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专业结合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16-03-18龚江南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高教学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

龚江南(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与专业结合的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龚江南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摘要:基于学生专业来统筹设计、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既有利于整合各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丰富实践教学的活动载体;也有利于解决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践基地数量不足、教学内容与专业脱节、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等问题。为此,应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共建实践基地,打造教师团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专业结合;改革

Abstract:Planning,designing and arrang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based on students' majors will be beneficial to integrating various majors' practical teaching resources,enriching the activity carriers of practical teaching,and it will also be helpful to solve such problems as the shortage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s,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eaching content and majors,the weak pertinence,the low effectiveness and so on. Therefore,it is a good idea to optimize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innovate teaching methods,co-build practical bases,and form teachers' team based on the students' cultivation goals of various majors.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roy courses;practical teaching;the majors' combination;reform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教社科[2015]2号)明确指出:“改革创新的手段不多,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针对性实效性的瓶颈亟待突破。”强调要“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因此,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改革,加强思政课与学生专业教育相互渗透,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亟需回应的现实课题。文章以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实践教学为例,探讨思政课实践教学如何与专业相结合,以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与专业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

如何界定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一直存在分歧。文章所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学生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以思政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为依据,有计划地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

“思政课与专业课结合”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专业教学的内容;二是在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文章所探讨的“与专业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特指第一种含义,即根据各专业对所培养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由思政课教师统筹安排与指导,通过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等,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帮助学生通过与专业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来感悟思想道德和法律作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专业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课堂实践教学,它是由教师设定主题,指导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主题辩论等方式,将理论运用于实际,充分体现课程的实践性。二是校内实践教学,即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如校内教学企业),将符合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求的校园活动,纳入实践教学之中。三是校外实践教学,即通过到与专业相关的合作企业考察、调研等活动开展的实践教学。[1]

二、高职院校《基础》课实践教学与专业结合的必要性

(一)是增强《基础》课实践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的现实需要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否有实效,关键在于它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内在需要。按照这个标准,思政课实践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实践教学活动。[2]目前高职《基础》课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较少考虑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要求,学生感受不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与自身利益的相关性,从而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实践效果。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既能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又能对所学的专业有更多的认识;既有利于学生加强专业课程学习,也有利于他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3]

(二)是拓展《基础》课实践教学空间的有效途径

经过多年的建设,大多数专业都建有一批较好的实践基地,能满足专业实践与实习的需要。而作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一些参观性、教育性实践教学基地,如革命烈士纪念馆、伟人纪念馆、博物馆等,且数量有限,不能有效满足学生大规模实践教学的需要。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结合,一方面,通过学校主管部门协调,能共享专业实践基地,将大大拓宽实践教学的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基础》课实践教学。

三、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与专业结合的《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必须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优化《基础》课教学目标,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拓展实践基地,打造教师团队。

(一)扣准学校定位,突出高职特色

高职院校的所有课程都应与学校办学定位相适应,突出高职特色。会计电算化专业要求从业人员既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具体表现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八方面的内容。[4]与此相适应,与会计电算化专业结合的《基础》课实践教学应依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充分挖掘《基础》课程中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职业能力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时还能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

(二)适应专业发展,重构教学内容

能否恰当地选择与专业结合的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教学效果。思政课教师要分析《基础》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大致内容,找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相对接的教学内容,研究该课程如何支撑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从会计专业角度,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会计职业道德与法制知识时,主要内容包括:(1)职业道德观念教育;(2)职业道德规范教育;(3)职业道德警示教育;(4)会计法及相关法规综合教育;(5)税收相关法规教育;(6)合同法教育;(7)公司法教育;(8)金融法规教育等。从《基础》课的角度,任课教师不能也不可能重复讲授会计专业课教师讲授的上述内容,而只能从培养和塑造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角度,帮助学生强化职业道德与法制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以项目为载体,重点突出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国梦与我的职业理想”,结合该专业新生的会计职业认知教育,将中国梦与学生的职业理想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热爱会计专业,树立职业理想。二是“我要恪守的职业道德”,结合该专业同时开设的《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让学生理解会计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增强职业道德观念。三是“我应遵守的法律法规”,重点让学生了解违反会计职业道德将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及付出的代价。

(三)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实践效果

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理论基础较差,不习惯接受生硬灌输给他们的结论性知识和理论。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创新教学方法。对上述实践教学内容,要充分发挥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种教学方式的优势:课堂实践教学具有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学生参与度高以及教师便于教学调控的优点;校内实践教学具有可就地取材,便于组织与管理的优点;校外实践教学作为“知行合一”的中介和关键,能丰富教学内容,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与不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合理组合课堂实践、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三种教学方式,实现三种教学方式有机渗透、相互融合。如与会计电算化专业结合的《基础》课实践教学中,“我的职业理想”采用课堂实践方式,由学生演讲、学生讨论、邀请会计专业教师来点评。“我要恪守的职业道德”采用校内实践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先在课余时间分批安排学生参观学校财务室,并让财务人员做简短讲解;在课堂上让学生谈感想,请学校财务处会计人员谈恪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我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校外实践与课堂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条件的学校可选派部分学生代表到地方法院旁听审理相关案件;再请这些学生回到课堂谈感想,引导其他学生一起思考、讨论、归纳与总结。

(四)共建育人基地,拓展实践空间

基于学生专业来统筹设计、安排《基础》课实践教学,有利于整合思政课与专业课的教学资源,丰富《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活动载体,解决《基础》课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高职院校各专业都建立了一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为拓展《基础》课教学基地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多数学校对实践基地实行条块分割式管理,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与二级学院(系)各自建立一批实践基地,各自安排实践教学任务,分头进行管理。各专业的实践基地能否为《基础》课实践教学提供服务,关键在于《基础》课实践教学能否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并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思政课实践教学要积极介入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了解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岗位对学生职业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提出的具体要求,找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结合的契合点,在教学中主动融入相关内容。第二,争取学校主管部门的支持,建立共享共建机制,与各二级学院共建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共享共建机制包括管理机制、协调机制、投入机制和考核机制。在管理机制上,要建立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在协调机制上,要建立沟通合作的渠道,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在投入机制上,要明确实践教学活动各方的责、权、利问题;在考核机制上,要根据实践教学各个环节进行过程评价与总结评价,促进实践育人基地不断完善。

(五)融入专业思维,增强驾驭能力

思政课教师树立《基础》课实践教学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教学理念,是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思政课教师在熟练掌握自己学科知识的同时,必须了解所教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实践活动等内容。保持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敏锐性,关注与学生专业相关的新闻动态,积累与专业相关教学素材。由于高职院校所设专业较多,思政课教师会因为知识背景及精力限制而难以深入了解每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不可能把思政课的知识内容与所有专业一一对应并提炼出针对性很强的实践教学内容。为此,应根据各高职学校正在推进的专业群建设,把所有专业分为若干个专业群,如机电类、建工类、财经类、艺术类等,安排教师相对固定到某一专业群相关专业担任思政课的教学,经过不断积累,使思政课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专业需求,贴近社会实际和岗位需要。这既能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要求,也能够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汤俪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环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66-67.

[2]刘向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9):52.

[3]张东洁,张广荣,谷岩.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3(4):61.

[4]李存才.会计人应遵循八项职业道德[N].中国财经报,2008-8-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0-0233-02

作者简介:龚江南(1962-),男,江西宜丰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