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工科院校应用数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6-03-18杨光崇陈勇明覃仕霞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数学学院四川成都610225
杨光崇 陈勇明 覃仕霞(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应用数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一般工科院校应用数学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杨光崇陈勇明覃仕霞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数学学院,四川成都610225)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数学专业的现状,对一般工科院校应用数学人才培养作了某些探索,以作者所在学校的专业建设为例,展示了取得的成效。希望通过文章的分析,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Abstract: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athematics major is analyzed and the talents training of applied mathematics in general engineering colleges is also explored in this paper. Then,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in the author's uni-versity is taken as an example to show the achieved results.
Keywords:mathematics major;talents training;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一、问题的现状
众所周知,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和广泛应用性是数学的三大特点,即第一是数学是借助于抽象建立起来并借助于抽象发展的,第二是任何数学结论都必须经过逻辑推理的严格证明才能被承认,第三是几乎在任何一门科学技术及一切社会领域中都被运用。
1998年7月教育部对高校专业进行调整,数学从原来的八个专业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统计、数学教育、数学史、概率论和运筹学合并为信息与计算科学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两个专业。
国内许多大学多开设了数学专业,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等985名校,以其自身文化和魅力吸引了大批优质生源,这些学生本科毕业时部分在国内继续攻读数学硕士或博士学位,不少选择了出国深造。即使本科毕业选择就业,也能有好的用人单位接收。一般院校数学专业可分为两种情况,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数学的师范专业多为师范院校开办,目的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师资,定位十分准确,人才培养方案也比较好制定,掌握如何备好课、上好课,因师资缺口大(特别是老变少地区,尤其如此),毕业后到学校上班基本没问题。非师范专业大部分是工科院校开办,情形就不像以上前两种情形那样乐观了:其原因一是传统上都认为数学理论性强、枯燥,历来都是培养师资的,二是按现在流行的说法,专业对应行业,那么非师范数学专业该对应什么行业?就作者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一般工科院校录取的数学专业学生,是在大学录取时调剂而来,并非是自己喜欢,毕业后也不知道该从事什么工作,从而在入学时就想转专业,以致于毕业时转出了不少学生。即使留下来,勉强读毕业的成分也占了不少,就业时也遇到不少困难。
二、探索与实践
一般工科院校数学专业的现状值得我们思考:是不是数学人才供大于求?美国自然科学基会最近指出:当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正在日益呈现出数学化的趋势。因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一份报告中把数学与能源、材料等并列为必须优先发展的基础研究领域。可见数学肯定是有用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专业感兴趣,毕业时又容易找上工作?作为一般工科的数学专业,没有重点名校的优势,又不是培养师资,如果走重点名校和培养师资的路,那么毕业时出口不畅,培养的数学人才必将供大于求。
数学师范专业的明确定位给了我们很大启示,即非师范数学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某一行业的需要[1]。数学可以结合经济、金融,管理,也可以结合计算机,但其中的关键是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目标。选择与哪一个行业结合呢?我校是四川省信息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承担了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高质量信息人才的重任。如果我们选择与经济、金融或管理结合,不能发挥我们的所长,培养的人才不容易得到社会的认同。
信息产业不可缺少计算机软件人才。近年来,多种渠道的信息披露:不少院校在软件人才培养中,一味强调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淡化了学生的数学基础,从而培养的人才处于低端,不具有竞争力。一方面造成了企业招聘不到所需的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就业感到困难,就业质量不容乐观。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数学专业学生具有数学基础好的优势,与计算机软件结合有基础,以计算机软件算法设计为突破口,再进行软件设计实践训练,可以培养中高端软件人才,应该有好的前景。为此,在学院进行的教育部特色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建设中,我们探索和实践了三方面的主要工作:
1.加强了专业师资团队的建设,特别从电子科技大学引进了两名本科、硕士和博士都是学计算机老师,从计算机的最底层保证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2.课程建设取得好的进展,《微分方程数值解》成为四川省精品课程,《数据分析》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成为学校精品课程,还出版一本国际工程教育教材《数学实验——基于CDIO》。
3.为满足学生实践的进一步需要,我们借鉴了某些院校的专业建设经验[2,3],较为深入的进行了数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4],正在筹建四川省教育厅高校重点实验室《数学模型与大数据分析实验室》。
这些工作使得我们的实践教学成果《构建数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获得了四川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三、收到的成效
通过上述实践,我们实现了数学和计算机软件的有机结合,培养了学生在信息产业行业所需要的“设计、实现、应用”能力,从而可不断满足人才市场对中高端软件人才、大数据分析、信息安全等方面人才的需求。我校数学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方向有:1.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2.数据分析与挖掘;3.网络信息安全;4.数学模型和应用。
我们的人才培养工作实现了三方共赢的成效,一是学校欣慰,培养的学生受社会欢迎,就业前景乐观;二是企业高兴,招到他们所需人才;三是学生满意,到他们向往的地方,包括去的城市和能挣到的薪酬。
近年来,我院毕业生大多数在IT行业工作,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多数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部分学生进入软通动力、美国活跃网、安科思、美国钛马、华为中软、新加坡电信、文思创新等世界500强企业工作,部分学生进入中国银行、中国民航信息网络、中国农业银行、双流机场、成都铁路勘测设计院工程部、中国银监会、成都飞机工业(集团)等单位工作。数学基础扎实的优势决定了他(她)们拥有良好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杨光崇,周磊,任励耘.一般工科院校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48.
[2]杨韧.基于体系建设的数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137-140.
[3]陈秀,张霞,牛欣.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数学,2012,1:5-9.
[4]朱长江,何穗,徐章韬.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综合改革目标、方案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3,2:30-33.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3-0058-02
*项目基金:教育部特色专业资助项目(TS1243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YZ2013005;YY2013015)
作者简介:杨光崇(1963,5-),男,汉族,四川泸州人,现任职于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数学学院,教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非线性分析及其应用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