义品质这一根本任务不变的基础上依据党的政策对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予以适当的调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宣传教育内容也是高校思政内容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和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10]。这些对于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着纲领性的指引作用,使得高校师生始终得以凝聚在共同理想的旗帜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同舟共济。

(二)工作方法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潘懋元在论述高校德育方式时提出了众多不同的方式,“为了让学生能够有互相帮助的机会,学校应当把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一定的形式,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例如,让学生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大学生最好能够轮流当班干部、团干部……还可以组织很多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像当前很多高等学校开展的‘第二课堂’的活动”[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作方法直接影响工作实效,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必须加强课堂内外的联动,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进一步探索共同研讨等师生互动的教育教学方式,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而这些都是高校一线思政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宣传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12]。

(三)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教师的份内之责,首要的在于教育者自身要行的端,做的正,“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是这个道理。潘懋元强调:“教师不仅在业务上是学生的导师,在思想品德上也应是学生的表率。只有这样,教师在学生中才有真正的威信,才能有效地对学生惊醒教学和思想教育工作”[13]。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要强起来,首先是领导干部要强起来,班子要强起来。各级宣传部门领导同志要加强学习、加强实践,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这一论述用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同样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也有利于促进高校师生将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四)必须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教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有了一定的基础,自我意识也逐渐成熟。宣传思想工作不是虚的、软的,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有其不同的内在规律和科学方法,因此潘懋元提出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充分发挥他们自我探知能力,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当更多地把教师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教师的教育当然是不可少的,但是更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14]。当前高校师生共创微课堂、导师制等都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色,进行教师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

(五)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与方面教育相结合

正面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普遍原则,各个领域均是如此,但方面教育亦不可或缺,潘懋元通过列举实例对此予以了证明。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今天,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当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团结、稳定、鼓劲的价值取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营造良好的氛围,动员各种力量和资源,尽心尽责地组织好正面宣传,使大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成长成才。当然,正面教育并不意味着对负面问题视而不见,更不是置之不理。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和引导。“对大学生,不能单纯地采取批评、禁止、处分、惩罚等办法,而应重在正面教育,重在疏导”[15]。对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的攀比、炫富、仇富、拜金等现象,思政工作者应当站在理性的角度,用监督的视角、建设性的态度去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识,营造符合时代主旋律的高校氛围。

(六)必须坚持全员动员,通力合作

高校思想政教育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可以说它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不仅是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职责,还是所有高校教师的责任,甚至全社会都肩负着这一圣神而艰巨的任务,因为人的思想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影响。思政工作关键在于宣传教育,“宣传思想工作是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谋划、强化协作,需要多方联动、全员参与。尤其是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只有调动各方力量、运用各种资源,形成上下互通、横向联合、齐抓共管的大宣传工作格局,实现工作共融、资源共享、发展共赢,打好‘组合拳’,奏响‘交响乐’,才能在新时期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16]。潘懋元德育原则中的一致性与持续性原则所阐述的即是此理。

参考文献

[1][2][3][4][5][6][7][8][9][11][13][14][15]潘懋元.潘懋元文集卷一·高等教育学讲座[M]援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援

[10][1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指导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文章选[M]援北京:学习出版社,2013援

[16]任仲文.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人民日报重要言论汇编[M]援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援

Abstract:Moral education is important part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n Maoyuan expounds the basic rules of moral education,and puts forward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seven principles,which tell us that we have to keep up with the melody of the times,work under the spiritual flag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keep pace with the times,pioneering and being innovative,"be responsible for defending our territories,contribute our share to defending our territories ";and we also have to follow the law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analyze the concrete problems,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self-education,adhere to combining the positiv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dhere to the full mobilization,co-operation in college students' thought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words:Pan Maoyuan;concept of moral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1-0232-03

作者简介:王富盛(1988-),男,福建上杭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