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
2016-03-17石洪文
石洪文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治疗, 实验组使用胺碘酮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43%)高于对照组(71.43%);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低于实验组(2.86%),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 临床治疗有效率高, 不良反应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不良反应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受持久性、严重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患者出现部分心肌坏死, 是冠心病的主要类型之一, 多发作于中老年人群。临床诊疗中发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并发心律失常。从现阶段的临床资料水平来看,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和病理学研究都较为复杂, 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 不但会影响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 也在无形中提高了患者的死亡率。本院在临床诊疗工作中, 以常规治疗方案效果不佳, 血压、心率相对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给予患者胺碘酮治疗, 并分析胺碘酮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本次临床研究分析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对照实验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5例。实验组中, 男18例, 女17例;年龄38~79岁, 平均年龄(53.25±8.58)岁。其中前壁心肌梗死7例;后壁心肌梗死9例;侧壁心肌梗死11例;下壁心肌梗死5例;合并心肌梗死3例。对照组中, 男18例, 女17例;年龄39~80岁, 平均年龄(53.22±8.93)岁。其中, 前壁心肌梗死6例;后壁心肌梗死9例;侧壁心肌梗死11例;下壁心肌梗死4例;合并心肌梗死5例。两组患者例数、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 在此基础上, 对照组使用利多卡因, 实验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 具体的给药方式如下。
1. 2. 1 对照组 静脉滴注利多卡因。首次给药剂量为1~1.5 mg/kg, 后续的维持量为1~4 mg/min。患者在用药24 h后, 利多卡因的给药剂量固定为1~2 mg/min, 连续给药5 d[1]。
1. 2. 2 实验组 静脉滴注胺碘酮。首次给药的负荷量为15 min内滴注完150 mg, 维持量控制在0.5 mg/min, 连续给药5 d[2]。
1. 3 疗效判定标准[3] 本次研究分析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室性早搏减少>90%, 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室性早搏减少>60%, 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无效:不具备上述条件。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 对照组为71.43%。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不良反应 实验组中, 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率为2.86%;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是内科诊疗一种十分严重的临床病症, 具有病情发作快、病情发展不受控制、死亡率高的特点,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急性心肌梗死会引发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脏功能衰竭等严重的并发症, 临床猝死率较高。患者在发作急性心肌梗死之后, 如果不能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 极易导致严重并发症, 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案, 也是临床工作中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利多卡因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 虽然能够有效缓解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 但缺点在于时间短、整体疗效性差, 不能有效降低该病的死亡率[4]。胺碘酮能够有效抑制心房和心肌传导纤维的钠离子内流, 降低窦房结自律性, 调节新陈代谢, 有效减少对磷脂的损害, 保护细胞膜和细胞结构[5]。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 修复受损细胞, 降低患者的死亡率[6-8]。
本次临床研究分析中, 使用利多卡因的对照组患者,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使用胺碘酮治疗的实验组患者,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实验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来看, 对照组为11.43%,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 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 疗效可靠,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 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巧春, 李巧华, 肖景刚.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8(24):136-137.
[2] 张立志.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9):511-512.
[3] 户生信, 李军龙.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32例. 陕西医学杂志, 2010, 39(8):1059-1060.
[4] 余祖善, 缪荣华.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4(4):208-210.
[5] 蔡飞, 李刚, 吴立群, 等.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180例临床报告.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19(1):74-75.
[6] 蔡清亮.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河南医学研究, 2015, 24(1):511-512.
[7] 胡鸿妍. 胺碘酮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中外医疗, 2014, 34(15):115-116.
[8] 黄宇理, 李妙男, 陈耀, 等. 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4, 39(6):721-723.
[收稿日期:201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