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僵尸公司退市之难

2016-03-18曹中铭

董事会 2016年1期
关键词:资产重组僵尸亏损

曹中铭

僵尸公司与久虧不退公司不仅占据市场大量资源,也扭曲了资本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不断重演,也产生了新的不公平

2015年11月4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中特别提到,要“加快推进”僵尸企业“重组整合或退出市场”。此后,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调研时也强调,“要加大淘汰僵尸企业力度,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僵尸企业退出市场显然也包含退出资本市场,A股僵尸公司死不退市的格局须出现根本性的改变

去年以来,A股市场退市的上市公司只有三家,分别为*ST博元、*ST二重、*ST国恒。而自2001年年底PT水仙“被退市”正式拉开了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退市的序幕之后,截至目前,退市公司也不过80多家,与2800余家上市公司相比,退市率不到3%。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被退市”的公司中,有因资产置换退市的,有由于吸收合并退市的,也有因私有化而退市的,真正因连续四年亏损而退市的不过50多家。如果按此测算,则退市率更低。

每年临近年底,也就到了某些上市公司的保壳季,披“星”戴“帽”公司就会掀起保壳的热潮,其中就不乏众多的僵尸公司。据不完全统计,沪深两市有多达266家上市公司扣非后每股收益在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三年均为负数,且不少上市公司在2015年前三季度该指标仍为负数,比例占到上市公司总数的10%。此外,在2012年-2014年期间,这266家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高达2500亿元。

除了“僵尸”公司,市场上还有“久亏不退”的公司。比如连续两年亏损,第三年微利,暂停上市的警报解除,然后又出现亏损,周而复始,类似的公司在A股市场不在少数。这些上市公司也被市场解读为“调节”利润的高手。即使多年业绩亏损,但总能轻易地保持上市地位,能够长久地“苟活”于资本市场中而不被退市。

僵尸公司或久亏不退公司保壳保牌的主要手段包括资产出售、大股东援助、资产重组和政府补贴等。如上述266家上市公司在2012年至2014年三年间共获得政府补助达356亿元。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没有政府相关部门的补贴,其中的某些公司存在被扫地出门的风险。如A股著名的“亏损王”中国远洋,去年上半年其获控股股东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转拨付的船舶报废更新补助资金约39.63亿元,得益于巨额补贴,中国远洋去年上半年盈利约18.97亿元。

此外,资产重组也成为某些僵尸公司死不退市的重要法宝。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共有16家ST公司进行了资产重组,像*ST天化、*ST南纸、*ST金化和*ST国通等已经顺利完成重组;而有着“宁夏第一股”之称的*ST广夏在经历多年停牌整顿和几次重组失败后,向*ST广夏注入宁东铁路100%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目前已获证监会有条件通过。资料显示,宁东铁路主要从事煤炭铁路运输服务,2012年至2014年分别实现净利润3.43亿元、3.12亿元和1.57亿元。这些重组成功的披“星”戴“帽”族,均有望迎来新生。

毫无疑问,僵尸公司与久亏不退公司不仅占据市场大量资源,也扭曲了资本市场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不断重演,也产生了新的不公平。另一方面,这类公司还常常引起市场的投机炒作,也明显不利于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

上市难退市更难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大特色。随着注册制的即将实施,上市难的症结有望缓解,而退市难的劣根性同样需要得到纠正。2014年10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虽然不乏亮点,但个中仍然存在较大的漏洞。鉴于现行退市制度存在缺陷,需要进行改革。建议上市公司业绩以扣非损益进行考核;提高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门槛,上市公司最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须达到3%才可启动重组;进一步降低退市门槛,将垃圾公司扫地出门,以促进股市新陈代谢。

猜你喜欢

资产重组僵尸亏损
A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历程分析
资产重组会计问题研究
一季度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亏损超百亿元
僵大变尸身
僵尸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