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艺术性探微
2016-03-18李永
李 永
(1.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艺术性探微
李 永
(1.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2.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要注重艺术性,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感化式传播;在传播中既注重“水滴石穿”的坚持,同时又能“适可而止”,做到在坚持与适度之间的辩证平衡;注重与人民群众的互动,实现传受双向有效结合的交互式传播。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艺术性
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是一门艺术。思想政治教育要想产生影响力,既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取决于其传播的能力。因此,必须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善于利用各种有效途径传播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做到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传播能够与时俱进,善于利用最新的传播媒介,并以人们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注重传播的艺术性,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感化式传播。在传播中既注重“水滴石穿”的坚持,同时又能“适可而止”,防止过犹不及,做到在坚持与适度之间的辩证平衡。同时,要改变传统的单向度的说教式传播,注重与人民群众的互动,实现传受双向有效结合的交互式传播。
一、润物细无声的感化式传播
求真务实是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显著特征,是对时代形势与社会实践发展需要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需求的深刻理解与把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的传播模式。习近平在实践中注重人文关怀,体察民情,尊重群众利益,通过细微的举动拉近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自觉接受党的教育理念。例如,2012年12月,新华社刊发了一组习近平在福建骑车带女儿玩、陪母亲散步、给敬老院老人做饭的照片;2013年5月21日,习近平在芦山地震灾区考察时,亲吻安抚受灾小男孩;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在河南兰考县考察时,同当地村民们亲切交谈,并在村民家门口吃花生。习近平这一系列的举动,赢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平民化的总书记形象深入人心。任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最终落实到“人”,而人就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体,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触动到人的感性一面,才能真正发挥其效果。习近平通过他的实际行动感化了人心,让人民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让人民在社会生活细节体验中形成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与内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感化式传播的目的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要进行感化式教育。“要润物细无声,运用各类文化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高质量高水平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1]通过感化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生活,实现由“灌输”向“润化”转化,避免疾风暴雨式的传播,从而不会引起人的逆反心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意境与效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要“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意‘润物’,无意讨‘好’与强迫;如果有意讨‘好’或强迫,它就会在白天来、造一些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唯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才会静悄悄的来”,[2]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启迪和精神感染。
二、水滴石穿与适可而止相结合的辩证式传播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既要重视量的积累,又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没有量的积累,就不足以促成事物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做事情要有一种水滴石穿的精神。同时,也要坚持适度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既要发挥水滴石穿的精神,又要坚持适可而止的态度,做到两者兼具的辩证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奠定思想基础,从而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对“人”的培养,而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因此,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必须要有一种水滴石穿的精神,要坚持不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
同时,适可而止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尤其在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内容上,一定要坚持适度的原则,社会形势不断发生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必须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也不能一直停留在“炒冷饭”的层面上,而要紧跟时代步伐,推陈出新,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时,要及时更新。对于一般性的教育内容,要做到见好就收,当一定时期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之后,其传播就要做到适可而止。在传播中,应坚持水滴石穿的精神与适可而止的原则,“适可而止是在水滴石穿前提下的适可而止,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就某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宣传不要太滥,适可而止说到底恰恰是为了确保水滴石穿更具生命力”。[3]水滴石穿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状态,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最终目的而言,我们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保持一种水滴石穿的精神,才能最终达到目的,进而实现人的协调和全面发展,才能与时俱进地牢牢把握住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灵魂和本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而坚持适可而止的原则是针对具体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不能过度,过度往往会引起受众的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过程中,既要具有水滴石穿的精神,又要坚持适可而止的原则,要将两者结合,进行辩证式传播。
三、传受合一的交互式传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广泛,速度迅速。尤其是微信、微博等微媒体的运用,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便捷,人们交流的方式、媒介、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他们能够从网络快速了解大量前沿的信息。“每个受众都是‘自媒体’,都有权利和机会去制造话语和传播话语,从而从单纯的接受者转变成为‘传受合一’的综合体。”[4]传统的单向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方式已明显无法适应微媒体传播时代的变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权受到微媒体的挑战。因此,新时期下,习近平主张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要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传播载体,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不断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5]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中与受教育者的互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交互式网站,让广大网民都参与进来,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传受结合的交互式传播。
通过网络微媒体实现交互式传播,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要本着一种平等的态度与受众者进行交流,传播者与受众者的人际关系是对等的,在微媒体时代下,双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都是主体,双方是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与沟通。微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传递信息给受教育者,希望或要求受教育者相信、接受并采纳同一态度,通过传播共同享有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它是建立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交换基础上的观念信息与情感意识的交流过程”。[6]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善于倾听受教育者的反馈,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对他们所存在的疑虑要及时进行疏导和化解,从受教育者所关心的问题出发,把握他们的多元化需求,运用流行的微媒体形式表达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避免假、大、空式的语言,进一步提升传播话语的立体感,从而增强受教育者对传播内容的接受度。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结合微媒体自身特点,善于收集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微资源。包括“体现社会正能量的人物和事件,专家学者、社会名流、网络名人的理性观点和智慧言论,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资讯、图片、视频、音频、文献材料等”。[4]
思想政治教育实行传受合一的交互式传播,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得到更大范围传播。但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这种交互式的传播,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更大的自主性,社会对其的制约机制削弱,网络舆论的安全性与真实性问题对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习近平强调“要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加强网络新技术新应用的管理,确保互联网的可管可控”。[5]当前互联网已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重中之重,要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改进创新网上宣传,形成网上正面舆论强势。要坚持“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的准则与“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净化网络环境,使得我们的网络空间清朗起来。[5]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者要主动上网、用网,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理论功底感化受众者。同时,在与受众的互动中,传播者要有意识地让有才干的受众积极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最大程度地积极发挥受众的主观能动性。对于网上一些不良言论,要加强引导,必要时深入开展网上舆论斗争,严密防范和抑制网上攻击和渗透行为,分析网上斗争的特点和规律,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组织力量对错误思想观点进行批驳,牢牢掌握网络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5]
[1]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人[N].人民日报,2014-02-26.
[2]刘红凛.信息化时代的理想信念问题及建构方略[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3):54-59.
[3]黄伟明.思想政治教育优化传播初探[J].理论探讨,2004(5):82-84.
[4]黄静婧.微传播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塑[J].教育评论,2015(6):8-10.
[5]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05.
[6]李梁.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及其模式[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78-82.
(责任编辑 文双全)
On the Artistic Natur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 Yong
(1. School of Marxism,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8, Jiangsu, China;2.Hohai University Wentian College,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ts artistic nature, carrying out probation propagation in a silent way. In the dissemination, both insistence and property are important to achieve a balance, paying attention to interaction with people and achieving a two-way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semination; artistic nature
2016-05-15
李 永(1980-),男,河南漯河人,河海大学文天学院讲师,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
G641
A
1671-9247(2016)06-01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