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农林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新疆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2016-03-18张树振张博靳瑰丽李培英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张树振 张博 靳瑰丽 李培英(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卓越农林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新疆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张树振张博靳瑰丽李培英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摘要: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是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试点项目之一。本文介绍了新疆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以期能够探索出适合新形势下的卓越农林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卓越;创新;人才;草业科学;培养模式
Abstract:The reform pilot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is a part of "outstanding talent cultiv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which is organiz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the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raining mode for tal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guiding ideology, the talent training objective, and reform measures of the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Pratacultural Science major in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eywords:Excellent; innovate; personnel; Pratacultural science; training mode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包括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三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2014)。
其中,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要求为开展国家农林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改革招生方式,招收和选拔优秀学生;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实施导师制,探索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教学;改革教学组织方式,突出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研究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依托国家级研发平台,强化学生的科研训练,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农林业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和科研能力;积极引进国外优秀教育资源,加强双语教学,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参与国际农林业科技交流合作能力。改革课程、学业评价考核方法,建立健全有利于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2013)。
2014年9月,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99所,批准改革改革试点项目140项,其中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43项,新疆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即为43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获批项目之一。本文围绕我校草业科学专业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展开论述,并对现阶段我校“草业科学拔尖创新班”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
一、指导思想
以“立足新疆、面向草业、引领前沿、突出特色”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为教育理念,创新优秀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选拔方式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小班化、国际化的教学组织方式,实现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有效衔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和科研能力,提升学生参与国内外草业科技交流合作能力。
二、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草业综合实践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管理与沟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草业人才,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草业科学相关领域包括天然草地管理与利用,牧草及饲料生产、加工,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草坪建植管理与经营等方面从事生产、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一)实现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
学生施行弹性修业年限,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年限内,学生可以连续或分阶段完成学业,即“三段制衔接”培养方式。其中,本科学制4年,采用“3+1”的本科培养模式,“3+1+3(或2)”本、硕连读培养模式,“3+1+3(或2)+3”本硕博连读动态遴选模式。
“3+1”培养方式:主要在本科培养阶段实施,组建实践强、从事草业一线生产的拔尖人才培养创新班,累计3年在学校学习(含在校参加必要的科研和工程训练),1年在草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着重加强对解决生产问题的实施、评价环节的培训,完成后获得农学学士学位。
“3+1+3(或2)”培养方式:基于本科培养的基础上,推进学术(专业)型硕士培养阶段,主要组建草业学术型或推广型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即在获得农学学士学位的基础上,采用“2+1”或“1+1”模式,2年(或1年)在校学习,1年在相关企业及科研院所学习或完成毕业论文,坚持校内外联合培养,共同承担学习指导工作,着重进行解决生产问题的设计、实施及评价环节的培养,完成后获得农学硕士学位。
“3+1+3(或2)+3”培养方式:基于硕士培养基础上,实施博士培养阶段,主要组建引领学科发展、协同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即在获得农学硕士学位的基础上,采用“2+1”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在国内外相关科研院所学习或完成毕业论文,坚持强强联合,着重进行创新、设计及评价环节的培养,完成后获得农学博士学位。
(二)推行导师制
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个性化培养,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自进入“草业科学拔尖创新型人才实验班”后,开始实施具有个性化培养的导师制。采用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学生可按个人职业规划和科研兴趣点自由选择本专业方向与校内指导老师,对与校外联合培养的学生配备校外指导教师,实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兼职导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培养立足服务现代“三农”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三)实行小班化教学
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教师的一对一指导性,提高人才培养的拔尖性和创新性,每届学生不超过学生1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不低于20%。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跟大班上,专业教育和强化教育单独执行。
(四)开展国际化教学
依托草业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平台,利用国家和自治区出国留学人才培养机制,从送出去和请进来两个渠道增强学生的国际交流水平。通过聘请外籍专家来校授课、学生赴国外草业发达国家访问留学、出席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等形式实现国际化教学。
(五)创建实践创新体系
草业科学拔尖创新型人才实践体系的构建,突出与科研实践的结合、与社会需要求的结合、与产业的结合,采用具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征与意识的“五平台三步曲”实践创新体系。
“五平台”:草业科学认识实习平台、草业科学课程实习平台、草业科学社会实践实习平台、草业科学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综合素质拓展平台。
“三步曲”:第一步为科学素养的培养;第二步为创新思维的培养;第三步为创新技能的培养。
(六)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按拔尖创新农林人才培养的目标改革学生课程、学籍管理评价体系,突出实践技能考核指标。改革课程、学业评价考核方法,建立健全有利于拔尖创新草业人才培养的质量评价体系。
1.评价内容
基础知识的评价:学生必须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安排,完成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47个基础学分。通过国家或自治区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二级,大学英语六级考试(CET6)成绩达到425分及以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课、实验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不能申请免修。
专业知识的评价:学生必须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安排,完成本科学生学籍管理规定的专业基础课45.5学分,专业课26学分,专业实践课30-34学分。
创新能力的评价:在校期间必须主持科研项目1项(包括国家级、校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第一作者在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国内外专业学术会议上交流论文1篇,或发明专利1项。
2.评价方法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和人格养成作为核心,实现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多元化,包括笔试(闭卷或开卷)、口试、课程论文、专业认识实习、社会实践、科技训练、毕业实习、实践(实验)操作测试、综述报告、实习答辩、创新实践等,均将纳入至课程考核的重要方式。执行导师制过程中,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制订各阶段培养标准和考核要求,共同对学生在企(事)业单位学习阶段的培养质量进行评价。考核采用实习总结、实习汇报、导师评分等多重评定方法,最终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并列入本人学籍档案。同时,根据拔尖创新农林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新的毕业要求,增加对能力、科研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完成或参与的各类项目、实训、访学等活动,以及取得的各类成果和经历,均体现于毕业成绩单中。
四、现阶段运行情况
2015年4月,依据导师制和小班化的原则,经学生自愿报名和考核选拔等方式从草业科学专业大一、大二的4个班级(每个年级汉族班和少数民族班各1个)中选拔出14名学员成立“草业科学拔尖创新班”,配备专门的班主任老师,并通过双选方式确定指导教师,且每位导师至多可带2名学生,以确保培养质量和水平。当前“草业科学拔尖创新班”运行良好,班内学生在完成自己学业同时,积极参加导师课题,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申请大学生创新项目等自设试验,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我校产学研基地参与到草业生产第一线,对草业科学科研和实践有了一定认识,为下一步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Z].2013.
[2]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Z].2014.
作者简介:张树振(1988-),男,硕士,讲师,从事草业科学及学生管理工作。
*基金项目:新疆农业大学教研教改项目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6-0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