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问题与措施
2016-03-19余东满陆旭
余东满,陆旭
(1.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9;2.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问题与措施
余东满1,陆旭2
(1.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9;2.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在于建成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专业,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结果。建设的质量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知名度。简要概述了特色专业的建设意义和建设思路,剖析了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特色专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以“特色取胜”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存在诸多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弱势。实行特色策略,建设特色专业也是增强高职院校教育竞争力的关键。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顺应市场人才需求的前提下,在先进办学思路的指导下,逐步建成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专业。将办学过程中积累的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重新配置,使特色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1]。
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特色专业建设中要遵循以培养具有人文素养、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改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条件为抓手;强化品牌意识、特色意识和创新意识;依托办学基础,重视社会需求,突出专业定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以专业建设推进专业优化,增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带动全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1 特色专业建设的意义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必须具备不同于其它专业的“优势与特色”,因此“特色”是一个特色专业的基础和核心。特色专业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整体布局,而特色专业建设是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促进剂[2]。高职院校建设特色专业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首先,市场需求是建设中首先考虑的要素。根据市场对特定人才和紧缺人才的需求状况,结合各学校的自身条件和历史传承,准确把握专业建设方向,迅速提升办学优势,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市场认可的高质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次,特色专业建设是提升办学层次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通过专业建设,形成一批特色明显、质量过硬、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高水平精品专业,带来专业结构布局的优化,使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提升。
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会有力的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而专业是职业院校教学与培养的载体。因此,职业学院的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必须以专业建设作为各项建设的基石,特色专业建设则是专业建设的龙头。脱离专业建设是无法完成高职的教育工作,不可能培养出现代高技能型专门人才[3]。
2 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
2.1考虑市场导向与行业发展
特色专业的建设定位,应当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同时特色专业建设必须考虑所处的社会行业背景和岗位对人才的特定要求及技术市场的发展态势。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高校教学工作人员要跟上行业需求状态的变化,正确把握专业改革方向,使特色专业能够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2.2课程要具有鲜明特点并适时优化
特色专业涵盖的课程要进行动态优化,保持课程具有特色性、适应性、实践性和时代性。针对专业本身所具有的自身特点,发现本专业和其它专业学科的交叉口,扩充并发展本专业的特色。合理安排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程比例,在强化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侧重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
2.3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与发展
特色专业建设中,既要保持建设方法原则的一贯性,又要注重建设过程的机动灵活性。培养人才既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采取校企合作形式,引进行业企业最新标准,动态调整授课内容,保证课程内容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立足学校师资团队与软硬环境,理顺长远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关系。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分阶段开展。满足行业企业的需要,提高就业率,适时对课程和知识点进行调整优化,关注行业的前赡发展,确保专业建设的科学规范和稳定完整。
3 特色专业建设中的问题
特色专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受制于种种外界和内部因素的制约,会面临到诸多的发展瓶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身院校多年的办学实践,可将特色专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3.1专业设置定位不准
在规模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部分高职院校脱离自身办学条件、办学优势以及办学特色,忽略地方经济和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忽视学校长期历练的办学品牌、办学特色、办学精髓,片面追求专业数量的“多和广”,使得办学目标与专业结构相近,致使特色专业与市场需求无法有效对接,导致办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此外,特色专业建设仍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专业办学和创新理念不够成熟,致使定位不清,导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实用型和针对性得不到突显,制约了特色专业的发展。
3.2专业建设趋同化
对特色专业进行市场调研时,未能充分听取行业企业用人部门对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在特色专业设置和建设方面,没有具体分析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优势以及办学条件,努力形成自身专业的优势和特色,而重复建设已有的专业或者建设不适合自身院校发展的专业,虽然增加了学校专业数量,扩大了学校专业规模,但在一定程度上势必会导致学校的优势教学资源无法被最大化利用,办学综合质量下降,阻碍特色专业发展,甚至出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和模式与社会生产实际脱节现象。
3.3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如果高职院校师资建设水平滞后,势必会阻碍特色专业的建设水平与质量。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师资队伍专业技能基础薄弱,“双师型”教师资源竞争激烈;2)师资队伍专业技能培训渠道不畅通,形式过于单一,专业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教师专业技能未有实质性提升;3)外聘行业(企业)专家和业务技术骨干比例偏少;4)教师职称评定政策过于僵化,评定标准过于单一,致使教师无心钻研专业技能知识,为解决职称问题,高职教师只能奔波于教学和科研之间。
3.4经费投入不足
高职的教育性质要求高校配置更多适应技术发展的实验设备,而经费的缺乏严重影响着实验设备的质量和数量,也制约着特色专业的建设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经费缺乏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财政部门拨款基数偏低,专项经费有限;2)高职院校承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能力有限,科技产业效益不理想;3)相关部门、行业以及校企合作的单位对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支持力度不够;4)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难度大。
4 特色专业建设采取的措施
特色专业建设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综合工程,也是衡量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核心竞争力的一个主要指标。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4.1突出专业定位的特色
高职院校创建特色专业要本着市场导向、与时俱进、成熟稳健、系统科学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等原则,把前瞻性作为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准确合理地为特色专业进行定位,科学有效地配置优质教学资源,更新和强化特色专业的课程和教材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和完善特色专业评价与监控机制。另外,高职院校还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市场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强势专业。
4.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双师型”师资团队
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关键因素,为强化师资队伍,打造“双师型”师资团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改善教师待遇,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2)强化校企和校校合作关系,选派青年教师参加企业技术培训、或到国内重点高校进修深造,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科研工作,提升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3)聘用行业(企业)专家学者或技术骨干到校担任兼职教师;4)为学校教师和行业(企业)工作人员搭建轮岗工作平台,实现岗位互换和工作交流的长效机制;5)优化特色专业教师的层次,大胆创新用人机制。
4.3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快特色专业发展
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层次、专业类别及专业建设情况对特色专业区别对待,在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上,人、财、物支持力度要有所侧重;学校可灵活运用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并对筹集到的资金进行科学地规划使用;也可发挥特色专业的技术优势同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或者服务大众、承接科研项目等渠道筹集资金。同时,学校还可把融筹的资金作为特色专业的发展基金,根据特色专业建设需要,更新和引进技术先进的实验设备,及时补充特色专业所需的软硬件设施。
4.4建立和完善与特色专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特色专业的管理体制机制是构建和完善特色专业体系,实现特色专业的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发展目标的制度保障。为保障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学校要强化各部门间的协调功能,选拔特色专业建设的负责人,明确负责人的权限,充分发挥负责人在特色专业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其次,学校要建立特色专业项目管理制度,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的调控与管理,侧重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实现重点特色专业快速发展。最后,学校还要建立长效的竞争激励机制,不断提高专业负责人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
5 小结
特色专业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础和核心,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也是构成学校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如何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特色专业的建设。为突出专业亮点,建立强势专业,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增强核心竞争力,学校要更新提升办学思路,明确特色专业定位,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大特色专业经费投入力度,同时也要建立和完善与特色专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只有为特色专业建设提供更好的软硬件设施,特色专业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只有形成强势专业,学校才能树立自己的品牌,才能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1] 粟荔.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研究[D].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2011:7-15.
[2] 黎铁新. 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 高教论坛,2007(5): 145-148.
[3] 张立今. 论加强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J]. 陕西教育,2008(9): 59-60.
[4]郑志翔.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评价体系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11:17-23.
Dilemma and Measure for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U Dongman1, LU Xu2
(1.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 Nanyang 473009,China;2. Nanya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Nanyang 473000, China)
The purpose of constructing characteristic speciality is to establish characteristic and advantage of speciality,and based on whic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the final result. Construction quality affect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ocial awareness.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significance and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characteristic specialit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feature specialty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ving measures.
characteristic speciality; specialty construction; cultivation of talents
G710
A
1674-943X(2016)03-0022-03
2016 - 07 - 18
余东满(1977 - ),男,河南邓州人,博士,副教授,主研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机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