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2016-03-18

关键词:马鞍山英语专业跨文化

王 嫄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师教育系,安徽 马鞍山 243041)



大学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王 嫄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教师教育系,安徽 马鞍山 243041)

目前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英语专业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上存在着培养方案不明晰、课程设置较单一、师生重视程度不高等问题。应从基础、提升及应用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分层培养

“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是以服务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创业为目标,以传承技术技能,提高师生解决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着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英语专业必须着力培养适应文化走出去的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

一、 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综述

交际是人类在相互交往中使用符号创造意义和反射意义的动态、系统过程。在非母语如英语语言的交际过程中,交际与文化密切联系,实际上就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交际,包括知识、经验、信仰、价值观、态度等一系列跨越不同文化的沉积物。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的、多维度的概念,包括了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跨文化能力。[1]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把英语语言学习者培养成跨文化语者,提高语者的跨文化意识,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教授外国的文化知识,也不是只培养学习者在外国文化中得体的言谈和行为举止,而是通过对不同文化特有的历史、文学、艺术、习俗、观点、社团和成员的深刻理解和同情感,包括对重大事件的分析、文化模拟等,培养学习者获取理解文化的个体性和普遍性的综合能力。[2]高校外语专业中的跨文化培养是“一项由学校通过培养目标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材料选择,通过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设计,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等途径进行的关于个人世界观、价值观、身份认同、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活动。”[3]Nieto & Booth提出,教师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培养的过程是个系统可持续的过程,需要在现有水平上进行整合从而构建更为有效、更加实际的培养模式,以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情况分析

1.培养方案。目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都有这样一条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广的人文与科技知识和扎实的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其中提到了“文化”,但并没有指出是培养本国的文化还是外国的文化,或者是母语国家和英语语言国家的文化都会涉及。说明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文化这个词被笼统地使用,目标大多指明了培养的是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运用。这是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常常被忽视的文化能力培养的真正内涵。在英语专业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中,学生要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知识。

2.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方面,高校英语专业一般会在高年级开设“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其他有关文化的课程如“英语国家文化概述”、“英美文学”等分别分布在大学低年级阶段。从课程设置来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基本单一依靠一至两门的专业课,教材选择没有能够权衡各种跨文化交际教材的优劣,缺乏在比较中遴选适合本校学情的优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的观念。

3.教师情况。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起着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目前高校,教师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敏感度欠缺,教师更多教授课程书本上的知识,对于文化知识的传授照搬照抄,自身没有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认为英语专业只要提高英语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能够翻译长句、运用简单的交际口语即可,严重缺少跨文化交际意识。有些教师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理解比较模糊,认为只要学一些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知识即可,在认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内涵和实践运用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5]

4.学生情况。首先,学生对于英语国家文化缺少移情,文化在英语语言学习中经常是最不受重视的一个方面,更不用说跨文化的知识。由于对本国本民族文化概念的模糊,导致学习英语语言时起了连带效应,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漠然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培养的一大难点。其次,学生受课程方案的限制,所学的有关文化方面的课程屈指可数,难以“浸润”在跨文化的氛围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更无从谈起了。再次,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在大学阶段,本专业国家性考试内容缺少文化内容考查,因此,学生也就不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和提高了。

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在现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问题突出,不适应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英语专业所应具备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要求,亟待提出新的培养框架。

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框架

大学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可以采用分层培养方式构建培养框架。根据大学学制,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进行由浅入深,分层次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

(一)第一层次培养

一年级阶段,设置英美文化、英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学课和中国文化课程,培养学生对两种或者几种文化解释、关联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客观地对待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在文化差异中适应,同时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文化层面为抓手,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供知识和技能的保障。在此阶段,教师的作用是作为文化知识学习的指引者,激发学生的文化热情,促进学生对自身文化身份的理解和认识,使得学生乐于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设计方面注重文化的趣味性和不同国家文化的对比性,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文化元素。第一年学习结束前可以举办跨文化交际能力展示会或者研讨会,学生相互探讨在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心得体会,互通有无。

(二)第二层次培养

二年级阶段,重点在于能力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因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提升的过程必然是一条艰辛的道路。要以坚实的文化知识为基础,本阶段可以采用外籍教师和海归教师教学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得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情景交流。外籍教师方面可以以英语语言国家为主要选择方向,来自不同国家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国家的文化,同时也能使学生通过移情外籍教师从而移情到跨文化交际上,达到意识重视,行动明确,能力不断提升的效果。另外本阶段应大量增加学生的英语阅读,通过阅读不同的原版著作或者杂志刊物,从文字中体会跨文化交际,从不同形式和内容的阅读中感受多元文化,增加文化积累,拓宽国际视野。单一的课堂上配套的跨文化交际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需要,教师应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拓展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化,从而为培养本阶段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三)第三层次培养

三年级阶段,主要是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时期,学生经过前两年跨文化交际能力夯实的基础沉淀和提升,在实习实训中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可以为学生创造实践锻炼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平台。[6]如商务英语方向学生可以去外资或者合资企业实习考察,会展英语方向学生可以参加国际性商务大会、外贸交易会、国际赛事和国际文化节等活动,旅游英语方向学生则可通过为外国友人做导游来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酒店管理英语方向学生可以以酒店为实践平台,在实习酒店管理的同时锻炼和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空乘英语则是以国际航空公司为实践平台,在飞机上通过为外籍乘客提供服务,得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锻炼。

四、结语

作为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文化的培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英语专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英语专业学生既要重视英语语言的学习,也要提升自己对于多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的目标,也是英语教育工作者的任务。

[1]Byram, M.TeachingandAssessing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Competence[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 Ltd., 1997:73.

[2]Moran, P. R.TeachingCulture:PerspectivesinPractice[M]. Boston: Heinle & Heinle, 2001:10-16.

[3]张红玲. 以跨文化教育为导向的外语教学: 历史、现状与未来[J]. 外语界, 2012(2): 2-7.

[4]Nieto, C. & Booth, M. Cultural Competence: Its Influence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J].JournalofStudiesinInternationalEducation, 2010 (4): 56-58.

[5]韩晓蕙. 高校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与思考——以高校英语教师为考察维度[J]. 外语学刊, 2014(3): 106-110.

[6]李智. 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构与培养[J]. 江苏高教,2014 (5):112-113.

(责任编辑 文双全)

A Study on Cultivat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College English Majors

WANG Yuan

(Depart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Ma’anshan Teacher’s Collage, Ma’anshan 243041, Anhui, China)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uch as the lack of clarity in the training program, singl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he lack of attention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We should cultivate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f English majors from basis, improvement and application.

English maj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level training

2016-05-05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科研课题: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英语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2016xjkyxm05);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英语教育省级教学团队(2014jxtd051);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马鞍山师专商务英语骨干专业建设;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定向初中起点全科型小学专科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6xjzjjh01);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质量工程项目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商务英语人才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016xjsjjd01)

王 嫄(1981- ),女,江苏无锡人,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讲师,硕士。

H319.1

A

1671-9247(2016)06-0073-02

猜你喜欢

马鞍山英语专业跨文化
马鞍山郑蒲港新区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成自泸高速马鞍山隧道机电工程维护浅析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诗城”马鞍山 魅力黄梅戏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马鞍山村巨变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