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嵌入式”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
——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2016-03-18蔡素妹
蔡素妹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福建 三明 365000)
基于“嵌入式”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
——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
蔡素妹
(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福建 三明 3650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也实施了一系列的变革。近年来,校企合作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要想实现校企各作,就必须进行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根据我国当前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可以通过课程嵌入、教师学生嵌入以及管理嵌入等方式,实现校企合作。本文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探究“嵌入式”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策略,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有效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嵌入式”;校企利益共同体;构建;电子商务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转变,建立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机制,使学校为人才培养提供更优良的条件已经成为我国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探索的问题。加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推进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水平,也能够使其得到更符合自身需要的人才。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得近些年来在业务和操作岗位上出现了人才不足的情况,学校的教育难以满足变化的电子商务岗位需求,同时造成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的学生技能水平难以适应岗位需求、专业技术对应性不足、对企业的归属感比较低等问题。所以电子商务企业需要加强与一些高职院校的合作,树立校企双方合作育人的观念。通过组织和机制的建立,学校和企业之间通过多层面、多领域的参与合作,将企业合作作为教学发展的一部分,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对岗位的适应能力,实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倍增效益。
1校企利益共同体发展的瓶颈
1.1学校对企业的吸引力不足
当前的很多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是依靠学校的教学能力和自身形象来实现的,更多的是依靠一些老师和校领导的关系与一些企业达成的私人合作关系,没有将这种合作上升到学校和集体的层面,也没有以学生和学校的利益作为最终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影响了学校与企业的进一步深入合作。一些高职院校没有深入挖掘自身特色,树立其在社会和企业心中的形象与地位,难以吸引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企业与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影响了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发展。校企合作的实现,需要双方在共同的利益基础上,为了具体的目标,实现共赢。企业在选择合作的对象时,会考虑学校能够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将自己的优势充分显示出来,才能够更好地吸引企业投资,实现校企合作。
1.2校企利益未能实现合作共赢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必须有一个依托,这种依托便是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利益,只有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合作才能更加可靠、长久,这也是校企合作的内在根本动力。在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这一理念也得到了充分地印证,高职院校就校企合作的共同利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然而,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往往试图通过政府、企业等有效资源来实现高职学校自身发展,却没有站在企业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内在需求,未能为企业提供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与服务,对企业的贡献程度不够,这对于校企合作产生了阻碍。对于企业来说,合作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最大化的利益。尽管我国当前强调企业对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感,然而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企业还未能充分认识到这种职责,几乎很少企业愿意主动付出成本实现与高职院校的合作,而学校又片面重视自身的发展,这导致企业与学校在合作中未能形成共赢的发展局面,不利于实现校企长期有效地合作、发展。
1.3政府调控力度不足
校企合作不仅仅关系着学校与企业两个领域的发展状况,更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结构转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对校企合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鼓励企业与学校实现合作共赢。学校与企业隶属不同的两个领域,这两者在组织目标以及运行模式等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在合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影响校企的合作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为实现校企合作提供动力支持。然而,从当前的校企合作来看,缺乏一定的政策制度支持,使校企合作缺少政府制度保障,阻碍了校企合作的实现。另外,校企合作需要一定的资金保障,我国政府在校企合作方面投资力度不够,校企合作缺乏有利的条件,并且校企合作的平台构建不够完善,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实现。
2“嵌入式”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
2.1教师嵌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
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实现,不仅需要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一批具有专业教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教师承载着教育教学的重任,同时也肩负着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培养职责,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对当前的市场以及企业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借助校企合作的机会,将课堂教学以及专业知识与企业的实际业务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并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课堂模式来组织教学,保障学生能够在接受专业知识培养的同时,也能够掌握一定的企业业务技能。当然,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学习平台,使教师能够充分融入到企业业务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另外,企业部门也可以组织员工培训,借助优秀的教师资源,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与谈话技巧,使员工更好的为企业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学校对企业的吸引力。
2.2企业嵌入:促进课程教学与企业业务的融合
电子商务是当前一种比较热门的新型专业,课程的专业性比较强,并强调在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而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实际操作训练,所学知识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平台。因此,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可充分发挥校企人员的人才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开发出新的单元项目,丰富教材内容,为教材增添新的时代元素,使其更贴近企业、贴近真实的业务,然后以此来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了解到企业业务的基本操作与流程,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由校企人员作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同步提升,为学生今后的实践工作打下坚持的基础。
2.3学生嵌入:统一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身份
“嵌入式”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生的“嵌入”,它是校企利益共同体构建的一个基础,学校以及合作企业应对学生实现共同管理。对于参与普遍性实践的学生来说,他们要严格遵守校企的安排,接受相应的专业教育与课程培训,然后到各个不同的岗位进行课外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进行定岗、换岗,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当然,学生在经过实践后,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留在该企业。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企业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薪资报酬或适当的经济奖励,学生在对企业的各项工作熟练之后,企业也会优先给予录用。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接受的是创业实践,可以借助企业平台积累一定的创业经验,并能够实现与企业经济利益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这不仅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而且对企业方面来说,这也是优秀的人力资源库。
2.4管理嵌入:实现校企决策、咨询的一致性
校企合作的实现要建立在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这种合作是复杂的,更涉及到学校与企业的利益,因此,一定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校企利益共同体的实现。学校与企业都应普遍参与其中,充分利用自身的发展优势,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发展建议,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于重大的决策,学校与企业要建立起独立的管理机制,对各项事务进行商讨、协作,最终达成一致,作出科学的决策。企业与学校的相关管理机构分别承担着企业合作的日常事务的管理与运行。另外,还要成立专门的咨询机构,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动力支持,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
2.5学校嵌入:正确处理院校与企业关系
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学校的配合与支持。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依据,也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学生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要能够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我国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人才基础,因此,学校要根据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教学以及培养目标方面尽可能满足企业的人才要求,从而开发出热门专业和方向,充实骨干专业,调整饱和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必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这样才能够根据学校教学资源合理设计课程框架、教学进程等。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的职业岗位群、工种的分析,建立能力标准,设置课程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结合。
3“嵌入式”校企利益共同体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发展与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必须将电子商务专业与具体的电商企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践平台,改进人才培养的方式,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来说,更应该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电商企业单位中,让学生体验不同岗位的职责与流程,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得到充分的应用。可以让学生走向业务员、电商管理员、运营等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另外,可以采用企业评价法对学生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对学生的业务熟练度、业绩等进行考核,从中发现学生在业务实践中存在的劣势与不足,从而改善当前的课堂教学,使其适应当前电商企业的发展,培养企业所需的专业化技术人才。
4结束语
“嵌入式”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促进了校企有效合作,这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种潮流趋势,校企合作不仅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而且也对企业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电子商务专业来说,更应实现校企合作,让学生从中培养业务能力与实践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唐金花. 基于“嵌入式”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以高职外贸类专业为例[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09-111.
[2]唐金花. 校企利益共同体视域下高职创业教育的价值判断与实施路径[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130-132.
[3]寿康. 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构建的实践与探索——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11):161-163.
[4]匡德花,黄顺杨,罗碧纯. “嵌入式”校企合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径探析[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0-13.
[5]金劲彪,姬海宁.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4,(11):81-84.
[6]刘国军,武学志,闫林德. 基于构建利益共同体的欠发达地区高职校企深度合作探讨[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5):76-80.
[7]施祝斌,王琪,乔红宇,等. 校企共同体的实现路径与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7):16-21.
[责任编辑:江雪]
[收稿日期]2016-02-14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于”嵌入式”校企利益共同体的构建与实施——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编号:JAS151084)。
[作者简介]蔡素妹(1979—),泉州人,副教授,物流师,高级电子商务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6)02-014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