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领袖漫画形象的政治价值评析

2016-03-17

改革与开放 2016年8期
关键词:领袖

袁 杰



政治领袖漫画形象的政治价值评析

袁 杰

摘要:政治人物,尤其是领导人的漫画形象频频出现于网络和媒体并广受赞誉,这不仅有利于重构官民“政治距离”,让领导回归民众,同时也凸显出中国政治和社会更加开放、包容和自信。政治人物漫画创作应有法律和道德边界,为了良好政治传播生态,应该适时推出相关法律予以规范和约束。

关键词:领袖;漫画形象;政治价值

最近一两年,国家领导人漫画形象频频出现于网络和媒体并广受赞誉,其创作的题材内容也多元化。漫画形象传递的是正能量,凸显出中国政治和社会更加开放、包容和自信。

一、政治领袖漫画形象的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领导人都有过被画漫画的经历。在改革开放之后,政治风气和社会风气变得宽松,出现了领袖漫画和“小平,您好”等宣传口号。1986年8 月15日,《解放日报》第四版刊登了一幅名为《中国牌》的邓小平漫画像,该漫画画的是邓小平打桥牌时的形象,他手中的牌写着“中国式现代化”。《解放日报》当天专门为此刊发评论《漫画和领袖》,对漫画形象的传播给予辩证地看待。在发表邓小平漫画像的次日,《解放日报》又刊登一幅名为“书迷江泽民”的漫画像,此漫画结合当年3月份“文汇首届书展”的背景,把江泽民描绘为一个书迷——漫画中的文字是“上海市长江泽民也是个书迷”;2006年9月11日,广州《新快报》刊登一幅胡锦涛的漫画像(速写素描像),评论胡锦涛回信北京大学已故教授孟二冬的女儿孟菲,这是中国媒体20多年来再现中央领导人漫画,引起各方关注;2010年7月2日温家宝在湖南长沙调研经济发展情况,在参观一家软件开发公司时,该公司员工送上一幅即兴创作的描绘温家宝的漫画,温家宝欣然接受。2013年10月14日,一段5分钟的动漫卡通视频《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走红网络。视频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选拔过程。2014年2月19日,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的千龙网发布的图表新闻《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中出现了习近平的漫画形象。2014年2月26日,中国政府网发布一组名为《图解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图片新闻,这组图片新闻的开头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漫画。十八大以后,由官方主管媒体发布的领导人漫画形象韵味深刻,这些漫画形象“吻合”新政改革风气的氛围。十八大之后,新的领导集体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大力惩办腐败,反对政府浪费和奢侈,全面深化改革,总书记和总理“接地气”的一系列讲话,以及习总书记亲自排队买包子的作风,所有这些举措让民众感受到一种务实和以人为本的新风气,领导人“漫画出镜”凸显亲民之举,也符合当下践行群众教育实践路线的政治理念。

从领导人漫画形象发展变迁来看:漫画形象的次数很少,但每次发布都备受追捧和热赞;漫画形象主要是以官方为主要的发布渠道,但也有民间自下而上的漫画创作被领导人接受;漫画形象表现的主题由侧重精神文化生活为主,但也开始转向政治理念的传播;漫画形象本身的艺术风格都表现比较得体和恰当;漫画形象出现的次数呈现越来越多的发展趋势;漫画形象传播的范围和影响力得益于互联网技术和大众传媒的发展。

二、漫画形象重构官民“政治距离”,让领导回归民众

在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官员的形象是“高高在上”。古代的官员大多通过科举考试踏入“仕途”,被视为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为官一方,统领一切,官员是老百姓眼中的“衣食父母”。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毛泽东时代,对政治领袖形象的各种创作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的,民众也不允许对政治领袖形象随意刻画。伴随着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政治官员的地位和形象也在发生变迁,但作为国家领导人始终是“神秘”“神圣”和“高高在上”的形象,公众形象“政治化”,远离了领导人本应具有的亲切感与亲近感。在中国,领袖和国家领导人漫画像的创作,始终是个禁区。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国家领导人的漫画形式,但次数很少,漫画形象大胆尝试后又趋于保守。1986年8月16日《解放日报》刊登邓小平打桥牌漫画,发表当天还专门为漫画发表政治评论文章《漫画和领袖》。评论说:“漫画有多种功用。揭露、谴责只是一种。人们习惯于看到这种功用,而不习惯于漫画的幽默感和人情味。特别是党和国家的领袖竟然上了漫画,不少人在感情上就受不了。这种感情是可贵的,但气愤是不必要的。”,该评论也谈到很多人在情感上是不能接受领导人漫画的形式的。受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生态的影响,以及考虑到为了维系领导人绝对权威等因素的影响,官方媒体刊登或播出领导人的形象历来有着严格的规范。然而,从人的角色属性来看,官员也是普通人,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他们也可以有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形象。如《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卡通视频让越来越多人认识到,国家领导人并非都像自己想象的那样,他们也像普通人一样喜欢读书、听歌、运动。“官员是公共生活的管理者,有权力,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要与世俗社会脱节。相反某些时候应该给特定的身份“松绑”,譬如以“漫画”形式去传递可亲近的形象,类似“祛魅”之举,映衬出的更是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与人性化的进步。”实际上,官员本就应该回归公众,有普通的一面。国家领导人卡通漫画形象的表现形式,有时更能有血有肉地反映领导人的政治理念和个人执政风格,让人觉得那些神秘而又严肃的领导人也并非远离人间烟火,而是也可以如此“发萌”,如此地亲近和接地气。漫画形象少了高高在上,多了亲民随和;少了神秘莫测,多了自信开放,空前拉近了领导人与民众的距离,构建了和谐的官民政治生态。

三、漫画形象创新政治传播方式,增强政治理念传达效果

领导人漫画像的频繁出现反映了宣传思路的新变化。在西方或者港台,报纸杂志和新闻媒体经常有描述布什、奥巴马、马英九等领导人的漫画。但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媒体基本不通过漫画形式展现国家领导人形象,几乎不刊登领导人的漫画像,以免影响领袖的“光辉形象”。在美国,总统和重要政治人物成为漫画对象可谓司空见惯。只要漫画不逾越法律、习俗和道德边界,就不能指责它是诬蔑、诽谤,而政治人物也往往轻松笑对这样的漫画作品。有的领导人甚至还热衷收集自己的漫画像。在中国,媒体刊登或播出领导人的形象历来有着严格的规范,以照片为例,媒体多以刊发新华社照片为主,且照片不能随意拼接,更不用谈漫画、动画形象。然而,动漫形象具有新颖、活泼轻松、幽默风趣特点,动漫形象本身也是一种影响力和普及率很好的传播方式。“有人将动漫传播所带来的价值和影响归纳为:无鸿沟、无障碍。无论文化程度、年龄大小,通过形象化、趣味化的表达,任何人都能实现与漫画人物的“近距离接触”,无形中拉近了图像所塑造的政治人物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比如《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漫画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习主席的个人业余生活,让领导人更加贴近民众。总书记和总理的漫画引发民众的一片赞好,说明了:在以民众为“主场”的互联网时代,只有创新政治传播的理念和方式,才能更好地拉近领导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因为谨慎和试探,领导人新形象的出现中规中矩,既不算超前也不算标新立异。但这种灵活的形式大大消解了传统宣传的呆板枯燥,在内容上也有所拓宽,既可以‘讲工作’也可以‘讲生活’,领导人的形象变得丰富生动,可亲可感。”

通过艺术化、形象化的动漫方式描绘领导人的形象和政治意图,让我们对领导人的政治风格和施政理念等了解得更清晰,有利于民众更快、更深地了解及参与到国家政策中来。有意识地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动漫形式来传播政治理念、表达施政思路、展现政治情怀、公开更多信息是现代政治传播的方式之一。在美国追捕本·拉登期间,有商家将奥巴马制成背着枪,脚踩本·拉登的卡通牛仔形象,卡通玩偶畅销一时。这些领袖的卡通形象除了商业化目的倾向外,还起到了推广宣传政要政策的目的,拉近了政要和公众之间的距离,让政要的施政政纲和政策更容易被民众接受。在恰当的时间推出得体的动漫形象,能够走进“民心”,在群众中赢得更高的声望,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漫画形象彰显更加开放和自信的国际姿态

政治漫画是政治生态良好的一种标志,领导人可以被画漫画体现出中国更加包容和开放。艺术史教授劳塞说:“漫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政治话语’,这种话语与小说、诗歌一类的话语不同,只能存在于宽容、民主的社会环境之中。”领袖漫画习以为常的国家更多的是民主化程度高的国家,而领袖漫画被视为禁忌的国家更多是威权或专制型国家。在世界许多国家,许多外国首脑形象都有“被大胆尝试”的经历,如奥巴马、小布什等领导人的漫画像经常会出现于各大欧美媒体。领袖漫画形象所带来的影响力和争议,有时也会成为人们评判政治人物心理和政治成熟程度的标准。由于受儒家官本位文化和传统政治风气影响,在一些国人的眼里,政治领导人是神圣和高高在上的伟大人物,是“高大上”的形象,绝不允许用漫画等艺术形式随意“扭曲”。伴随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民主化进程推进,中国的政治氛围也逐步宽松,领导人漫画形象慢慢被“接纳”。如温家宝和李克强总理接受民众赠送自己漫画像这一举动展现了国家领导人亲和、包容、开放、自信的姿态。曾经在博客发表过领导人漫画的漫画家张砚钧告诉记者:“我画领导人的漫画像,是因为我觉得当今时代比较宽容了,而且会越来越宽容。允许国家领导人被画漫画说明中国正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与世界接轨。”

五、政治人物漫画宣传需要规范

欧美国家有用漫画议论、批评总统和其他政治人物的传统,但漫画创作是有法律和道德边界的。领导人漫画形象在欧美国家习以为常,并不代表人物漫画可以铺天盖地随意创造,漫画表现主题和艺术手法可以肆无忌惮。漫画可以对政治人物的面部或其他身体特征进行“适度”夸张,但不得逾越法律、公共习俗、道德的界限,不得对人格进行污蔑和诽谤。“漫画不能对总统或其他个人作“非人化”的处理,不能把他画成一条蛇、一只猴子、一只苍蝇或者牛鬼蛇神的模样。漫画也不能对个人进行人身攻击,把他的话说成是“放屁”或“放毒”。逾越了这道界线,漫画就变成了“诬蔑”和“诽谤”,便会触犯有关的法律。”美国的总统和军政要员成为漫画对象,是司空见惯的事。只要漫画不逾越法律和道德习俗的界线,谁也不能凭借手中的权力对漫画作者或刊登者施以报复。漫画本身是夸张表现,但得把握“度”,传递“真实”的信息。2009年11月,职业漫画家、中国漫画家联合会成员张砚钧就在自己博客上发表了一组国家领导人的漫画,漫画得体恰当。他告诉《青年周末》记者:“作为一个作者,画的时候要把握好分寸。因为毕竟是国家领导人,不能像画演员、喜剧明星那样,可以肆无忌惮地变形夸张,明星是可以随便开玩笑的,但我觉得对国家领导人应该有一个起码的尊重,画的时候应该有尺度和标准。被我画的人首先是我喜爱的人,我对这些国家领导人有起码的好感和尊重。”在英美国家,创作讽刺领导人的漫画会不会有法律责任?根据最高法院纽约时报案(1960)判决,领导人要追究漫画作者责任的话,必须要明确证实作者有实际恶意。对于中国来说,领导人漫画形象宣传将会越来越频繁,官方自上而下的传播往往比较规范,而自下而上的形象创作目前没有法律规范,如果无视法律和道德边界,充满谎言和恶意攻击的漫画和卡通形象随意流传,将恶化国家的政治生态环境,冲击国家领导人的合法性权威。因此,中国在逐步放开宣传方式的同时,也应该适时推出相关法律予以约束。

参考文献

[1]领导人漫画含“回归公众”深意[N].扬子晚报,2014-02-20.

[2]王珍.领导人漫画的“画外音”[N].解放日报,2013-03-03(05).

[3]带刀客说话.领导人漫画像与政治新生态[OL/EB].天涯博客,http://tchuanfu.blog.tianya. cn.

[4]徐贲.美国的政治漫画[J].南方人物周刊,2009(11).

[5]蒋文娟.中国领导人被“漫画”记录[OL/EB].新浪网.2010-07-29.http://www.sina.com.cn.

[6]徐贲.美国的政治漫画[J].南方人物周刊,2009(11).

[7]蒋文娟.中国领导人被“漫画”记录[OL/EB].新浪网.2010-07-29.http://www.sina.com.cn.

(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08.022

猜你喜欢

领袖
领袖风范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青年运动领袖董毓华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对微博意见领袖的分析
追寻领袖足迹 奋力追赶超越——学习《梁家河》
领袖背后的经营哲学思想
三生 直播领袖风采
领袖哲学
一干六枝 树起领袖风采——精读引领课《开国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