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罗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患者血药浓度与心理状态变化的比较研究
2016-03-17马红霞刘成立童碧怀
马红霞 刘成立 童碧怀
【摘要】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患者血药浓度与心理状态变化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60例接受帕罗西汀治疗的重度抑郁症患者, 于服药后第1、3、5、6、7周监测血药浓度, 并同时采用PHQ-9量表评定患者心理状态, 分析血药浓度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1~3周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 未发现患者PHQ-9评分与帕罗西汀血药浓度存在明显相关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5周后开始, 患者血药浓度趋于稳定, 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 患者心理状态发生明显改善, PHQ-9评分降低, 与第1、3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第5周后血药浓度与PHQ-9评分存在相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血药浓度与患者心理状态变化不存在明确的浓-效关系, 但血药浓度趋于稳定后, 随着服药维持治疗时间的延长, 患者心理状态发生明显改善, 存在时-效关系。
【关键词】 帕罗西汀;重度抑郁症;血药浓度;心理状态
帕罗西汀是目前临床常用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SSRIs)抗抑郁药物之一, 能够改善抑郁及焦虑症状。本研究收集本院临床心理科住院使用帕罗西汀治疗60例重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观察分析帕罗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血药浓度和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临床心理科住院部2014年10月~ 2015年6月使用帕罗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符合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分类中重度抑郁发作诊断标准;②2周内未接受过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以抑制的抗抑郁治疗;③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RSD-17)评分>35分;④年龄18~60岁;⑤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器质性疾病或药物引起的继发性抑郁障碍;②精神病性障碍继发抑郁障碍;③脑器质性疾病和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④正在服用其他抗抑郁药或镇静类药物。经过筛选共有60例重度抑郁症患者纳入研究, 其中男34例, 女26例, 年龄18~58岁, 平均年龄(32.78±15.02)岁, 病程2~58个月, 平均病程(19.56±17.23)个月, HRSD-17平均评分(34.18±5.92)分。
1. 2 治疗方法 60例患者均口服帕罗西汀治疗, 首次剂量为10 mg/d, 第14天后剂量增至40 mg/d, 连续治疗7周。在治疗过程中, 如遇到特殊情况可根据患者病情适当调整剂量。
1. 3 血药浓度监测方法 在患者口服帕罗西汀第1、3、5、6、7周时分别采集患者3~5 ml静脉血, 肝素钠抗凝, 离心分层,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血浆进行帕罗西汀血药浓度测定。
1. 4 观察指标 在患者口服帕罗西汀后第1、3、5、6、7周监测血药浓度时, 同时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进行心理状态评估。PHQ-9量表共有9个条目, 每个条目分为0~3分4级评分, 共27分, 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状态越严重。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两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 资料满足正态分布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描述, 若不满足正态性分布, 则使用Spearman相关系数。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60例患者不同时间点监测血药浓度测定值结果与PHQ-9评分结果比较发现, 1~3周随着血药浓度的增加, 患者PHQ-9评分与帕罗西汀血药浓度不存在相关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第5周开始, 患者血药浓度不趋于稳定, 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 患者心理状态发生明显改善, PHQ-9评分降低, 与第1、3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第5周后血药浓度与PHQ-9评分存在相关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重度抑郁症是以抑郁发作的全部三条核心症状与附加症状共计八条症状为临床表现的心境障碍疾病, 其发病机制复杂, 主要与脑神经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遗传及非遗传因素交互作用相关[1]。SSRIs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抑郁药, 其可显著抑制神经细胞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 提高神经细胞突触间隙5-羟色胺含量, 可增强神经细胞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传递效应, 有效缓解抑郁和焦虑症状。帕罗西汀是SSRIs代表药物之一, 对绝大多数抑郁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且患者耐受性较好。PHQ-9是基于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而修订编制成的九条目自评量表, 由于其自评条目较少, 有研究发现PHQ-9与其他抑郁筛查工具相比, 其易于操作, 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当, 并且没有年龄、种族和性别限制[2]。
本研究通过对60例接受帕罗西汀治疗的重度抑郁症患者, 在服药后第1、3、5、6、7周监测血药浓度, 并同时采用PHQ-9量表评定患者心理状态, 发现帕罗西汀血药浓度与患者心理状态无明显线性关系, 其原因可能是于由于不同患者中CYP2D6基因多态性相关, 影响了帕罗西汀在体内的代谢[3]。但在第5周时帕罗西汀在患者体内血药浓度趋于稳定, 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 患者心理状态发生明显改善, 与服药第1、3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在使用帕罗西汀治疗重度抑郁症时, 可通过血药浓度监测结果适当进行剂量调整, 使帕罗西汀血药浓度在体内达到稳定后, 辅以心理治疗, 通过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 延长服药维持治疗时间, 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Belmaker RH, Agam G.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N Engl J Med, 2008, 358(1):55-68.
[2] Williams LS, Brizendine EJ, Plue L, et al. Performance of the PHQ-9 as a screening tool for depression after stroke. Stroke, 2005, 36(3):635-638.
[3] 王蒙, 周文佳, 肖莉, 等. CYP2D6基因多态性对帕罗西汀在中国健康人药动学影响.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2, 31(9):548-552.
[收稿日期: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