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类院校思政教学的若干探讨

2016-03-19陈彦雄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临沧677000

高教学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思政教育

陈彦雄(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临沧677000)



师范类院校思政教学的若干探讨

陈彦雄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云南临沧677000)

摘要:师范专业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在师范专业中,思政教育是提高师范学生个人道德的重要课程。只有师范学生的个人素质提高了,才能在工作中,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影响广大的中小学生。我国目前的思政教育采用的是开设思政可进行教学,这样的效果不明显。科学的方式应该是将思政教学渗透到各学科中,尤其是语文、历史这样具有人文素质的课程中,因此,加强师范学校的思政教学不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专科,而是面对所有的师范生。

关键词:师范院校;思政教育;正人先正己

一、正人必先正己——师范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我国的教师地位就被排在较高的位置,古代人在祭祀时,祭的是天、地、君、亲、师,之所以如此,主要还是教师职业的崇高性。教师担负的不仅仅是传授文化,还包括礼仪、个人修养等道德方面的教育,这些教育被称之为“教化”。古人认为,只有经历过“教化”的人,才是文明人。对那些生活在原始部落,没有经过文明洗礼的人,称之为“不开化”,也就是没有受过教育的。

不仅学习文化需要教师,我国传统的工艺都是这样师徒相传,包括“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老师不仅仅是因为年岁长,有深厚的文化知识,最主要的还是有道德,这种道德不是表面工作,而是由里而外形成的人格标识。让所有人敬佩,让自己的学生不知不觉就被这种人格吸引,然后心悦诚服地听从教师的教导。因此才有“名师出高徒”的说法,这种名师是文化老师,也是其他行业的师傅。他们的名声让学生千里迢迢前来投师,也让学生因为师从于他们倍感骄傲,甚至连社会上获悉某人出自该师门而顿生敬意。

一个优秀的教师就具有这种功能,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造诣,更加可贵的是将高尚的人格也传授给了学生。

要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格的教师,就需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在道德上还要有刚直不阿的凛然正气,与人处事方面能够严于律己,宽于待人,讲诚信,善待身边每一个人。无论在家还是在外,始终保持彬彬有礼的态度。这种高尚必须是表里如一,发自于内心的。

师范专业的学生将来都是要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选,他们的品格会影响数以千计的学生,无论是从事哪一科目的教师,道德修养都是最重要的。语文和思政教师要用自己的形象进行言传身教,但数学老师、物理老师也不能满嘴脏话,形象邋遢地站在课堂上。他们不直接向学生传授道德思想,但也要在形象上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

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素质,才能在工作中一心一意,对于学生才会充满爱心,才能诲人不倦。

由此可见,加强思政教育,不是针对思政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而是针对所有的师范生。对于教师的文化修养,曾有个形象的比喻: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对于道德素养而言,那就是“正人先正己”,要教育学生有良好的素养,自己先要有素养,因为道德影响和文化不同,它不仅需要言传,也需要身教,教师的行为规范对学生的影响比言传更重要。

二、师范学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我国教育界常出现一些教师师德问题,像学前教育,常出现教师虐待幼儿的情况,有针扎儿童,给儿童嘴上贴封条这样令人发指的行为;也有中小学生被教师扇耳光,罚跪的现象出现。这些现象说明了我国的师范教育在道德教育上存在的不足。

现代教育和古代教育的区别在于分工越来越细,传统教学中,一个教师负责十几个学生的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教出来的学生即使没有成为大诗人,没有考中进士,但至少在道德上还比没读过书的人强。

现代教育中,一班学生有好几个教师负责,语文、数学、思想政治以及历史、地理、物理、化学这些知识都传授给了学生,但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不比传统教育下的学生更高,很多学生连最起码的礼仪都不懂。无论是生活,还是待人接物方面,不要说小学,就是高中生都做得不够好。造成这样的局面,主要还是现代教育中,将道德教育列为单独的课程来进行,有专门的教师,就是当前的思想政治课。这样的做法其实和生活严重不符。就像孩子在家庭中,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有教育孩子认识世界的义务,不能由爸爸负责喂饭,奶奶负责穿衣,妈妈负责教育这样的分工,只有大家都来教育孩子,孩子才聪明活泼,才会有礼貌。道德教育也是这样通过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再结合课本知识渗透到心灵中,指望某一方面来指导,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不利的,而我国目前正是采用了这种方式。

目前,在师范教学中,也是严格分工,学生将精力用在自己的专业上,忽视了师德教育。

还有一个不足之处,现在的师范学校接受的思政教育,主要还是以政治为主,像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些偏重于哲学的内容,对于教师应具备的道德、人格修养的内容,,像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这样的教学方式,只有语文教材中才有,使得文科之外的师范生在道德教育方面严重不足。

道德教育应当作为人文教育普及到每一个师范生,让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具备人文修养,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上流行的“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吧?”,这样的戏语并非空穴来风,有些教师确实如此,除了自己的专业,一些应该掌握的人文知识都没能掌握。也因为如此,才使得个人整体素质不高,影响到学生的素质教育。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除了教学方面之外,在师范招生方面也存在弊端。传统的师范招生都是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免费教育,然后由国家分派到教师岗位。这样的优惠条件能吸引优秀学生。但后来我国的师范招生采取的是自费式,毕业后国家也不再管分配的事,这样就削弱了学生报考师范的积极性。招收的学生品质方面也不敢保证,有的连文化成绩都比其他专业低,这样的学生走上教师岗位很难成为品学皆优的教师。

三、加强师范学校中思政教育的方式

提高师范类学生的思政和道德素质,要从四个方面做起。

(一)提高招生门槛

教师是培养人的职业,必须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和渊博的知识,同时还要善于表达,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从长远来看,师范类教育应当要和其他专业有所区别,不能盲目进行市场化改革,还是传统的方式更加适合,宁可少招收,也不能降低标准,更不能将经济利益放在首位,阻挡了优秀人才进入。

在招生中要将学生个性纳入到招收条件中,那些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即使有渊博的知识,也可能因为性格原因表达不出来,这样也影响他们今后的工作。

在招生中应当招收那些性格活泼,成绩优秀,愿意成为教师的优秀学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将全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要杜绝那种为了招足人数,对于学生的志愿和条件不符也勉强招来的做法,这样会影响到学生的人格形成。

(二)改革思政教学

在思政教学方面,师范学校也要进行改革,要将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教师应该具备的师德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要加大思政教学课时所占的比例,将师德培养和专业素质放在并列的位置。除了在思政课上培养师德之外,还要通过语文等课程进行思政教育。

思政教育包括道德和人格培养,在师范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校园文化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例如可以通过读书活动促进学生的人文知识积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通过艺术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将思政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师范生

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是具有综合素质,国外目前在培养人才方面也朝着通识人才的方向培养。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也会这样培养学生。因此在目前的师范生培养中,要改变过去那种专业细分的方式,尤其是思政教育,不能指望思政教师来承担这么艰巨的任务,要让所有的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将做人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样多管齐下,才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形成。

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们都要具备道德教育的能力,因此,在师范学校中,思政教育不能针对思政教育专业,而是要面对所有学生,只有所有的师范生都具备思政教育能力,在将来的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将培养学生做人当做教育目标去执行。

无论是什么科目的教师,在教学中都应该将道德教育传授给学生。将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态度告诉学生。不能以为道德教育是语文老师和思政老师的责任,和数学、体育这些课程无关。

(四)培养学生以身作则的道德观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言传身教相结合的方式才有效。因此在师范教育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以身作则的品德。道德教育不是完全靠课堂耳提面命,还需要老师用个人的品格来影响学生。这和家庭教育是一样的,一身正气的家长影响下的子女,也不会走歪门邪道;如果父母对祖父母不尊重,孩子长大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教师也是这样,如果教师自己不抽烟,不赌博,他管教学生就有底气;自己好赌,在课堂上大谈赌博之害,学生在下面会嘲笑的。

因此,作为教育人的师范生,在学校就要接受言传身教并行的教学方式。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用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学生,比在课堂上千言万语顶用。

培养人格首先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懂得那些该做,那些不该做。不能因为社会上流行就认为是合乎道德的。比如说现在全社会都在玩麻将,这似乎是社会公认的休闲方式。但这并不是正确的休闲方式,它是赌博,作为教师应该远离。

作为教师,首先要遵守的是社会公德,包括交通规则、与人相处的社会公德,还有网络上应该遵守的文明道德。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在生活中先做到,这样,不告诉学生该如何做,他们就知道怎么做了。

培养学生以身作则的教育观,也需要师范学校教师具备这种品质,用自己的行为引导学生,再让学生去引导更多的学生,这种代代相传的教育方式,才是育人的根本。历代有名气的教师正是具备这种品德,才成为教师典范的。

四、结束语

师范生是教师的后备力量,他们的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品格形成,因此在师范教学中,要将育人放在首位,先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才符合正人先正己的育人方式。

参考文献

[1]蒋国琴.试论通识教育背景下师范院校思想政治课的动态教学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2).

[2]田歧立.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教育技能的路径[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4).

[3]张晓丹.谈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关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Abstract:Normal professional is the cradle of training teachers,in teacher education,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the important personal moral courses to improve the normal students. Only has normal students' personal quality been improved,the general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can be influenced in their work by words and deeds. Our country's current ideological education is the open education teaching,the effect is not obvious. Scientific way is to infiltrate the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 teaching,especially the courses like the language,history and the courses with the humanistic quality. Therefore,to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normal school teaching is not for the students majore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ut for all normal students.

Keywords:Normal school;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weep before your own door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1-0130-02

作者简介:陈彦雄(1983-),男,汉族,籍贯:云南澄江人,学历:硕士学历,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思政教育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专业教学标准构建研究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