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2016-03-18王世勇李宏新
王世勇 李宏新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俄语系,辽宁 大连 116023)
高校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
王世勇李宏新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俄语系,辽宁 大连 116023)
本文阐述了高校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及现状,分析我国高校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构建高校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策略。
专业班导师;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构建
一、高校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意义
高校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之间各有专长,通过第一课堂教学育人、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协同配合,才能做到优势互补。
(一)高校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有利于深化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全员育人
为了解决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问题,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15年,国家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明确指出创业是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然而,无论是素质教育改革,还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都需要高校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全员育人才能将改革落到实处。高校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同属于高校人才培养的教育主体,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上他们共同肩负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协同育人,才能取得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效。
(二)高校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培养和个性化教育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中指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高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素质、创新创业等素质。在这些素质的培养上,辅导员擅长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和身心健康的培养,专业教师擅长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引导和创新创业的指导,只有联合二者的教育力量,协同育人,才能优势互补,全面育人,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也才有精力对学生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教育。
二、高校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现状
在高校,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各自归属不同的行政机构管理,专业班导师归属于教学管理机构——教务处,辅导员归属于学生管理机构——学生处。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各司其职、互相游离,因此渐渐形成了班导师工作无法落到实处、互相推诿、各自为战、学生培养出现割裂的局面:专业教师只教学不育人、辅导员只抓思想和行为而不顾学生学业发展;专业班导师忙于个人教学和科研,辅导员忙于各年级学生的事务性工作;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缺少沟通和交流,缺少教育上的团结和配合,甚至出现教育口径不一致的现象,这种局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培养和发展。
(二)高校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校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在协同育人方面存在着理念、职责、意识和机制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育人理念陈旧,协同育人意识不强。专业教师和辅导员缺少“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缺少联合与一致性的教育使得两方各自从自身立场出发进行教育,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性和一致性。
其次,各自为政,协同育人职责认知错位。很多专业教师认为,专业教师的核心任务是做好课堂专业教学和科研即可,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以及学风和就业是辅导员该做的事情;很多辅导员认为,辅导员的核心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理好学生事务即可,专业学习和创新创业实践是专业教师该负责的事情。这种工作职责认知上的错误导致了工作中的相互推诿与割裂。
最后,机制不健全,协同育人缺乏实效。为了促进协同育人,很多高校都推行了导师制,对导师制的工作内容进行规定和要求,甚至形成了辅导员+班主任+班导师+导生的工作模式,但是在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上,都没有从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和组织机构的改革上触及根本,没有真正形成课上课下一体化培养,没有达到组织机构的一体化建设,没有实现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的优势互补。
高校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缺乏实效性,究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长期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专业班导师和辅导员都忽略了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缺乏人才培养的高度和战略眼光;二是受高等教育传统考评体制的影响,对于专业教师的考评是以职称评定为标准的,而对于学生育人的质量并没有纳入专业教师的职称评定和个人激励当中;三是对于辅导员来说,大部分辅导员都没有把辅导员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因此也未将学生育人的质量放在个人职业理想的高度。
三、高校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树立协同育人的观念,明确协同育人职责
“中央【2004】16号文件明确规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政工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以及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1]。”这里所说的班主任就相当于专业班导师。同时,在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明确指出: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由此可见,在国家的文件政策中已经明确指出了专业班导师和辅导员之间的紧密关系和工作职责。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专业班导师和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引导专业班导师和辅导员提升协同育人的理念和意识,从根本上认识到专业班导师是思想政教育工作队伍的一部分,辅导员也是专业教师队伍的一部分,二者需要彼此联系,互帮互助。
(二)搭建高校教师协同育人组织管理机构,以专业教育管理团队“一体化”管理促协同育人
改革传统教研室的组织管理机构,引进现代团队管理方式,建立专业教育管理团队,形成专业教学和学生工作的“一体化”组织管理机构。负责专业教学的主任和负责学生工作的书记共同负责专业教学绩效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工作绩效目标的达成。专业教育管理团队以不同专业划分不同的团队,由主任和书记共同领导管理,团队中下设团队主任(既负责专业教学管理又负责学生工作管理),团队主任下设教学副主任和学生工作副主任。每个专业团队中,每个学生班级配备一名专业班导师,按照1∶200的师生配比相应的辅导员,他们由教学工作团队副主任与学生工作团队副主任共同管理促协同育人工作的达成。通过这种一体化的组织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考核,无论是专业教学还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都成为这个团队组织的共同奋斗目标,从根本上打破专业教学工作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界限,为协同育人保驾护航。
(三)创新协同育人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要培养的人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种全面发展指的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全方位发展,也就是知识、能力和态度和谐统一于每一个教育对象身上。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学生的全面培养就离不开专业教学的课堂和课下的社会实践。因此,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要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思、设计、实施与运行,要把专业课程与素质教育项目、专题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一体化,一组课程对应一组素质教育项目、对应一组专题学习、对应一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样就把专业学习和思想教育、社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最终达到对教育对象的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培养。
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的几个主次辅助关系:在专业课程教学及专题学习中,以专业班导师为主导,以辅导员为辅助,即专业班导师把专业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向辅导员反馈,由辅导员帮助解决,并组织课程学习和专题学习建设相关活动;在课下素质教育项目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施中,以辅导员为主导,班导师为辅助,即辅导员把课下素质教育项目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专业班导师,专业班导师给予支持,通过相互的配合将活动有效完成。
对于特殊学习潜能生、心理健康问题学生、贫困生、违纪问题较多的学生,要共同形成教育合力,给于高度关注,互通有无,确保学生安全稳定和健康成长。
(四)构建高校协同育人制度体系,以“一体化”制度管理与落实促联合育人
在英国的导师制实施中,导师除了要按照其规定的工作职责进行学业引导和生活关怀之外,英国的个人导师制是需要其他部门与相关人员的支持的,即在每个学院或者系部设置“学生支持小组”——SST,SST将协同个人导师一起为学生提供支持。学生支持小组的成员一般由行政人员担任,其作用包括:作为联络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常规问题;对学生与SST的联系情况保持适当的记录和及时更新,并确保这些资料可供有需要的人员使用等[2]。这表明了英国对于协同育人不仅通过导师制度来落实,而且对于各部门之间的配合也建立了相关制度。因此,制度的制定和落实对于高校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和实施的有效性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建设健全的制度体系给予保障,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专业教育管理团队“专业班导师制度体系”,这里面又包括“专业班导师资源整合共享机制、经费长期投入使用机制、遴选机制、管理机制”“双向选择机制”“学生指导手册”“目标责任制”等;二是专业教育管理团队沟通交流制度体系,这里面包括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定期沟通交流制度、专业班导师与学生定期沟通交流制度、辅导员与学生定期沟通交流制度、各专业班导师及辅导员定期培训交流学习制度;三是专业教育管理团队协同育人激励与评价制度体系,这包括专业教育管理团队专业班导师激励制度、专业班导师评价机制和准入准出机制、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合作项目获奖激励制度等等;四是专业教育管理团队学生指导信息化平台建设制度。
综上所述,高校专业班导师与辅导员是同属于高校教师队伍的,二者如同根之木,同源之水,只有协同育人才能桃李满天下,才能无愧于高等学校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1] 甘大勤.“大思政”视野下专业教师任班导师工作研究——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5(5):495-499.
[2] 谭宇生.英国高校个人导师制探究——兼论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102-104.
(责任编辑:刘士义)
On the cooperation of tutor and instructor in teaching the blind students
WANG ShiyongLI Hongxin
(RussianDepartment,DalianEasternSoftwareInformationCollege,DalianLiaoning116023,China)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advanced theory and practices of the cooperation in teaching the blind students from foreign countri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operation in teaching the blind students in colleges in China.It analyzes its problems and reasons and puts forward relative strategies.
tutor;instructor;cooperate;system;construction
2016-04-15
王世勇(1969-),男,辽宁大连人,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俄语系讲师。
G64
A文章篇号1008-2441(2016)03-00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