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经营: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思路

2016-03-19唐红波

高校辅导员 2016年1期
关键词:跨界队伍辅导员

◇唐红波*

跨界经营: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思路

◇唐红波*

积极适应形势发展需求,推出更符合学校、学生以及社会需求的服务,是大数据时代辅导员工作的必然要求。辅导员要学会跨界经营,提升与政府、社会、家庭等各领域打交道的技巧和能力,整合有效资源,努力提升个人能力尤其是新媒体运用的能力,通过对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信息进行舆情分析和民意调查,有效地提升职业素养、工作能力以及影响力。

跨界经营;大数据时代;队伍建设;模式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巨大的变化正在发生,很多优秀的辅导员在进行积极和深入的应对思考,但审时度势迅速做出重大改变的却不多。要做好引领时代潮流的一流学生服务工作,涉及整个辅导员群体的实力,没有一流的人文素养、一流的科学研究、跨界的岗位历练,很难培养造就一批一流的辅导员,也很难培养出一流的大学生。

一、大数据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大数据的出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组织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学生们每天在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这是信息时代现实社会与网络空间深度融合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有规律的信息[1]。翻转课堂、慕课和微课程的出现,冲击并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当然也给高校辅导员带来新的压力和挑战。

在这样一个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辅导员应该思考,大数据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什么?笔者认为,至少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改变了教育研究中对数据价值的认识。第二,方便了辅导员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第三,可帮助学生团体和个人进行个性化训练辅导。这必然要求辅导员紧跟时代步伐,实现思想观念上的迅速转变。辅导员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长,而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带领者,应把成长的舞台多留给学生;不能被动地等着学生有问题的时候来找自己,而应更积极主动地去联系关爱学生;既要通过大数据了解学生需求、诉求和意见,还要通过学生的相关数据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辅导思维和方案,实现个性化辅导。

二、跨界经营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启示

(一)跨界经营的理论基础

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在研究求职就业的过程中,首次提出了“关系强度”的概念,将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并提出了“弱关系强度假设”。强关系指的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同质性较强(即交往的人群、从事的工作、掌握的信息都是趋同的),人与人的关系紧密,有很强的情感因素维系着人际关系。弱关系的特点是个人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较强(即交往面很广,交往对象可能来自各行各业,因此可以获得的信息也是多方面的),人与人关系并不紧密,也没有太多的感情维系。强关系维系着群体、组织内部的关系,弱关系在群体、组织之间建立了纽带联系。通过强关系获得的信息往往重复性很高,而弱关系比强关系更能跨越其社会界限去获得信息和其他资源[2]。

美籍华裔社会学家林南在格兰诺维特的“弱关系强度假设”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资源理论。他认为,那些嵌入个人社会网络中的社会资源——权力、财富和声望,并不为个人所直接占有,而是通过个人直接或间接的社会关系来获取的。当行动者采取工具性行动时,如果弱关系的对象处于比行动者更高的地位,他所拥有的弱关系将比强关系给他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个体社会网络的异质性、网络成员的社会地位、个体与网络成员的关系力量决定着个体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此,林南提出了社会资源理论的三大假设并进行了检验。一是地位强度假设:人们的社会地位越高,摄取社会资源的机会越多。二是弱关系强度假设:个人的社会网络的异质性越高,通过弱关系摄取社会资源的几率越高。三是社会资源效应假设:人们的社会资源越丰富,工具性行动的结果越理想[3]。

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重要的“联结位置”。按照弱关系理论和社会资源理论三大假设,只有当辅导员的社会网络异质性越高时,才能通过弱关系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在数字化转型中,辅导员的职能逐步从“单一”走向“多样”,从“一能”走向“多能”,从“传统”走向“大数据时代”。网络和大数据时代为辅导员队伍的跨界融合提供了可能,其核心内涵体现为跨领域数据的交叉融合和数据流动,以乘法效应产生巨大流动价值。跨界经营凸显辅导员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资源配置和“品牌”叠加效应,与大数据本质要求契合,就是要利用各种方式,充分占有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各种大量数据资源,以找到数据背后的用户行为,用已知的数据来寻求未知的数据,最终带来决策行为的变化。充分利用大数据思维和工具挖掘跨领域数据,满足不同服务对象实际需要,成为新时代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意。

(二)跨界经营实践启示

为了获取优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辅导员跨界经营显得越来越重要。管理学中的跨界经营实践,也为辅导员这一群体的发展带来巨大启示。首先,跨界经营意味着需要打破传统的营销思维模式,避免单独作战,寻求非业内的合作伙伴,发挥不同类别“品牌”的协同效应。跨界经营的实质,是实现多个品牌从不同角度诠释同一个用户特征。其次,跨界经营策略对于合作伙伴寻找的依据,是用户体验的互补,而非简单的功能性互补。其三,跨界经营面向的是相同或类似的消费群体,因此在思考跨界经营活动时,需要对目标消费群体作详细深入的市场调研,深入分析其消费习惯和品牌使用习惯,作为经营活动的依据。其四,跨界经营对相互合作的单位而言,在营销思维和能力上提出了很多挑战。需要充分考虑如何通过战略上的修正,在与合作伙伴的互动中,获得资源利用上的协调效应[4]。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辅导员可以运用跨界经营思维,结合所在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学生工作特点,从思想引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事务与发展、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就业指导等方面,尽快熟悉与学生发展相关的政府、企业、高校等资源的话语权体系,努力在跨界经营中为学生发展争取更多优势资源,实现学生发展资源的最大化,同时在教学相长中争取辅导员队伍自身成长发展的环境机遇。虽然不同的辅导员面临不同的环境,在实施上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学生工作部门和辅导员始终要思考作为桥梁和纽带,在整合更多的校内外资源(学校、政府、企业等)中,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深度服务。从而实现引领学生政治认同、思想进步,开展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目的。

三、跨界经营:辅导员队伍发展路径之思

跨界经营要求辅导员不断向网络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专家学习,向身边的人学习,并在认真实践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总结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个体发展路径。笔者在辅导员工作实践过程中,总结提炼出以学生能力及辅导员辅导力提升为核心的“四加”模式:把握规律+分类突破+形成合力+团队辐射,为辅导员队伍成长借鉴。

(一)“四加”模式:符合辅导员跨界经营个体发展路径的新思路

1.把握规律:体现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特点和成长要求

要把握高校学生工作的规律,必须体现差异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方法。不同的高校有不同情况,其培养人的思路、办学方式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辅导员个体,因为学校不同,年龄、职务、能力不同,所带学生的学科专业不同,其发展定位不同,面对不同大学生群体,所采取的沟通方式和辅导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

辅导员要在“以生为本”的教育宗旨中成为“多面手”和专家。要在适应运转环境的前提下,不断提升新媒体运用能力和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在细微处做出与众不同的成效。以点带面,在掌握其所应具备的科学思维能力、策划经营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养,在成为“多面手”的过程中成为辅导员领域的专家,尽快脱颖而出。这就要求辅导员在职业道德、业务素养、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不断加强积累、学习和实践运用,努力做出有影响力的成绩。

2.分类突破:以学生为中心,分类开展各项工作并形成亮点

要发现学生群体的共同特征,从宏观角度探索学生成长的科学规律[5]。针对不同大学生的不同需求和问题重点,分类采取不同的突破方式。一是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开展活动。可以开展与教学支持单位的合作,组织和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社会实践、心理辅导、学术讨论和知识讲堂等活动。二是对职业规划问题展开讨论和研究。可以围绕职业规划中常见的考研问题、就业问题及出国问题等,开展专题讲座、榜样示范以及走进课题组、项目组等活动。三是围绕学生工作理论与实践做文章。可以写文章、出著作,也可以建系统、搭平台,不断提升工作效果和自身实践能力。

3.形成合力:以学校为平台,整合各类优势资源,形成辅导员队伍工作的合力

坚持辅导员队伍政策设计与平台建设相结合,不断优化队伍建设机制;项目扶持与评奖评优相结合,不断提高队伍建设的活力。辅导员要善于与外界打交道,团结一切能团结的资源,争取一切为辅导员发展提供的支持。一是善于与政府打交道,争取基金项目、各类科研和人才计划项目等。二是善于与学校各部门打交道。要争取自主科研经费、课题经费、事业单位经费等各种经费以及人事政策等支持。三是善于与社会打交道。积极争取校友捐助、合作单位支持等。

4.团队辐射:以辅导员队伍为中心,团队合作形成核心竞争力,努力提升工作效果

学校各级领导、专业教师与管理人员等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相关的人,都是辅导员最熟悉也最应该积极争取支持的一群人。他们以学为媒介走到一起,对大学生发展较为重视和密切关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相对比较容易和愿意支持辅导员队伍发展的人,是辅导员队伍发展的利益共同体。辅导员要以工作为支撑,通过团队合作等方式,把他们纳入到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中来,让他们一起参与学生事务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发挥其参与性和主观能动性。

一是辅导员队伍自身要培养灵魂人物和形成有灵魂的团队。组建辅导员工作的优秀团队离不开灵魂人物,因为团队组成、核心理念、运行机制、工作模式、目标定位与追求、团队文化、隐形知识的共享、社会资本开发、智力资本的利用等,都与团队灵魂人物自身的知识结构密不可分。以灵魂人物带动辅导员逐步融入团队,是形成优秀团队的前提。二是加强项目策划,与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高层次人才良性互动。三是积极产生标志性成果。形成好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吸引团结更多有影响力的人去影响更多的人,如出版著作、发表高水平文章、举办和参加高水平辅导员会议、组织优秀辅导员参加各学术类评选等活动。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应对新时代的举措

面临数字化转型和大数据时代提出的具体要求,既要传承,又要发展,这就要求辅导员队伍能迅速适应并跟上环境变化,做出有利于自身发展的选择。

1.传承方面:辅导员队伍在跨界经营中需要尽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要强化辅导员发展方向定位和数据分析。瞄准思想政治教育前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应该是辅导员队伍建设战略实施的基本思路。高校学生工作部门要迅速制定发展目标,在辅导员目标定位分析、科学研究、工作指标分析、特色打造和效果评价等方面,主动深入进行关注和分析。要提高好举措的执行力。在辅导员发展目标确定后,尤其是在紧密围绕学生重大活动的策划、组建优秀辅导员团队以及搭建合作平台、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等方面的发展举措一定要认真执行。要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大梯度培养力度。年轻辅导员成长较慢,需要传帮带,骨干辅导员需要尽快成长起来,形成高学历、高职称的高层次辅导员梯队。二是要提升辅导员综合素养。辅导员决不能仅仅干好所谓的“分内活”,要时刻关注和关心与学生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学习消化并结合实际情况转换成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学生工作中。与辅导员工作相关的讲座报告、出版专著、合作科研等活动,都要积极参与,在不断参与中提升综合能力。要加大与媒体协作,提升运用新媒体的能力。与媒体紧密合作,努力运用新媒体,将优秀辅导员的精神风貌、感人事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工作成效,以及优秀辅导员团队工作的最新进展等尽快被社会所熟知和认同。

2.发展方面:跨界经营要求辅导员队伍努力适应并借助大数据时代提供的环境机遇

大数据时代,跨界经营主要体现为数据的碎片化处理和二次发表、决策者的数据报告、用户行为的把握、精准的信息投放、社交媒体的整合运用等方面,这无疑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有整合各类数据的能力。辅导员们面对大数据时代,需要对学校、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合作支持单位等进行必要的数据统计。要有探索数据背后价值和制定精确行动纲领的能力。要逐步学会借助分析工具,对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为决策提供必要数据支撑。要有进行精确快速实时行动的能力。围绕决策做出的针对性很强的举措,要及时迅速行动,努力达成目标。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要求辅导员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职能定位、工作方式,并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一方面修炼内功,不断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亲和力和公信力等体现影响力提升的文化“软实力”,不断提升辅导员的驾驭能力、工作的吸引力、成果的影响力等体现辅导员综合竞争力的“硬实力”。另一方面,不断在跨界经营中拓宽眼界,学习借鉴优秀经验成果,在全方位对外交流中提供和争取更多有吸引力的信息和资源。

[1]孙光宁.大数据时代对网络民主的价值、冲击及其应对策略[J].行政论坛,2014,(6):19-22.

[2]Mark S.Granovetter .The Strength of the Weak Ties[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Vol.78,No.6(May,1973),pp:1360-1380.

[3]石飞,庄海燕.社会网络分析理论研究[J].经济师,2010,(11):31-32.

[4]王运启.跨界营销,“挣脱镣铐”的舞者[J].创新时代,2012,(2):78-79.

[5]神彦飞,赵健.职业化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特质论析[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4,(8):135-139.

(责任编辑:孙大永)

G641

A

1674-9618(2016)01-0030-04

唐红波,男,武汉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

猜你喜欢

跨界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跨界设计
跨界通平台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跨界之道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