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在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2016-03-18金文斌

安顺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慕课

吴 敏 金文斌

(1、2.安庆师范学院,安徽 安庆246133)



“慕课”在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吴敏1金文斌2

(1、2.安庆师范学院,安徽安庆246133)

摘要:高校辅导员应该深刻把握“幕课”的特点和优势,善于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借鉴慕课模式,通过优质资源的挖掘和整合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服务工作的成效性,帮助学生获得充分发展,从而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慕课;学生管理;高校辅导员

“慕课”自推出以来就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交互的学习形式和开放的平台等优势吸引了众多追随者,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行学校管理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和深刻影响。慕课时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学校管理者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诉求也更加迫切。如何打造适合数字化时代学生发展需要的学生管理慕课模式,已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所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什么是慕课

“慕课”是对英文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音译,意指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最早由加拿大学者在2008年提出。2011年,随着耶鲁、哈佛、斯坦福等美国顶尖大学相继推出慕课课程,慕课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在中国,随着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MOOC”、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以及多个高校、互联网企业开发的各种慕课平台纷纷上线,慕课风暴席卷中国。自此,慕课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给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方式、人才培养过程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

慕课课程涵盖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进度和时间精力情况选择适合注册的课程。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慕课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控制,具有大规模、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特征。在典型的慕课课程中,教学视频课程被分割成15分钟甚至更短的“微课程”,由许多个小问题穿插其中连贯而成,类似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听课。这种模式打破了网络公开课视频教学的单向模式,通过在线讨论、随堂测验、相互批改、自我管理学习进度等多种形式的双向互动,实现了课堂的翻转。

二、慕课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作为依托于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慕课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现行的学校管理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深刻的影响。慕课充分利用互联网快捷便利、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只要具备上网的条件,注册了慕课平台的账号,学习者就可以免费学习国内外著名学府的精品课程。不同于大学课堂常见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慕课平台上学生不仅能够观看来自名校名师的高品质教学视频,还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反复播放或跳过视频,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另外,视频播放过程中还配有测试,也有在线论坛供学习者与在线的教师、同学进行探讨,实现互动式的探究性学习,以及时检测和巩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慕课的趣味性、开放性和互动性使得许多学习者在接触慕课后就被其吸引,他们投入其中,倾注时间和精力,最终也受益匪浅。

在当前高考竞争异常激烈、有偿接受高等教育和高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形势下,慕课的推广给众多追求知识的学子带来了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希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程,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另一方面,慕课平台上的优质资源和有效的教学形式会使接触到的大学生对所就读学校的教师队伍和教学模式产生不满,进而出现厌学、旷课等管理问题,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此外,慕课对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很高,自觉性很差的学生难以有恒心和毅力在慕课平台持续知识,这也使得慕课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教学。

2015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工作要点[1]中,明确提到了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同年教育部还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2],提出将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发挥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传统优势,推动我国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走上“高校主体、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积极、健康、创新、可持续的中国特色良性发展道路。在这种教育大环境和网络时代背景之下,利用微信、微博、人人网、QQ等在线平台拓展慕课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是时代所需、大势所趋。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3]也指出,辅导员应该“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努力拓展工作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对于身处慕课时代的高校辅导员来说,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并利用慕课平台服务自我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使命。在学生很容易就能接触到优质教学资源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对学生的人格和习惯培养职能要重于知识传授。因此,辅导员要以身作则,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学习、接受并推广慕课平台,引导学生在慕课的知识海洋里遨游。具体说来,工作在学生管理第一线的辅导员队伍,一方面应该准确把握慕课的特征,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引导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另一方面要客观认识现有慕课资源在大学生管理和培养方面的缺失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兴趣爱好,有效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创建学生管理慕课平台,为学生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三、慕课对辅导员学生工作的启示

(一)利用平台,建设思政教育新阵地

高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极端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发生,对校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促进作用。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慕课的盛行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挑战。西方国家作为慕课的发源地和主阵地,拥有丰富的慕课资源,在文化教育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例如美国很多大学都将诸多人文社科类的课程放在了平台上,老师们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讲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生加入其中。但这种免费的课程在带给学生知识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将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带入到大学生的脑海中,对大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喜的是,国内很多高校开始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和提升质量的重要性和重要性,开始借助“互联网+”的东风,采用慕课形式,让思想政治教育“活”了起来。2015年春季学期,清华大学实现了本科4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上线,选课人数近5万,反响良好。

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工作中应该积极向学生推荐网络上的国内知名学府的优质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此外,辅导员也应该借鉴慕课的互动模式,在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对待分歧要乐于与学生探讨,以生为本,才能真正地感染和影响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整合资源,提升学生服务水平

慕课具有多元化的平台、广泛的受众面和参与的自主性等特征,能够有效解决学生服务工作针对性弱、覆盖面窄等问题。高校辅导员应该在入学教育、专业教育、职业就业教育等日常管理工作上积极采用慕课模式,提高服务工作的质量。

1、学业指导专业化

由于高校公开招聘的辅导员往往来自于不同的学科背景,这就会出现辅导员因对所管理班级学生所学专业了解匮乏而无法为学生提供具体有效的学业指导和帮助的情况。慕课时代的到来无疑为这一缺憾的弥补创造了条件。一方面,辅导员可以通过搜集和学习慕课平台上的全国甚至全世界知名大学的高品质专业知识讲授课程,加深自身对学生所学专业的了解,并及时将相关资源共享给学生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专业学习;另一方面,对于学生关心和亟需解决的学业上的具体问题,辅导员可以与学院的资深专业课老师加强交流合作,邀请他们以学院为单位针对学生需要了解的重点问题和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制作相关教学视频答疑解惑;此外,辅导员还可以整合慕课平台上有关专业前沿知识的资源,制作成相关专业教育视频,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专业学习的成就感。

2、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科学化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往往集中在就业指导课上,授课老师多由院系学生工作副书记或者专职辅导员担任。虽然教师队伍有丰富的授课经验,但由于缺乏专业化的培训,对就业实际了解也有限,这导致课程讲授只能以宏观的就业政策和形势的分析为主,而对就业方向和求职技巧等方面知识就少有涉及,给学生提供的指导不够全面有效。虽然有时候学工队伍也会邀请部分优秀校友返校举办经验交流会为在校生指点迷津,但这样合适的机会不多,且因参加经验交流会的学生人数有限,难以使绝大部分学生充分受益。

幕课的出现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辅导员队伍可以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邀请来自不同行业的优秀校友录制专题视频分享求职经验,介绍行业现状,讲解专业知识,使这些工作在第一线的“就业指导老师”走上讲台,发挥作用,为在校生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除了做好线上视频分享环节,辅导员还应借鉴慕课的互动模式,积极组织线上、线下互动,例如引导关注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学生定期以沙龙的形式进行就业信息共享、简历撰写、模拟面试等主题探讨,并邀请校友在线为学生答疑解惑或返校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使就业指导工作富有活力和成效。

(三)依靠学生,创建自我教育新平台

除了利用已有的慕课平台,依靠学校优秀专业教师和校友创建新平台之外,辅导员队伍在慕课时代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

高校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很多,但在互联网时代,这些零碎时间段大多被浪费在刷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工具上,没有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足够的养料。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高校辅导员在慕课时代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好碎片化时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现阶段大学生中接触慕课的人数比例还比较低,从慕课中受益的学生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应该走在前面,积极为学生推荐权威的慕课平台和优质的慕课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课程。慕课平台上的优质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助于实现学校的育人功能。

此外,大学里不乏学业成绩突出或才能出众的学生,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是可以直接参照和模仿的对象,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因此辅导员队伍可以邀请这些优秀的学生制作学业、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经验分享或教学视频,使他们在为同龄人提供指导和帮助的同时获得对自己的认同感。此外,因为大学生关心关注的问题和内在需求是多元的,这就使得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慕课平台也必然由种类繁多的小组构成。学生在慕课平台的建设和管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队伍在创建相关学习小组之前需要在学生中间进行广泛的调研和信息搜集,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从而保证所建平台的实效性。此外,在平台的管理中,必须充分依靠学生管理员,使他们在小组的信息更新、活动组织、意见反馈、更新完善等方面发挥作用。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同时学生的广泛参与也有效保证了慕课平台的效果。

结语

作为席卷全球的教育风暴,“幕课”给我国高校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冲击,也提供了机遇。能够熟练运用网络载体、整合网络资源,通过掌握网络模式和思维来改进工作方式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社会对学生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高校辅导员应该深刻把握“幕课”的特点和优势,善于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借鉴慕课模式,通过优质资源的挖掘和整合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服务工作的成效性,帮助学生获得充分发展,从而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 [EB/OL].[2015-02-1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64/201502/183971.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EB/OL].[2015-04-13]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6/201504/186490.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EB/OL].2006-07-23]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7/content_705523.htm.

[4]李梁.慕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月刊,2014(1):65-69.

[5]叶晓静.碎片化时间去哪儿——慕课时代辅导员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才智,2015(26):18-20.

[6]张盼.微慕课模式在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以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2013级学生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5(7):206.

(责任编辑:王德红)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oc in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Wu Min1Jin Wenbin2

(1,2.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qing246133, Anhui, China)

Abstract:College instructors should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the lesson "curtain" deeply, good reference for classes in the students management work pattern, by high quality resources of mining and integration to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and the students' productive service work, to help students get ful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impel the reform of student management work and promote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career.

Key words:Mooc,Student Management,University Head Teachers

收稿日期:2016-03-02

基金项目:2016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辅导员的工作案例研究”(项目编号:SK2016A054)中期成果。

作者简介:1.吴敏(1987~),女,安徽桐城人,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507(2016)03-0048-04

2.金文斌(1971~),男,安徽安庆人,安庆师范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学生管理慕课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