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前教师个人理论研究——基于实习日志的教育叙事分析*

2016-03-19李晶晶

高教学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场域理论教育

李晶晶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职前教师个人理论研究——基于实习日志的教育叙事分析*

李晶晶

(岭南师范学院,广东湛江524048)

从叙事的角度,对职前教师个人理论的变化情况开展研究,从中把握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个人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实习进程中,实习取向、自我认识、指导教师等因素对职前教师的个人理论变化产生影响。职前教师面对实际问题时,在对上述因素的认识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归因,出现复杂的个人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从中产生不同的个人理论变化形态。

教育叙事;职前教师;个人理论

一、问题的提出

在教育实习期间,经常听到实习教师抱怨大学三年教育理论白学了,在实习过程中,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不能有效指导教育实践。如果因此不加分析地粗暴地抹杀教育理论的功效、职前教师教育的作用是不公允的。我们认为,任何实践行为都与教师个人的行为相关,任何在教育过程中实践的理论,都是教师个人所拥有的、对其具有意义的知识,即教师的个人理论。因此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在具体的实践场景中,应该转化为实习教师自身具备的个人理论能否有效指导教育实践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教师的个人理论可以区分为教师信奉的理论与教师使用的理论。信奉理论(espoused theory)与使用理论(theory-in-use)是阿吉里斯和舍恩在行动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发现。一个人在被问到怎么做时通常给出的都是信奉理论,也就是当事人宣称他所遵行的理论;而使用理论则指那些由实际行动中所推论出来的理论。[1]我们认为教师信奉的理论是教师相信的知识,即教师个人拥有的对教育教学本真的理解、假定或主张;使用的理论体现在教师个人教育行动中使用的知识。

本研究从教育叙事的角度,研究职前教师在教育实习这个特定的实践场域,他们的个人理论是否能够指导教育实践?在教育实习过程中,他们对信奉的理论做出了怎样的调整?表现出怎样的使用理论以应对教育实践?这个变化过程中他们采取了哪些策略以应对实践的需求?有哪些因素在影响他们个人理论的变化?文章通过研究试图为改进当前职前教师教育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知识基础。

二、研究方法

阿吉里斯和舍恩认为大多数人意识不到他们的使用理论,“对于使用经过多年来无数次仿佛是被防御和欺骗技巧所拯救的经历,个人可能就把它们内化了,并在社会和家庭中不断强化。”[2]因此,本研究以分析质性的资料为主。资料收集的是24名职前教师在blog上发表的实习日志、教案(共735篇)、字数为567562字。依托在课程教学中与实习老师们建立的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在为期两个月的实习中,作者以大学带队教师和研究者的双重身份,进入实习现场,通过课前交流、课堂观察、课后讨论、深度访谈以及对一些教学资料(教案、教学反思、课件)的分析,开始了这次“质性研究之旅”。

三、研究发现

(一)职前教师个人理论变化形态

研究发现,职前教师个人理论既存在指导教育实践的现实,也有无法应对的实际。基于这样的情况,职前教师的个人理论发生了变化。具体而言,在教育实习中,个人理论在具体的实践场域中,表现出以下几种变化以应对教育实践。

1.坚持信奉的理论,使用的理论得到发展

职前教师在进行教育实践前,都经过三年多专业教学理论的学习,形成了自己信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教育实践中,当看到指导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的理论与其之前信奉的理论不谋而合,他们会因此得到教学的正能量,从而更加坚持自己信奉的理论,并通过不断地摸索、求教,努力在实践中使用并发展。如YQ同学在看到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的处理方式遵循的是布鲁纳的教学原则,她自己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总结和对此事的反思,更加坚定了对布鲁纳教育思想的信奉,并在此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践行,此时,职前教师信奉的理论和使用的理论都得到了发展。

2.坚持信奉的理论,无奈被动改变使用的理论

“过多地掌控”“牵着学生鼻子走”“忍痛”等主观性较强的强势语言或批判性语言经常出现在职前教师对被迫改变使用理论的描述中。在面对真实场域中实际问题时,当职前教师无法抵抗实习中的现实压力等不可控制因素或寻求不到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法时,职前教师就会被动屈服,无奈地转化自己信奉的理论。对于信奉理论与使用理论的矛盾冲突,他们内心充满矛盾、自责和纠结。

3.信奉的理论有所动摇

在职前教师实习初期,时常会描述对教育教学理想追求的心向。然而在进入实践场域后,他们会对教育现象中形式主义的批判、对素质教育的反思和哀叹。反映出他们在进行教育实践前,对素质教育怀有崇尚的信奉理论,但在实际进入实践后,面对社会的现实、学校的文化、指导教师的要求,职前教师对自己之前坚持的信奉的理论产生怀疑和动摇。

4.信奉的理论与使用的理论均被学校现实顺应

比较职前教师在实习前后期对某一相同教育现象的不同感受和表现,会发现,在进入教育实践前,对于教学艺术、教师权威和学生管理,他们有一套自己的信奉理论,如在课堂管理上,他们希望通过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并较好得进行管理。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因对实习学校文化的认同、对指导教师教育方式、思想的耳濡目染,职前教师在实习使用理论逐渐被现实顺应,变得简单粗暴。

(二)影响实习教师个人理论变化的因素

1.实习取向

职前教师在实习初期表现出实习的渴望和向往,大多数人在实习中秉持的是发展本位的教育实习取向,即在实习期间怀一颗积极上进的求学之心,持一种发展自我的心态,渴望通过实习发展个人教学能力、提升个人理论。此种取向下的职前教师积极上进,会充分利用各种学习机会努力构建个人实践理论。同时,当他们的个人理论无法指导实践中的问题时,常常会积极探索方法,发展个人信奉理论。

2.自我定位

职前教师在进入实习场域中时,都会主动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师尊生卑”文化的影响下,他们很少认为自己是实习中的“主导者”,只认为自己是指导教师的“助手”“被领导的下属”或“打杂的”等,内心十分渴望处理好实习中的各种复杂关系。因此,常被动得默默承受实习中所遇到一些“不公”待遇,低姿态地协调与指导教师之间的关系,“助手”“听候指导老师的安排,差遣”“打杂”等词语高频率得出现在实习日志中充分反映出部分职前教师将自己定位为实习非主导者或附属者,在此种定位下进行教育实习的他们,个人实践理论较容易受到实践场景和指导教师的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3.对指导教师的认识

在教育实习期间,学校指导老师是实习教师的“重要他人”。对指导教师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职前教师个体理论的变化。实习过程中,职前教师对学校指导教师精湛的教学技巧表现出极大得崇拜和敬仰,个人实践理论受其影响较大。当受到指导教师积极的信奉理论影响时,学生会因此丰富个人的信奉理论;对于指导教师的消极的使用理论,职前教师也会在对指导教师的反思中形成个人的实践理论。

4.对同伴的认识

同伴被当作重要角色的模型,是一种强有力的传播态度、价值观、思维及行为方式的渠道(Bandura,1986)。同伴的建议、刺激、辐射都会促进职前教师对实践性知识探寻的积极性。在职前教师实习日志中,同伴是经常出现的角色。对同伴的学习、评价和反思,促进职前教师对实践性知识的认识和探讨。作为学习生命存在形式的“同伴”在“实习”这一活动过程中,互相影响,不断创生、建构起学习的意义和发展的优化效应,发展了个人的实践理论。

(三)职前教师个人理论变化的选择策略

在进入复杂的教育场域后,面对真实的教育问题时,职前教师在坚持信奉理论还是使用理论时出现三种选择策略。

1.积极认同

实践经验是职前教师的短板。因此,一线指导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的教育方式方法对他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当他们使用坚信的信奉理论却无法掌控真实课堂时,便会积极认同并采用指导教师的使用理论来应对。如采用灌输法或反复练习让学生短期迅速提升成绩、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管理课堂和班级。

2.无奈接受

职前教师不改变自己信奉的理论,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其暂时自愿改变使用的理论,在行动上趋附向传统的方式,以便在实习期间“生存”下去,最终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比如,通过实习日志,作者了解到YL同学对学生过分依赖参考书的行为痛心疾首,认为这样的习惯会阻碍学生勤于思考的发展道路,长此以往,必将对学生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但因其指导教师坚持应试教育的做法,她作为实习生,为了能圆满得完成实习任务,不愿意与指导教师发生正面冲突,便暂时改变了自己的使用的理论。但她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会像她指导教师那样,放纵学生依赖参考书的行为,一定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技术性解决

职前教师不改变自己信奉的理论与行动理论,但为了避免与学校存有的教育理念与行为方式发生直接冲突,而技术性地实践自己的个人理论,从而使个人理论获得发展。

四、研究建议

职前教育课程中必须要使职前教师树立一种完整的、科学的实践观,在此种实践观下的职前教师应将教育专业理论渗透于教育实践活动中,并在实际教育教学情境中通过大胆尝试,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和批判性反思,不断巩固和发展自己的个人理论。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是影响职前教师个人理论变化的要因素。他们积极认真的教育信念、充满智慧的班级管理经验、灵活娴熟高效的教学技巧给予职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正能量。而指导教师的某些消极教育思想和行动也成为职前教师个体理论发展中最不利的因素。如指导教师对职前教师实习的教学思想、教学方式、教学进度的绝对掌控,使职前教师对自己的实践尝试心存顾忌,或者干脆就不敢实践尝试自己的教育理念,这无法为职前教师实践创新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环境。实习中,指导教师往往也会在经意及不经意间流露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漠视和不满,加剧了职前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价值与功用的质疑。他们在知识传授中不容学生质疑的武断行为、在认识过程中不说明理由地灌输各种固定知识的教条主义、在管理方式上不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和个人尊严的粗暴行径,都使得职前教师在他们的指导下不自觉地走向消极教育文化。因此,对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资格认证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发现,实习教师采取“积极认同”与“无奈接受”策略以应对教育实践时,也正是他们的个人理论开始顺应学校某些消极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之际。换言之,在实习过程中,职前教师的个人理论存在被实习场域中消极教育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方式顺应的现实。因此这实际上涉及到了一个我们经常争论的问题,即教育实习需要多长时间?很多专家学者(顾明远2003,陈静安2004,张守波2008等)都倾向于增加教育实习时间。但是当职前教师沉浸在消极教育实践场域时,更多的实习时间是否意味着更大的被实习场域某些不良文化顺应的可能性呢?从本研究发现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因此在实习之初,大学指导教师须给职前教师分析学校现行的文化与制度,在实习中及时给予职前教师更多的支持与关心,使职前教师在实习中敢于践行正确的教育思想,勇于探索有效的行为方式,致于发展个人理论。

[1]Argyris,C.&Schon,D..Theory in Practice:Increasing 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74:19.

[2]Argyris,C.&Schon,D.Theory in Practice:Increasing Professional Effectivenes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1974:84.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narrative analysis,it is essential to conduct studies on the changes of the individual theory of pre-service teachers among the particular group of pre-service teachers under the context of educational practice,which enables us to gras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al theories and practice.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vidu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is complex.During the practice process,some factors such as practice orientation,self-awareness,and instructors etc all affect the changes of the individual theory of pre-service teachers.When pre-service teachers face practical problems,they tend to have their own intrapersonal attribution based on the re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above,and turn to some coping strategies for solving problems such as"positive identity","reluctant acceptance"and"technical solutions"etc.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has become complicated and different variations of individual theory have been generated.

Education narrative;pre-service teachers;individual theory

C961

A

2096-000X(2016)24-0037-03

文章系2013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协同创新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践基地”(财教[2013]338号)成果之一、教育部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小学教育专业”(高教司函[2013]56)。

李晶晶(1981-),女,安徽无为人,现在岭南师范学院任教,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场域理论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坚持理论创新
题解教育『三问』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