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医学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2016-03-18李超陈兴智杨枢王辅之蚌埠医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李超陈兴智 杨枢 王辅之(蚌埠医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大数据背景下医学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探索*
李超*陈兴智杨枢王辅之
(蚌埠医学院,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在阐述大数据的概念、特点的基础上,对蚌埠医学院信息技术类课程传统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改革教学模式、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新型教学评价体系、师资队伍培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以期为医学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体系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量急剧增长、数据类型也更趋于复杂。未来的信息技术发展需要医学院校毕业生掌握多方面的技能并具备更高的素质,如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工具、流程、专业知识),社会交往的能力(团队协作、解决难题、交际),管理能力等。蚌埠医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全日制本科院校,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日益显露出各种不足,例如教学方法单一、课程内容陈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分析蚌埠医学院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中出现的各种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医学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一、大数据的概念及特点
大数据又被称为海量数据,每天全球都会产生百万TB的新数据,以至于需要通过大量的人力和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管理,并整理成有意义的资讯[1]。美国政府投入巨资于2012年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对各国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关于大数据特点主要研究来自于布赖恩·霍普金斯与鲍里斯·埃韦尔松,在《首席信息官,请用大数据扩展数字视野》的报告[2]。大数据特征概括为4V:即Volume(大量)、Value(价值)、Variety(多样)、Velocity(高速)[3]。
二、医学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内容过于单一
由于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就接受过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而普通医学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仅作为公共基础课学习,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只学到了皮毛,而工作以后又把几年前学习的知识忘至脑后。无法在实际工作当中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二)没有做到因材施教
由于经济、教育及高中文理分科等方面原因,导致学生基础差距较大。调查数据表明,在进入蚌埠医学院学习之前约有18%的学生对信息技术一无所知,而同时也有一些学生之前高中阶段就进行过系统学习,甚至具备程序开发的能力。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如果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教授同样的知识,必然会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很快会失去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会严重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工作脱节
传统教学方式仅按照教师经验和系部的培养目标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信息技术类课程针对医学院校的学生要求普遍较低,仅学习一些类似《大学计算机基础》、《VB程序设计》等非常简单的课程,能够掌握基本的办公自动化软件。很多学生认为与本专业知识相比,信息技术用处不大,缺乏重视。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多数二甲以上医院都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实现了医院信息化。专业的HIS系统对毕业生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很多科室使用的先进医疗设备更是需要高层次的信息技术知识,造成了传统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的脱节[4]。
(四)传统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间隔周期过长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实验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5]。课堂讲解后要有一段间隔才能进行上机实践教学,中间的间隔使得学生在上机时把老师课堂讲解的内容忘记了大部分,导致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过程周期过长,学习效果不明显,教学效率和质量难以得到保证,逐渐使学生失去了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五)统一考试存在弊端
统一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方便、快捷、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掌握基本信息技术的水平。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内容单一、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专业对信息技术要求掌握技能的差异、题型固定、无法反映学生的创新能力等。学生通过下载试题库、参加培训、考前突击等方式可以快速通过考试,拿到计算机等级证书。应试教育的结果是学生无法掌握真正需要的信息技术知识,也与培养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相矛盾。[6]
(六)人才培养缺乏创新
随着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教材的内容很快就会滞后,毕业生除要有良好地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外,还必须具有良好地创新意识和知识整合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在多媒体教室上理论课时,学生只是看和听,时间被安排的满满的,没有给学生以独立思考的时间与探索的机会,案例教学也较少,导致人才创新能力不足。
(七)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单一
信息技术类教师较少有企业实际工作的经验或经常参加实践应用型培训,多是从院校毕业后就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因此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很难将专业知识掌握到前沿水平,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就存在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信息技术类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教材编写应充分考虑学生专业特点
针对医学院校专业较多,且不同的专业需求不同。因此,在进行教材设置的时候应侧重不同。对于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类、护理类、检验类、影像类、麻醉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培养目标是了解和理解临床诊疗系统,包括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临床检验系统、医学影像系统、输血及血库管理系统、手术麻醉管理等系统的管理方法、流程、基本的数据挖掘方法等。对于药学类专业,主要是了解药品管理系统的功能:门急诊药房管理、制剂管理、药品的仓库管理、住院药房管理等[7]。对于信息管理类学生,应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结合科研和行业前沿,探索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内容[8]。在进行教材编写的时候要做到有所侧重,有详有略。在教材案例的选择上,应该针对学生专业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进行案例的选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1.采用启发式教学
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模式,通过与学生就实际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点的学习,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个性化差异化教学
在学生四至五年的学习过程中,设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为不同基础和兴趣的学生提供选择。对能够按照要求达到学习效果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学分,鼓励学生多选。
3.翻转课堂的方式
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单一的知识讲授传授者的角色。学生通过课前学习和完成一定量的课外知识的阅读,对教师事先布置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由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提问,教师着重讲解这部分内容。
4.建立教学资源平台,为学生学习提供参考资料。
学校应增加相关资金投入,建立教学资源平台。教师可将教学视频、教案、讲稿、课件、教辅材料电子版等提供给学生作为自学参考。并通过在线答疑、师生互动交流等方式促进师生交流[9]。也可以将作业、要求、提醒等信息及时发布网络和交流群中,引导督促帮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
5.采用分组教学模式
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实际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实验课上要求学生团队协作,4-6人组成小组,选择实验方案,收集相关资料,完成既定的实验内容。内容完成后由组长制作PPT进行研究报告汇报,各小组进行评比,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加分。鼓励学生组建团队,参加“挑战杯”创新、创业设计大赛、电子商务大赛等创新实践项目,通过参加专业竞赛给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易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业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对理论教学成果的巩固,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学生创新能力的积累离不开实践能力的提升。没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自己的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无形中就会使自己的创新能力逐步提升。首先,建立完善的实验基地、综合性实验室,为学生的实践学习环节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如:建立网络实验室、安卓系统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等。其次,摆脱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将教师科研、企业需求与实践内容对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0]。最后,变单一型实验为综合性实验,将单一知识点进行组合,综合多领域、多课程内容设计“大”实验。
(四)建立新型教学评价体系
单一的期末考试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易造成考前突击、考试作弊的现象发生。重建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保障。摒弃把等级考试通过率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固化的考试软件无法真正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取消单一地标准化考试模式,建立以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为主导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将学生日常的出勤情况、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等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记录、反馈,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有利于学生重视和认真对待每次的学习、测试和作业。教师课后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数据进行分析,能够根据学生接受情况进行课程调整,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需要(能力、基础、兴趣)主动而快乐地自发组织学习[11]。
(五)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
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利用因特网加强与国内外教育同行的交流,吸收新信息技术来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科研教学水平,成为兼具工程师、分析员素质的综合人才。也可以通过在职培训等方式到知名计算机培训机构学习新技术,成为“双师型”教师。
(六)通过专业竞赛及辅导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专业竞赛,如:网页设计比赛、全国性的“蓝桥杯”软件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合财”杯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竞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业热情,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举办学术讲座活动提高学生素养
学术讲座作为高等院校的一种教育方式,是高校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能够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培养学习兴趣、专业信心、增强创新意识。聘请客座教授和本校教师进行学术讲座和研讨活动,有利于营造浓厚学术科研氛围,使学生对难点、重点内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使学生了解到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方向,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12]。
四、结束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既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有能够熟练掌握相应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医学院校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的目标和任务。通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对原有教学体系进行深化改革,逐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教育工作者未来长期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吴雅琴.大数据时代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J].医学信息教育,2014(35):83-85.
[2]Tomas H.Davenport.D.J.Patil.Data Scientist: The Sexiest Job of the 21st Century [OB/OL].http://hbr.org/2012/10/data-scentist-the-
sexiest-job-of-the-21st-century/ar/1.
[3]宋学清,刘雨.大数据: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的一次变革[J].情报科学,2014,9(32):14-16.
[4]余波.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现状和改革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4).
[5]张钧,李锦江.大数据时代地方高校师范生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研究[J].教学文萃,2015,17:77.
[6]蒋雯音.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设置与实施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7]程志伟.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医院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7).
[8]李鸿健.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3(7):29-30.
[9]王靖.大数据时代下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7(16):135.
[10]王黎,田微,张俊敏,等.高校自动化专业信息类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14(34):144-145.
[11]伍丁红.信息化时代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11).
[12]刘敏,谢春波,郑江英.关于学术讲座的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
*基金项目院安徽省高等教育省级振兴计划项目(2013zytz037)曰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渊2014zy044冤研究成果之一遥
杨枢(1971-),男,博士,蚌埠医学院卫生管理系副教授。
王辅之(1981-),男,博士,蚌埠医学院卫生管理系讲师。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system of IT Courses in Bengbu Medical College on basis of big data analysis. And the measures are demonstrat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spects of reforming teaching mode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link, establishing teaching assessment system and teaching staff, en-hancing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 which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teaching system of IT Courses in Medi-cal College.
Keywords:big dat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reform
作者简介:陈兴智(1970-),男,硕士,蚌埠医学院卫生管理系教授。
通讯作者:*李超(1979,11-),男,硕士,蚌埠医学院卫生管理系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2-0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