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教育生态学“教育适应自然”规律
2016-03-18钟岚
钟 岚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300)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基于教育生态学“教育适应自然”规律
钟岚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300)
以“教育适应自然”规律和“自主学习”理论为基础,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初步探索。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背景和本文观点,阐述了“教育适应自然”规律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并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提出了一个新的理念。第二部分为教学实践过程和效果分析,阐述了以此规律为指导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的基本思路和理念,并以两个具体案例加以详述,最后分析教学效果。教学实践结果证明,基于“教育适应自然”规律的大学英语教学对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起到积极的效果。
“教育适应自然”规律;自主学习;教师积极性介入;教学实践
1 研究背景和理论依据
1.1“教育适应自然”规律
“教育适应自然”规律首先由17世纪卓越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是贯串他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在他的教学论体系中,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工作的原则,这些原则都是以“遵循自然”原则为基础。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他指出,教师是自然的仆人而不是自然的主宰;其职责在于栽培而不是改变;如果他发现某学科不适合某学生的天性禀赋, 他就不应该强迫他去学习该学科,即要让每个人都顺着他天生的倾向去发展。他认为人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关键是通过教育的力量,使人得到发展的机会和动力,而这教育不能靠强迫和勉强,必是“凭借自然的本能,迅捷地、愉快地去达成。”夸美纽斯[1]提出的一些原则包括如:“自然遵守适当的时机”,说明教育需遵循适当的时机;“自然选择一个合适的物件去动作,或是先把它加以合适的处理,使它变得合适”,说明教育需要先激发教育对象的学习欲望,然后再去进行教育;“在自然的一切作为里面,发展都是内发的”,说明教育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悟性,“知识的根芽”,如此,他们的能力能够得以发展[1]。
国内学者对“教育适应自然”规律的研究有一些,如晏小敏等[2]、刘颖[3]、仪淑丽等[4]、傅宝英[5]等。他们的研究多从研究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规律的内涵诠释和教学启示方面进行的研究,而缺乏该规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1.2自主学习的研究
国内外对自主学习相关研究已有不少。Dickinson 提出“自我教育”( self- instruction) 的概念,认为, 由于实际需要、个体差异、教育目标、学习动机和学会学习的原因而很有必要培养独立的学习技能[6]。国内学者也已达成共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遵循“以人为本” 的原则。同时,研究者也意识到教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Wenden[7]指出,教师要真正有效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 关键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究: 如何利用各种有利因素, 为学习者创造自主学习的最佳环境, 提供自主学习所需要的条件; 如何帮助学习者采用科学有效的学习策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以及自尊。何晓东[8]、江庆心[9]等认为,学习者自觉积极地参与学与用的语言实践过程, 是其掌握语言知识和提高语用能力的重要条件;而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帮助者、合作者和监督者,教师需要认识到, 教师合理有效的介人, 是促使学习者自主的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重要且必要的条件, 是真正保障学习者自主学习并提高自主能力的重要前提。
1.3“自主学习”与“教育适应自然”及教师的作用
“自主学习”、“以人为本”、“自我教育”,其实质已体现出教育中的“自然”的属性。“教育适应自然”离不开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应遵循“教育适应自然”规律。教师的作用在于通过合理有效的介入,帮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适宜于他们自身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学习能力获得提高。
在本研究中,“教育适应自然规律”一方面体现在针对不同个体的英语学习者,遵循他们的英语水平差异和个体差异,分析他们所缺乏的“养分”、以及他们的发展特点,制定针对不同的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另一方面,对不同的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和目标不统一要求,而是顺其自身需要、自身特点和其潜力,达到一个适合其自身的英语学习的发展速度和目标。第三,我们提供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和探索的英语学习的空间,使他们在探索中领悟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英语学习潜力,产生主动学习英语的动力。
2 教学实践
2.1基本思路和理念
在“教育适应自然规律”的生态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提出了一个理念。我们认为,英语的教与学的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学习体验和探索、以及对英语的具体应用为核心,教师则主要起着引导作用,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各种不同方式的积极介入,围绕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提供服务,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具体而言,教师的积极性介入包括:对待学生英语学习中的错误的积极态度(消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语言学习的普遍特点及特有的学习方法;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选择自主学习材料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其它积极介入:点拨、提示、鼓励、认可等。
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以下方面:积极参与学习的思维活动,而非被动听老师讲解;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英语词典、网络资源等自主学习;与同学共同学习、讨论及向老师探讨疑问和困惑等;逐步地自主安排学习、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学习材料、以及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尤其是在对英语学习的领悟和进步方面的自我反思。
2.2教学实践案例
2.2.1案例一:第一次课
第一次课很重要。通过第一次课,你要激发起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信心,让学生看到他们学英语的希望,产生学习欲望,这样,他们才会更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你还要注意了解到学生的基本情况,大致英语基础,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便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
在第一次课,首先,应遵循语言学习的一个基本生态规律,即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必须要有语境为基础。那么,从第一次课开始,给学生营造一个英语语言环境。第一次课上就给学生定下一个基调,用英语作为主要的课堂用语媒介。当然,视学生水平,可适当增加中文解释。
其次,第一次英语课意味着与学生初次见面,我们可以选择自我介绍这样一个话题加以拓展教学。自我介绍是一个基本的社交功能,不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结识新朋友,还是在商务交往中初次见面,都会需要向对方介绍自己,有时也会需要向对方询问相关问题。自我介绍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有话可说,也会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课,要帮助他们发现原来英语是可以实际来应用的,而且原来应用英语也不是那么难的。
第三,课堂活动具体环节的设计也很重要。
第一步,教师进入课堂,与学生打招呼,自然进入自我介绍环节。其间积极与学生互动,比如介绍到兴趣爱好时,可以叫同学们猜,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然后,教师又可以问回学生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学生则可以用上老师才用过的表达兴趣爱好的英语来讲述自己的爱好,有时老师可以重述自己的爱好,以便学生模仿使用其中的表达。学生不会用英语表达的兴趣,如打网球,也鼓励学生用汉语,然后再大家一起帮助他,告诉他对应的英语是什么,也鼓励大家查字典。允许学生有不会的地方,允许学生犯错,学生因此敢于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看法,在分享的同时便实际体验到某些表达的应用了。而对于全班同学而言,在经过不同的学生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之后,相应的表达开始映入他们的脑海。这样的一个过程的设计符合外语习得的规律和特点。教师并不是在教他们怎么说,而是在实际的沟通对话(语言环境)中,他们接触到足够的语言输入后(语言表达通过听而进入到大脑),再尝试语言输出(语言表达通过说而得到实践应用),从而习得语言。
第二步,由自我介绍环节大家实践体验的感受为线索,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是否具体学会了一些表达,是怎么学会的,由此引出语言学习的特点的话题。学生承认,在之前的教学环节中,虽然他们基础很差,但他们学会了一些自我介绍的常用表达,他们运用了英语语言这个媒介,达到沟通交际的功能。而且,这一切在不知不觉中就发生了。原来说英语并不是那么难。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意识到语言学习的过程要有语言环境和大量的语言输入为基础,而且语言在实际运用中体现出语言的价值,帮助他们意识到要去实际应用英语。
2.2.2案例二:英语请柬的阅读与写作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些英文请柬,并上传到网上,并思考什么场合我们会用到请柬。课上,先进行热身、讨论活动,就请柬的使用场合发表各自的看法,鼓励发言,不会用英语就用中文,教师用英文重述。围绕内容为中心,引起大家的兴趣,同时不知不觉中获得了语言的输入。
热身活动之后,进入主题。大家分小组进行课堂活动,选两到三个英文请柬阅读和比较,鼓励他们用英语,但也允许中英文夹杂,甚至用中文,以激励学生参与。提示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比如中文请柬,我们会关注其中的哪些内容,会要认识请柬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措辞吗?答案是否的,我们只关注一些关键信息。所以,引导学生不要被一些生词所吓,而是去寻找那些关键信息就可以了。涉及到关键信息的单词就有必要理解清楚其含义,比如,几月几日,上午、下午这一类的词。如此,让学生产生“寻找关键信息点”这样的思路。一个请柬的要素就在他们对关键信息点的查找过程中逐渐浮出。接着教师引导大家理清这些要素,归纳到一句话,就是“谁邀请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参加什么活动,如何回复”。
关键信息点找到之后,接着提出另一个问题,“这些关键点是怎么表现出来?如果要你写这请柬,你可以从现有的范例中学到哪些表达?是不是有什么固定的格式呢?”。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进一步探索。教师在课堂巡视,与学生互动,及时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英文请柬的模版,并鼓励学生去发现不同的模版,不同模版的措辞。活动结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英文请柬的常用模版,给出一些常用词汇,并带领学生朗读这些单词,帮助记忆。
由于请柬是日常社交和日后工作中都有可能接触到的东西,大家还比较有兴趣,同时,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能够绕过一些生词而找到请柬中的有用信息,继而再比较和模仿着填写请柬信息,不免内心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长久以来学习英语的挫败感开始动摇。
在整堂课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探索和发现。通过英文请柬的读与写,帮助学生理解到语言的信息传递功能和社交功能,也因而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2.3课外拓展与自主学习
在课堂上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她们学到一些学习方法,找回一点信心,这便为他们课外的拓展学习打下心理基础。当学生主动想学的时候,她们才会投入时间和精力于其中,自主学习、课外拓展学习才有可能发生。
教师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在于给学生引导挑选合适的学习网站和学习内容,另一方面在于给学生答疑解惑,给予学习方法的指点。当今社会网络资源非常丰富,可以满足不同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一次课间休息时,教师有意给学生放了一个网易公开课的奥蒂斯艺术设计学院的公开课《画室课堂演示》,他们看得很感兴趣,因为跟他们的专业相关,而且有中英文字幕。给他们放这个的意图,在于让他们发现,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文字,理解起来容易许多,而且往往关键词经常会重复出现,只要自己有意去注意这些英语的表达,不知不觉中就能学到了。因此鼓励他们通过各种资源,去接触英语材料,既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又学到了英语。鼓励他们,多了英语这个语言工具,他们可以查阅更多的外国资料,有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给学生推荐的资源有可可英语网站,开言英语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电台的英语节目等。语言这东西在不同语境中听多了,慢慢就印在脑中了。
2.4教学效果
一方面,对于那些愿意学的,上课有听的学生而言,这样的一个教学模式激发了他们的一些兴趣,使他们感受到了一些英语学习的方法,触动了他们内心的一种学习主动性,也让他们体验到了英语学习中的一点自信,看到了一些希望。这点点自信和希望对他们而言却也许意味着一个转折,他们会由对英语学习的完全的放弃而开始有所投入,有的学生也许从此有了改变。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对英语毫无兴趣,上课人在心不在的学生,可以说是真的看不到什么效果。这些学生大概就属于夸美纽斯所说的“不适合学生的天性禀赋”的这样一个范畴的了吧。从“教育适应自然”的角度来看,也许我们对这一部分学生可以多一份宽容,或者给予他们另一些可能的选择。
[1]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 傅任敢,译.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48-249.
[2] 晏小敏.教育适应自然教育思想解析[J]. 高校教育管理,2013,7(1):116-120.
[3] 刘颖. 论夸美纽斯在教育史上的理论贡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9): 24-27.
[4] 仪淑丽,左小文. 夸美纽斯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及其启示[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 (1):63-64.
[5] 傅宝英. 简评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J]. 当代教育论坛. 2003(4): 43-44.
[6] Dickinson L. Self - 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15-18.
[7] Wenden A. 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M]. London: Prentice Hall, 1998:15-18.
[8] 何晓东. 国内自主英语学习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 外语界, 2004(4):10-14.
[9] 江庆心.论教师介入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J]. 外语界, 2006(2):10-15.
Teaching Practice of College English Classes——Based on the Ecological Education Principle of “Education Should Adapt to Nature”
ZHONG Lan
(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 Guangzhou 510300,China)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ducation should adapt to nature” and the theory of “Self-regulated Learning”, this paper made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in college English. This paper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was main points and theoretical background that described the concrete reflection of the principle in the real practice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putted forward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roles of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The second part was the teaching practice process and effect analysis that described the basic ideas and concept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that guided by the principles, and described with two specific cases in detail, finally analyzed the teaching effec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education should adapt to natur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stimulat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improving their learning ability.
education should adapt to nature; self-regulated learning; teachers’ effective intervention; teaching practice
2016-06-23
2013年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201359)
钟岚(1970—),女,副教授,硕士。
G712
A
1672-1950(2016)03-00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