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2016-03-17陈鑫婕张吉俊
陈鑫婕 徐 博 张吉俊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班级文化建设
陈鑫婕徐博张吉俊
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开展工作。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培育良好的班级文化是高校辅导员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更是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格素质的重要保证。本文试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有效路径,通过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和班级文化的影响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教育;班级文化建设;实施路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依托班级、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托。而班级文化具有渗透性强、影响持久等特点,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有活力,易于为大学生接受。班级文化对大学的影响是全面且深刻的,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相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班级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高校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它以班级为载体,班级里的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内容由班级的制度、精神、物质文化所组成,集体体现为班级内部大多数成员共同认可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心理倾向、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高校班级是高校最基层的组织,是大学生在校教育基本组织的形式,通过它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班级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对大学生的发展起到教育、约束、熏陶和激励功能。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子系统,校园文化建设关系着国家的兴衰,而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则是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引导和培育良好的高校班级文化既是辅导员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又是全面提升大学生人格素质的重要保证,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工程。
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必要性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因此必须全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高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去,从而培养大学生树立并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念,真正激发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
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发展一体化格局的逐渐形成,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影响与渗透愈演愈烈,在这一多元文化发展背景之下,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势必造成冲击,这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等学校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理想信念教育,建设高校校园文化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为高校学生提供精神支持和指导,服务于高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的目标,引导高校学生勤学、修德、明辨和笃实的个体内心修养和爱国情怀、社会良知等社会公共精神。高校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子系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班级文化建设相融合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
3.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要求
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处于思想的塑形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未定形,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对是非的辨别和判断上也不够明确,甚至还会呈现出群体性的功利化倾向,注重现实享受,对个人利益得失尤为看重,因此,亟需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加以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的主体价值选择。因此,在进行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根据新情况、新任务,使我们的教育工作体现时代性,更好地凸显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同时,由于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力量,对于民族进步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大学生群体的道德修养及文化素质也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意义。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路径探讨
1.注重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班级制度建设不仅要注重规范化,而且更要注意价值观在制度建设中的引导作用。在班级制度建设中,如班级日常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班委管理制度等,应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帮助大学生养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一致的思想理念和行为习惯。一个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集体,必然会是目标一致的集体。只有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才会对班级内同学产生约束力和内驱力,即利用群体压力直接作用于集体中的每一位同学,使之感受到压力,进而保证每个成员在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不仅能顺从集体利益要求的,而且也对个人自身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产生积极的影响。
2.加强班级精神文明建设,激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动力
借助班级活动形式,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辅导员要通过开展丰富的班会、团课、主题活动形式进行爱国教育、责任教育,引导班级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肯定的给予表扬与鼓励,该否定的以适度批评与教育,在班级中形成一种能够指引信念、塑造人格、约束行为和凝聚人心的导向力量。协调好班级里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竞争,激发出个人潜能,同时要教育学生在合作中体会集体力量的强大,帮助学生建立客观的评价标准,学会客观地评价人和事,与同学建立真诚的友谊。此外,高校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准等,都将成为大学生发展和塑造自我的重要“社会参考系数”。所以,辅导员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让大学生自觉参与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来。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命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大学的发展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文化的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大学精神家园和良好文化校园的核心所在,是大学教育的使命与灵魂。大学的使命在于追求价值目标。班级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依托,也是开展高校德育的重要“阵地”。班级文化建设应契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引领大学生思想朝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杰.新时期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 (1).
[2]赵小群.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3]初晓磊.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06-01.
[4]刘银.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3-05.
[5]新华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12/ 23/c_118674689.htm.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08.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