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探析*
2016-03-18王静孙婧海南大学海南海口570228
王静 孙婧(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228)
高校大学生“精准扶贫”实践路径探析*
王静孙婧
(海南大学,海南 海口 570228)
高校扶贫工作作为“精准扶贫”战略部署中的重要一环,创新性处理当前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并进一步推进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开展最终促进“精准扶贫”战略全局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问题。高校精准扶贫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性、战略性的体系建设,需要各级单位部门全面协调。高效精准扶贫体系的建设在前期教育扶贫工作的基础之上深化拓展,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全面转化。
大学生;精准扶贫;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湖南湘西考察时首先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精准扶贫”重要思想,并于2013年3月在两会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5月,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期间强调要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并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成为各界热议的关键词。高校作为“精准扶贫”的前沿阵地,在扶持贫困学子、贫困地区援助、扶贫问题研究等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是“精准扶贫”整体战略部署中的重要环节,在全面推进“2020”脱贫工作的征程中,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必须以突击队的身份领跑整个扶贫工作的开展,高校教育扶贫能让经济困难学生掌握知识、改变命运,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目标之一。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在以国家基本资助政策为轴心的同时还需要应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政策、新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主要针对高校在校学生,其资助方式、资助类型、资助渠道等均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和持续性多种特点。如何应对当前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并创新性的解决相关问题成为关乎“精准扶贫”工作整个体系的重要问题,也成为困扰高校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相关工作人员的突出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精准扶贫”研究进展
当前对高校“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严谨科学的研究体系尚待形成,诸多文献的研究仍主要以十三五规划前的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状况和扶贫政策为背景,以单向输出为主的粗放式扶贫理念为核心。“精准扶贫”是新理念、新思想、新机制、新模式、新方法的综合体。
具体来说,当前有关高校“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精准扶贫创新发展问题研究。如赵武和王姣玥(2015)认为新常态下“精准扶贫”需要进行包容性机制创新,形成可持续的扶贫长效机制,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郑瑞强和曹国庆(2015)研究利用大数据思维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的全面推进;孙璐(2015)通过实证分析多种绩效评估方法,构建了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项目绩效评估框架,创新性的提出了扶贫项目后期评估体系的构建。精准扶贫创新发展问题已经成为热点议题,学术界也正在逐步形成体系。其二,高校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研究。如郭晰(2013)对高校扶贫工作中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认为当前高校扶贫工作存在区域差异大、体系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策略;王鹏(2011)研究认为高校扶贫工作中引入数据挖掘有助于全面提高高校教育扶贫工作的开展;马腾飞(2016)分析当前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现状、提出构建贫困生认定框架,通过机制创新实现精准化认定;郑州(2013)研究将模糊综合评价法引用到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中,以提高高校扶贫工作中的精准认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效,对高校教育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热点之一。
当然,从发展趋势来看,虽然高校“精准扶贫”问题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化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高校大学生实施“精准扶贫”意义的重要性的理解,然而要真正将高校“精准扶贫”落实到实处,则需要进一步深化。毕竟当前针对高校精准扶贫问题的研究仍主要以贫困生认定、资助经费发放等细节性研究为主,整体性的扶贫体系研究尚显不足。文章以当前高校扶贫工作中凸显的诸多问题为背景,对以学生资助管理为核心的高校扶贫工作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预警机制,构建系统化的高校精准扶贫体系,全面促进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社科联2014年规划课题(编号:HNSK(GJ)14-49)和海南省2016年思政专项课题(编号:Hnsz2016-1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静(1981-),女,陕西三原人,海南大学学生工作处,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二、高校大学生“精准扶贫”实践路径
高校精准扶贫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性、战略性的体系建设,需要各级单位部门全面协调。高效精准扶贫体系的建设在前期教育扶贫工作的基础之上深化拓展,由“粗放型”向“精细型”全面转化,目前仍处于转换初期,在高校教育扶贫模式转换和高校精准扶贫体系的建设中,海南大学以资助育人为重心,在党中央及习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等扶贫方略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大学生“精准扶贫”路径。
(一)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精准识贫
精准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实现高校精准帮扶的基础。近年来,随着国家资助力度增大,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由于学校生源面广,涉及面复杂,再加上各省市、各地区间的发展程度不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越来越复杂,准困难与相对困难的区分难度越来越大,给资助工作的增加很大难度。如何准确识别真正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预警机制,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
其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定期:每年九月进行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根据《海南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细则》①,由学生本人提交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各学院根据学生填写的申请信息、学生本人提供的书面证明材料及学生日常消费等情况,参照海口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组织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初步确定本学院各年级各档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并在学院范围内进行为期不少于5天的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学校学生工作处进行终审,确定当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不定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相对稳定,动态管理。各学院班级尽可能通过走访、电话、座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了解,发现有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或因其他特殊情况未申报但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及时予以增补;对困难生信息库里的学生,家庭条件好转了,已不符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条件的,应及时给予调整,尽量做到困难学生信息库及时、准确。
其二,定期追踪学生“一卡通”使用情况建立困难预警机制。有些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但不愿让其他同学和老师知道其家庭情况,学校可以通过“一卡通”追踪学生消费情况。利用大数据,定期统计分析全校学生每顿饭消费的平均值,如果低于均额的60%,将启动困难预警,这些同学就会进入核查名单。学院、班级将对这些学生重点排查关注,核实后学校将给予临时困难补助等精准资助。
(二)建立大数据分析统计平台,精准预警
利用大数据,定期统计分析全校学生的消费情况,建立长期困难预警机制,需要有固定的大数据分析统计平台。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学生日常管理网站,在学生的日常管理、学生资助等事务方面发挥了不错的效果,提升海南大学学生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建议将在学生工作管理信息系统中开发海南大学大数据分析统计平台,使班主任、辅导员等一线管理老师能及时得到困难预警学生名单,以便及时核实学生情况,开展及时准确的资助。
(三)建立全方位、全过程资困模式,精准帮扶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海南大学采取全方位帮扶,坚持“资助→经济困难”模式与“资助→学生发展”模式统一,坚持资助工作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不仅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经济资助,而且努力为资助对象的思想引导、心理辅导、人格塑造、知识提升、技能培训、创新创业等提供帮助和支持,实现资助育人的全覆盖。
1.经济资助是基础,常规资助和临时资助相结合
海南大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物质资助模式是以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奖助学金为主体,以勤工助学、社会捐助、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为“一个重心二个主体四项辅助”多方位、立体资助模式。其一,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中的学生,制定年度资助计划,进行常规资助,主要资助措施有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社会捐赠、学费补偿或贷款代偿及学费资助等:包括。一是积极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宣传,引导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二是设立学校综合奖学金和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国家励志奖学金、海南省优秀贫困生奖学金等,以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同时激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奋学习、努力进取,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三是做好国家助学金评选工作,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助学金,补贴学习、生活费用,缓解经济压力。四是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1800个校内固定勤工助学岗位,每月酬金400-700元,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同时,利用海南大学学生勤工助学服务中心开拓校外勤工助学岗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缓解经济压力。五是积极联系社会捐赠设立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助学金,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六是做好海南大学大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学费补偿贷款代偿政策宣传工作,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宣传,实行对应征入伍大学生学费补偿或贷款代偿及退役复学生学费资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其二,对于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或因其他特殊情况未申报但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是临时资助的一种有效方式。包括:第一学生本人突患重大疾病或遭遇意外伤害,产生的医药费数额较大,报销后个人承担部分学生所在家庭仍无力负担,补助范围为3000元-8000元。第二学生直系亲属罹患重大疾病、遭受严重意外伤害或者死亡,导致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出现严重经济困难,补助范围为2000元-3000元。第三学生家庭突然遭遇严重自然灾害、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导致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难以得到保障,补助范围为1000元-2000元。
其三,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帮助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或因其他特殊情况未申报但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后,学院将关注这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他们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信息库,享受常规资助。
2.精神扶志为引领,感恩诚信励志相结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海南大学将资助工作与感恩励志教育、社会实践教育、青年志愿服务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1)培养感恩责任意识。引导获奖、受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知恩、感恩和报恩及参加公益活动,培养学生感恩、责任、奉献精神。在感恩节、新年、春节等重要节日,引导受助学生通过感谢信、感谢视频、资质礼物等形式对资助单位(人)表达感谢、感恩之情;成立获奖、受助学生公益服务队,以资助项目为单位倡议获奖、受助学生参加1-2次公益活动;6月对各公益服务队进行评比(根据公益互动次数、质量、宣传等因素)。(2)培育诚信品格。每年5月开展以“诚信感恩励志”为主题,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的学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月活动。活动以学院为单位,以受助学生为主体,结合本学院专业特色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点开展项目化的诚信及励志活动,创建本学院资助工作品牌,在全校营造了“诚信为本、信誉为重”的良好氛围。(3)培育励志精神。开展海南大学十大年度人物评选工作,表彰海南大学优秀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优秀学生为榜样,积极上进,力争优秀。
3.技能提升为核心,拓展学生发展路径
这点,海南大学主要做好免费课程培训和寒暑假冬/夏令营计划相结合。比如免费课程培训,目前海南大学在校学生有近四万名学生,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部分家庭困难学生心理负担过大,缺乏自信,且由于成长环境的差异,家庭困难学生在英语口语、计算机应用、社交礼仪等方面的技能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为此,学校在给家庭困难学生提供物质帮扶的基础上,力求站在维护“教育公平”、建设“和谐校园”的高度,把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从单纯的物质帮扶层面提升到提高家庭困难学生的自信力、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的层面上来,免费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心理素质与潜力开发、文化艺术与人文修养、科技创新与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培训课程。
在寒暑假冬/夏令营计划方面,学校严格选拔考核,组织家庭经济困难的优秀学生去往知名企业总部学习实践,增长技能和开拓眼界。对于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若是学生渴望出国学习深造,有条件的话,学校可以联合社会爱心人士或者企业单位为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提供部分学费和机票费,若是贫困毕业生实践能力极强,学习能力极强,本人也有意向出国工作提升能力,那么学校可为这种优质学生在出国初期提供部分生活费和机票费,出国后让他们开拓视野,学成后回国有高起点找到满意工作,改变自己命运,成为一名真正励志的大学生,为家人争光,为学校添光彩,为社会添人才。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精准引导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大多具有自卑心理严重、自信心不足、容易敏感、孤僻、自闭的特点。因此,要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的关爱,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开设心理学课程,使他们明了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的一些共性问题,组织团体心理咨询,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能力。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因个人原因、隐私性原因等导致的心理问题,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通过采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的方式与其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积极协助他其解决心理问题,建立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结束语
总之,高校精准扶贫体系的构建具有复杂性、持续性等诸多特点,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精准扶贫体系是关乎高校精准扶贫全局工作的重要问题。通过高校精准扶贫体系的构建,将有力推动高校教育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极大的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2015年12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②中教育精准扶贫被赋予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使命,其实现路径被描述为“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文件的出台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及社会各界对教育精准扶贫的高度重视,展现了党中央构建高效精准扶贫体系的决心。各地区各单位以党中央的战略布局为核心,积极推动各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制定了一系列以各高校实际为依据的精准扶贫政策部署,为精准扶贫战略体系的完善和精准扶贫任务的完成奠定基础。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和精准扶贫体系的构建,也必将极大地促进高校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教育扶贫全局发展,为新时期的脱贫工作、教育发展以及社会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高效精准扶贫体系的构建值得我们期待。
注释
①《海南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细则》由海南大学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财[2007]8号)制定,从2009年9月起执行。
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5年11月29日颁布的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的纲要性文件。《决定》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EB/OL].http://www.cpad.gov.cn/col/col31/index.html.
[2]赵武,王姣玥.新常态下“精准扶贫”的包容性创新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S2):170-173.
[3]马腾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化认定方法探析[J].高教学刊,2016(6):160-164.
[4]郑瑞强,曹国庆.基于大数据思维的精准扶贫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5(8):163-168.
[5]郭昕.我国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6]孙璐.扶贫项目绩效评估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
[7]王鹏.数据挖掘在高校困难生认定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8]郑州.模糊综合评价法在高校困难生认定中的应用研究[A].Infor 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USA.Proceedings of 2013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Social Science(ICASS 2013)Volume 4[C].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U SA,2013:6.
[9]赵贵臣.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方式创新研究——坚持经济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2(8):94-96.
[10]李栓久.“助困育人”:高校扶贫模式探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5):239-241.
[1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12/07/ content_5020963.htm.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important part in precise poverty strategy deployment,innovative processing of the current student aid in the management of many problems,and to further promote the 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to carry out the management and ultimately to promote“precision propoor”overall strategic work has become important issue of College student work.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System of deepening poverty precise expand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preliminary work on the poverty reduction,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 from“extensive”to“fine-type.”
college students;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practice path
2096-000X(2016)16-0030-03
G64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