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传统音乐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2016-03-18马达

歌海 2016年2期
关键词:广州大学岭南研讨会

●马达



“岭南传统音乐研究”专栏主持人语

●马达

岭南音乐包括广东“南粤音乐”、广西“八桂音乐”和海南“琼海音乐”三大主体。岭南传统音乐包含了各个乐种、歌种、剧种、曲种,咸水歌、渔歌、高棠歌、茶歌、侗族大歌、壮族“欢”“勒”“比”、盘歌等壮瑶苗侗黎畲等少数民族民歌,春牛调、马灯调、彩船调、花灯调等歌舞音乐,粤剧、广东汉剧、潮剧、雷剧、客家山歌剧、壮剧、彩调等戏曲音乐,木鱼、龙舟、南音、粤讴、末伦等曲艺音乐,佛教与道教等宗教音乐,由此构成了岭南传统音乐独有的音乐风格。如何传承、保护、发展岭南传统音乐应是当今政府和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广州大学是地方综合性大学,为地方区域音乐舞蹈文化建设服务是该校办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自2009年以来,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将岭南传统音乐舞蹈研究做为学科建设的主要领域。为扩大岭南传统音乐研究的影响,该学院于2012 年11月主办“2012中国广州岭南传统音乐研究与传承学术研讨会”,2013年11月与中国音乐学院共同主办“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区域音乐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2015年10月主办“2015中国广州第二届岭南传统音乐研究与传承学术研讨会”。来广州大学参加这三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为岭南传统音乐的传承、保护、发展献计献策,从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深度探讨。本期专栏主要选用了“2015中国广州第二届岭南传统音乐研究与传承学术研讨会”的参会论文。

何怡雯《把根扎入岭南传统音乐沃土——“2015中国广州第二届岭南传统音乐研究与传承学术研讨会”综述》对会议设计的6个专题参会论文进行了分析和归纳,特别强调了乔建中先生在会议闭幕式致辞中提出的“把自己的根深深的扎在岭南的这片沃土上进行教育传承与学术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近年,音乐地理学研究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我国音乐地理学研究先行者乔建中先生将音乐地理学定义为:“它是一门以‘音(乐)—地(理)关系’为理论基础,探讨各种音乐现象(主要是传统音乐各门类)的空间分布、变化、扩散以及人类音乐活动的地域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科学。”①王耀华、乔建中:《音乐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11页。本期专栏有5篇有关音乐地理学研究的论文。

冯明洋《岭南传统音乐人文地理探析》勾勒出岭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概貌,并归纳出岭南传统音乐文化“出海入世”的“水文化”等岭南传统音乐人文地理的7个特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将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理性认识的依据和拓展研究的思路。

何怡雯、马达《音乐地理学视域下潮州大锣鼓生存空间探析》以音乐地理学的视角,从“音地选择”、“音地协调”、“音地相融”、“文化空间”四个方面来探讨潮州大锣鼓的音地关系及其生存的文化空间,并提出要更好地传承、保护、发展潮州大锣鼓,营造适合于潮州大锣鼓生存的文化空间是关键。

孙可人《论岭南地区咸水歌的音乐形态及风格特征》通过对岭南各地区咸水歌音乐特点及风格特征的研究,分析不同地区咸水歌的同异性,认为咸水歌与疍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水上活的自然环境和疍民生活习俗的人文环境是咸水歌产生和生存的必要条件。

脱凡《文化地域分布中岭南琴派的渊源》从文化地理学的视域,分析了岭南地域条件和文化状貌,探讨了古琴在岭南地区的流变,介绍了岭南琴人及琴曲,研究了岭南琴曲风格的地域性特征。认为地域性与时代性使岭南琴派在特定的人文环境中形成,并深受其影响。

陈雅先、张俊荣《岭南琴派“按谱鼓琴”特征之考察与分析——以琴曲〈碧涧流泉〉为例》以岭南派古琴传曲《碧涧流泉》为范本,通过琴曲版本分析,思考岭南地理环境与诸文化之间的关系,阐释岭南琴人“按谱鼓琴”的文化意义。

作者简介:马达,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广州大学岭南研讨会
忆岭南
雨岭南
潘卓彤作品
史云昊作品
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实录
不辞长作岭南人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李元洛《诗美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6年国际云和可信计算研讨会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6 年( 第15 卷) 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