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文化发展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2016-03-18张建民

港口经济 2016年10期
关键词:江苏一带一带一路

赵 鸣 张建民

(1.连云港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江苏连云港222006;2.连云港市社科联江苏连云港222006)

江苏文化发展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赵鸣1张建民2

(1.连云港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江苏连云港222006;2.连云港市社科联江苏连云港222006)

江苏处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交汇点上,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文化交流能力。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要进一步发挥江苏文化软实力优势,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快江苏文化“走出去,请进来”步伐。

“一带一路”;江苏文化;建设研究

近年来,江苏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适应外部市场能力明显增强。江苏省多次在沿线国家、城市举办江苏文化周,配合国家文化交流战略的实施,主动对接“丝绸之路文化之旅”、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东亚文化之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等国家层面的文化交流活动项目,积极参加文化部在荷兰、法国、比利时、葡萄牙、丹麦、斯里兰卡等地的活动。2016年是江苏省全面对接“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全省提出实施“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工程。提出要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江苏友城为切入点,以设在沿线国家的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为平台,推动海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江苏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文化交流能力,处于“一带一路”建设的交汇点上。在大力推进文化强省发展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围绕和强化“一路一带”区域文化交流,发挥江苏文化软实力优势,加快江苏文化“走出去,请进来”步伐,成为江苏文化发展的重点。

一、江苏文化发展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1.服务“一带一路”适宜项目需进一步梳理

文化“走出去、请进来”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江苏文化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切入“一带一路”建设这个主题,必须要有合适的切入项目作为载体才能实施。目前,江苏文化对接“一带一路”的工程中,主要设计了友城交往、春节活动、地方文化周等活动,大多活动是依托省、市、县区的文化事业单位来承担,显然达不到与市场对接的程度和广度。文化发展涉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也涉及到关联产业和行业,精准对接“一带一路”需要选择适合的对接项目,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简单的理论思考和空泛的说教都无法承载民心相通的功能和责任。

2.服务“一带一路”特色平台需进一步打造

在江苏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的平台业已产生,如中哈物流基地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政府间的对接平台;无锡红豆的柬埔寨西港特区、苏州张家港的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南通在印度尼西亚办的双马农工贸经济合作区、以及韩中盐城(大邱)产业园、连云港“一带一路”国际农业合作示范区等重点产业集聚平台(园区)进展顺利,发展步履稳健,势头强劲。而就文化而言,江苏还未曾有类似的海外重点发展平台,没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机构,政府服务“一带一路”文化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还未建设,文化企业到海外拓展市场;扩大交流还缺少可行的依托和有效的抓手。

3.服务“一带一路”运行机制需进一步锻造

文化“走出去、请进来”是一项需要长期积淀和打磨的事项。不论是做展示,还是从事活动,整体的综合能力和顺畅的机制是制胜的关键。江苏文化发展对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前期策划准备、时机选择、人员配置、国别划分、内容设计、语言保障等方面一直到后期具体实施、市场开发、效益预测分配等,需要精准而无误。在此过程中运行管理、机制运用、保障措施都有讲究。长期以来,江苏文化走出去主要依托行政组织、事业单位和国有公司,而对于民营企业和市场机制比较陌生,在体制制约、商业模式、市场机制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文化走出去的整体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新型的行业机制还需要进一步锻造和打磨。

二、江苏文化发展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对策

推进“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具有跨国家、跨文化、跨区域、跨民族、跨体制等诸多特点,传统国内通行的文化发展思路、交流方式、运行办法,在国际交流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需要在具体措施和办法方面重点研究。

1.主动谋划,做好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顶层设计

一是要在现有出台的江苏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加快制定江苏文化发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专题规划,谋划当前,着力长远,明晰江苏文化发展过程中融入“一带一路”具体目标、发展重点、主要方向、时序表和任务书,通过前瞻性的规划引领,带动对接“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程的整体推进。二是梳理和设立江苏文化对接“一带一路”项目库。开展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梳理江苏文化脉络和发展优势,充分发挥和动员社会力量,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个人参与,社会团体协力,建设切实可行可信的江苏文化走出去项目库,通过具体项目,实践江苏文化走出去的任务。三是加快完善与国家有关文化部门的对接机制。要主动对接国家文化管理部门,通过与国家文化、文物、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关联部门的对接和联系,把握国家“一带一路”文化建设走出去的思路和项目,精准设计江苏文化发展融入“一带一路”的具体步骤、方式和切入点和着力点,主动为国家承担“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任务,借助国家政策和阶梯走出去。

2.区别对待,深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情研究

一是要树立主动有为的大局意识。要善于为“一带一路”建设探路和谋划,特别是要强化地方政府推动文化走出去的意识,在主动有为中推动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出海。二是要发挥江苏研究机构和人才优势,开展有针对性的国情研究。要抓住江苏省、市哲学社会科学年度研究课题发布之际,强化研究的指导和引导功能,有针对性的逐步明晰重点国别、重点区域、重点文化行业、重点研究形态的内容,倡导开展推进江苏文化走出去的专题研究项目;要在重点区域、重点高校设立江苏文化走出去的研究基地,通过联合、委托、定点和协作方式,深化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鼓励江苏各界加盟“一带一路”建设研究;要充分发挥江苏人才汇聚的优势,适时召开专题的重点国家、重点区域、重点内容的研讨会,有针对性地谋划、探讨,为江苏政府部门决策和推动文化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保障。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研究。江苏文化发展对接“一带一路”建设,不能仅靠政府文化部门自身来完成,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实践,拓展研究工作的视野。要善于总结民间文化走出去的经验,提炼成为理论,指导政府工作;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善文化管理模式和形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善于联合和运用民间智库、民间社团、民营企业通力完成对接“一带一路”文化发展研究。

3.把握重点,提升“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综合能力

江苏文化对接“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和能力,提升对接的精准度和水平。一是要进一步夯实江苏文化走出去的基础。要在深化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阶段性成果,全面梳理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整理出一批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对接方向和内容的基础资料,挖掘地方现有文化资源,为精准设计和精准对接提供良好基础。二是加快实施江苏文化数字化工程。要加快对接国家互联网发展计划,进一步深入组织实施“互联网+江苏文化”、“互联网+江苏传播”、“互联网+江苏形象”的数字化工程,有效整合江苏文化历史资源和史料,规划实施江苏文化的数字化工程。四是要有计划地组织实施江苏精品文化项目翻译工程。精确表达江苏文化内容,共享文化成果,鼓励江苏文化企业和文化团体走出去。

4.明晰目标,推进江苏文化走出去、请进来的整体布局

江苏文化走出去、请进来是地方政府的需要和任务,需要整体谋划布局。一是要根据江苏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和国家整体布局,以自身特点和优势发挥作用。比如江苏与东亚地区交际密切,地缘优势明显,文化互补性强,可以以日韩等东亚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对接为重点,凸显特色,形成整体优势。二是要根据江苏经济对接“一带一路”的重点范围整体布局。江苏是经济大省,对外贸易和技术输出是强项。近年来,江苏着力打造国际运输大通道,江苏的苏州、南京、南通、徐州、连云港都有开行至中亚、欧洲的集装箱班列,苏南、苏中、苏北物流大通道实现了全覆盖。这就对地方文化走出去提出了新要求,互联互通走到哪里,文化相通就可以布局到哪里。三是要根据江苏文化走出去、请进来的重点内容整体布局。江苏文化资源多样,积淀深厚,但是,针对海外文化联通,需要有所选择。比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是江苏文化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海外最易接受的内容,也该重点给予关注和扶持,这样可以整合江苏各地的文化资源,加强整体优势。

5.主动有为,紧盯国家“一带一路”文化走出去项目

要想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地方政府需要统筹考量,综合平衡,紧盯国家具体战略布局和举措。一是要加快与中央关联部委的联系和对接。江苏省级、市级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地方政府部门要主动对接,建立与中央关联部门的“一带一路”建设访谈会、联席会机制,了解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布局与项目,做好与国家“一带一路”文化建设项目的对接。二是要服务国家在海外开展重大国事访问、展示活动和年度交流计划。江苏可以借助国家外交活动之机,特别是友好活动周、友好活动年、国际性展示活动等机遇,打造“精彩江苏”精品活动,凸显江苏文化魅力。三是服务和对接国家整体文化走出去。要加快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在综合国内各类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善于挖掘和整合江苏区域内的海丝申遗方面的文化资源,强化江苏符号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分量,既能凸显江苏特色,又能肩负起国家责任。

6.突出创新,开辟江苏“十三五”文化走出去新通道

江苏文化发展要想对接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践,创新最为重要。一是要探索江苏文化对接“一带一路”的新机制。要逐步探索地方文化走出去的社会化机制,探索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文化企业、事业单位协同走出去发展的文化新机制,采用项目合作、招标投标、股份合作、补贴补助等多种形式,整合社会文化人才和文化资源,鼓励社会团体、文化单位、文化企业和个人承担文化走出去的任务。二是拓展江苏文化对接“一带一路”的新空间。要抓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地方节庆、民俗活动、民间习俗等节点事项,拓展我们文化走出去的时间空间和内容空间。三是开辟江苏文化对接“一带一路”的新渠道。实践“一带一路”建设任务,做好民心相通工作,不能仅仅依靠文化本身,而是要运用新形态,拓展新渠道,开启江苏文化发展的新天地。如创意农业、创意文化、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新渠道,适应并善于用世界语言诠释中国故事等新形式。

三、江苏文化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保障措施

1.政策保障

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制定适宜的方针政策,强化对于参与“一带一路”文化建设的企业、单位和个人的引导作用。二是梳理现有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科技企业、服务贸易、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政策,强化对于江苏文化走出去政策执行力度。三是用好扶持文化走出去的外事政策。进一步扩展文化企业和个人走出去的范围、数量,鼓励江苏文化企业人员走出去、请进来,深化文化企业走出去的社会化程度,通过社会运作机制增强文化走出去的能力。

2.服务保障

一是深化文化项目类走出去项目的审批改革。取消或减少文化走出去项目的审批环节,鼓励各类所有制的企业、单位,特别是民营企业和个人承担文化走出去的任务。二是改革和施行文化产品大通关政策。要主动对接上海自贸试验区和海关大通关政策,深化文化产品进出口岸政策改革和检查制度改革,除了文物以外,实行文化产品与经济类产品同等政策待遇。三是搭建文化产品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深化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改革政府文化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的模式和形态,为企业提供国际文化交流信息、文化市场行情和文化消费趋势、研究成果等,提供政府扶持的文化走出去项目和文化政策、资金保障等信息。

3.资金保障

一是增强资金保障力度。要采取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的形式,每年核准部分文化产业引导资金用于扶持“一带一路”走出去项目,有针对性地定向扶持“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二是改进原有公共文化走出去扶持资金的保障形式。采取“民营公助”、项目扶持、专题补贴等多种形态,鼓励和弥补民营企业和个人走出去,并有计划地弥补这些企业和个人的资金不足。三是改革现行的文化交流项目施行方式。要在文化走出去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招标投标机制,允许江苏文化企业、社会团体甚至个人承担文化走出去的项目和任务,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一带一路”文化建设项目,并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逐步改变公益文化资金包揽文化走出去项目的困局。

4.人才保障

一是要进一步引进特殊外语人才。要依据江苏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工作需要和重点国别,适度引进一批重点区域的外语人才,特别是小语种的一专多能的外语人才,为今后文化走出去做好铺垫。二是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文化经济管理人才。推进江苏文化对接“一带一路”建设是鼓励和引导江苏文化融入世界文化市场和发展的大格局中,要学会到世界舞台上去展示江苏,离开了国际化的视野和运作能力是不行的。江苏文化部门的现有人才中,懂一项或多项文化专业的人才多,懂市场经济运行和管理的人才少;研究性人才多,实践性人才少;适应国内文化运营的人才多,适应国外文化运行的人才少。因此,需要特别改善和提升。三是加强对于现有文化人才的国际化培训。要善于利用现有的文化人才,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开办专题培训班,拓展传统人才的管理视野,提升他们的管理能力,到世界舞台上去展示才华。

[1]赵鸣,张建民,蒋红奇.江苏建设“一带一路”发展平台策略研究[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3).

[2]张建民,赵鸣.江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思路与对策[J].港口经济,2015(3).

[3]赵鸣,刘增涛,张建民.旅游产业如何对接“一带一路”[J].群众,2016(3).

责任编辑:张明

2016年度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重点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6ZD01)。

猜你喜欢

江苏一带一带一路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江苏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