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
——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2016-03-18胡克
胡 克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
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对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
——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胡克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300)
从创新创业现状分析,以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高校创新创业模式作为参考,详细论述了高职创新创业实践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上的改革思路和改革方式。列举了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案例,提出在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何紧跟社会与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今后能够继续占领职业人才培养高地的决胜因素的观点。
设计项目服务能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业团队;创新创业工作室
近年,“移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线上经济”、“O2O”等新名词层出不穷,艺术设计单纯培养设计服务型人才已经不能跟上时代尖端的需要,创新创业型的人才已成为艺术设计行业第一战略资源和行业发展动力。高职艺术设计经过近十几年的大幅度扩招,从人力资源供给侧方面迅速满足了艺术设计行业的需求,同时也出现人才培养同质化倾向,设计行业各工作岗位逐步趋于饱和,竞争越来越激烈,毕业生将面临就业困难、起薪点低、恶性竞争等问题。现有人才培养重点放在设计项目服务能力上,难于满足信息和科技迅猛发展、跨界人才和创业潮流冲击的现实需要[1]。
1 创新创业现状
就业问题将是制约今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多数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保守,毕业后找到一份现成工作便可,排斥自主创业。当人才培养的出口不通畅时,直接影响了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有如下一些类别和特点:
(1)第一类将课程内外融合贯通,由项目教师主导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学制过程中既构建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又培养社会实践意识。这类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
(2)第二类是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课内以项目进行知识讲授,并将课程成果通过创业平台孵化为商业运作。这类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浙江大学为代表。
(3)第三类是直接提供创新创业启动所需资金和配套技术服务平台,使具备较强实践能力的学生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入相关领域创业,迅速使项目运作走上正轨。这类模式以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
上述的创新创业实践类型已趋完善,但对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可参考度有限,针对高职类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更多的是设计服务实践和概念设计,无法使项目成果顺利进入商业运作。国际上,高校创新创业开展多年,模式已经较为成熟,以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而言,主要特点是:
(4)以学生为主体组建创业公司,以金融贷款形式使公司进入商业运作轨道,其公司收益偿还贷款本息。这类形式以百森学院为代表。
(5)强化产学研直接贯通,校企深度融合孵化项目,以项目负责人为主体,多学科多专业协同创新创业。这类形式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2]。
2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学生在课程中掌握艺术设计知识的同时,通过针对性的学习和项目实践,不断为创新创业储备成果。通过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平台,选拔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创业工作室,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培养。结合产学研项目和多专业的协作,在教师的引导下组成创业公司团队,开展商业运作,将设计成果孵化为商业效益。其过程所积累的经验又可以反哺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形成良性跃升的知识体系构建,具体改革内容包括:
2.1结合企业,构建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学团队,与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工作室
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培养年轻教师成为创新创业教学团队的骨干力量,成果与企业按协议进行平等分享外,将项目运作经验提炼成为专业教学上与创新创业有关的内容,使学生能进行初步的实践体验。与此同时,与合作的企业共同构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和实践工作室,并阶段性地引进不同的设计企业进行具体项目的合作,为师生提供创新创业模拟环境。
2.2积极组建学生创业团队
在常规教学中,物色、选拔德能兼备的学生,组建项目创新创业团队。按照企业项目的框架,明确每一个学生的角色和所负责的工作任务,分阶段分批次进入所属工作室进行培训和项目实践。而教学方式和教师团队的组合也需要与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进行有效的对接,这也是艺术设计类创新创业教育与以往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的区别之一。
2.3搭建企业、教师科研项目沟通的互动平台,校企共建创新实践基地
在专业工作室的基础上,依靠横向科研项目,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指导学生团队积极参与,选拔有能力的“种子选手”--具备创新创业主观能动性和实践能力强的学生,为其创造设计企业运作的环境和氛围,同时积极构建完整的设计项目需求,在课内课外,通过资源平台的整合,对创新创业团队联合文创投资企业进行孵化的商业模式强化训练,通过企业直接投资、众筹、政府机构组织的创新创业竞赛等契机,将项目落地转化。
2.4创新创业实践内容和成果导入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当中
通过实践积累,将创新创业内容、项目、经验和方法进行提炼,导入人才培养方案和具体的专业课程教学当中,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初步构建创新创业学生团队和策划项目,为进一步的项目孵化和落地打好基础,也为教师团队的构建提供实践的契机。对现有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有效而深度的改革,从质上突破现有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固有陈旧的观念和做法,为今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蓝海和后续发展力奠定坚实基础。
2.5多专业协同创新,拓展创新创业的机会面
立足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已有的创新创业所积累的项目和经验,在交互设计专业领域,积极与产品艺术设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进行跨专业、跨领域的协同和创新,使多专业人才培养具备复合知识能力和综合项目协调能力,使创新创业项目的可融资面进一步拓宽,增强艺术设计项目的实际可行性和经济价值。结合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创新理念,积极为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创业项目创造契机和孵化落地的实践尝试,探索拉宽创新创业项目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的普适应用,为今后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内容改革提供有效的范本[3]。
3 实践案例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上的实践:
案例1:以广府文化的商业应用为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数字整合营销传播方式,组建了《粤睇粤正》项目创新创业团队,以课堂内外知识提升及工作室实践平台进行创业运行。其创业团队项目的创意是通过在国家的“一路一带”政策背景下,以 “广府文化”为主题的MG动画和文化传播为商业切入点,推出一款文化旅游类的 APP应用。该项目的创业价值在于通过对传统地域文化以符合现代社会节奏和年青一代热衷接受的形式,整合有关的资源,结合企业的商业平台,将文化艺术商业化并产生商业生态链,在创造社会商业价值的基础上带动广府文化产业链和文化传播生态链的构建。
具体实施:首先是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中组织一批专业能力较好的学生,在教师(本人)的带领下,以MG动画的艺术表达形式进行设计创作。该项目结合专业课内授课、工作室项目实践、创新课程教学、企业协同培训等手段,在设计创意基础上,加进商业运营的元素,指导和修正作品的实施[4]。作品以历史典故、地域经济、传奇人物、风俗习惯和特色建筑五个篇章组成,高度概括了广府文化的特征和情怀。同时,从所创作的动画内容作延伸,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优势,开发基于定位服务和内容推送的移动应用,以“游客用户-文化热点-加盟商家-服务运营商”为商业运作模式,产生经济效益。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了解广府文化,使即将消失的文化在青少年中传承发扬。
该团队参加由共青团广州市委主办的第三届广州青年创业大赛,以初赛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进入了决赛;2016年5月底参加总决赛,在总决赛中分别获得两个单项的第二与第八,该项目已与多家创业投资企业洽谈进一步开发落地。
案例2: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项目——《校园江湖》,将创新创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和实践结合的模式进行创业运行。《校园江湖》项目致力于创建出一个专为大学生所使用的平台,功能包括大学生活中的社交及寻找兼职工作的APP应用。项目从2016年4月至9月,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4月至6月,为策划研究与可行性分析阶段。在老师(本人)的指导下,进行创新创业知识和设计技能培养,并着手项目的界面设计与功能策划。该项目在商业模式大数据的分析下,对同类竞争产品进行分析。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完成初步完整的商业计划书,从而进入商业模拟实践。
第二阶段,6月至8月,商业模拟实践性分析及运营。通过对商业模式的初步实践来完善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负责人同时也注册了公司,使团队的构建逐步进入正轨。同时,项目也瞄准了中国第二届“互联网+”比赛。
第三阶段,8月至9月,项目比赛。中国第二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赛区于6月初赛,经过多层选拔,项目团队进入了复赛,于9月初该项目进入了省总决赛。 9月11号,与全省各大高校的几十支队伍在华南农业大学进行了全天激烈角逐,最终《校园江湖》项目获成长组银奖。
案例3: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与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共同探索协同创新创业项目——《虚拟直播系统》,将交互设计团队、影视制作团队与产品造型设计团队跨专业有机整合,共同进行该项目的创新创业实践。该项目是基于个人的网络直播拍摄和在线传播的软硬件设计,切合当下网络在线直播的热潮,为个人用户设计可定制的产品。在团队中整合了数字艺术设计和产品外观设计的成员,成员个体在创业团队中均有具体的身份角色,能在设计项目中发挥各自所长,弥补所缺的知识。这是一次视觉互动信息产品和实体工业产品艺术设计的结合,使创业项目从外观设计到内容构建绽放出崭新的创意火花,令项目投资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项目还在运作中。
4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热潮正逐步兴起,随着教育政策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项目运营、全面工作上独当一面,且具备跨越自身专业知识藩篱的高端艺术设计应用性人才是设计行业迫切需要的“主将”[5]。在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如何能紧紧地跟上社会和行业的趋势与尖端需求,是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今后能够继续占领行业人才培养高地的决胜因素,反过来也是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更高要求。
[1] 王英.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74-76.
[2] 胡桃,沈莉.国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13(02):91-93.
[3] 陈怡.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01):34-35.
[4] 赵鹏.浅谈校内设计公司模式对提高艺术生实践能力的影响[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6:79-81.
[5] 李绍明.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03):41-44.
Research on the Reform of Art Desig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aking Digital Media Art Design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HU Ke
(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 Guangzhou510300,China)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mod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presentative universities as a reference, and elaborated on the reform ideas and methods of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s training mode and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The paper taked 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pointed out that how to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ociety and industry in the course of cultivat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decisive factor for the continuing to occupy vocational talents training highland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art and design major in the future.
service ability in design projects;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raining model;entrepreneurial team;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tudio
2016-08-12
胡克(1972—),男,硕士,副教授。
G712
A
1672-1950(2016)03-00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