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研究

2016-03-19宁满秀叶菲菲福州大学福州350108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活满意度

□宁满秀 叶菲菲[福州大学 福州350108]



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研究

□宁满秀叶菲菲
[福州大学福州350108]

[摘要]以福建省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探讨养老金收入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养老金收入可有效减少老年贫困人口、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以及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针对养老金实施中的性别差异、不同收入水平差异等问题,建议养老金政策实施的进一步方向。

[关键词]养老金政策;农村老人;生活满意度

引言

中国正经历着快速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011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9.12%[1],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对我国社会养老体系提出严峻的挑战。然而,在过去30余年的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逐渐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形式,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使得原来由国家主要承担的养老保障责任逐渐转嫁给家庭,老年所能获得的国家支持力度相对弱化[2]。随着城乡人口迁移,农村家庭青壮年子女外出务工,留守老人日益增加导致家庭养老体系逐渐弱化。加之家庭规模不断缩小导致家庭照料资源逐渐减少,老年人口照料问题日益严峻。

养老金政策通过提供退休收入来保障老人晚年基本生活,缓解老年贫困问题。截至2012年底,我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已实现制度全覆盖,参保人数达到4.84亿人,共有1.31亿城乡居民领取了基本养老金[3]。老年人口的增长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老年人生活照顾状况的研究。其中,生活满意度、物质生活状况日益成为人们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4~6]。相对于其他指标而言,老年人对当前总体生活满意度的评价是评估养老金政策效果的首要原则。养老金政策效果越好,老年人总体生活满意度越高[7]。我国当前社会保障体系虽已不断完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大多数老年人仍面临着贫困及照料服务缺失的双重问题。相较于领取固定养老金的老年人而言,退休后无固定养老金收入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明显较低[8~9]。原因在于,拥有固定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在退休后所能得到的养老金金额是确定、已知的,即老年人在退出劳动力市场后能够获得一笔可观的收入来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然而,无法获得固定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在步入老年阶段后容易因为经济地位的下降导致老年经济贫困发生,从而降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Oswald指出,养老金政策的实施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政府社会保障力度的加大将有效提升养老金政策效果,增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10]。但目前国内关于养老金政策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未有深入的研究。虽然已有学者开始探讨人口生活满意度研究,但大都关注于发达国家养老状况分析,着眼于社会心理以及社会健康状况的研究也大都局限于青年群体,社会政策对于老年人口生活满意度的关注明显不足。因此,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养老金政策能否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从而改善老年人生活状况,是探讨养老金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出发点。养老金收入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如何优化养老金政策以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则是进一步制度设计中必须面临的基本问题。

一、文献综述

生活满意度是个人迈向期望目标过程中的认识判断或认知评估[11]。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是透过老年人主观感受评估,了解老年人心理期望与真实生活情况的差距。作为衡量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生活满意度已成为社会学界、心理学界和老年学界在研究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活状况中必不可少的项目[12]。

目前探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研究重点多集中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居住安排、经济收入及婚姻家庭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探讨[12~14]。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研究视角已相当广泛,如张丹通过研究家庭养老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关系,探讨家庭支持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关联程度;研究结果证实家庭经济支持、情绪支持等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都具有显著的影响[15]。邢华燕等则通过应用老年人身心健康评价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进行评估发现,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年龄、婚姻状况、身体状况、生活方式等相关,住房面积越大、退休工资越高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高、幸福感强[16]。

除此之外,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也会受到性别、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人口统计变量与老年人自身身心健康、情绪变化等心理变量的影响。一般而言,经济收入、健康状况较好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经济收入、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高,生活满意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也有许多研究显示年龄与生活满意度无关。同样在性别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上也有不同的看法。尽管如此,生活满意度与健康状况、经济状况、主观情绪支持间存有显著相关,已是学界研究的共识[12,15,17]。因此,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概况,文章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探讨养老金收入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

(一)养老金收入与老年贫困研究

国外众多学者研究显示,养老金政策的目标在于规避老年风险,消除老年人口贫困问题。Barrientosetal研究表明,养老金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老年人经济收入,降低老年人生活压力[17]。Neeraj则进一步提出,养老金可通过提高日常收入改善老年人生活状况,降低老年贫困概率的发生,并使家庭成员从中受益,尤其对于从事高负荷工作量的老年人而言效果更加显著[18]。Anders也提出发展中国家公共转移收入对贫困家庭日常开支影响显著。然而,针对养老金是否会增加老年贫困问题[19]?Dutta认为,养老金收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家庭收入,但对于从事家务活动的妇女而言,养老金收入提高并不能有效缓解女性老年人贫困及女性劳动者心理负担过重问题[20]。Calvo认为原因在于,女性老年人大都从事家庭内部家务劳动,并未参与市场活动,养老金收入的增加只是意味着家庭总体收入的增长,并未作用到女性老年人个人家务劳动上,因而,女性老年人照料家庭的负担并未因此减少[21]。

(二)养老金收入与老年人身心健康研究

Dutta提出,在分析养老金政策对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影响时,不能忽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老年人教育水平以及性别等因素差异对养老金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20]。Neeraj指出,在经济收入较高地区,养老金政策对老年人雇用活动影响较大,但在收入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养老金政策对老年人雇用活动影响较小,而显著影响老年人日常支出情况,对缓解老年贫困有一定的作用,但仍无法减少老年人总体的劳动负荷[18]。由于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无法在早年从事正式部门工作,享受个人退休金待遇,因而在步入老年阶段时,往往仍需通过农业劳动增加个人收入,对老人身体健康产生较大损害。

国内学者黄宏伟认为,养老金收入越高,老年人总劳动的时间越少,增加1元的新农保养老金收入,老年人可平均减少0.01天劳动量,即:老年人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分配,并因此相对减轻因农业劳作而导致的身体及心理上的负担[22]。张川川等同时采用双重差分方法(DID)和断点回归(RD)方法,从多个角度较为全面地评估了新农保养老金政策的影响发现,新农保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年人贫困,促进了老年人身体健康,提高了老年人生活质量[23]。

(三)养老金收入与老人主观幸福感研究

理论上来讲,影响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是多样的。例如,早年职业、婚姻状况、子女数以及个人健康状况都会对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产生较大影响。Oswald通过对西方国家过去50年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养老金收入的增加对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作用[24]。也有研究认为,国家对于养老金的制度设计以及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能有效提升老年人幸福感[25,20]。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开始研究养老金收入与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关系。例如,刘慧君等针对陕西省A市的调查研究发现,新农保对老年人的幸福感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相比没有参加新农保的老人而言,参加新农保老人的生存质量提高了9个百分点[26]。

二、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研究

探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时,老年人经济收入状况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当缺乏足够经济收入时,老年人必须依靠子女或其他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顾,主观选择能动性将明显下降。同时,身体老化所带来的疾病问题及高昂医疗费用也是导致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低的重要因素。而国家养老金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征集社会保险费(税)形成养老基金,通过养老金收入的发放以保证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人经济压力。

因此,养老金收入的作用是通过对老年人经济收入的补充,降低老年贫困风险,减少老年人因外出劳作导致身心健康损害,增强老年人生活幸福感指数。具体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养老金政策主要功能在于通过提高老年人经济收入水平,保证老年人经济需求满足。我国农村地区大多数老年人因收入来源较低而需从事较为繁重的农业劳作,对于身体状况本就大不如前的老年人而言,除了要应对老化所带来的身体疾病外,农业劳作疲乏更易降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水平。而相对于无固定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而言,享有固定养老金收入的老年群体在早年的工作生活中往往享受较高的家庭经济地位及社会地位,在步入老年阶段时,养老金支持在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对老年人总体生活幸福感指数影响较大。

图1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作用机制

同时,本文根据2013年11月~2014年1月针对福建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养老金收入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关系。数据抽样范围为福清、罗源、永泰、武夷山、建阳、福鼎、福安等农村地区。共发问卷160份,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为93.75%。文中对于生活满意度的测量参照1972年以来的美国综合社会调查、世界价值观调查、盖洛普调查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采用的“您觉得现在的生活怎么样”,直接刻画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回答分为五个等级:很好、好、一般、不好、很不好。分析时将回答“很好”或“好”者视为“生活较满意”,而将回答“一般”、“不好”或“很不好”者视为“生活不太满意”。

(一)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贫困的影响

养老金政策可通过社会收入再分配防止老年贫困问题,其本质是通过社会互助来实现风险共担。Neeraj指出在经济收入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养老金政策对老年人雇佣劳动影响较大,但在经济发展程度较低地区的养老金政策对老年人的雇佣劳动影响较小,而对老年人日常支出影响较大,对缓解老年贫困有一定的作用[18]。贝弗里奇在其《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及其相关服务》指出,要消除贫困,首先是要改进国家保险。现行的社会保险方案涵盖了所有导致收入中断或丧失的主要因素。因此为防止因谋生能力中断或丧失导致贫困,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现行的社会保险方案做一些改进:一是扩大覆盖对象范围;二是扩大覆盖风险范围;三是提高待遇标准。

William认为,养老金收入能够显著减少贫困人口数量,可为经济收入水平较低的老年人或贫困家庭提供有效的经济支持[29]。从图2中也可发现,有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认为生活来源够用的比例较高,无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对生活来源满意度评价较低,认为生活来源不够的比例达到15.1%。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步入老年阶段,多数老年人仍需要通过从事农业劳作获取经济收入,贫困问题成为影响老年人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有养老金支持老年人认为生活来源够用的比例将近90%,原因在于,养老金政策实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年人经济收入水平,降低老年贫困风险从而减轻老年人劳动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图2有无养老金收入与老年人生活来源评价关系分布资料来源:根据本研究调查数据整理得到,2014.

本文的调查数据显示,养老金收入对老年人生活自主性的提高具有显著影响。图3显示,有养老金支持的老年人日常生活自己做主的比例较高,达到98.2%。这与老年人经济收入增加带来家庭经济地位提升是密不可分。而无养老金支持的老年人认为生活毫无自主选择性的高达11.6%。由此可见,有无养老金收入对老年人家庭话语权、家庭经济地位的影响十分显著。艾斌等人也从另一方面调查显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老年人拥有较多闲暇时间参与外出活动,从而增加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延长寿命时间[30]。

图3有无养老金收入与老年人生活自主性评价关系分布资料来源:根据本研究调查数据整理得到,2014.

不可否认的是,养老金收入对老年人生活的作用受到性别、家庭经济状况以及老年人早期工作状况的影响。例如,女性老年人主要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较少参与劳动力市场。虽然养老金收入能够改善家庭总体经济状况,但对女性老年人照料负担的影响较小。刘慧君等通过实证分析指出,新农保政策的调节效应主要存在于女性老年人样本中[26]。且养老金收入无法有效提高无子女老年人生活质量。因此,养老金效用并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家庭收入水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差异。

(二)养老金收入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过大导致罹患忧郁症的人口数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老年人患有忧郁症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社会群体。原因在于,步入老年阶段,老年人经济地位随着劳动能力的下降而逐渐降低,身体的自然老化导致疾病发生的概率增加,老年人心理往往要面临社会角色及家庭角色双重变化下的冲击。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尽完善,家庭仍是农村老年人主要养老场所。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导致老年人与成年子女健康照料关系出现空间及时间上的分离,老年人照顾需求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满足。艾斌等指出,如何有效地完善养老金制度,深入探讨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状况的作用机制是提高我国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课题[30]。

如图4所示,无养老金支持的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的比例达到22.1%,有养老金支持的老年人经常感觉孤独的比例较低,仅为17.6%。随着年龄的增加,配偶去世及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衰弱,农村老年人生活自主性将随着减少。加上代际冲突、家庭内部生活矛盾等,许多农村老年人与子女沟通日益减少,孤独感与日俱增。从图4中可明显发现,养老金收入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人孤独感,但无论有无养老金,老年人感觉孤独的比例明显较高,即使有养老金支持老年人偶尔的孤独感比例也达到40.7%。但不可否认的是,养老金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老年人基本经济收入,提高老人生活自主能力与家庭经济地位,也可为老年人治疗晚年身体疾病提供一定的费用支持,提高老年人身体健康水平。

图4有无养老金收入与老年人孤独感评价关系分布资料来源:根据本研究调查数据整理得到,2014.

调查数据(如图5)显示,有养老金支持的老年人自感健康状况明显较好,近年来感觉健康状况变好的老人比例为46.9%。而无养老金支持的老年人自感健康较差,感觉近一年健康较差的比例达到25.6%。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恶化往往伴随着较高的医疗消费支出,毋庸置疑,拥有足够经济支持的老年人在预防身体疾病以及应对突发身体健康恶化方面具有较大的经济优势。

图5有无养老金收入与老年人自感健康状况评价关系分布资料来源:根据本研究调查数据整理得到,2014.

(三)养老金收入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

以往研究大多数关注经济保障和生活照料对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却忽视了对老年人精神满足的研究。2013年7月1日,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实施,社会逐渐开始关注老年人精神赡养缺失的问题。

Easterlin针对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指出,国家对于社会福利投入的增加并不能有效提高个人的主观幸福感[31]。然时过境迁,越来越多的学者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养老金收入显著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24,32]。

本文的调查数据也证实了养老金收入对提升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效果显著。如图6所示,有养老金支持的老年人在面对日常突发事件时,容易想得开的比例达88.2%,明显高于无养老金支持的老年人。无养老金支持的老年人在生活中遇事心态相对消极,经常性想不开的比例为4.7%。农村地区老年人早期大都从事非正式部门工作,仅有少部分群体在步入老年后拥有正式的退休金支持。拥有退休金支持的老年人往往在农村中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经济负担相对较小,且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进行相关娱乐活动,身体及心理状态明显较好。

图6有无养老金收入与老年人遇事心态评价关系分布资料来源:根据本研究调查数据整理得到,2014.

同样地,在评估有无养老金收入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评价的统计发现,有养老金收入老年人生活满意程度较高,比例为76.5%,而无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低,仅为40.7%(如图7所示)。由此可见,养老金收入在提升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主观幸福感上,具有较强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有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生活不太满意比例比无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高,达到11.7%。原因可能在于,养老金政策效果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养老金收入可能会导致成年子女对老年父母的代际经济供养减少,从而对老年人主观情感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因此,在评估养老金政策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效果时,不能忽视这一效应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图7有无养老金收入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评价关系分布资料来源:根据本研究调查数据整理得到,2014.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常情况下,经济收入的提高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改善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而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主要以老年人当前生活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养老金收入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缓解老年人经济压力、减少老年人劳动负荷以及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等方面。

本文通过养老金收入与老年人经济贫困、身心健康以及主观幸福感关系探讨,结合福建省老年人调查数据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有无养老金收入对老年人自我健康评价、生活来源评价以及遇事心态等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拥有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生活总体满意度高于无养老金收入的老年人。二是,老年人原有的家庭经济状况、老人早期职业等是影响养老金政策效果发挥的重要因素。农村老年人主要依靠农业劳动获得经济来源,一旦步入老年阶段,劳动能力的下降使得老年人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照顾获得生活支持,因而家庭经济的好坏、是否拥有养老金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三是,养老金政策效果发挥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农村中女性老年人无论是在受教育水平还是参与市场劳动的比例明显低于男性,相对老年男性而言缺少与外界的沟通交流,压力释放能力较低。较少参与劳动市场也使得养老金收入对从事家务活动的女性老年人身心健康影响较少,政策效果并不显著。

上述研究结论所具有的政策含义是:第一,未来政策研究方向可将性别差异纳入养老金政策效果的评价中,从生活满意度层面出发,对养老金政策的效果进行具体的量化评价,从而探讨出养老金政策对女性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程度。女性老年人即便在就业的同时,还要承担着养育子女和照顾老人的家庭责任,职业发展与经济收入的劣势导致了女性老年人经济独立性和社会福利的缺失与不足[33]。因此,在进行政策设计时,可针对政策实施中的性别差异,对女性人群制定福利补充计划以弥补养老金政策实施中对女性群体的忽视。

第二,我国养老金的缴纳和给付并不是固定的,缴费基数随着工资或个人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因地区、时间、基数、个人缴费总额等方面的不同,所能领取的退休金数量也存在差异。但对于那些农村最底层社会成员来说,在自身生存问题存在困难的情况下,缴纳费用以保证养老金收入来源是不现实的,我国养老金政策对贫困群体并没有特别的倾斜作用。进一步而言,养老金收入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阻碍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提高以及养老金政策实际效果的发挥。对于那些真正面临养老难题的不发达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而言,社会养老保险存在“保富不保贫”现象,这是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死结。因此,未来的政策制定中可根据贫困群体的经济需求,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

第三,养老金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老人提供经济收入,缓解老年人物质生活压力,但在步入晚年的过程中,随着身体健康状况恶化、工作能力下降以及丧偶等因素影响,老年人更多的是需要子女精神上的陪伴与安慰,如何构建良好的家庭代际支持体系是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福祉的关键。因此,本文认为在农村地区成年子女外出务工、求学或远离父母居住现象已十分普遍的情况下,社会、家庭、政府可通过老年人住房补贴及相应随迁福利制度建设鼓励老人随子女迁居,逐渐消除老年人随迁的社会制度、社会福利差异,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社区服务、社区照顾等方式对随迁老年人提供社会支持,保证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参考文献

[1]沈可.居住模式如何影响老年人的幸福感?[J].世界经济文汇, 2013(6): 25-30.

[2]马焱,李龙.照料老年父母对城镇已婚中青年女性就业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 2014(2): 39-47.

[3] HOLZMANN R, HINZ R P, VON GERSDORFF H, et al. Old-age income support in the 21st centur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pension systems and reform [M].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2005.

[4] GEORGE L K. Perceived quality of life[Z]. Handbook of Aging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2006.

[5] HUGHES M. Affect, Meaning and quality of life[J]. Social Forces, 2006(2): 611-629.

[6] YANG Y. Social inequalities in happin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72 to 2004: A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J].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08 (2): 204-226.

[7]CALVO E. The impact of pension policy on older adults' life satisfaction: An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 multilevel data[J]. Boston College Electronic Thesis or Dissertation, 2009(7): 6-166.

[8] BENDER K A. The well-being of retirees: Evidence using subjective data [Z]. Center for Retirement Research at Boston College Working Paper, 2004.

[9] PANIS C W A. Annuities and retirement[Z]. RAND Working Paper, 2003.

[10] OSWALD A J. Happiness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J]. The Economic Journal, 1997,107 (445): 1815-1831.

[11] DENEVE K M, COOPER H. The happy personality: A meta-analysis of 137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8 (2): 90-197.

[12]金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比较分析[J].人口与经济, 2011(2): 85-91.

[13]赵细康.农村老年人生活质量主观评价分析[J].人口与经济, 1997(6): 52-56.

[14]王俊秀.社会比较、相对收入与生活满意度[J].社会学评论, 2014 (3): 41-49.

[15]张丹.家庭养老方式下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18): 79-82.

[16]邢华燕,孟令杰,鲁晓娟,等.郑州市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12): 4648-4650.

[17] BARRIENTOS A. Pensions for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reduction[R]. Oxford Handbook of Pensions and Retirement Income, 2006.

[18] KAUSHAL N. How public pension affects elderly labor supply and well-being: Evidence from India[J]. World Development, 2014(10): 214-225.

[19] ANDERS G C. The reduction of a self-sufficient people to poverty and welfare dependence: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Cherokee Indian underdevelopment[J].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1981 (3): 225-237.

[20] DUTTA P V. The performance of social pensions in India: The Case of Rajasthan[Z]. Social Protection and labor the World Bank, 2008.

[21]黄宏伟,展进涛,陈超.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J].中国人口科学, 2014(2): 106-114.

[22]张川川,陈斌开.“社会养老”能否替代“家庭养老”?来自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证据[J].经济研究, 2014(11): 28-30.

[23] OSWALD A J, WU S. Objective confirmation of subjective measures of human well-being: Evidence from the USA[J]. Science, 2010 (4695): 576-579.

[24] CLUNIES A. Happiness and economics: How the economy and institutions affect human well-being[J]. 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 2002 (6): 449-453.

[25] STUTZER A, LALIVE R. The role of social work norms in job searching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004 (4): 696-719.

[26]刘慧君,韩秀华.家庭结构变迁下新农保政策与农村老人生存质量:基于陕西省A市的调查[J].人口与经济, 2014(5): 29-35.

[27]亓寿伟,周少甫.收入、健康与医疗保险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J].公共管理学报, 2010 (1): 100-107.

[28]姚建平.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反贫困分析——美国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公共管理学报, 2008(3): 100-108.

[29] DARITY W A, MYERS S L. Do transfer paymentskeep the poor in poverty?[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7(2): 216-222.

[30]艾斌,王硕,星旦二.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健康的作用机制——基于沈阳市城市老年人9年追踪调查数据[J].人口与经济, 2014(2): 48-58.

[31] EASTERLIN R A. Will raising the incomes of all increase the happiness of all?[J].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 1995 (1): 35-47.

[32] BLANCHFLOWER D G, OSWALD A J. Well-being over time in Britain and the USA[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4 (7): 1359-1386.

[33]徐洁,李树茁.生命历程视角下女性老年人健康劣势及累积机制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7): 46-52.

Study on the Impact of Pension Income on the Rural Elderly’s Satisfaction

NING Man-xiu YE Fei-fei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Based on a field survey of the rural elderly in Fujian provi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olicy effects of pension income on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elderly.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pension income decreases old-age poverty, improves the status of the elders’health,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the elderly life satisfaction. At the same time, further research suggestion is put forward for future pension policy-making, on account of the difference of gender and income level.

Key wordspension policy; rural elder; life satisfaction

[作者简介]宁满秀(1979-)女,博士,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叶菲菲(1992-)女,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挤出效应与收入再分配效果研究”(71303050);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效果评价与政策选择研究”成果之一(JAS14039).

[收稿日期]2015-05-04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DOI]10.14071/j.1008-8105(2016)01-0013-07

猜你喜欢

生活满意度
中学生元情绪、心理弹性及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
老年综合征对居家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城市农民工生活满意度调查分析
大同市第一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社交活动如何影响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
影响养老机构与社区养老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居住区绿地环境与居民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
我市高中生生活满意度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