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论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的必要性

2016-03-17褚小山

改革与开放 2016年8期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褚小山



毛泽东论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的必要性

褚小山

摘要: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的必要性有着深刻的体会,从事关“说什么”的理论高度、“向谁说”的价值高度以及“如何说”的实践高度深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的必要性,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作为集体智慧结晶的富有“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喜闻乐见”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创新;毛泽东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战略家,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这一切是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野下毛泽东关于话语创新事关“说什么”的理论高度、“向谁说”的价值高度以及“如何说”的实践高度等方面高屋建瓴地深邃思考分不开的。

一、毛泽东有关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必要性的重要论述

第一,毛泽东小中见大、由点及面,将话语言说升华到本体论上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认识论上是经验论还是先验论的原则高度加以审视,主张自觉地推进话语创新是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求真务实的形式外显。存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存在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逻辑性地延伸开来,由本体论上的唯物主义即推出认识论上的经验论,由本体论上的唯心主义即导出认识论上的先验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既离不开正反两方面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伟大锻造,又和毛泽东同党内部分同志在学风、党风、文风等错误倾向的不断斗争紧密相连。

如果说延安整风时期《改造我们的学习》所批判的“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只唯书、只唯上、不唯实”主观主义者是认识论上的先验论在学风上的集中体现的话,那么《整顿党的作风》所批判的在党内关系上表现为闹独立另立山头、在党外关系上表现为不谙时局、罔顾大局的宗派主义者的思想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主观主义的,扩而广之,《反对党八股》着重所批判的形式主义者则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别样表现形式,是其最后的藏身之所,在言说方式上往往表现为“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实践下来往往“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惯于纸上谈兵、闭门造车、“钦差大臣满天飞”“对牛弹琴”,南辕北辙、缘木求鱼、贻害无穷。因此,在毛泽东看来,端正学风、党风、文风,既要反对主观主义,提倡理论联系实际、求真务实的学风,又要反对宗派主义,提倡原则灵活兼顾的党风,也要反对党八股,提倡言之有物、文质彬彬的文风。三者三位一体,相互影响、相互牵制。“如果我们连党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对于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最后地‘将一军’,弄得这两个怪物原形毕露,‘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两个怪物也就容易消灭了。”①毛泽东由此为我们解决了之所以强调话语创新的思想前提问题。

第二,自觉地推进话语创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旨归“向谁说”的必然要求。思想前提问题解决后,毛泽东旗帜鲜明地为我们指出了话语创新的中心问题,即“什么是我们问题的中心呢?我以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不解决这两个问题,或这两个问题解决得不适当,就会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和自己的环境、任务不协调,就使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从外部从内部碰到一连串的问题。”②可谓入木三分,抓住了法门所在。

话语言说当中一个重中之重的方面就是解决“为了谁、依靠谁”和“向谁说”的问题,众所周知,“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重要分歧之一,进而有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之别,成为判别一个政党是否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实践及理论皆以“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为旨归。要服务好千千万万劳动人民的解放及福祉,其先决前提是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民众。毛泽东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总战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可见革命的文化运动对于革命的实践运动具有何等的重要性。而这种文化运动和实践运动,都是群众的。……革命的文化人而不接近民众,就是‘无兵司令’。”③毛泽东强调民众有效的对敌斗争需要枪杆子和笔杆子兼而有之,人民的军事路线和文化战线刚柔并济,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革命的文化人如果“向谁说”不明确、工作对象不清,人不熟、语言不通,必然宗旨、服务意识不强,难与群众打成一片,英雄难有用武之地,思想上沉浸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王国孤芳自赏,宣传上表现为装腔作势群众不买账,形式上流为前述党八股的种种表现,进而话语创新无从谈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犹如水中月镜中花。相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旨归纯正的革命者则会审时度势、风生水起、如鱼得水,话语创新水到渠成。

第三,自觉地推进话语创新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向大众“如何说”的必然要求。回答完话语言说中心问题的一个方面即“向谁说”的问题后,另一个方面“如何说”紧随而来。“哲学家的成长并不像雨后春笋,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哲学不仅从内部即就其内容来说,而且从外部即就其表现来说,都要和自己时代的现实世界接触并相互作用。”④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西方,是马克思、恩格斯用西方语言在西方文化语境、思维方式、世界视野下对其所处时代的沉思。对于没有经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现代中国来说,对于生活在西方文化传统之外的中国大众来说,不同视野、境域下的中西方的文化鸿沟和隔膜横亘其间,惯于短小精悍、只言片语、谙于直觉顿悟的中国知识分子面对“长篇累牍”为形式外观的马克思主义尚待时日克服其间的语言、思维等阅读障碍,在当时救亡压倒启蒙的疾风骤雨的近代中国,如何有效地向文盲居多的广大民众宣传合乎时宜、简明扼要而又非断章取义的革命主张确实需要魄力、能力及话语艺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

二、毛泽东论马克思主义话语创新必要性的重要意义

第一,毛泽东关于话语创新事关宣传工作“说什么”的重要论述可以说是思想路线斗争在宣传战线上的延伸,为清算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危害提供了助力,端正了学风,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党内外的阵地,使广大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了一步,使中国共产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为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做了理论铺垫。依照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宣传工作“说什么”,所宣传的皆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对当年自诩为真正代表马克思主义而嘲笑“毛泽东们”所实践的不过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的教条主义者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批判了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对于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反对主观主义不啻为一次振聋发聩、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宣传”。

第二,毛泽东关于话语创新事关宣传工作“向谁说”的重要论述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群众史观和英雄史观在宣传战线上的较量,是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一次清算,端正了党风,在对比中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分清了敌我,明确了团结谁反对谁,扩大了统一战线,将敌人置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有效地推进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

第三,毛泽东关于话语创新事关宣传工作“如何说”的重要论述是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的最后避难之所摧枯拉朽般地扫荡,端正了文风,是直面中国国情、现实的清醒明智的理性选择,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引文注释

①②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30,853-854,

③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8.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20-121.

(作者单位:西藏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08.025

【基金项目】本文是西藏自治区高校优秀中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择优资助计划入选教师及课题“西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浅谈新闻语言的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