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合作教育模式的“9+3”轮换式顶岗实习管理

2016-10-21张莲苓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顶岗学期导师

罗 威,张莲苓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番禺 511483)

基于合作教育模式的“9+3”轮换式顶岗实习管理

罗 威,张莲苓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 番禺 511483)

“合作教育”模式在美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理论基础是体验学习,通过校企共同实施的学期轮换制合作项目,实现了学校、企业以及学生的“三赢”。高职财经类专业“9+3”轮换式顶岗实习模式将“合作教育”模式“本土化”,一方面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另一方面也融入了企业日常的人力资源安排,从而破解了企业用人与学生实习时间不一致的困境,提升了集中顶岗实习的管理水平。

合作教育;学期轮换制;顶岗实习

1 美国合作教育概述

1.1合作教育的起源

美国的教育家大卫·库伯(David Kold)在约翰·杜威(John Dewey)的体验教育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体验学习模式,将体验学习分为体验、观察、归纳以及实验4个阶段,4个阶段首尾相接、循环往复。19世纪后半期,美国国会通过《莫雷法案》(Morril Act),建立了一批由联邦政府赞助的赠地大学用以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众多企业随之加入到合作教育的模式中来,合作教育将工业界变成了教育的场所,从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

第1个实施合作教育模式的是辛辛那提大学。从1906年开始,该校工学院工程专业将学生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在校内进行常规学习,而另一组则在当地工厂实践,1周以后这两组学生再进行对调。随后,合作教育的模式被迅速推广,应用专业也由理工类扩展到了商业管理类,并逐渐演变出两种典型的模式:交替模式与平行模式。交替模式(Alternate model)是指将学生分为2组,以学期为单位,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轮换学习;平行模式(Parallel Model)则是指所有的学生在学校或企业里,上午学习下午工作或者上午工作下午学习,学习与工作相互交替进行。交替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全日制在校学生,而平行模式则比较适用于成人教育。

1.2合作教育的管理模式

美国高校的合作教育管理分为两种模式:中心化管理与去中心化管理。

1)中心化管理模式。合作教育由学校统筹,在学校层面设立合作教育办公室,并由合作教育协调员负责运作,在主管副校长或教务长的领导下实施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对内能够集中全校的优势资源来开发合作教育项目,从财务、教学的角度都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对外可以为企业展示学校统一形象和支持力度,有利于合作教育项目的开发。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参与合作教育的管理人员不属于具体的专业,合作教育协调员与专业教师很难将思维融合在一起,而且合作项目有可能受到学校政治变动的影响。

2)去中心化管理模式。根据学校各学院的具体需要进行分散管理,在学院一级设立合作教育办公室,并由合作教育协调员负责运作,直接接受所在院系主管或教授的管理。这种管理组织机构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合作教育协调员与专业教师之间的互动大幅度提高,对自己所在专业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为了解,有利于与企业一起开发更有针对性的合作教育项目,专业教师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更强,同时加强了学校与企业在研究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去中心化管理模式的不足在于,一方面,由于无法与学校其他合作教育机构分享人员和设施,因此项目运作成本大大增加;另一方面,由于院系的合作教育项目有时无法与整个学校合作教育保持标准、程序上的一致性,加之与学校其他管理部门沟通较为困难,很多项目无法获得学校高层的政策或资金支持。

1.3合作教育的管理机构和人员

由学校或二级学院成立专门管理机构,如成立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合作教育办公室等,并聘请专职人员来进行管理,例如合作教育协调员。合作教育协调员在合作教育项目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工作能力的强弱,往往决定了合作教育项目的成败。其主要职责包括:开发项目、招募学生、信息通报、职场指导、信息反馈以及工作协调等工作。

1.4合作教育项目的课程化

合作教育必须以特定的课程作为载体,才能最大化的实现教学目标,这也是合作教育区别于普通实习的重要标志。合作教育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岗前培训课程。在正式的参加合作教育项目之前,学生需要完成企业规定的所有训练项目,以获得所必须的工作意识和基本技能。这些意识和技能包括专业知识的转化能力、恰当的职场行为、自我反思及自我评估能力等。另一类则是合作教育的主体课程。课程学习内容包括阅读、反思日记、论文、小组讨论等结构性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反思日记,授课教师将基于这些内容进行评估,以帮助学生将工作体验转化为学习体验。

1.5合作教育的成效

对学校教师而言,教师从合作企业获得的反馈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科课程的质量和社会相关性,也有助于教师加强与业界的项目合作,便于教师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产品。

对学生而言,合作教育一是可以获得企业发放的报酬;二是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检验所学的理论与技能,从而获得某种启示;三是学生在职场上可以与各种各样的人进行合作来完成工作,这将大大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除此之外,合作教育的经历以及所积累的人脉关系,都将成为学生求职应聘时的显著优势。

合作企业在合作教育中也能受益。一方面是合作教育可以为企业提供廉价的、高素质的劳动力,使得企业部分工作岗位不用聘请全职人员,为企业节省大量的资金;而且企业还能在合作教育过程中,发现好的苗子,将这些优秀的学生作为自己的人力资源储备。另一方面,虽然合作教育也会为企业增加一些负担,但这种扶持教育、回报社会的行为又能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与品牌形象,还有可能将学校的一些研究成果直接市场化;同时美国联邦税法还规定,参与合作教育的企业,其年营业额的5%可以获得免税的待遇。

2 基于美国合作教学模式的高职财经类专业“9+3”轮换式顶岗实习

高职财经类专业“9+3”轮换式顶岗实习是基于美国合作教育理念来设计,是在校企协同育人理念的指导下,由企业主导实施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

2.1“9+3”集中顶岗实习管理流程

1)确定顶岗实习对象。由顶岗实习负责人在每学期期末确定下一个学期参加集中顶岗实习的班级,并制定其顶岗实习计划(参考美国高校合作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交替式模式——学期轮换制”,轮流安排自然建制班级全部学生在企业集中顶岗实习,每个学生参加集中顶岗实习时间不低于12周)。

2)评估实习岗位。顶岗实习负责人依据实习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就业倾向等因素,在校企合作企业中评估实习岗位,并将学生与实习岗位进行匹配(集中顶岗实习也属于专业必修课程,设置相应的学分)。

3)顶岗实习的组织与评价。由顶岗实习负责人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并确定若干个校内导师、企业导师(一般情况下同一类型的工作岗位至少配备一名校内导师)。校内导师教师在整个集中顶岗实习期间,负责定期组织(通常每2周至少组织1次)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周记、调查报告、总结陈述等方式进行反思活动,同时还要指导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估,并结合自己与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来评定学生最后的顶岗实习成绩。具体组织管理流程见图1。

图1 集中顶岗实习项目管理流程图

2.2“9+3”集中顶岗实习管理主体的职责——以金融专业的银行实习为例

“9+3”集中顶岗实习的管理主体主要有3类:顶岗实习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校内导师以及企业导师。其中负责人为专职管理人员,校内导师、企业导师为兼职管理人员。由于涉及到校企多部门的协调,负责人原则上需要拥有企业及教学工作经历、思想开明的专业教师。负责人不仅要有良好的管理经验和知识,更要具有交叉多元化的背景以及对创新的深入研究,只有这样的负责人才能更有效的推动校企协同的顶岗实习项目。

2.2.1负责人工作职责

负责人的主要工作包括:设计并修订教学计划、确定顶岗实习岗位、选定项目主管、设定顶岗实习考核指标、安排实习期间的后勤保障等。

1)设计并修订教学计划。顶岗实习负责人要参与金融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集中顶岗实习应被安排在第4或第5学期完成,总的教学时间安排为12周,包括教学计划内安排的9周以及寒暑假安排的3周,在学生集中顶岗实习期间,不再安排其他校内教学课程。

以金融专业为例,该专业第4与第5学期的课程采用了弹性设置,两个学期的课程可以整体进行对调,负责人将在第4或第5学期,统一安排每个行政班的集中顶岗实习时间。无论是哪个学期安排集中顶岗实习,该行政班同一学期的校内教学周数仅安排为9周,另外3周安排在与其临近的寒假或暑假。例如某行政班的集中顶岗实习被安排在了第4学期,该行政班按照图2所示执行教学计划。

图2 轮换式顶岗实习教学安排示意图

现以金融专业1、2两个行政班在银行的实习项目为例,说明这种轮换式集中顶岗实习的具体教学安排。金融1班于第3学期寒假后3周及第4学期前9周、金融2班于第4学期后9周及第4学期暑假前3周在银行顶岗实习,金融1班实习期间金融2班在校内完成第4学期安排的其他课程,金融A班实习结束后,金融1、2两班进行对调,金融1班返回学校完成剩余9周的课程,金融2班则去银行顶替A班实习岗位[2],具体安排见表1。

表1 金融专业轮换制集中顶岗实习安排表

这种学期轮换制的安排,一方面保证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不会被打乱,另一方面也保证了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全年都能安排学生顶岗,不会影响企业正常的人力资源安排,整个金融专业全年安排集中顶岗实习批次为4批,每批12周(其中9周安排在教学计划内,另外3周安排在相应的寒暑假),共48周,除去国庆节、春节等黄金周,基本与企业岗位工作时间一致。

负责人每学期期末要向所在院系领导提交下学期集中顶岗实习计划,包括顶岗实习的行政班级、实习时间以及参加实习的学生人数等,由所在院系及合作企业审核后执行。

2)确定顶岗实习岗位。负责人每年依据金融专业的特点以及学生就业倾向等因素,在合作企业中评估其提供的实习岗位,并确定实习的岗位与数量。以银行集中顶岗实习为例,银行经过评估后的岗位分为两类:一类是银行网点大堂经理助理,另一类是支行各业务部门的经理助理。学生在12周的顶岗实习期间将至少安排在两类岗位间轮岗1次,工作内容既包括银行自身服务业务,也涵盖了银行代理的证券、保险、基金以及其他金融企业的服务业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3)聘请校内外导师。在确定了顶岗实习学生以及实习岗位以后,负责人还要根据不同的实习企业确定若干个导师,导师分为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原则上为同一企业集中顶岗实习的学生配备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各1名。校内导师来源于金融专业全职专任教师,承担顶岗实习项目管理的主要责任;企业导师来源于企业的兼职教师,在银行实习项目中,企业导师通常由其人力资源部经理或副经理担任,他同时也是顶岗实习学生校外的主管及联络人,协助校内导师管理顶岗实习项目。

4)设定顶岗实习目标。集中顶岗实习属于金融专业必修课程之一,设置9个学分,集中顶岗实习的目标实际上就这门必修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通过考核、评价完成顶岗实习的同时,也是获得这门必修课学分的过程。

负责人需要根据不同的实习岗位确定学生的顶岗实习目标,并以此作为导师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对于银行集中顶岗实习项目而言,其具体目标是促使金融专业学生熟悉银行日常业务(包括银行代理其他金融企业的各类业务),学会遵守银行各项工作制度,培养金融行业的职业道德及职业修养,提高与银行客户、银行同事以及领导的沟通能力;同时认识金融服务行业的工作特点,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以及有待提升的金融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5)组织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在学生正式开始顶岗实习之前,负责人还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为期3-5天的岗前培训,培训师资一般由企业导师担任。培训地点原则上安排在顶岗实习企业,一方面方便企业导师,减少其校企之间来回奔波的时间;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提前熟悉企业工作氛围,了解企业文化,帮助其将来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培训期间由负责人负责安排校车,统一组织实习学生往返于校企之间。

以银行顶岗实习项目为例,在每批顶岗实习学生赴企业正式顶岗实习之前,负责人需要安排3天的岗前培训,培训地点在银行的员工培训室,培训讲师由企业导师担任。培训内容包括:银行基本礼仪、银行各类服务业务的收费标准及所需客户提交的各类资料明细、银行大堂各类自助设备使用方法、银行当期主要理财服务产品条款等。培训结束后,所有学生需要进行卷面测试,测试合格者方可获得正式实习资格。培训期间,由负责人与校内导师带队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带队返回学校,并负责保障学生的交通安全。

2.2.2校内导师主要工作职责

校内导师的主要工作包括:组织并分配顶岗实习学生、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指导与考核、向学校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提交顶岗实习相关材料等[3],全部工作以实习企业为单位进行项目化、制度化的管理。

1)分配顶岗实习学生。校内导师要将学生与顶岗实习岗位进行匹配,由于企业工作地点通常分布在市区,首先需要依据就近原则,将离居住地较近的岗位分配给相应的学生。然后将选择住校的学生进行统一安排,并在实习中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岗位调整。

2)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指导和考核。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指标分为2部分,分别由校内、企业导师完成,其中校内导师的评价应根据学生实习期间小组讨论、周记、总结陈述等反思活动中的表现给综合确定。校内导师每周应到顶岗实习企业对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评价,并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教学活动。以银行实习为例,每周五下午,银行会将所有顶岗实习学生集中到员工培训室,在校内、企业导师的共同带领下,进行讨论、自主陈述、反思等教学活动。

3)向学校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提交顶岗实习相关材料。校内导师应负责督促协助学生向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提交规定的顶岗实习材料,具体内容包括: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手册、企业兼职教师登记表、顶岗实习协议、顶岗实习成果(银行实习的成果主要是调查报告、岗位实习体会等)、顶岗实习总结(实习单位介绍、实习岗位、实习主要内容、实习主要过程、实习的主要收获和体会)等。

2.2.3企业导师主要工作

企业导师由负责人与用人企业协商确定,并提交学校人事处备案。

1)顶岗实习期间的日常指导。企业导师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师傅”,帮助学生制定每周的工作计划,随时对学生日常工作进行指导,与学生交流工作心得,并及时反映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考核。学生集中顶岗实习考核的另一部成绩是由企业导师评定的,他们代表企业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表现给出评价,并与校内导师的评价成绩共同构成学生最终的集中顶岗实习成绩。

[1]游柱然,胡英姿.体验与建构——当代美国高校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25-27.

[2]罗威.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顶岗实习模式研究[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4):29.

[3]彭瑜.浅析高职院校学生毕业顶岗实习的现状——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电子系毕业顶岗实习为例[J].科教文汇,2014(4):137.

“9+3”Rotational Internship Management Based on Cooperative Education

LUO Wei, ZHANG Lianling
(Guangzhou Fanyu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511483, China)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is the learning experience.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project of college enterprise‘s joint implementation of the term rotation to achieve the colleges, enterprises, and the students’ triple w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9+3” rotation type’s internship mode localizes the “cooperative education” mode, to ensure the colleges’ normal teaching order and also to integrate into the enterprise’s daily human resources arrangement. Consequently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the schedule inconsistency of enterprise’s practice and student’s internship and enhanc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concentrated internship.

cooperative education; term rotation mode; internship

G710

A

1674-943X(2016)03-0054-04

2016 - 07 - 07

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财经类专业轮换式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管理和服务研究与探索”(课题编号:201401182),主持人:张莲苓。

罗 威(1980 -),男,浙江宁波人,副教授、经济师,博士,主研方向为高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

猜你喜欢

顶岗学期导师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V eraW an g
导师榜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爱情导师
在顶岗实习中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