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2016-03-18杨广晖李红超

高校辅导员 2016年6期
关键词:入党党组织党员

◇卞 梅 杨广晖 李红超 *

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卞 梅 杨广晖 李红超 *

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党吸纳优秀人才入党的重要方式。提高大学生党员的发展质量,需要建立起科学化的质量保障体系,这是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新课题。高校应以提高党员发展质量,提高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为目标,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理念,从理想信念教育、党建组织保障、发展推优评价、党建监督考评四个方面构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

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

2014年,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把党员发展质量的表述从“保证质量”修改为“提高质量”,两字之差反映出我党在党员发展中的审慎态度。高校党组织要严把党员的入口关、发展关和考核关,探索构建科学、规范、系统的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把优秀的大学生群体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一、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现状

总的来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是积极的,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是端正的;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健全的,执行党员发展的标准和程序是严格的;社会公众对大学生党员的素质和能力是认可的,但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绝大部分大学生入党热情高涨

大学生在大一学年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书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不少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大学期间的一项重要目标。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巩固时期,对党的基本知识理论能够初步了解和认知,对祖国充满热爱、对共产党充满崇敬,高校党员发展工作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

青年大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并不端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功利性。部分大学生价值观产生了扭曲,忽略党员的责任义务,把党员的“荣誉光环”当成了功利性资本。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强调党员优先,部分大学生便把党员身份当成了就业求职的“垫脚石”,当成了进入党政机关的“敲门砖”,出于个人目的急切表现,急于入党。

二是盲从性。部分大学生没有把共产主义作为个人终生信仰,也没有向党组织靠拢的主动性,而是盲目地跟随周围同学“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觉得自己在学习等方面还不错,不入党可惜了,抱着“有总比没有强”的态度申请入党。

三是非意愿性。部分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非本人真实意愿,受外界的影响,在组织面前表现出积极入党举止,但内心是被动且消极的。

(三)部分党员先锋作用衰减

“入党前热火朝天,入党后销声匿迹”是部分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真实写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发展时间问题,部分学生是在高年级时发展入党的,此时学生主要精力放在考研和找工作上,忙于个人事务;二是入党前后衔接问题,学生入党后基层党组织没有及时安排工作和任务,党员缺少作用发挥的平台;三是缺乏监督考核机制,支部大会一旦召开,新党员就好像吃了定心丸,进了“保险库”。

(四)部分党组织管理模式松散

目前,高校二级学院党组织架构较为简单,指导和管理工作相对薄弱。一是专职负责党建工作的一般只有学院党委书记和副书记,直接面对师生党支部,并且还要兼顾二级党校等工作;二是学生党建依托辅导员开展,头绪多,任务杂。在学院党委管理下的学生党建必须丰富其组织架构体系,才能摆脱松散的管理模式。

二、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理念

理念创新是高校党组织工作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构建符合大学生特点、科学的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首先要从理念创新入手。

(一)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的理念

高校党组织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是党和国家赋予的一项神圣使命,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引导。

(二)树立兼收并蓄、百炼成钢的理念

高校党组织不仅肩负着培养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还承担传播共产主义信仰和树立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责任。高校党组织不仅要做到宣传教育的广泛覆盖,还应重视对先进典型的重点培养和历练。高校党组织要凝聚更为广泛的大学生群体,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锻炼和提升平台,才能发展输送一批学生、培养历练一届学生、影响传承一代学生。

(三)树立崇尚信仰、德育为先的理念

对于大学生而言,德育是树立坚定信仰的行为准则和根基,共产主义信仰是道德素质的进一步充实和升华。要在基本的道德素质要求之上提升大学生对理想和信念更高层次的认识,使之质变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在党建工作中,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和考量大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指标[1]。

三、健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体系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三个支撑平台、三层教育内容和三次组织谈话。

(一)大学生党员成长过程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大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前的共产主义信仰认知启蒙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实施者主要有两个,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二是高校辅导员[2]。辅导员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普及性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更为系统地构建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思维构架。此时,基层党团组织要及时跟进,引领大学生把思想认知和个人发展相结合,建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第二阶段,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强化巩固阶段。这个阶段是教育培养体系的核心阶段,是大学生自觉树立政治信仰的关键时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党员发展的质量。对于递交入党申请书并经过选拔后的优秀学生群体,各级组织都要参与到教育培养过程中去,并对学习的过程进行考核,对学习的成效进行评价,整个阶段不少于1年。

第三阶段,大学生成为预备党员后的思想升华阶段。很多基层党组织容易忽视本阶段工作。从一名普通大学生发展成一名党员,从思想上启蒙到政治信仰的树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刚刚入党的大学生最容易松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党组织此时一定要强化该群体的理想信念,摈弃入党之初的杂念,以一名党员的标准重新审视自己。这个阶段教育的质量,影响着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的发挥。

(二)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体系的三个支撑平台

一是理论教学平台。这是党员发展教育培养体系的核心,它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二级党校兼职党课教师的作用,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主题讨论等方式,以共产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培养大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树立崇高的个人信仰[3]。

二是实践培养平台。大学生在精神文明层面的提升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通过实践培养平台,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统一。入党积极分子在实践培养平台中的具体表现,是党员发展推优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指标。

三是新媒体互动平台。它是凝聚大学生群体,引领和传达正确舆论导向的新兴阵地,是拉近党组织和学生距离、增强党组织亲和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当代青年大学生被噱称为“手机一族”“巴掌虽小,手机联天下”,很容易受各种社会思潮影响,更易接受新鲜事物,“巴掌”阵地不容忽视。当前,中组部已经设立“共产党员”微信公众号,高校各级党组织也应迅速占领新媒体这一新型阵地。

(三)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三层内容

第一个层面是引导大学生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信仰是人类精神追求的最高层次。在帮助大学生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仰的过程中,要避免说教,要以生动鲜活的事实例子阐述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以培养大学生党员成为有精神追求的人。

第二个层面是引导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党员身心逐渐成熟,视野逐步开阔,有了专业的支撑,开始思考人生,开始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开始评价自我的价值。要引导大学生党员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教育、自我评价,正确认识身边的各种矛盾,自觉地把理想和现实、精神与物质统一起来。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三个层面是思想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内容涵盖思想品行、感恩教育、个人修养、诚信意识等方面。良好的道德素养是大学生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要求,思想道德教育就是要把大学生党员培养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

(四)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三次组织谈话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中,明确要求党组织要在发展过程中的三个时间点,对申请入党的同志进行谈话。

一是在大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一个月内,党组织要安排专人同入党申请人谈话,了解学生基本情况,进行初步的启蒙教育。

二是在成为预备党员前,党组织要进行第二次谈话,进一步端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考察发展对象的思想政治表现。

三是在成为正式党员后,党组织要进行第三次谈话,提出组织要求,安排组织工作,勉励新党员在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严格要求自己。组织谈话是党组织委派党员干部开展面对面教育和考察的重要方式,也是党员发展教育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组织一定要重视这种教育模式,建立规范的谈话制度。

四、创新高校党建组织保障体系

创新高校党建组织保障体系是高校党组织创新工作的基石和首要任务。组织保障体系的创新包括组织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创新和活动载体创新三个方面。

(一)组织体系创新,凝聚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合力

一是设立大学生党建管理服务中心。学院党委(党总支)作为面向全院师生的决策领导机构,很难直接对众多的学生党支部进行精细管理和指导。大学生党建管理服务中心的设立,解决了集中管理、指导支部工作的难题,提高了学生党支部活动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创新了党建工作新思路,为学生党建工作的高效运转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是设立学院二级党校和党员培养导师团。要严格领导干部上党课制度,选拔有经验的热心党员任课,规范党课教师队伍,提高教师授课质量。同时要进一步发挥党课教师的作用,建立党员培养导师团,跟进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全过程,并担任他们的培养联系人和入党介绍人,从而建立一对一的全程帮扶培养体系。

三是创新学生党支部组织建设,增强支部活力和凝聚力。学生党支部是党凝聚青年学生、引领青年学生、指导青年学生的基础阵地,肩负着管理服务党员、培养和发展党员的重要使命,承担着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综合发展的重任。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要健全学生党支部组织体系,建立支部大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要打破班级概念,依托宿舍、园区、社团,灵活合理地设置党小组,作为党组织生活的基本单元。

(二)管理机制创新,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活力

通过党建管理机制的建设,逐步实现党校课程标准化、政治学习经常化、过程培养多样化、发展推优规范化、支部工作制度化的预期目标,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是加大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广泛吸纳学校党群部门干部参与到大学生党务工作中来,通过党政干部联系学生党支部的方式,加大全校党员领导干部对大学生党务工作的关注和帮助。

二是规范高校大学生党员培养和管理过程。加强大学生入党前的教育和培训,设立三级培训机制。由党小组进行,做到对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谈心谈话教育,培养对象由党支部集中组织学习。重点培养对象必须参加党校培训,实现大学生在入党前不同阶段都能够实时地接受党的各级组织的培训和管理。

三是完善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机制。实现党员发展日常化、经常化、科学化、标准化。高校在发展党员过程中,要打破集中发展的模式,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要严格遵守发展程序,科学合理设定发展标准和要求,以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兼顾学习、科技、实践等综合能力的考评。

四是完善学生党支部工作长效机制。组织生活是支部建设的强心剂。党务工作者要把创新支部组织生活形式、丰富组织生活内容、开展支部活动作为增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的重要抓手,并作为大学生党建的长效机制逐步规范和完善。

(三)创新高校党建活动载体,搭建广阔交流、锻炼、提升和示范的平台

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应当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和表现带动广大同学共同进步。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为党员提供广阔的锻炼和实践平台。党组织要主动给党员分配工作任务,引导大学生党员敢于在学生中亮出身份,处处争先,树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培育大学生党员模范典型[4]。

五、完善大学生党员发展推优评价体系

大学生是优秀的青年群体,在众多的优秀学生中选拔符合党员发展标准的后备力量并非易事,这就要求高校党务工作者要结合大学生的阶段特点,制定科学的、能够统一衡量的标准,从而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体系的制定原则

高校党务工作者制定党员发展标准应遵循以下六项原则。

一是政治标准首位原则。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政治标准不符合,其他方面再优秀、再突出,都不符合党员发展基本要求,这是党员发展过程中铁的纪律。

二是相对统一原则。不同的群体、行业,在不同的时期评价党员发展的标准不尽相同,除了政治标准以外,需要制定其他各类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于高校学生党员发展来讲,党务工作者要根据具体的学生群体特点,制定适合的标准体系,保持同一群体内的标准统一。

三是客观平等原则。评价体系要易操作,易于通过指标体系客观地评价,尽量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和不可控的偏差,要面向全体青年学生,做到人人平等、有序竞争。

四是广泛适宜原则。大学生党员发展评价体系是选拔优秀党员后备军的度量衡,同时也发挥着教育引导和指挥棒的作用。因此,评价体系要广泛适用,要持续保持党组织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五是协调发展原则。制定党员评价体系要协调大学生专业培养、学风建设、大学生管理等工作,达到统一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育人方面的导向性作用。

六是注重过程原则。党员发展推优评价应该是对评价对象的一个综合考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考评应该注重对平时表现的客观评价。

(二)评价体系涵盖的内容和范围

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相关规定,结合大学生当前的具体特点,共青团组织推优评价体系的考评内容应该包括政治标准、理想信念、思想品德、学业能力、工作服务、社会实践、遵纪守法、突出贡献等方面。

评价体系实施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基础要求评测,这是大学生入党的最基本要求。基础要求评测包括政治标准、理想信念、学业能力、遵纪守法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必须全部符合评价体系标准,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发展素质评价,这是大学生优中选优的筛选评价,是评价体系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评价体系实施的难点。发展素质评价包含政治标准、思想品德、工作服务、社会实践、突出表现等方面。在这个阶段,政治标准仍然是考评的首要内容,因为政治标准是党员发展全过程的首要标准,任何时候都不能缺项。在实际操控过程中,这里的政治标准要比基础要求测评阶段高。

评价体系认定可分为三种形式。一是基础数据认定。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般要持续一年以上,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建立好完整的个人发展档案。二是召开民主测评会。民主测评是团组织推优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检验入党积极分子群众基础最直接的方法。三是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在评价体系实施过程中,党支部可以进一步征求团支部、任课教师和辅导员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评价意见。在实际工作中,单独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要比民主测评的结果更客观、更真实。

(三)推优评价体系实施的要求

推优考评工作历来备受学生关注,容易出现“人情推优”“印象推优”等现象。有的考评工作前期准备不充分,学生认识不足,甚至会出现“乱投票”的问题。所以加强对推优考评工作的领导,提高基层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是考评工作成败的组织保障。学生党支部是推优考评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学院二级党委应加强对党支部的业务指导,建立畅通的信息渠道,加强环节控制,加强过程监督,保障整个过程的公开透明,维护推优考评工作的纯洁环境。

六、健全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监督体系

健全的党建监督体系是党员发展工作的安全网,监督体系要全面覆盖党员发展的全过程,并延伸贯穿至党员干部整个政治生涯。党建工作的监督体系实质上是对党组织和个体的约束、纠偏、预警和控制,确保大学生党员成长和发展过程的公开、公正、透明,从而提高党员发展质量。

(一)监督的范围和内容

党建监督主要针对个人和党的基层组织两个方面。监督对象中“个人”包含入党积极分子、党的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等,在党员发展过程中,还包括负责党员发展工作的党务工作者。党的基层组织中的党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党小组也处于监督范围之内。

对个人的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党性修养、政治立场、思想道德、诚实守信、工作作风等方面;对于开展党员发展工作的党务工作者,还应着重监督制度落实、工作执行、廉洁自律和工作纪律等情况;对各级党组织的监督,应着重考察制度的合理性和落实情况、程序的规范和执行情况以及工作纪律的遵守情况等。

(二)监督体系的主体和责任

按照监督的责任主体划分,监督分为自我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三种形式。其中自我监督是个体的一种自觉行为,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党内监督是一种组织行为,带有强迫性和约束性,是监督工作的核心;群众监督是党走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是党在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一是自我监督。自我监督是指在党员发展过程中,个人为实现预期目标,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动机和行为使之符合党组织要求的过程。自我监督受个人意志、道德层面、党性修养和政治素质的影响较大,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是党内监督。科学的构建党内的监督体系首先要确保监督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党的监督查实的严重问题,对责任人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形成震慑力的同时维护党的权威地位。另一方面,党的监督工作要确保相对独立性,党的监督机构应该独立开展工作,减少工作中的干扰。

三是群众监督。大学生入党的热情高涨和社会较高的关注度为开展群众监督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群众广泛参与、接受群众监督是党建工作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高校党建要从群众的视角评判自身工作,要敞开大门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四是正确认识党建监督工作对组织和个人的保护性职能。监督工作的最终目的不是惩治与问责,而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工作科学、规范、有序开展,促进党的事业健康发展;监督工作绝不是事后算账,出了问题再补漏,而是要涵盖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党建监督按阶段可以分为事前监督预防、事中监督控制、事后监督纠偏三个阶段。很多的党务工作者和入党积极分子对监督工作认识不清,理解不够,不愿主动接受组织监督,甚至阻挠监督工作的开展,这种游离于监督之外的权力运行是非常危险的。

(三)创新监督工作渠道

通过公示张贴接受群众监督是党建工作的传统做法,这个制度的优势在于简单易行、民主公开,缺点就是方式陈旧老套,被动地等待他人反馈,有些问题不能及时反馈上来。新形势下,科学的监督机制要求我们提高监督范围的广度和内容的深度,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全方位地畅通监督反馈渠道。党务工作者要主动走出去,通过调研考察、座谈寻访、跟踪过程、重点监控等方式,主动征求意见、寻找问题,要主动深入网络阵地了解信息,掌握情况。

(四)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应该说这给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党的监督工作和罚惩机制提供了法理依据。

大学生党员涉世未深,自觉接受党的理论教育的程度不一,素质上良莠不齐,因此,更应建立“能进能出”的工作机制。要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首先要认真做好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严格党员发展程序和标准,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其次要严格党员发展的监督机制,及时处置不合格的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保持大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1]杨广晖,卞梅.高校大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4,(9):33-37.

[2]朱松节.高校辅导员承担思政课教学促进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2,(6):126-128.

[3]高青.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3-16.

[4]刘鑫.高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责任编辑:田丹丹 马加名)

G641

A

1674-9618(2016)06-0013-06

卞 梅,女,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学院团委书记,讲师。

杨广晖,男,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

李红超,男,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辅导员,讲师。

猜你喜欢

入党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憨娃入党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