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龄:心手同畅,自成书道
2016-03-19呼延华钱午骏
呼延华 钱午骏
随笔与书评
王冬龄:心手同畅,自成书道
呼延华 钱午骏
摘 要: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书法家王冬龄所思索的,是中国书法的当代命运和艺术方向。在这个当代艺术沟通无碍乃至零距离交融的世界里,中国书法何为,是踽踽于对传统的守望,还是寻求在当代艺术格局中的突围?在王冬龄不断尝试、不断突破甚至不断冒险的创作征程里,能看见他对书法艺术至深的眷恋。
关键词:现代书法;当代艺术书法;实践与创作
一
宣纸深处发出神秘而迷人的声音。
西湖之滨,王冬龄。巨幅草书《心经》书写现场。
杭州,非同凡响的城市,王冬龄用这片土地赋予的力量,谛听着历史深处的召唤,在数千平尺的宣纸上,他立身于一个宏阔的艺术世界,让心灵和着大地的脉搏,笔走龙蛇,翩然起舞。
时而深沉时而轻快的节奏,气势过人的旋律,书法的纯粹之美,技巧准确,既不过火也不拖沓,几无偏失……浓淡枯湿,人书俱老。一个江南书法家源自古典的温和细腻,与一个当代艺术家源自创造的热情奔放,融为一体。
自一九八七年创作《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开始,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王冬龄创作出一幅幅震撼人心的作品,雄辩而精妙地,在形式和精神上,体现了中国书法和经典文本的精髓。他充满感性的艺术语言,恰似自己创作的清唱剧,个性卓绝,哲思飞扬。这情思弥漫的个性化,分明对这个艺术世界深具意义。
把王冬龄放在一般的书法家中进行比较或评论,大概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这样的概念对于他以及他的作品来说,显得太小了。
我更愿意称他为当代艺术家,一个具有浪漫情怀的艺术家。
二
今天,王冬龄几乎成了一个现象般的存在。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他立足杭州,在北京、上海、香港、台北、纽约、东京、巴黎、伦敦、汉堡、柏林、悉尼、首尔、里斯本……举办和参与了难以计数的作品展览、现场演绎和学术研讨。那形散而气聚、笔飞而神凝的大字书写和现代性十足的抽象水墨,在国内佳评如潮,在海外则往往引起关注,数不清的赞叹和评论纷至沓来。
三写《逍遥游》,形迹殊妙,意态万千,深邃思考,尽付毫端。他将书法中的“心手同畅”与哲学中的“无为逍遥”相契合,而让两种境界相联的,是那具有现代性的书写现场,他向在场者展现了人笔纸墨高度契合的东方境界。
大字狂草《老子•五千言》,下笔狂恣跌宕,纵横不羁。时若浪破天门,一泻千里;时若羚羊挂角,起落无痕;时若风过竹林,摇曳生姿。洒脱飘逸,自成书道。王冬龄在成就《老子•五千言》这不世逸品的同时,作品本身的艺术性,也造就了王冬龄独立于书坛的创作姿态。
狂书巨制《心经》现场,王冬龄随心所欲,将《心经》中的“清净心”与最具抒情意味的狂草结合在一起,饱含着开放性和随机性的沟通立场,给在场者带来屡屡不绝的视觉冲击力。这次创作,彻底激活了王冬龄艺术修养的四个维度——传统的扎根、现代的沟通、当下的激活、个性的坚持——这四个维度,各自支撑着王冬龄艺术世界的一端。
信手万变、逸态横生的“体书”、“乱书”和“银盐书法”,是王冬龄融会西方现代艺术的独特创造。他不依赖(语言的)能指与所指,而是通过线条运动的节奏和微妙状态,直击和反馈艺术家的心灵世界。这种直击和反馈,重新标定了中国书法在当代艺术中的位置。
从以心求道的谨慎自持,到道心相映的从容自得,王冬龄以大字书写和抽象水墨为核心的现代艺术,散发着水击千里的艺术气息,透射出“无为而无不为”的悟道觉证。在人生中寻找艺术,在艺术里感悟人生,是王冬龄对现代书法的执着之因,也是他厚积薄发、不为世移的艺术品格。
奇逸溢满纸上,辉光映目浸怀。王冬龄的作品,会让对立者和解,会让紧张感消除。阅读和欣赏过程中,一种大道自然的感觉,总是萦绕在观者心中。他坚持载道于无心,不为人迁,从不去迎合那个广泛追捧他的所谓的市场。他的作品的诞生,有当代中国艺术独树一帜且意韵丰赡的一面。从容和气度沛然其中,神浸思从,物我两忘,无滞无碍,有自由腾耀灵魂,有情怀回肠荡气。
三
笔架砚池辞海,诗华墨雨书林。王冬龄对现代书法和现代艺术的钟情,显然与在美国四年的讲学经历须臾不分。激赏杜尚的他,拥有与杜尚一样直追艺术本质的犀利和老辣。西方现代派艺术家凡•高、马蒂斯、波洛克等人的创作理念,让他心动不已。他重新审思中国书法的现代转型和当代定义,让中国书法在现代国际艺术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他近三十年来的艺术自觉与人文担当。
老笔纷披,气韵浑然。毫无疑问,王冬龄并不仅仅是一个当代艺术家,更是一个传统书学根柢深厚的书法家。
陆续受教于沈子善、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诸先生,中国美术学院第一批书法硕士研究生,令人瞠目的传统教育经历,使王冬龄永远无法忽视和割舍那浸润极深的中国书法的历史丰碑。年近古稀,他仍然以临习为要,以至于《古诗四帖》、《龙藏寺碑》等传统碑帖成为他一生的临习功课。《王冬龄书法艺术》(荣宝斋出版社,二〇〇七)收录的《道德经》、《金刚经》、《心经》等小楷作品,以及先生时常书于报纸、照片、海报、书扉、扇面、丝绸上的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或超凡脱俗,或空灵有致,或潇散神怡,或隽秀绵邃,一帧帧功底深厚、冠冕群流的传统书作,其实同样是他内心最深的眷恋。
当年,启功听闻王冬龄作现代书法,曾经表示惋惜与不解,但启老又在一九九五年为王冬龄策划的“现代书法双年展”欣然题写展标。这种惋惜和厚望都充分表明,王冬龄的书法艺术——无论传统修养还是现代探索,业已获得一代大家的首肯和认定。
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王冬龄所思索的,是中国书法的当代命运和艺术方向。在这个当代艺术沟通无碍乃至零距离交融的世界里,中国书法何为,是踽踽于对传统的守望,还是寻求在当代艺术格局中的突围,这里有王冬龄对中国书法孜孜不断的深思和浓郁的情感。在不断尝试、不断突破甚至不断冒险的创作征程里,王冬龄心如静渊,明澈之中,映照时代的深沉昭然在目。
王冬龄以纯粹的内心诉求和艺术禀赋,致力于达到超乎个人感觉之上的境界,他对自己所有的作品,都赋予相当深度的情感。我觉得,当代许多艺术家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将内心感受和思索的可能性,实现为一种海阔天空般的想象力所能达到的广度与深度。
于瞬间抵达永恒,于当下追溯远古。王冬龄用他的如椽之笔,带领我们走进艺术的大美之境。
四
王冬龄是自己艺术世界的主人,他手中的笔听从于心的呼唤,栖居于天地间而怡然自得。
当周围的世界都倾向于通过增加复杂性来博取眼球时,当许多所谓的艺术家都在霓虹灯或广告牌上,向天下宣传自己的作品时,王冬龄却以“见素抱朴,知黑守白”的极简精神,静心沉醉于艺术教育的授业解惑之道。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硕士毕业后,王冬龄在该校任教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带学生,编教材,作专著,桃李满天下。在创作和展览之外,他著书立说,几不停辍。辑入本次出版的《王冬龄著编丛录》凡十卷作品,是先生积数十年之功所思、所感、所悟之精品。
《王冬龄谈名作名家》:释析名作名家艺术风格,旁征博引,见微知著。《王冬龄创作手记》:内心独白,笔墨源自心性。道不远人,书道常新。《王冬龄谈现代书法》:认识是创作的起始,深思卓识是真正艺术家的创造之基。《清代隶书要论》:独创“清隶九家”一说,切中隶书微言大义。《中国书法篆刻简史》:择取历代名家,碑帖并举,如数家珍,要言不烦,鞭辟入里。《画人学书要义》:立足传统,着力实践,在书画关系中探求画人学书之道。《书法范本经典》:分析风格特点,点评临习提要。旨趣深弘,意蕴妍雅。《中国书法的疆界》:艺术思想的美妙组合,不同的立场和维度。《中国书法名作大典》:中国书法艺术图鉴大典,上迄殷商甲骨文,下止现代书家作品。《书非书》:妙论雅集,慧心自明,以此洞见一个中国艺术家的高度和成就。
五
不能为学,何以为艺?王冬龄是纯粹书法艺术的推动者和激励者,十卷作品掷地有声地表证了王冬龄对书法创作和艺术教育的推动。他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现代人自由的情感,在中西之间,在校园内外,做展览,事交流,著书立说,解惑励人,坚实行走在一条守恒而恰到好处的艺术道路上。
完美无瑕的大师寥若晨星。无论是初窥堂奥的观者还是艺术领域的行家,都对这位西湖之畔守望瀚海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给出了非同寻常的尊敬。
立足古典,生发现代。王冬龄以屹立书法高峰的超然状态,弥合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成为一位真正的中国书法家,一位冒险探索的当代艺术家,一位有学术观念的艺术教育家。
关于对王冬龄及其作品的评价,在本次出版的《书非书——王冬龄艺术评论辑要》一书里,许多专家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论述。甚或,王冬龄本人的撰述或作品,也许比任何评论,更有说服力。
王冬龄博通上下,雅趣古今;王冬龄砚池墨韵,神融笔畅;王冬龄任情设景,千态万状。四十余年的究心思考,融会十卷皇皇巨著,毕两年之功,编纂甫成,比较王冬龄铺陈于前的艺术和学术成就,情不自持,辄就所知,敢告大略。为序诚惶诚恐,权作“致读者”,并求教于方家。
二〇一五年九月
写于北京朗朗书房
【作者简介】呼延华,北京朗朗书房总经理。钱午骏,北京朗朗书房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