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鞍山工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2016-03-18杨永鹤
杨永鹤
(鞍山工业研究院,辽宁 鞍山 114000)
推进鞍山工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杨永鹤
(鞍山工业研究院,辽宁 鞍山 114000)
鞍山工业在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应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互动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工业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实施自主创新,打造工业转型升级的主动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体制改革,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
鞍山;工业;转型升级
鞍山工业已经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工业的基本特征是发展速度由高速转为中低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发展动力由投资驱动、规模扩张转向创新驱动。然而,长期以来鞍山工业发展积累了一些问题:一是钢铁、菱镁等传统产业产能过剩;二是工业环保压力大,节能减排任务重,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名牌产品不多。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鞍山工业的蓬勃发展,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促进其转型升级。
一、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互动发展
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动态过程。坚持把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将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才能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工业发展方式、调整工业结构、提高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手段。我市过剩产能中有一部分是落后产能,在经济下行期间要敢于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淘汰。要下决心腾笼换鸟,淘汰一批“僵尸企业”,拆除落后设施装置,整合土地、矿山资源,上马新项目新产业。强化安全、环保、能耗、物耗、质量、土地等指标的约束作用,鼓励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能。支持钢铁、菱镁、滑石等传统产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产业水平。
二是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推进产品升级,加大产品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质量、品牌知名度以及智能化程度,中小企业要致力发展专精特新产品。推进企业升级,改造提升企业的设备水平、工艺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探索传统产业增长、运营、生产的新方式,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整体水平。推进产业升级,拉长产业链,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化,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工业向价值链高端演进。
三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目前,我市钢铁、菱镁、装备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的90%以上,新兴产业不到10%。我市产业要脱胎换骨,在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使新兴产业成为支撑我市经济的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以激光、手机、显示器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金融装备、路面机械、智能成套装备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光伏、动力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以钢铁新材料、菱镁新材料、新型建材、精细化学品为主的新材料产业,以节能锅炉、永磁传动、大气除尘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推进新兴产业快速做大做强。
二、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工业实现低碳发展绿色发展
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工业发展的瓶颈,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增长,必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与工业文明建设相结合,推动工业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一是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能源消耗强度降低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中国制造2025》提出,对比2015年,到2020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2%,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3%,任务十分艰巨[]。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企业使用天然气、煤制气等清洁能源,鼓励耗能类产业集群使用集中煤制气,减少环境污染,保障生产安全。实施工业污染治理,以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为主线,通过钢铁、电力、水泥等重污染行业除尘、脱硫、脱硝工程建设和扬尘整治,实现大气重点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实施矿山扬尘治理,开展矿山复垦工程,严格执行排岩过程中的除尘措施,采取固坡、喷淋等工程措施,对排岩场进行扬尘污染整治。推进企业进园区、园区环评达标,无论是企业还是园区,项目开工时都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环境评价。
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发展是工业发展的大趋势,是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归宿。循环经济的本质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工业,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工业发展模式,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再循环,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中国制造2025》提出,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到73%[1]。比照这个目标,目前我市的工业固体废物利用水平(重点是钢铁、菱镁等资源型产业)还有较大的差距。要加强钢铁、菱镁、滑石、化工等重点产业废物利用水平,形成完整产业链,对工业废物吃干榨尽。要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推进矿山开采整合升级,继续压缩小型矿山比例,形成布局合理的供矿基地。针对我市铁矿、菱镁矿含量较低情况,不断提高选矿水平,提高资源的综合开发率,加大尾矿的复选,提高综合开发水平。针对尾矿和固废物,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以循环型、环保型的新型建材替代传统资源型建材。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镁建材,开发镁质建筑材料、装修材料、道路材料,把镁建材产业做强做大。
三是发展循环工业园区。按照企业集群、产业成链、物质循环、集约发展的要求,推动各类产业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企业、产业间的循环链接,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循环化程度,促进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园区循环经济产业链,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的原则延伸和拓宽产业链,形成园区企业之间原料(产品)互供、资源共享的一体化。推进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推动园区内企业废物交换利用、废水循环利用、能源梯级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行园区基础设施绿色化,对园区内供水、供电、供热、道路、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实施绿色化改造,促进共建共享、集成优化。加快园区污染物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鼓励园区创新环境服务模式,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专业化、社会化。
三、实施自主创新,打造工业转型升级的主动力
长期以来,工业发展主要依靠要素低成本优势,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普遍偏低,产业长期被锁定在国际价值链中低端环节。加快推动工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使创新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主动力。
一是扶持产业创新。鼓励产业集聚、集中,进入专业工业园区发展,上下拉长产业链条,降低产业成本,形成品牌效应。支持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检测平台建设,形成政府提供政策、平台提供服务、企业提供市场、社会提供资金的合理的公共研发检测体系,实现一个产业建成一个或多个公共研发检测平台。支持大企业研发机构与企业分离,为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健全创新网络体系,支持众设众包、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元创新发展。
二是支持企业创新。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经济下行期间,很多产业产能过剩,但也应该看到,这种过剩是相对过剩,真正科技含量高的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并不过剩。保持产品旺盛的生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企业不断自主创新,不断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使产品水平及市场需求永远保持在同行业领先的位置。规模企业要建立技术中心自主开展研发活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和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企业参与重大科技项目实施、科研平台建设,推进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支持企业参与海外并购和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是鼓励万众创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在当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大发展条件下及在制度变革和政策创新作用下的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策集成,强化开放共享,创新服务模式。鼓励和支持开发区、园区利用闲置厂房和新建标准厂房,建设孵化器,每个工业园区、每个产业至少建设一个孵化器、加速器。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引进风投、租赁、创投等多种融资资金,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出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降低创业创新门槛,完善创业创新公共服务,营造创业创新氛围,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
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智能制造已成为世界工业发展的客观趋势,世界上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正在大力推广和应用。发展智能制造符合我国工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破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重塑工业新优势,实现制造业高端化,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
一是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智能制造是将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贯穿于产品的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的制造活动全过程,不仅包括智能制造装备,还包括智能制造服务。促进智能制造的发展,应从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服务等诸多领域加以规划和政策扶持。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应立足于智能工厂建设方向,引导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产业集群智能化建设,创建以互联网+高端人才、创新驱动、企业战略、商业模式、先进技术、智能研发、智能管理、智能服务、业务重组和信息集成为一体的智能工厂,并延伸至产业链整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的作用和效益。
二是发展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智能金融设备,建设智能金融装备生产基地;发展智能输配电装备,开发和生产智能变压器、智能变电站等,促进自动化产业向智能化产业发展;发展激光产业,开发数字化、柔性化、智能化激光成型加工等成套装备;发展智能终端产品,推进手机、显示器产业做大做强;发展智能仪器仪表,开发和生产智能电网先进测量仪器仪表、智能变频电动执行机构、智能阀门定位器和高可靠执行器,城市公用事业的智能化温度、压力、流量、热量仪表,冶金、煤化工、石油、煤炭等领域智能在线检测仪器等。
三是发展大数据产业。制造业整个价值链、制造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涉及到诸多的数据,制造业的数据也呈现出爆炸性增长趋势。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量不断暴涨,给制造业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宝贵机遇。“大数据”是数据分析的前沿技术,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将引发信息技术产业形态的巨大变革。发展大数据产业,对于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支撑工业转型升级具有战略意义。发展大数据产业,要进一步加强规划和引导、政策扶植和标准的制定,推进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开放,优化完善大数据的发展环境,着力通过一批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提高创新能力和信息服务水平,加速推进重要领域的大数据的应用,大力推进大数据服务的产业化,更好地为工业转型升级服务。要加快建立大数据中心,建设大数据产业平台,推进大数据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推进大数据产业链的发展[2]。
五、深化体制改革,创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
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也是企业发展最大的红利。工业转型升级,必须深化体制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产业治理水平,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审批事项,简化程序,明确时限,大幅减少前置审批,建立第三方评估长效机制。进一步减少工业领域的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实行“负面清单”“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制度,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宽松公平、更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解决政府职能越位、缺位、不到位问题,消除束缚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的体制障碍。实施科学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制定和完善工业节能节地节水、环保、技术、安全等准入标准,以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转
型升级。加强企业监管,按照宽进严管的原则,守好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保标准、用户权益保障等“红线”。
二是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实施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取缔各种不合理收费和摊派,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企业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动态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推行企业产品标准、质量、安全自我声明和监督制度。切实加强监管,打击制售假冒伪劣行为,严厉惩处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为企业创造良好生产经营环境。
三是完善企业融资平台。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各类融资债券。发展担保公司、租赁公司等,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扶持和引进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渠道,加强财政资金对工业的支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工业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财政资金支持企业方式,建立财政引导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1] 中国制造2025[Z].http://www.agri.cn/v20/dc/jjps/201505/t20150520-4605792.htm.
[2] 李杰.工业大数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刘士义)
Putting forward th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Anshan
YANG Yonghe
(AnshanIndustryResearchInstitute,AnshanLiaoning114000,China)
B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Anshan industry should emphasize better industry structure,foster new industries and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with traditional ones;develop circular economy,boost the growth of a green,low-carbon industry;carry out self innovation,build the main driving force of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upgrading;developing smart manufacture,driving integration between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formationization;deepen industry structure reform,and create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shan;industry;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2016-04-26
杨永鹤(1966-),男,辽宁大石桥人,鞍山工业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F427
A文章篇号1008-2441(2016)03-00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