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6-03-18刘乐

高教学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双语教学内容

刘乐

(济南大学 商学院,山东济南250002)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刘乐

(济南大学 商学院,山东济南250002)

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与管理交叉领域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结合所取得的教学经验与体会,首先从教学目标、双语教学模式、开设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六方面描述了该课程双语教学在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实施情况。继而,通过分析当前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

管理信息系统;双语教学;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师资建设

一、概述

21世纪是知识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无线网络等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正迅速普及,带动了世界范围内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现代组织的高效管理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企业欲提升自身的信息管理优势,迫切需求掌握先进信息技术、具备管理才能的复合型人才。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已成为国内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且越来越受到重视。事实上,MIS是一门集管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运筹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为一体,具备较强综合性、时效性、边缘性的交叉学科。MIS课程中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现代企业管理者和信息技术人员的必备知识与技能。

然而,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中的先进理论与新兴技术基本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相关专业的学生欲及时了解这些前沿知识,务必掌握足够的英文专业术语、具备一定的专业英文阅读能力。由此,在普通高等院校推动开展MIS课程的双语教学,是为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IT人才、提高IT人才的国际竞争力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由于MIS课程的内容广泛性、理论复杂性和双语教学的实施难度,在教学实践中无论对教师授课还是学生学习均造成了障碍。教学内容过时陈旧、教学手段单一死板、师生英语应用水平有限、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考核方式不全面等是困扰当前MIS双语教学的突出问题。另外,随着大数据、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模式的日益普及、企业运营管理思想的不断创新,MIS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亟待与时俱进、延展更新。为此,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文章在总结MIS双语课程现行教学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措施与思路,以期充分地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提升教学成效。

二、MIS双语教学现状

作者所在的济南大学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下设三个本科专业,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和工程管理。近年来,作者一直承担电子商务、工程管理两个专业的MIS双语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在教情、学情分析上有切身的体会。下面拟结合作者的教学实际,从教学目标确立、教学模式选取、开设时间确定、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运用、课程考核机制等方面分别予以介绍。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MIS课程虽涉及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互联网、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但这些不应作为重点讲授内容[1]。掌握数字化企业中各类信息系统的工作特征与形态;熟悉信息系统跟组织运作、管理决策、商业策略之间的关系;具备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运行与维护能力应是经管类专业中开设MIS课程的根本落脚点。双语教学的普遍目标在于:将外语学习和课程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紧紧围绕课程知识的学习来提高外语的应用能力[2]。在MIS课程的双语教学中,既应强调重要英文专业术语的识记、英文缩略语的辨认、专业英文材料的读译,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直接通过英语学习MIS知识的能力,使其能从欧美企业的正反案例中客观、理性地总结成功经验或吸取失败教训,借助优秀原版教材直接体验先进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综合素质与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

作者所在单位开设MIS双语课程,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创新意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清晰、知识体系完备,具备系统建模与设计能力、英文案例研读与分析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体地,在知识层面,让学生能从组织、管理、技术三个维度来认识、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熟悉当今电子商务的发展动态和信息技术架构中的技术基础,了解业务流程整合和管理决策制定在数字化企业中的作用,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建立或重构流程,加深对欧美国家先进管理理论、技术进展、人文思想的了解;在能力层面,让学生具备业务流程重组以及信息系统规划、管理与评价的能力,培养他们用英语思考、学习信息系统知识的能力以及处理企业中信息化问题的案例分析能力与实战能力,提高他们对专业英文材料的阅读与翻译能力;在技能层面,学生们不仅要学会结构化、面向对象的信息系统设计技术,还能胜任中等规模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建模工作。

(二)双语教学模式的选取

我国的双语教学模式大致包括以下三种[3]:一是沉浸式双语教学,即课堂上师生基本无需母语辅助,全程使用外语进行课程知识的学习;二是过渡式双语教学,即课堂上母语与外语所占教学语言的比例大致相当;三是渐入式双语教学,即课堂授课以母语为主,外语所占教学语言的比例在20%左右。为避免双语教学流于形式,教学单位应结合生源质量、师资水平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4]。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系三个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一次通过率约为60%,到大学三年级时仍有近15%的学生达不到四级水平。此外,我系的MIS任课教师几乎没有在欧美国家攻读学位或工作的经历,赴海外参加学术交流的机会也不多,虽具备较高的英语应用水平,但做不到在课堂上完全脱离汉语,尚不能将MIS教学内容用英语清晰、完整地介绍给学生。鉴于此,本课程组决定对MIS课程采用过渡式双语教学法,即:选用全英文教材;教师用英语撰写教案、课件、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等必备的教学文件;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英文课件,板书以英文为主;期末考试试卷采用英文命题,课下作业要求学生用英语作答;为降低语言障碍、思维滞后的影响,在MIS课程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采用中英文对照讲解的方式,汉语授课比例相对较高,约占60%。教学实践效果表明上述双语教学法比较适合我系三个专业学生的自身学习能力和受教育需求。

(三)开设时间的确定

当前,作者所在单位将MIS双语课程的开设时间安排在四年制本科教育的第4学期。做出如此安排主要考虑到以下两点:

1.在前3个学期,学生已系统学习了《管理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信息管理基础》、《电子商务概论》等前导课程,为第4学期MIS课程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同学期开设的课程《计算机网络》、《网络营销》和《网站设计技术》,也能跟MIS双语课程形成呼应,促进学生对MIS知识的融会贯通。此外,作为MIS的后续课程,《企业资源计划》、《客户关系管理》分别被安排在之后的第6、7学期讲授,从而有效保证了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完备、衔接顺畅。

2.四年制本科第4学期正值学生备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关键阶段。该学期平均每周有3个学时的英语课,平时学习英语的时间较多。源自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压力,使得学生在思想、行动上特别重视英语学习,学好英语的愿望比之前学期更强烈,并能珍惜从专业角度接触科技英文材料的好机会。这在客观上为MIS双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语言氛围。另外,MIS双语课程在该学期开设,不仅为学生创造了从专业角度接触英语的正规环境,而且能迎合他们全方位巩固、强化英语应用水平的现实诉求。

(四)教学内容的设计

作者所在单位的MIS双语课程共计80个计划学时,包含课堂讲课与上机实验两个教学环节。其中,课堂讲课环节占64学时,上机实验环节占16学时。

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我课程组认为MIS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应由以下五部分组成:一是数字化、网络化企业中的组织与管理;二是信息技术基础与架构;三是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四是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五是组织与管理支持系统的应用。围绕上述五部分教学内容,我们选取Laudon K C和Laudon J P所著的《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anaging the Digital Firm》(第9版)为MIS课程的双语教材。该全英文教材内容充实、案例丰富,有助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曾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推荐为“国外优秀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列教学用书”之一。

实验教学环节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实现“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化[5]。考虑到不同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与技能需要,我课程组主要围绕“信息系统的分析、建模与设计”这一课堂教学知识点开展上机实验教学设计,旨在传授对特定的信息系统进行直观化、可视化描述的技能。具体地,MIS课程的上机实验教学内容由以下四部分组成:一是基于Microsoft Visio软件的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和功能结构图的电子化绘制;二是基于IBM Rational Rose软件的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静态图(如类图、对象图与部署图)的电子化绘制;三是基于IBM Rational Rose软件的UML动态图(如用例图、活动图与顺序图)的电子化绘制;四是针对特定信息系统的概要与详细设计(要求学生形成完整的系统设计报告)。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在MIS课程的课堂教学手段上,我课程组尝试采用讲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互动教学法相混合的组合教学模式。“多媒体+板书”是我课程组在讲授教学法运用上的主要特征,即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展示英文课件、按章节讲授内容,必要时通过板书的形式强调重点知识与易错之处。为了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认识深刻,在我们的MIS课堂上在讲授完某个知识点后,会尽量引入案例分析教学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在案例的选取上,我们既注重所反映问题的代表性与针对性,也会考虑学生对案例背景的熟悉程度。对于MIS课堂上的互动教学,既强调师生彼此的互动,又倡导学生之间的交流。当堂随机提问是我们回顾前导课程、启发学生思维、了解知识消化情况的常用方式。在特定案例的分析过程中,小组式的讨论与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对于MIS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则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每一次上机课都有相应的实验任务、目标与要求。每次上机课之前,教师都会提前准备好本次上机课的“实验任务书”文档,并将它和相关电子资料(如软件安装文件、电子书、电子讲义等)上传至课程网站,以供学生预习和日后自学。每次上机实验课上,教师先花10-15分钟的时间对本次上机实验的内容进行集中布置与讲解;余下的时间交由学生按要求自行完成本次实验任务。其间,教师会根据需要穿插进行面向全体的示范或针对个体的答疑。

(六)课程考核方式的安排

一个良好的课程考核方案,有利于形成贯穿课程学习全过程的约束与激励体系。作者所采取的MIS课程考核方案可简述如下:最终成绩由期末试卷笔答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相对比例为7:3;平时成绩的评定范围涉及作业完成质量、考勤点名情况以及课上综合表现三个方面;作业完成质量占平时成绩的60%,所布置作业的形式有章后习题作答、上机实验报告和案例分析报告三种;课上综合表现主要考查学生对课上提问的回答情况以及对随堂小测验的反馈情况。

三、提高MIS双语课程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更新MIS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在IT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有MIS教材中的不少知识已经过时,一些技术正面临淘汰。MIS课堂上应该涵盖最新的IT技术、发展趋势和先进思想,使其教学内容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与时代发展[6]。这就意味着教师按MIS双语教材授课时不必面面俱到,要敢于取舍,在规划教学内容时适当加入新知识、新动态,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学习MIS课程、投身MIS工作的热情。

在全球“互联网+”时代,MIS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其教学内容体系中应注重融合下列四个研究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一是大数据科学与技术;二是云计算与物联网环境;三是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及其应用;四是商务智能技术与应用。MIS的未来发展越来越离不开这四个研究方向。它们不仅影响未来数字化企业的内部组织形态,还将引领未来企业外部商业模式的发展方向。

(二)加强MIS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

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是双语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结合自己的MIS双语教学经验,作者深感双语教学实施的难度和师资水平提升的必要。承担MIS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较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还要及时了解IT领域的新动态、新技术,把握学科发展前沿[3]。对于MIS双语师资的重点培训对象,作者认为,应考虑英文综合应用水平较高、已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跟信息管理相关的35岁以下青年教师。这些青年教师可塑性高、上进心强,MIS业务水平先进、知识体系完备、英语水平尚无明显退步,应是从事MIS双语教学工作的“主力军”。

为加快MIS双语师资培养的步伐,作者对相关教学单位给出两点建议:一是每学年都组织校内外专家及相关负责人对MIS双语教师进行不定期的观摩与指导,并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着重分析MIS双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与努力方向。二是积极寻求多种途径,选派有潜质的青年教师赴海内外著名高校进行英语研修或蹲点学习,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走出校门、虚心求教、以学促建。

(三)尝试“启发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

启发式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MIS课程内涵的重要手段。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法,启发式讲授法要求教师针对要传授的理论与知识,首先引入一个源自现实、贴近生活的问题,进而师生间交互地分析问题,逐渐引导学生理解、解决该问题,并熟知相关MIS原理与方法的应用场景与适用对象。该方法富有启迪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洞察、思考与分析中进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MIS应用问题的能力。

“翻转课堂”的形式也可在MIS双语课程中推广。围绕指定的教学知识点,学生在课下自主查阅资料、组织教学内容,教师提供机会让其登上讲台,双语讲述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并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与点评,从而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意识,在相互切磋、查漏补缺中建构MIS知识体系、提高英语表达能力。为发挥“翻转课堂”模式的应用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对其课上时间的把控能力、课堂气氛的调节能力和教学内容的驾驭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青年教师不宜过多使用“翻转课堂”模式,可首先针对某一章节试用,若试用教学效果良好再逐步铺开。

(四)建立更加合理、灵活的考核体制

如何合理地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是MIS双语教学中需着力探索的关键议题。作者认为,首先要摈弃“一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综合考虑学生在课上提问、课下作业、实验报告、随堂测验、翻转课堂、期末考试等环节上表现,按权重给出最终成绩。期末考试的形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如尝试采用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等方式,使学生将注意力放在课程学习上。期末卷面考试成绩的所占比重不应低于50%。考虑到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可不限制学生作答MIS期末试卷的使用语言。当然,回答内容同时正确的条件下,英文答案的得分要高于中文答案的得分。这样做符合“MIS知识学习为主,英语水平提高为辅”的教学原则,也有利于公正地评价英文基础较差但对MIS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

四、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人才国际化、教育多元化使得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与优越性越来越凸显。当前,MIS双语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教学方法改革任重且道远,需要任课教师们的不断探索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今后在普通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开展MIS双语教学,应切实结合本单位的特色与实际,因地制宜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与模式,逐步充实与完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为社会输送大批既懂MIS知识又精通专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

[1]韩长军.基于SCP方法的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13):132—133.

[2]李灿.对我国实施双语教学几个相关问题的探讨——以会计学科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7(1):50—52.

[3]陈晓璠,刘元洪.一般本科院校开设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瓶颈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21):258—260.

[4]陶皖.普通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双语教学方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194—196.

[5]武胜良.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心得及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5):92—93.

[6]孟庆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MIS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100—103.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is an important curriculum in the crossing field of information and management.By combining the obtained education experience and understanding,the implementation situation of MIS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 majors related to economy and management of common universities is first described based on six areas,including teaching objective,bilingual teaching mode,arrangement time,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and examination form.Subsequently,by the analysis of the prominent problems in current teaching practices,several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MIS curriculum.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bilingual teaching;teaching objective;teaching method;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G642

A

2096-000X(2016)21-0123-03

刘乐(1984-),男,山东济南人,博士,济南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管理信息系统双语教学内容
基于B/S结构的学生公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基于“互联网+”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优化分析
基于工作流的水运应急信息管理平台设计 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