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经济学主题式教学设计构想*

2016-03-19何爱华

高教学刊 2016年24期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能力

何爱华

(嘉兴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经济学主题式教学设计构想*

何爱华

(嘉兴学院,浙江嘉兴314001)

受理论性较强、职业指向性不明确的专业特质以及传统“分科分段式”教学模式束缚,目前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缺乏系统性设计,学生难以完成知识建构与意义生成,专业核心能力不突出,就业竞争力不强。文章将主题式教学设计理念引入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大胆构想了一个以教学主题为轴心包括“四个层次,七大环节”的生态化教学网络系统,并从主题、平台、环境和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实施要点,力图将经济学的知识、方法和行动三个教学体系融合,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和专业核心能力。

经济学;专业核心能力;主题式教学;教学设计

经济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既不像国际贸易、金融学等部门经济学,也不像会计、工商、营销、人力等管理学门类,研究的问题涵盖面大且注重逻辑关联,使得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能为多行业、多岗位服务。经济学“跨行业”的特质与优势,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但纵观现有研究,我们发现,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缺乏系统性设计。经济学本科教育仍未摆脱传统“分科分段式”教学设计桎梏,人为分割的知识体系导致学科内容、个人经验和社会文化缺乏逻辑关联,学生难以完成知识建构与意义生成,专业核心能力不突出,就业竞争力不强。为此,文章在综合宏微观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中观视角构思经济学主题式教学设计框架,提出实施要点,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品质与专业核心能力。

一、经济学主题式教学设计的理论探源

(一)主题式教学的相关研究

主题式教学理念源于美国。1988年,R.Camberg和J.Altheim[1]首次对主题式教学进行了系统界定。认为主题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通过广泛的主题探究而非拘囿于某一学科领域来运作的教学模式。2005年,Robin Forgarty[2]着重解读了主题,指出主题是一个大的想法,它为课程发展和激发学生学习提供组织中心;主题具有统摄性成分,通过相关的、有依据的和有目的的方式将各个模块整合在一起。

20世纪末,随着主题式教学理念传入,国内学者从多角度和多领域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理论方面,顾小清[3]对主题式教学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分析。蒋曦等[4]从多元智力理论出发,探讨了主题式教学模式的三种类型。袁顶国,朱德全[5]分析了主题式教学设计的系统结构、运行机制和设计形式。邢秀芳,朱德全[6]从模块化网络入手,探索了职业技术教育主题式教学的设计思路、技术路线与信息技术支撑。王书林,朱德全[7]主张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主题课程资源平台的系统、模块建设,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从拥有知识向实践行动转变。实践方面,吴鹏泽[8]介绍了《跨文化传播》课程以教师、导生、学生三位一体开展主题式教学的策略。冯秀军[9]从知识、意识形态与生活三维逻辑整合角度,介绍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主题式整合路径。

综上,目前关于主题式教学的理论研究有待深入,尤其缺乏对主题式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和运行机制的系统分析;实践应用集中于中小学和高职院校,在经济学本科教学中鲜见。因此,亟需深化研究和全面推广这一新型教学理念和组织方式,充分发挥其在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培养大学生专业素养中的作用。

(二)经济学主题式教学设计的本真价值

经济学主题式教学设计是在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的理论指导下,以主题为轴心,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线,将教学的静态性与动态性融为一体,通过驱动师生“双适应双发展”,实现生命意义自主生成的教学目标,其本真价值显而易见。

一是有助于优化教学机制,提高教学实效。经济学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基本按照线性流程展开,呈现一种“上课记笔记,课后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状态。主题式教学则按照教师自觉能动主导→教学主题激发→学生自觉能动参与→教学反馈的循环递进机制进行教学,使学习由被动接受转变为自主建构,能大大提高教学实效。

二是有助于理论联系实践,提高知识实用性。主题式教学从实际经济问题出发,围绕教学主题将学科知识与实践活动加以糅合,并以问题锁链方式推进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对话交流和仿真模拟中建构知识、生成意义。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贴近生活、拓展思维,真正体验经济知识的实用价值。

三是有助于激发学习主动性,发展多元智能。主题式教学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参与、协同、体验的自我成长空间,使学生主体角色归位,主动承担学习责任。通过对经济学教学内容的主题化创设,可激发学生的情感、智慧和个性,在富有生机的教学情景中促进学生“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四是有助于增进师生和谐互动,实现教学相长。在主题式教学中,教师以“学习共同体”身份与学生一起学习、批判、反思和创新教学内容,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呵护学习热情与创造品质,珍惜彼此的辛勤付出。在和谐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愈加乐教和善教,学生愈加乐学和会学,师生共同成长。

二、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经济学主题式教学设计思路

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经济学主题式教学设计,是以系统论和多元智能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学主题为轴心,架构一个包括“四个层次,七大环节”的生态化教学网络系统。其目的是将课程内与课程间的知识统整、课堂内与课堂外的学习活动融合,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实现知识活化、思维养成和品格提升的目标。

(一)经济学主题式教学网络系统的“四个层次”

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经济学主题式教学设计,以主题为枢纽,按照一定设计规则和逻辑进路进行模块分解和集中,将师生活动置身于由“专业核心能力分解-能力培养模块化-模块设计主题化-主题教学范式化”四个层次构成的动态教学网络系统中,以促进学生经济学思维和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1.专业核心能力分解

一个合格的经济学毕业生除了应具备从事所有职业的通用能力外,关键要具备在某个专业领域工作时表现出来的核心能力,是一种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思维和创造能力的综合性能力。具体而言,经济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具备如下核心能力: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能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表象把握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其次要具备综合运用经济学方法与工具分析经济现象和正确评价经济行为绩效的能力;再次要具备对复杂多变的经济政策和问题进行反思的能力,提出独到见解;最后要具备运用经济学理论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独立研究、创造性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

2.能力培养模块化

按照经济学专业核心能力分解,可设置经济理论学习、经济技能训练、批判思维养成、自主创新实践四大培养模块,四个模块彼此独立,又相互渗透,保证经济学教学系统的自组织性。“经济理论学习模块”主要借助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经济史学类主干课程来实现,旨在通过史论结合、中外融通培养学生厚实的经济学理论功底。“经济技能训练模块”主要借助经济学方法类和应用经济类主干课程来实现,旨在使学生熟练运用经济学方法和工具分析部门或行业的发展情况。“批判思维养成模块”主要借助特色课程(如博弈论、经济前沿专题)、专题讲座、主题辩论等教学活动来实现,旨在通过反思教学开启心灵对话,促进学生知识结构重构与思想升华。“自主创新实践模块”主要通过构建“课程实践-课程群实践-专业综合实践-跨专业实践”多层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学科竞赛和项目研究,实现学院经济与现实经济的互动融合,培养学生的经济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3.模块设计主题化

模块设计主题化是根据每一子模块的操作特点和繁复程度而设计的,旨在彰显“主导-主体”特征的弹性教学策略。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灵活选择三种主题设计类型。一是单元式主题设计。这种类型忠实于教材编排体系的逻辑框架,在操作中可以学科的核心概念、原理或方法为单元归纳、梳理主题,着眼于教材内容的生活化重构,实现知识逻辑向教学逻辑转化。该类型适合理论性和系统性较强的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教学。二是综合式主题设计。这种类型强调打破教材体系原有知识框架,在操作中可围绕两门及以上具有联结性的学科内容,通过“外延交集”方法提炼、整理主题,着眼于学科间知识的统整和融合,实现教学逻辑向学习逻辑转化。该类型适合对学生进行规范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技能训练和批判性思维培养。三是项目式主题设计。这种类型突破学科界限和时空束缚,以具体项目为载体设计主题,强调在行动中活化知识、反思经验和催生创造力,实现学习逻辑向认知逻辑转化。该类型适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

4.主题教学范式化

传统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知识传授过程”,其教学组织遵循单向线性流程,压抑了学习兴趣和能动性。经济学主题式教学设计秉承“教学是在交互作用中促进教学主体双适应双发展的过程”的理念,其教学活动流程由七个循序递进的环节组成,力求实现教程设计与学程设计的整合,使学生在“对话-理解”过程中完成知识建构和意义生成。

(二)经济学主题式教学组织过程的“七大环节”

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经济学主题式教学设计,围绕教学主题,按照“明确主题学习目标-创设主题情景问题-呈现主题核心知识-探究主题焦点问题-拓展主题教学资源-汇报主题学习情况-反馈主题教学效果”七个循环递进环节,着力创新教学组织流程,推进主题教学范式化。

第一环节,明确主题学习目标。教师首先应围绕每一教学主题设置多维多层学习目标,既要包括认知维度(经济学概念、原理、技能)的显性目标,也要包括行为维度(经济学科思想、经济思维方式)和体验维度(经济学的个体意义、社会价值)的隐性目标,引导学生沿着目标拾级而上。

第二环节,创设主题情境问题。任何学科知识由教材话语体系内化为学生的主体性知识都是在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产生的,经济学尤其如此。教师应依据设定的主题学习目标,着眼于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和生活内容问题化,把学生置身于“真实问题情境”中,使抽象高深的经济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思维。

第三环节,呈现主题核心知识。经济学主题式教学中教师的一项重要职能是要梳理学科知识结构,找准核心概念、原理和方法,以课堂精讲、微课视频或可视化图解等方式适时呈现给学生,以便学生精准掌握经济学科知识的“珍珠”与“红线”,扎实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根基。

第四环节,探究主题焦点问题。按照学习任务分解要求,围绕主题焦点问题,以自愿原则组成学习团队,通过面对面辩论、自媒体交流等方式释疑解难,合作完成主题学习任务。这一环节旨在使学生回归教学中心,学会在协作中自主建构知识、发展集体智慧、形成群体归属感。

第五环节,拓展主题教学资源。经济学主题式教学设计通过主题任务分解,发动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中广泛搜集各类经济资源与素材(如案例、新闻、视频、数据等),扩充主题教学资源库,让学生在资源共建与分享中体验经济学科的广域和魅力。

第六环节,汇报主题学习情况。主题学习小组通过分工合作、角色扮演,在预定的教学时段以自制媒体形式向同学、老师汇报和展示小组协作学习成果,并当场解答师生们的质疑,在“交际对话”式学习氛围中批判与反思,提升学习的意义感和成就感。

第七环节,反馈主题教学效果。采取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教师总评和问卷调查等多种评价方式,从过程与结果两维度综合反馈主题式教学实施情况,总结优劣势,及时整改完善方案,使其更加符合学习需求。

三、经济学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实施要点

由上可知,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经济学主题式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性改革,为保证这项改革顺利而有效实施,需注意以下要点:

其一,要科学遴选和有效组织教学主题。主题式教学的重点在于教学过程系统设计,其中主题是核心。教学主题蕴涵着明确的教学目标,规定了可行的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与评价手段,进而限定了“教的行为”和“学的行为”。因此,主题式教学设计能否在经济学教学中顺利推行,关键在于设计者能否紧扣专业特质和学科内容,科学遴选主题并灵活组织实施,以避免主题式教学的肤浅化和形式化。

其二,要构建主题式课程资源与教学实践平台。经济学主题式教学设计应契合自主、开放、交互的网络学习时代特性,引入MOOC、SPOC等教育技术,构建一个突显主题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协作交互学习综合性平台。平台设计应遵循系统原理,从教学环境、知识管理、自主学习、协作交流和学习评价等方面创设功能模块,使教学时空从封闭狭窄的课堂境域走向广阔的社会和网络场域。

其三,要重视“学习共同体”环境营造。经济学主题式教学设计应反思与重塑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将教程设计与学程设计加以归整,扭转课堂“独裁”和“霸主”现状,积极营造“学习共同体”环境,强化教师间、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多维对话,在争辩与反思中理解知识、生成意义和结交友情。

其四,要完善配套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以培养专业核心能力为导向的经济学主题式教学设计具有整体性和综合性,是一项复杂系统的教学改革工程。因此,教学团队组建、班级建制规范、特色网站建设、考评方式转变以及创新平台完善等配套教学组织管理制度改革能否跟上,将直接影响这一新型设计方案的实施和推广。

[1]GAMBERG R,KWARW,HUTCHINGS M,ALTHEIM J. Learning and loving it:Theme studies in the classroom[M].New Hampshire:Heinemann,1988.

[2]Robin Forgarty.多元智能与问题式学习[M].钱美华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顾小清.促进IT与跨学科课程整合的主题学习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3(3).

[4]蒋曦,等.多元智力理论与主题教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5(4).

[5]袁顶国,朱德全.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内涵、外延与特征[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

[6]邢秀芳,朱德全.基于模块化网络的职业技术教育主题式教学设计构想[J].电化教育研究,2009(12).

[7]王书林,朱德全.职业技术教育主题式课程与教学实践中的平台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10(1).

[8]吴鹏泽.基于导生制的主题教学设计与应用[J].教育研究,2011(12).

[9]冯秀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题教学模式建构及其内容整合[J].教学与研究,2013(6).

Limited by the professional features such as the strong theoretical and career-oriented uncertainty as well as the traditional"branch sectional"teaching model,the teaching reform of economics undergraduate lacks of systematic design.Students are difficult to accomplish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meaning generation,and have the indistinctive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not and les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sign theory of thematic instruction in th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of economics,boldly conceives an ecological teaching network system including"four levels,seven links"with the teaching theme for the axis of activities,and some essential implementa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from aspects such as theme,platform,environment and system.The reform aims to integrate three teaching system of knowledge,method and actions in economics,and to cultivate student's economic thinking and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ies.

economics;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y;thematic instruction;teaching design

G642

A

2096-000X(2016)24-0008-03

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122);嘉兴学院重点教改项目(85151313)。

何爱华(1976-),女,湖南益阳人,嘉兴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价值链、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教育经济理论。

猜你喜欢

经济学专业能力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简明经济学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