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改革
——以安顺学院为例

2016-03-18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技术型安顺环境工程

刘 青 喻 琴

(安顺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 安顺561000)



转型期地方高校环境工程专业改革
——以安顺学院为例

刘青1喻琴2

(安顺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州安顺561000)

论文以安顺学院的环境工程专业的改革转型为例,提出了四点看法:一、转化专业定位,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二、转变环境工程专业教学理念,着眼应用技术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三、构建环境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四、搭建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环境工程专业的改革转型。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型;环境工程专业;专业改革

从2013年6月开始,中国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重大教育改革问题。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1]明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教育部近期也作出了1999年后新建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逐步转型为应用技术大学(学院)的部署和规划,并提出了《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鉴于此,在当前地方本科高等院校向技术应用型转型[3,4]的情况下,作为地方本科院校中的环境工程专业如何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便适应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而更好的培养出复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下得去、用得上、信得过和离不开”的环境工程专业方面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呢?笔者作为在地方本科高校从事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的教师,结合自己所在贵州安顺学院的实际,谈如下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转化专业定位,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环境工程专业的是安顺学院2013年申报教育部批准设置,于2014年开始招生。随着安顺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的转化,环境工程专业作为新专业必须把握顶层设计和专业定位,并进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把人才的培养转移到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上来。尤其在贵州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今天,更是如此。不论是贵州的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开展关于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和煤电磷“四个一体化”建设[7],还是贵州的城镇化带动战略实施中要尽量避免生态环境的污染以保住青山绿水的底线等,都需要大量的应用技术型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这些都为作为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定位提出了客观的要求,也是我们进行转型和提升的战略新机遇。我们必须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的相关要求对环境工程专业进行专业定位转化,培养: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

二、转变专业教学理念,着眼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的培养

要适应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的转型,单纯的转化专业定位是行不通的,要求教育者必须转变过去的教学理念,着眼于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受原来师范专科学校时期办学的影响,原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尤其是多数老教师,其教学理念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原来的培养教学师资的上面,不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教学方法、手段的使用还是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实习、实验以及实践等实际问题的处理都还基本上是原来的理念,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比,这显然是行不通的。原来的教学理念下培养的是教学师资,给学生构建的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知识体系和实际问题处理技能、技巧,要使培养出的学生能胜任中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而在向应用技术型转换的今天,地方本科高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理所当然不可能再是单一的中学教学师资,而应该是那种全面发展的,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下得去、用得上、信得过和离不开”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我们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专业教学理念,构建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教学新理念,只有这样,我们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才具有可实现性。

三、构建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的行动指南

实现专业应用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只有转化专业定位、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转变专业教学理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得要让我们的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可操作性,要让我们的行动有良好的指南,否则专业应用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就不可能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和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切实可行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我们的行动指南,并在行动指南的指引下,把环境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1、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构建切实可行的环境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指南,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培养方案的确定必须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人才培养的实际、专业建设发展的实际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等来进行,必须结合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后通过专家论证并报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审批确定。

环境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不论是生产还是生活我们都离不开环境。当前党和国家做出了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提出了“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发展要求,贵州目前也在大力推进工业强省和新型城镇化带动战略,力争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和“同步小康”。其中贵州自身的“烟、酒、茶、民族医药和旅游”五张名片以及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和煤电磷“四个一体化”建设,以及安顺自身的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资源深加工及能源产业的发展、特色轻工业的发展、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的发展等[8]都需要大量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人才,这些都为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安顺学院的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提出了客观的要求。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安顺学院,在当前的转型情况下,必须结合贵州省和安顺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之内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通过深入企业、行业、事业单位等开展调查研究来构建切实可行的化学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

2、根据环境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良好的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之一,也是一个良好的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有良好的课程体系作支撑。作为新开设的环境工程专业来讲,要适应当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必须有良好的专业课程体系。我们一定只能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而不能“因人设课”,在课程体系中,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到公共课等课程所构成的课程体系要经过优化,要做到能够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服务。实习、实践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个很重要环节,课程设置和课程讲授等却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以至于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在实验、实践方面却存在很大的不足,有“眼高手低”现象,这显然和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是不相符的。对于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安顺学院来讲,课程体系必须是优化的,要在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要让学生通过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良好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技术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化学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

3、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确保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得以顺利实施

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可以说是人才培养计划实施的“路线图”。我们不仅要有清晰的培养目标和行动指南,还必须有一个最佳的“路线图”,这个最佳“路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在实施人才培养战略中“少走弯路”。作为类似于安顺学院这样处在转型时期的地方本科院校来说,我们必须根据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

人的知识、能力以及技能的培养过程都应当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系统的基本规律的。我们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处理要遵循基本的高等教育规律之外,还要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学生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后进入大学,他们对于专业方面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从系统性、应用性等方面来考察应当处于一个低水平的阶段,基本谈不上什么专业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在已经有了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之后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使得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得以实现,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在教学计划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公共课等课程如何安排,在哪个时段开设,学时数(学分数)如何设置,理论讲解和实验实践安排、技能培养、毕业论文(设计)安排等都应当是科学合理的,而不是想当然的、随意的,更不能是某几个人臆想的,必须经过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必须符合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更要符合基本的高等教育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人才成长的规律。只有有了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实现。

四、搭建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专业的改革转型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原来的“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教育已经逐渐成为人生的“一种经历”,而不再像原来那样是个“谋生的经历”。设置于地方的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是发展的必然,其办学必然是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所必需的人才,不能像原来那样自封于“象牙塔”之中,这就要求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必须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并自觉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贵州当前工业强省和新型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实施,“烟、酒、茶、民族医药和旅游”五张名片以及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和煤电磷“四个一体化”建设以及安顺自身的工业强市战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资源深加工及能源产业的发展、特色轻工业的发展、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的发展等都为环境工程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客观的要求。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安顺学院,办学必须要“走出去”,要面向地方,面向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要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问计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要知道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同地方的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平台,把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放到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把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车间”搬到学校,彻底的实现产业、办学和科研一体互动、良性互动,从而促进专业的改革转型和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

[2]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Z].2014-06-10.

[3]周茂东,张福堂·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刍议[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14 ,23(3):3-6.

[4]严欣平,陈显明·深化改革 走应用技术型高校发展之路[J].中国高等育,2014(Z2):58-60.

[5]牟延琳·地方本科高校发展定位再审视[N].人民政协报,2014-05-07.

[6]焦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呼唤顶层设计[N].中国教育报, 2014-01-16.

[7]赵克志·贵州省大力推进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四个一体化”[EB/OL]. 钢联资讯,http://info.glinfo.com/12/0811/13/10DF45910EA9EE926.html,2012-08-11.

[8]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安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EB/OL].安顺学院网站,http://syfzzx.asu.edu.cn/info/1170/1121.htm,2015-04-142012-05-12.

(责任编辑:王德红)

On the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In Anshun University for Example

Liu Qing1Yu Qin2

(1,2.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Anshun University, Anshun 561000, Guizhou, China)

In Anshu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has discussed the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ransformation, puts forward their own views, at four o 'clock, respectively is: Firstly, transformation of professional orientation, the talents training goal of optimization; Second, the change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aching concept,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cultivation; Third, build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alent training plan, clear the guide of the talent training; Fourth, build good cooperative platform,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ransformatio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reform

2016-07-15

刘青(1983.07~),女,安顺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教育。

G642

A

1673-9507(2016)05-0133-03

猜你喜欢

技术型安顺环境工程
安顺学院获批新增两个本科专业
装备环境工程
乡村振兴·安顺宣言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情定安顺的“白衣天使”
打造辽西技术型标杆案例 锦州城南新区7.2.4全景声影院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寻味贵州——安顺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转型背景下应用技术型高校思政课创新建设探讨——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