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俄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的建设
2016-03-18刘恩专
刘恩专 路 璐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天津300222)
“中蒙俄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的建设
刘恩专路璐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市自由贸易区研究院天津300222)
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建设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一环。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是拓展中蒙俄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ETI指数显示,中蒙俄在与贸易障碍有关的政策方面尚存在较大改善空间,然而三国的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建设的战略基础已经具备,“硬件”建设正在迅速推进。三方应在国家战略的协调与对接、合作的平台与手段及口岸建设等方面,聚焦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建设的重点。
中蒙俄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
自2014年9月中方提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战略构想以来,围绕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俄方发展战略特别是跨欧亚大通道建设、蒙方“草原之路”倡议对接这条主线,中蒙俄正在积极推进三方全面合作。其中,根据2015年7月通过的《中俄蒙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建立三方经贸主管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三方间贸易、投资和商务伙伴关系,开展三方海关合作,加快简化边境口岸手续,定期举行三方交通运输部门和机构工作组会晤,以进一步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建设、提升三方贸易便利化水平,已成为中蒙俄经贸合作的重点工作。
一、“中蒙俄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建设的意义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和倡议,与蒙古国“草原之路”、“新铁路”和俄罗斯“欧亚大陆”发展战略,不仅合作发展理念相融,而且在经贸合作机制上有着诸多契合点,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建设就是其中重要一环。贸易便利化,是对国际贸易制度和手续的简化与协调,是为各国经营进出口的企业减少规制障碍的一个利好方向。
1.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是拓展中蒙俄经济合作的客观要求
中国作为蒙、俄两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在贸易互补性和结合度方面,都具有良好的贸易发展潜力,但利用“贸易促进指数”(ETI,Enabling Trade Index)①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贸易促进报告》,从市场准入、边境管理、基础设施以及运营环境等4个方面对138个经济体的“贸易促进指数”进行评估、排名,指数分值1~7,分值越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越高,排名越靠前。来衡量,中蒙俄之间与贸易障碍有关的政策还存在较大改善空间,需要加强贸易便利化措施。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发布的《全球贸易促进报告》,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在ETI综合评分上分别位列54位、130位和105位,特别是分项指标“国外市场准入”方面,三国的评分均低于2分。可见,三国贸易便利化程度均未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蒙古国、俄罗斯的排名相当靠后。三国在国内市场准入、商业纠纷司法公正性、外国市场准入等方面效率明显不足。虽然三国存在共同的贸易障碍,但相比之下,蒙古国、俄罗斯的贸易效率相对低下、手续繁琐,基础设施也相对薄弱,若要切实履行世界贸易组织“巴厘一揽子协定”中规定的贸易便利化措施,依然任重而道远。同时也应看到,中国的贸易便利化程度较其他两国处于明显的领先地位,尤其在边境管理的效率与透明度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可获得性与质量两个指标上表现突出,这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无疑是利好条件。中国可以将较先进的海关制度与管理经验、较完善的运输基础设施及后期维护技术在两国进行推广,扫清经贸往来障碍。
2.建立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是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制度基础
良好的制度基础是战略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中蒙经济走廊”是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提出的战略构想,后续具体性的工作需要三国相关部门共同完成。根据ETI指数,其分项指标中,市场准入、边境管理、基础设施及合作环境均通过衡量时间成本与交易成本来进行评分。而时间成本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对于相关程序与手续在制度上的安排。以市场准入为例,该指标不仅考虑在进口货物时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而且考虑到免税进口商品的份额、关税高峰的频率以及不同关税的数量等。面对国外市场的关税保护,也可以通过在目标市场协商谈判优惠差额。中蒙俄三国虽然有着天然的地理交集与持续增长的进出口额,但制约中蒙贸易便利化的因素也有许多,比较突出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双方经贸合作过程中,缺乏长远有效规划,多边具体措施难达共识,导致三国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不够积极。
贸易便利化议题在WTO多哈回合谈判中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也成为世界各国贸易发展的新方向。“中蒙俄经济走廊”要以促进三国间贸易便利化为导向,制定一系列海关查验、检验检疫手续相关领域的措施。用规范高效的制度取代三国间传统的进出口程序,体现出经济走廊建设后的优惠安排。
二、“中蒙俄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建设的现实基础
将提升贸易便利化程度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经贸合作的重要突破点,具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一方面,是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潮流,通过各项便利化措施降低时间成本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中蒙俄三国间贸易往来额均在各国对外贸易总额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中国作为俄罗斯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双边经贸合作发展迅速。199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46.5亿美元,2014年达到952.8亿美元,是1992年的20余倍。同时,中国是蒙古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2014年,中蒙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蒙双边贸易额由1994年的1.2亿美元上升到2014年的73.1亿美元,增长了70多倍,占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如果在保持现有多边贸易总额稳定持续增长的条件下,贸易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从宏观政策与微观制度上给予相应的改革与提升,会对三国间的经贸合作起到直接促进作用。
1.“中蒙俄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建设已具备战略基础
中蒙俄三国在2014年已达成了建立经济走廊的共识,其合作基调定位于三国今后发展的战略层面上,说明三国均非常重视与其他两国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在该过程中,首脑外交在推进国家交往中具有其他外交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经过将近两年的发展,其他层次的战略对话,对首脑外交形成了一定的呼应与补充。这种由上及下的对话体系,使“中蒙俄经济走廊”在战略层面上形成了共同商议的完整体系。
2015年乌法峰会期间,《中俄蒙发展三方合作中期路线图》得到了三国元首的一致认同。三国有关部门还签订了《关于编制扶植中俄蒙经济走廊筹划纲领的谅解备忘录》、《关于创建方便条件促进中俄蒙三国贸易成长的合作框架协定》等文件。这一系列文件的签署,充分说明了三国间的经济合作与贸易便利化措施已具备坚实的战略基础。
2.“中蒙俄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的“硬件”建设正在迅速推进
贸易便利化的硬件设施主要集中在海关管理与相应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与蒙古、俄罗斯都有着良好的现实基础,蒙古是没有出海口的内陆国家,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对外贸易完全依赖中国和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其与第三国的贸易主要从中国的天津港中转;而俄罗斯是全球主要的能源供应国,其具有战略价值的过境贸易运输途径主要是由中国的连云港出发,经过蒙古国高原进入欧洲、中东及非洲。由此可见,提升中国相关港口的对外贸易硬件条件是十分必要的。我国各级政府也为此做了相应努力,如内蒙古自治区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满洲里、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呼伦贝尔中蒙俄合作先导区;加大口岸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与蒙俄基础实施的互联互通,全面提升延边开发开放水平。与此同时,海关总署也与中国各地方政府进行积极的合作,签署署地合作备忘录,务实有效地支持“中蒙俄经济走廊”全面发展。
以中蒙两国为例,自2014年“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提出以来,双方在运输网络建设与海关基础设施升级方面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中蒙经贸往来主要通过铁路运输与陆路运输来完成。根据两国在2013年签订的《中蒙战略伙伴关系中长期发展纲要》中的相关内容,双方均支持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铁路建设的投资与承建工作。目前,策克—西伯库伦、甘其毛都—嘎舒苏海图、珠恩嘎达布其—毕其格图、阿尔山—松贝尔等铁路口岸及其跨境铁路通道都在建设之中。就口岸设施便利化提升方面,满洲里和二连浩特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可进一步获得资金支持,成为对俄蒙出口的前沿阵地;西部以策克、甘其毛都口岸为主,可形成对蒙能源战略通道;中部以二连浩特、珠恩嘎达布其口岸为主,可促进对蒙综合加工经济发展。
3.“中蒙俄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的初步实践已取得积极进展
中蒙俄三国在进出口商品的结构上存在着很强的互补性而非竞争性,因此三国之间共同建立经济走廊会有着积极正向的效果,而贸易便利化措施会将这种效果进一步扩大。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蒙古、俄罗斯分别签署了多项有关海关合作的协议。我国东北地区与蒙古及俄罗斯都有相应的边境接壤区域,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发展背景,又连接京津冀发展带,因此在“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东北地区已经就贸易便利化问题采取了相应的积极措施。东北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是海关支持东北振兴和落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改革启动后,哈尔滨海关与东北地区各海关将打破关区界限,在充分尊重市场和物流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区域通关中心,打造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平台、专业审单平台和现场作业平台,形成“一中心、四平台”的区域通关一体化作业架构,以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实现东北区域内企业自主选择申报纳税和验放地点,实现区域内海关高效统一执法和全程对接服务,有力推动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三、“中蒙俄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建设的总体构想
贸易便利化主要是通过简化程序、增强透明、统一标准、完善规范、减少限制等一系列措施,降低国际贸易活动中的交易成本,从而促进货物、服务的自由流动。以下结合中蒙俄三国各自发展特点,提出合作机制的总体方案。
1.路径——国家战略的协调与对接
贸易便利化作为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制度基础,其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宏观层面的战略合作。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西向政策”由于美欧采取的“政治双重标准”逐渐破产。2014年提出的“跨欧亚发展带”将其战略目标进行了东移,将发展重点瞄向东方,计划以建设西伯利亚大铁路为依托,带动石油、天然气等运输管道建设,布局高新技术产业群与现代科学工业园区的建设。因此,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俄罗斯就积极响应并寻求对接方案,希望通过欧亚铁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组建较为稳固的欧亚经济联盟体,为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开发开放提供政策着力和发展抓手。蒙古国于2012年提出“草原丝绸之路计划”,计划将中国和俄罗斯的过境运输公路连接为一体,规划从阿尔坦布拉格开始,经乌兰巴托到扎门乌德,连接至中国的二连口岸,全长近1000公里。同时,计划铺设1100公里的电缆线路,建设工期为2~3年,有1000家国内公司、30家国外公司参与建设。蒙古国政府已正式成立“草原丝绸之路”的专门工作组,负责上述规划建设的推动落实。该项目的完成,必将提高三国间货物与能源的运输效率,提升相应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2.主体——海关合作与地方参与(口岸建设)
贸易便利化措施的具体实施方应为海关及地方政府的口岸建设方。在海关合作方面,三国应定期组织相关会议,成立核心问题研究的工作组,针对规范通关监管秩序、贸易统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进行研讨,加强相关人员交流。同时,应致力于简化海关手续,改善通关环境,促进多边经贸发展,在规范通关监管秩序、便捷通关合作、联合打击走私等方面采取一系列务实举措。
中蒙俄经济走廊物理线路主要有两条:一是从华北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罗斯;二是从东北地区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和俄罗斯的赤塔等重要城市。当前海关落实中蒙俄经济走廊战略规划要求,需着力围绕口岸通关便利化、深化跨境海关执法合作等方面细化年度任务分工,在进一步深化中蒙俄经济走廊沿线海关互联互通国际合作,推进海、陆、空口岸全方位合作,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共同推进和完善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统一的国际货物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畅通全球货物陆、水、空、海联运通道,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与沿线国家海关一道致力于国际大通道建设。
3.重点——实体、平台、手段
“中蒙俄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的实施重点不应仅局限于现有的合作平台,还应积极开辟新的合作渠道。中蒙俄三国目前共同的合作平台有亚欧会议(ASEM)、亚洲合作对话(ACD)、世界海关组织(WCO)、亚洲互相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CICA)、世界贸易组织(WTO)。众多多边合作平台的建立,为深入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使得中蒙古经济走廊与其他三条经济走廊相比,具有更加成熟和稳定的协商对话渠道。
此外,中国应大力推进中蒙俄自由贸易区相关谈判工作。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关理论基础,结合中蒙俄三国间的显性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其贸易潜力和合作空间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建立相应自贸区的战略意义正在于此。通过减少贸易摩擦与贸易便利化措施在局部范围内的有效实施,三国间定会释放出强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四、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合作机制建设的政策建议
1.海关简政放权
各国海关在贸易便利化提升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中蒙俄三国的海关改革应着眼于:简政放权,给予企业通关更多自主权;相关进出口企业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口岸清关、转关、“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属地申报、属地放行”、一体化通关等任何一种通关方式;企业可按照经营单位注册地、货物进出境地(或直属海关集中报关点)自主选择接单现场,并据此确定报关单的申报口岸;允许代理报关企业“一地注册、多地报关”,允许区域外报关企业通过区域内分支机构在区域海关直接报关。
2.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贸易便利化政策的实施效果。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ETI指数中明确将运输基础设施及后期维护作为衡量便利化的重要方面。应加快“中蒙俄经济走廊”两条运输通道的建设进程,确保跨境物流通道的畅通;另外,应积极推进跨国港路通道建设,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将东北老工业地区改造成为先进物流基地,完善与蒙俄两国贸易品的对接工作。
3.金融领域创新
金融便利化是实现贸易便利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随着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可加入特别提款(SDR)权币种,其国际化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为此,要在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的前提下,大力推进外汇管理改革,提高中蒙俄经济合作中的跨境结算和跨境融资的便利化水平。一是要简化企业收汇和结汇手续,降低收结汇资金成本。二是进一步丰富金融产品、便于对冲汇率风险,允许银行为机构客户办理差额交割的远期结汇业务,满足企业既持有外币资产又防范汇率风险的需要。三是借助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重要国际金融资本合作形式,与蒙俄两国加强互联互通,应争取共同吸引更多的国际资金在三国范围内发展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张明
中蒙俄将开通新卡车通道系俄中最短路线
俄联邦运输部汽车运输局局长阿列克谢·德沃伊内赫近日表示,从俄罗斯经蒙古国到中国的一条新卡车货运通道,有望在今年12月正式获批。据悉,俄罗斯商人们期待尽快开通这一线路,届时中国南方的热带水果将北上西伯利亚,而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的丰富物产也将南下,蒙古国拥有向海发展的机遇,三国都能从中受益。
这条新的交通要道连接中国天津、北京、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和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全程约2200公里。如果通关顺利,全程最快用时4天,而铁路运输一般需要6—10天。
德沃伊内赫表示,该通道将成为俄中之间的最短路线,据初步估计,到2020年前通过这条新运输路线的货运量将增加17%-20%,未来有可能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这与中俄贸易总量平均增长率相符。他还透露,已经有俄罗斯企业,包括经过蒙古国向中国大批量供货的木材加工企业与瓶装水生产商,对用该路线运输产品产生了兴趣。
在众多交通运输方式中,跨境卡车运输因成本低、速度快,可装载的货物种类多,成为国际厂商最合适的选择。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俄罗斯受西方经济制裁,将出口重心东移,向中国大量出口农产品和半成品,如大豆、玉米、糖果制品、冰激凌、谷物、葵花籽油等,由于生鲜品保质期短,迫切需要更便捷的公路通道缩短运输时间。过去两年,中俄货物公路运输量大幅上升。俄罗斯交通部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中俄道路货物运输达到190万吨,已超过2015年全年公路运输货物总量。
俄罗斯一家公司卡车运输部负责人马克西姆·伊戈纳托夫表示,现在利用卡车向中国运送货物可以使用3条路线:一是经远东的布拉戈维申斯克,二是经外贝加尔边疆区,今年又开辟了经哈萨克斯坦的线路。由于复杂的通关程序,俄方司机目前主要使用第二条线路,进入中国满洲里。随着运输量增加,这一线路已满负荷运行,过境需要2天。因此,新的线路开辟对俄方来说是有益的。此外,根据新协议,将取消对俄罗斯货运司机进入中国境内的限制,俄方司机行驶至中国边境处,可不必换成中方司机继续驾驶。
目前中蒙俄三国口岸通关时间较长,还未建立一次性通关机制。中蒙俄三方正积极协商,提高通关效率。分析人士认为,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中蒙俄国际道路货运走廊将打通南北通道,使得沿线工商企业和民众深度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
(肖文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