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下的《背影》英译本翻译质量评估

2016-03-18唐文鑫

关键词:豪斯背影语篇

唐文鑫

(南京工业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豪斯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下的《背影》英译本翻译质量评估

唐文鑫

(南京工业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江苏 南京 211800)

豪斯认为翻译质量评估的关键是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即从原语向目的语转换时要保持语义、语用及语篇“意义”的不变。根据豪斯的评估模式分析,《背影》张培基英译本是显性翻译,含有少量的显性错误和隐性错误,这些错误文本的主要功能影响很小。总体来说,原文和译文相符程度高,译文的质量高。

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背影》

翻译批评研究,尤其是对翻译质量评估研究,对翻译学的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和切实的实际意义。[1]由于研究者认知水平和切入视角的区别,对于翻译本质的思考可谓见仁见智。[2]由于不同的翻译理论包含不同的翻译方法和标准,因此翻译评估方法也各异。本文从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拟用House的评估模式对《背影》英译本进行质量评估,其目的在于在探讨该模式在翻译评估实践中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尝试发现该模式在评估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法。

一、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关于翻译质量评估研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Reiss,House和Williams。Reiss通过强调用词的等级和译文各等级的句法拓宽了翻译评估的研究领域,这使翻译质量评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Reiss提出了语篇类型原则,该原则指出了翻译质量的评估主要是对有关语篇类型的对应评估。然而,Reiss没有考虑到非语言因素,比如文化和社会的语境,因而,她没有提出一个系统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直到朱莉安·豪斯根据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语篇分析和语用理论提出她自己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之后,翻译质量评估才被当做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豪斯不仅对语篇进行语言分析,他也注意到社会因素会影响译文。除此之外,他打破了翻译对等理论的思维障碍,他认为功能和语用对等是翻译质量评估标准的核心。他提出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评估模式,豪斯认为对比分析译文与原文应从语式、语场、语旨和体裁四个方面来进行,同时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角度分别对原文和译文进行研究分析,以此来判断原文和译文是否功能对等。如若偏差较小,就会被认为翻译质量高。简而言之,豪斯的模式既是宏观的也是微观的,不仅是定性的而且也是定量的,但仍存在一些缺陷,例如,豪斯模型中的参数有重复且抽样过于随意。即便如此,豪斯的模式也是第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式。Williams根据论证理论提出了一种完全新的翻译质量评估的观点,除了新的观点,Williams的模式还有一个创新,那就是他为翻译质量评价定义了最小评价标准,与此同时,他的模式不仅可以运用在整个语篇,同样也适用语篇的某一部分。Williams的模式也依然存在一些缺点,如参数设置的任意性。

我国关于翻译质量的研究由来已久,翻译标准研究更是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关于翻译质量评估的研究大多数都是基于西方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来的。严复、辜正坤、许渊冲、郑海凌等被认为是以定性分析来对译文进行翻译质量评价的代表人物。严复根据自身在翻译实践中的总结概括,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这一标准开创了翻译标准研究的先河。辜正坤的“多元互补论”主张应该用多个标准评估译文的质量,他将自己的翻译标准系统总结为“绝对标准→最高理想标准→具体标准(分类标准)”。[3]上个世纪80年代,许渊冲提出的“三美说”指出中国诗词的翻译要传达出原文的“意美、音美、形美”。2000年,许渊冲发表的《新世纪的新译论》中又进一步的提出了“三之”、“三化”理论,前者侧重的是翻译效果,后者则侧重翻译策略。[4]“三美”翻译标准涵盖了诗歌语言中的音、形、意三个方面,运用此标准对诗歌翻译及评价进行指导能使诗歌的译文质量有很强的说服力,但又因其只适用于诗歌翻译,因此导致了该标准在实际运用范围的局限性。郑海凌则提出“和谐说”即以“不隔”作为“和谐”。他表示质量好的译文应该与原文是“和而不同”的。[5]以定量为准则来指导译文的翻译质量评价的代表方法有:范守义根据模糊数学的概念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价模式,用模糊聚类分析法来对译文进行定量分析。司显柱根据对国内外翻译质量评估发展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

(二)豪斯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概述

要对译文的质量进行评估,首先需弄清楚什么是翻译。豪斯认为翻译质量评估的关键是对翻译本质的认识,即从原语向目的语转换时要保持语义、语用及语篇“意义”的不变。从译文能否在这三个层面上与原文意义保持对等来评判译文质量。这也是基于韩礼德话语分析理论中的语言的三大元功能的理论。基于此,豪斯从情境语境的角度出发,针对语言使用者和语言使用两个层面,以及社会阶层、所处地域、所处时代、语言媒介、社会职能、介入程度、话题范畴、社会态度等八个层面对原文译文进行比较。

之后随着翻译理论的不断发展,原模式呈现出的局限性,在参数设置和术语使用两个方面日益凸显出来。修订后的翻译质量评价模式不仅基于韩礼德的语域分析框架,并且在每个变量的参数设置上都有所修改。修订模式包含单个文本功能、体裁、语域和文本四个部分。豪斯根据韩礼德的语场、语旨和语式等语域三要素,同时将原有八个层面的情景维度归整至三要素之中。

豪斯还将“体裁”纳入了修订模式,这就超越了语言/语篇和语域所属的“微观语境”语言层面,而用“宏观语境”分析译文,更加合理化进行原文和译文质量分析评估。与此同时,豪斯提出了翻译类型学,将翻译分为显性翻译和隐形翻译。另外,文本类型的选择决定了文本的功能是否对等。豪斯基于此提出显性和隐性翻译的翻译类型学概念。“明显地”翻译即为显性翻译,原文在明显翻译中通常与源语言的社会及其文化息息相关,如语言和文学文本。相反,隐形翻译是指译文在译语文化中享有和原文在源语文化中一样的地位。在隐形翻译中,源语不一定是与源语言的文化紧密相关的,且它不是专门写给一些特定的源语读者,如科学和商业文本。

综上所述,豪斯的模式包括以下四步:1.分析原文的语域和体裁,得出关于文本功能的框架,通过词汇、句法、文体三个层面对体裁进行分析;2.用同样的方法分析译文,得出另一个框架;3.比较原文和译文的文本功能框架;4.陈述总结翻译质量。

二、《背影》张培基译本的翻译质量评估

(一)原文分析

1.原文语场。语场指的是原文中的社会行为和主题内容,即社会活动的本质。散文《背影》语言简洁质朴、文白夹杂。通过描述父亲在火车站送别儿子的场景,反映出父亲对儿子体贴入微的爱意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文章写于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期间,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劳动人民生活艰辛,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父亲”先丢了官职,而后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最后到老境况“颓唐”,以上均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环境下知识分子毫无地位,谋事困难,境遇凄惨的局面,如同文章所表现出的灰暗基调。在这一背景下,父亲遭遇的辛酸与悲凉情绪和他对儿子的爱相互融汇,饱含了在厄运面前挣扎的心酸和对人情淡薄的社会风气的无奈。这种无声的反抗,更加能引起读者们强烈的共鸣。

2.原文语旨。语旨指原文参与者的相互关系,包括作者社会角色、社会地位和社会态度。首先,作者的社会地位。这篇散文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处于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年代,人民生活日渐贫困,社会黑暗,广大劳动人民毫无社会地位和权利。

“我”和父亲是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由于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父亲外出谋事,他目睹了家庭的败落和社会的萧条,不禁为之悲伤。父亲常年在外奔波劳累而作者在北京读书,日常交流渐少。长期的分别也增进了两人彼此之间的关爱和牵挂。文章通过回忆八年前父亲在火车站送别作者时的场景,来传达父子之间最真挚的爱意。

3.原文语式。语式指文章语言的表达媒介和参与程度。《背影》的语言媒介是书面语为主,同时夹杂着记叙的口语和内心的旁白,文章所表现的参与程度较低。

4.原文体裁。《背影》的题材为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抓住了人物形象的“背影”来命题立意,通过叙事来抒发父子深情。“背影”在文中出现四次,每次出现的情况不同,但是贯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作者通过交代了特定的家境、心境和父子之间的相互关爱,通过对“背影”的集中描述,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使得全文感情更加真挚动人。

(二)比较分析原文译文

纵观朱自清先生的原文和张培基版的译文,在语场层面,用词恰当,清楚交代了文中的故事背景。但在用词上仍存在几处不匹配的错误。原文译文不匹配的错误虽对概念功能有一些影响,但文本的主要功能并未受影响。例如,在语旨层面,原文中人物的历史地位、社会角色关系以及社会态度等层面上与原文相比并没有改变,但是因为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仍有极少数不匹配现象也不可避免。译文与原文在语式层面,即语言媒介和参与方面,也并没有明显变化。以下将举例论证原、译文的每个维度中的不匹配之处。

1.语场

例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6]47

“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 In the winter of more than two years ago, grandma died and father lost his job. I left Beijing for Xuzhou to join father in hastening home to attend grandma’s funeral.”[6]50

“hastening”“加速、急忙”一词运用恰当,描述了作者和父亲回家奔丧的迫切心情。

例2:“我看见他逮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6]48

“I watched him hobble towards the railway track in his black skullcap, black cloth mandarin jacket and dark blue cotton-padded cloth long gown. He had little trouble climbing down the railway track, but......”[6]51

原文中的“蹒跚”一词描写出父亲步履的踉跄和艰难,译文中用“hobble”来传达步履蹒跚的场景,较为准确恰当,还原了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但是“慢慢探身下去”这个动作译文中并没有译出来,没有表达出父亲年纪大了行动有些不方便,需要慢慢探身下去的动作,这个意义的缺失在表现“我”对于父亲执意要去买橘子而又行动艰难的感动之情就有所欠缺。

2. 语旨

例3:“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的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6]47

“Between grandma’s funeral and father’s unemployment, our family was then in reduced circumstances. After the funeral was over, father was to go to Nanjing to look for a job and I was to return to Beijing to study, so we started out together.”[6]50

原文中“家中光景很是惨淡”张培基译本翻译成in reduced circumstances,这样的意译精准表达了作者家境日益败落。

3.语式

例4: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6]47

I repeatedly tried to talk him out of it, but he only said, Never mind! It won’t do to trust guys like those hotel boys![6]50

此处为父子两日常的交谈,译者采用了意译的方法,“不必去”译为“out of it”,这里译法较为口语化,作者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不想这点小事还麻烦父亲亲自送,从侧面也可以看出作者心疼父亲,不舍得父亲为自己如此操劳。但此处的译法过于口语和随意,作者的用意及情感没有恰当表达。原文“他们去不好”的含义即为父亲并不相信服务员。此处译文将原文中隐含的意思明确的表达出来了。

例5:“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6]48

I sniggered at father for being so impractical, for it was utterly useless to entrust me to those attendants, who cared for nothing but money. Besides, it was certainly no problem for a person of my age to look after himself. Oh, when I come to think of it, I can see how smarty I was in those days![6]51

“迂”这个字在文中指言行或见解陈旧不合时宜,译者用“ so impractical”来表达作者觉得对于父亲让服务员照应我的想法太不合时宜,不切实际,翻译简洁准确。最后一句“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是反语,是作者回忆起当时自己对父亲行为的不理解觉得很幼稚,可笑。“smarty”原意为自作聪明的人,用这个词恰当准确且整句话为感叹句更加能起强调作用,表达出作者对自己当时想法的后悔。

例6:“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6]49

“After I arrived in Beijing, he wrote me a letter, in which he says, ‘I’m all right except for a severe pain in my arm. I even have trouble using chopsticks or writing brushes. Perhaps it won’t be long now before I depart this life.’”[6]52

“大去之期不远矣”是父亲觉得自己身体状况不好,自我感觉已到风烛残年之际。这是一种委婉的表达方法,使读者体会到父亲饱尝人生痛苦与目睹世态炎凉的心酸。译文译成“ it won’t be long now before I depart this life.”根据原文意思直译而来,虽然用词简单,但意思表达准确,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父亲的心酸与无奈。

4.体裁

张培基的译文在体裁上与原文相比并未发生改变,仍旧符合短篇散文的特点。张培基在翻译时采用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法,用词简洁,通俗易懂,表意准确,和原文的风格大体相似。通过白描叙事,不做任何的修饰和渲染,日常的送别场景体现了一对慈父孝子之间的相怜相爱,是一篇感情真挚动人的散文。

(三)文本类型归类

此篇译文的语言风格很大程度上都与原文风格一致,在表达情感与社会文化方面也与源语息息相关,因此根据豪斯翻译类型学的分类,张培基版译文可以归类为显性翻译。译者在显性翻译的译文中绝大多数地方保持与原作者的情感、思想和原文文体的一致,即“显性翻译追求与原文功能完整保持一致且译文需似译语文化的原作品一样。”[7]但为了避免译文翻译类型的绝对化,译文中也有几处运用了隐形翻译。例如,“黑布大马褂”译为“black cloth mandarin”,“深青布棉袍”译成“dark blue cotton-padded cloth long gown”。译者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大马褂”和“深青”的意思,运用了解释翻译,同样的这种译法就称之为“文化过滤”。以此来让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的含义。

(四)译文质量评价

张培基的译文在人际和概念功能层面与原文基本保持一致。由于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而导致少许不匹配现象也是合理的,译文总体上与源语保持对应。运用豪斯的翻译评价模式对朱自清散文《背影》张培基译本进行翻译质量评价是具有可操作性的。由此我们发现:译文在语场、语旨、语式和体裁等各方面都和原文有着良好的对应,完整体现出原文的语言风格、文体、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展现了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在翻译方面的造诣,验证了该模式在分析译语质量上的可行性。但是运用豪斯的模式对《背影》张培基英译本进行分析评估而评判该模式的可行性是远远不够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豪斯的模式具有深厚科学的理论基础,并能将语言分析与实际翻译条件相结合,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本文运用该模式从语场、语旨、语式和体裁等几个方面分析评估《背影》张培基英译版的翻译质量,得出以下结论:译文重现了原文的文体风格,与原文一样用词朴实真挚。其次,通过具体的分析,证实了该模式在翻译质量评估中的科学性,文本分析的范畴全面,说服力较强,在英汉翻译质量评估的实践研究中是可行的。

[1]辜正坤.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第一章节录 [J]. 北京社会科学, 1989 (1): 70-78.

[2]House, J.TranslationQualityAssessment:AModelRevisited[M]. Germany: Gunter Narr Verlag Tubingen, 1997: 31.

[3]武光军. 当代中西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进展、元评估及发展方向[J]. 外语研究, 2007 (4): 73-79.

[4]许渊冲. 新世纪的新译论 [J]. 中国翻译, 2000 (3): 2-6.

[5]郑海凌. 翻译标准新说: 和谐说 [J]. 中国翻译, 1999 (4): 2-6.

[6]张培基. 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7]张美芳. 从语篇分析的角度看翻译中的对等 [J]. 现代外语, 2001 (1): 78-84.

(责任编辑 文双全)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TheSightofFather’sBackin House’s TQA Model

TANG Wen-xin

(Nan Jing Tech University,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Nan Jing 211800, Jiang Su,China)

House holds that the key to the assessment of translation quality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translation, that is, to keep the semantic, pragmatic and textual meaning unchanged from the source language to the target language. According to House’s assessment model, Zhang Peiji’s English version ofTheSightofFather’sBackis a explicit translation, containing a small amount of explicit errors and implicit error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se errors’s main functions are very small. Generally speaking, the target translation conforms to the source text in a high degree and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is high.

House; transl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model;TheSightofFather’sBack

2016-06-30

唐文鑫(1991-),女,安徽马鞍山人,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H315.9

A

1671-9247(2016)06-0070-03

猜你喜欢

豪斯背影语篇
两个背影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你给我留下了背影
背影
达尔豪斯《十九世纪音乐》里的乐类书写
罗克韦尔自动化与恩德斯豪斯公司在上海成立联合过程培训基地
山里的背影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