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
2016-03-17钱静
钱静
(连云港市水利工程管理处 江苏 连云港 222002)
水利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
钱静
(连云港市水利工程管理处江苏 连云港222002)
网络舆情是政府体察民意、倾听民声的重要途径,也是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有效渠道。本文阐述了网络舆情的内涵和水利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引导措施,为水利与水务部门开展网络舆情管理提供参考。
水利;网络舆情;引导措施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民众通过网络围绕公共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对相关事件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网络舆情是政府体察民意、倾听民声的重要途径,也是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有效渠道,它对政治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影响与日俱增。如果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理不当,极有可能诱发民众的违规和过激行为,导致事态扩大并影响社会稳定。面对网络舆情的迅猛发展,如何有效地进行网络舆情引导,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艰巨任务。
当前,我国水资源形势较为严峻,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等水利水务问题越来越突出。例如,水利部曾经对全国700余条河流,约10万公里长的水资源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不容乐观:46.5%的河长受到污染,水质只达到四、五类;10.6%的河长严重污染,水质为超五类,水体已丧失使用价值;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正在以从城市向农村、从地表向地下的趋势蔓延。水利工程流域范围广,人为因素引起的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生态破坏、水利工程破坏等事件,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的热点。
一、典型水利公共事件与网络舆情特点
1.典型水利公共事件案例
(1)2010年云南大旱。云南遭遇百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时间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云南省历史少有。云南大部、贵州西部和广西西北部已达特大干旱等级,“工程性缺水”这一专业词汇走入公众视野。
(2)2012年浙江舟山沈家坑水库垮坝事件。8月10日,水库在强风暴天气后发生垮坝,造成多人死亡,多数居民房屋被毁。
(3)2012年北京“7.21”特大暴雨事件。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降雨,暴雨疯狂肆虐,雨量历史罕见。暴雨引发房山地区山洪暴发,拒马河上游洪峰下泄。全市受灾人口达190万人,70余人遇难。
(4)2012年12月31日山西长治特大污染事件。泄漏苯胺在山西境内辐射流域约80公里,波及约2万人。导致河北邯郸发生停水和居民抢购瓶装水事件,河南安阳境内红旗渠等部分水体有苯胺、挥发酚等因子检出和超标。
(5)2014年兰州自来水苯超标事件。4月10日,兰州发生自来水苯含量超标事件。事件导致西固区停水,消防部门向该地区提供免费桶装水、瓶装水,主城区实施降压供水。该事件被人民网评为2014年度网络舆情热点事件。
2.水利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
(1)影响范围广。水利事件影响面广、辐射领域众多、对政治稳定和人民安全以及经济发展都有深层影响。一是影响人群众多,河流水污染事件涉及流域内诸多省份与地区,涉及人口多达几十万、上百万,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工作与生活。二是涉及的政府部门多,发生水利公共事件后,需要成立由水利、环保、安检等诸多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进行处理。
(2)关注强度大。由于水利事件影响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与生活,短时间内可以聚集大量相关舆论,且持续时间长、关注范围广;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持续报道,相关内容在BBS论坛、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间广泛流传,影响范围及传播信息量呈爆炸式增长。
(3)关注内容集中、传播迅速。网络舆情的传播过程是在网络空间中从点到面的非线性传播过程。公众的关注问题主要集中于抗灾抢险、水资源污染、人员及设施受灾情况、危机与安全等主要问题,相关报道及信息迅速成为焦点话题,短时间形成庞杂的社会舆论。
二、水利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对策
水利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的影响很大,如果水利事件的网络舆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引导,就会产生连锁效应,导致事态恶化,进而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所以,水利门需要研究网络舆情的特点,掌握其传播特点与发展规律,主动出击,积极应对,抑制不良消极因素的作用,掌握网络舆情发展的主动权。
1.加强水利部门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占领网络宣传的主战场
要牢牢占领互联网这一新的宣传思想阵地,牢牢掌握网上舆论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一是注重自身门户网站建设,以公共服务为宗旨,加大引导力度,正面回应社会质疑和纠正错误信息,有效地主导舆论导向,促进政务和谐;二是与新闻、商业、民间网站等各类网络媒体积极协同,良性互动,打造网络舆情平台中的主流声势,消除不良舆论影响;三是重视微博、微信等新兴网络媒体宣传,建立官方公众宣传平台。据权威部门统计,在新浪微博注册的政府机构和公务人员微博数量已达6万多个,更多的企业开通微博进行营销和宣传,而水利部门和水利工程的微博数量却较少,仅南京水利较为活跃,粉丝达到六万人。
2.建立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运行机制,成立网络舆情管理机构
重视培养网络舆情队伍、网络宣传队伍、论坛管理队伍、网络监管队伍、网络执法队伍。例如,在地方政府层面,建立网络舆情工作领导机构,成立由局常委任组长,纪检科、宣传科、党政办、综治办、团工委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信息办。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具体包括:(1)发现机制。定期收集相关网络论坛上的舆情信息,将重要敏感信息及时传递有关部门。(2)引导机制。对一些带有片面性、情绪化的讨论话题,采用跟帖方式及时进行正面引导、抵制恶炒之风,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氛围。(3)处置机制,网络意见由信息办会同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送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在接报后快速给予处理和答复。(4)发布机制。信息办汇总网络舆情后,由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领导审核后,由信息办统一发布。
3.建立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改进监控效率
网上信息量巨大而庞杂,仅依靠人工识别的方法很难处理。可采取互联网舆情分析系统进行协助,该系统通过使用语义网和数据挖掘算法,可以有效对网络上的海量信息进行自动抓取、分类、归纳处理,实现网络舆情主题监测和追踪、敏感信息的监测报警、评论情感倾向判断等功能,最后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为全面掌握群众思想动态、作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例如,三峡工程通过建立舆情监测系统,较为全面地采集了三峡工程历年的舆情发展走向,对于维护工程形象、解答民众疑惑、提供工程决策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1]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高红玲.网络舆情与社会稳定[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
[3]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