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辞学同一理论在外交演讲中的应用
——以习近平巴基斯坦演讲为例*
2016-03-17蔡艳玲李晓杰
蔡艳玲 李晓杰
郑州大学
新修辞学同一理论在外交演讲中的应用
——以习近平巴基斯坦演讲为例*
蔡艳玲李晓杰
郑州大学
【提要】同一理论是20世纪美国著名修辞学家Kenneth Burke新修辞学理论的核心,在西方修辞学中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以同一理论为基础,对习近平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时的演讲进行分析,探究其外交演讲的修辞技巧。研究结果表明,该演讲完整地体现同一理论的三种策略——同情认同、对立认同、误同,取得非凡的修辞效果,实现了规劝目的,达到与听众的同一。同时,也显示同一理论在语篇分析上的强大功能,表明该理论对指导我国对外宣传工作、推动我国参与国际话语具有积极作用。
同一理论,同情认同,对立认同,误同,演讲
1.引言
Kenneth Burke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修辞学家,同时也是新修辞学的开创者与奠基人。他在西方学界被誉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最伟大的修辞学家,对当代修辞学的深远影响无人能及。Burke(1969:77)在《修辞学:新与旧》(ARhetoricofMotive)中提到:“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旧修辞学与新修辞学之间的区别,我将归纳为:旧修辞学的关键词是‘规劝’,强调‘有意’的设计;新修辞学的关键词是‘同一’,其中包括部分的‘无意识的’因素”。同一是对“规劝”的进一步补充,而不是替代。Burke(1969:172)曾说过“哪里有劝说,哪里就有修辞;哪里有意义,哪里就有劝说”。由此可见,修辞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几乎包括了所有的话语使用情况,不管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深受其影响。尤其是演讲,以劝说听众为目的,更要结合修辞,才能传达良好的演讲效果。
外交演讲作为国家外交政策的一部分,致力于利用大众传媒来阐释和促进有利的民族国家认同以及国家美誉的国际形象(倪建平、黄卫红2004:59)。外交演讲需要演讲者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鼓动性,运用各种修辞策略来拉近距离、消除分歧,进而引起听众的共鸣,以实现演讲者和听众的同一、达到合作的目的。2015年4月21日在对巴基斯坦进行访问期间,习近平在伊斯兰堡的巴基斯坦议会上做了题为“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演讲。巴基斯坦是习近平2015年出访的第一站,此次演讲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对于树立中国国家形象,构建中巴共同体,加强与南亚诸国的合作,推动亚洲区域合作进程,促进地区及世界经济增长,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对新修辞学同一理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理论的梳理发展。刘亚猛(2004)对西方修辞思想进行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为读者提供理论阐释的框架。鞠玉梅(2005、2009)分析评价Burke新修辞学理论,对中西方修辞学的研究目标、研究范围和研究体系进行比较,并对修辞学的定义提出新的见解。在文本研究方面,国内相关研究也都倾向于运用同一理论的三个方面分析演讲、广告中的修辞运用,如张晶、许子琪(2009)对奥巴马演说运用的修辞特点进行分析;袁影、蒋严(2013)通过分析梁振英的参选演讲,得出叙事是实现“认同”修辞功能的一种微妙方法;陈莉红(2010)运用同一理论解读公益广告,认为公益广告修辞活动的主要方式是认同,具有促进和谐社会的作用。总的来说,目前国内对同一理论的文本研究不够深入,尤其在分析文本中同情认同的应用时,多是从共同价值观、共同利益等方面入手,缺乏一个统一的分析标准。因此,本文以同一理论为基础,从同一理论的三种策略——同情认同、对立认同以及误同出发,对习近平巴基斯坦演讲语篇进行细致分析,深入挖掘该语篇的修辞技巧,以丰富相关研究,并尝试提出实现同情认同的一个有效模式。在结合文本分析利用同情认同达到同一时,首次提出通过赞美、名人效应、共性均可达到同情认同。
2.Burke的同一理论
西方修辞研究演讲、劝说技巧,不局限于语言使用本身,而是以使用语言的目的为中心,研究达到目的的一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和过程,“同一”(identification)的概念是Burke对修辞学定义的主要延伸, 显示其与古典修辞学理论的重要区别。
2.1同一的定义
“同一”来自于“实质”这一概念,自我由各种实质或特性构成,包括物质、职业、朋友、行为、信念和价值观等等。当我们与他人享有某些共同特质时,我们就取得了与他人的同一(鞠玉梅,2005:73)。“同一”这一概念还暗示出讲话者和听者并非是一种对抗关系,而是一种合作关系。听者参与话语的构建,劝的结果是双方相互接受的,劝的过程是一种双方共同参与的双向的过程(袁秀丽、张建军 2012:98)。Burke戏剧主义修辞的关键词是“认同”,其理想境界就是达到和修辞者那样所言、所思、所感、所为。“认同”的过程包含“劝说”,无论是诉诸情感、理性还是人品的劝说最终都是为了使劝说者和被劝说者达到认同。但是,认同又不等同于劝说,认同还包含无意识的动机,劝说则是目的明确的设计。“同一”和“规劝”虽然有着巨大的差别,但是二者并不互相排斥,在Burke看来,“规劝”是“同一”的结果,规劝某人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与之同一。正如Burke(1969:55)所说:“规劝某人时,只有用他那样的语言说话,运用同样的手势,语序,比喻,并持有相同的态度和观点,把你的方式同他的同一起来,才能劝说他”。
2.2实现同一的手段
Burke提出三种方式来取得“同一”,即“同情认同”(identification by sympathy)、“对立认同”(identification by antithesis)和“误同”(identification by inaccuracy)。
同情认同强调的是产生共同的情感来与听众建立亲情关系,说话者希望受话者在情感上认同自己,顺利实现劝说的目的。Burke举过两个经典的例子: 一是政客亲小孩;二是他乡遇故知。政客亲吻小孩,虽然小孩可能不懂事,但是这样做的目的主要给人一种亲近感,让小孩的父母在情感上认同自己,从而换取他们的投票支持。在异地遇故知,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归属感、友好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实现“同情认同”。
对立认同是“通过分裂而达成凝聚的最迫切的形式”(Attardo & Salvatore 1994:61)。这里所说的分裂指的是对立面。因为对立面的存在,对话者达成认同,形成联合。这一对立面是由演讲者提出来的和听众共有的对立面,即演讲者使听众相信,他们共有一个“敌人”。两者间的共同敌人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更可能是人的生存环境。而当今国际上的政治家在做政治演讲时也常常会采取这种策略,提醒听众他们面临共同的困境,如气候、环境、能源、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走出这种困境的办法就是两国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发展。
第三种同一方式是误同,又可以称为“无意识的认同”,这是Burke同一理论中最深奥和最具有哲学意义的观点。在如今繁华的商品社会中,误同是普遍存在着的。许多商业广告就是运用这样的同一方式来吸引潜在的顾客。广告商往往聘用气质优雅,年轻漂亮的明星来做广告,消费者可能会无意识的将自己误同为广告中明星的形象,被其诱惑,实现同一,从而导致购买行为。Burke(1969)认为最简洁的误同形式是复数第一人称代词“我们”(we)。使用“我们”是最微妙和最有力的同一策略,它强调对话双方具有某一共同的特质,拥有共同的观点,从而拉近了与受话者的距离,在受话者无意识的情况下与之取得了同一,使得受话者更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支持自己的决定。许多的公共演讲者都采用了这一策略。
3.习近平巴基斯坦演讲中三种同一策略的分析
3.1同情认同
同情认同是最普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认同方式,这也是此次演讲中,习主席用的最多的一种认同策略。通过赞美、引用巴基斯坦伟人名言,回顾中巴共同的历史遭遇和两国之间的互助,以及对巴基斯坦及其人民的由衷赞美,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实现了劝服的目的,达到了与听众的同一,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亲民、谦虚、真诚的中国国家领导人形象。
3.1.1运用赞美达到同情认同
首先,习主席表达了对巴基斯坦人民的谢意和敬意,紧接着在演讲的第三段,便开始对其进行赞美,表达自己对巴基斯坦的亲近和向往。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赞美本身就是劝说。这些由衷的赞美使听众倍感亲切,产生一种自豪感,感觉到演说者也是他们中的一份子,也有和他们同样的感情,从而拉近两者的心理距离,达到同一。习近平说:“……早就对巴基斯坦心驰神往。一踏上这片美丽的土地,我和我的同事们就沉浸在热情友好的海洋之中,仿佛回到亲如手足的兄弟家中”,“巴基斯坦是一个年轻而又古老的伟大国家。巴基斯坦人民善良勇敢、自尊自信,有着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民族气质。”这些话语看似平白无华,实则是演说者精心构筑的修辞文本,倾向于使用质朴自然、无雕饰、不做作、有真情实感的语言,在平实中显生动,在无意中赢得听众的“同情”。建立在论辩和说服传统之上的西方修辞,其最为核心的原则之一是:“不示人以其艺术性的艺术是最高的艺术”(刘亚猛,2004:25)。这告诫修辞者应精心构筑修辞文本而不使人注意体现在文本里的匠心。通过这些真诚而不造作的赞美,说话者表现出了满满的善意和友好,自然很容易让听众卸下防备,赢得他们的“同情”。
3.1.2利用名人效应达到同情认同
在此次演讲中,习主席共引用了四句名言,其中两句源自巴基斯坦国父真纳,一句出自巴基斯坦伟大诗人伊克巴尔的诗句,另一句则源自中国前驻巴基斯坦大使耿飚先生。这三个人都是与巴基斯坦有着密切联系和深厚感情的人,都是巴基斯坦人民心目中的“名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名人具有一般人所不具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名人效应”。名人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具有较大的人际亲和力,较大的号召力和较强的说服能力,尤其那些在人格上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同,具有较高声望的名人更易得到人们的赞同(李奇云, 2000:98)。本文摘选这四句名言进行分析。
(1)巴基斯坦国父真纳说过:“我们不辞赴汤蹈火,因为相信阳光未来。”
(2)巴基斯坦伟大诗人伊克巴尔就写下了“沉睡的中国人民正在觉醒,喜马拉雅山的山泉已经开始沸腾”的诗句。
(3)中国前驻巴基斯坦大使、也是我的老领导耿飚先生曾经说过:“中巴传统友谊必然像喀喇昆仑公路一样越走越宽广。”
(4)巴基斯坦国父真纳说:“只有通过团结一致的努力,才能把我们的理想变成现实。”
无论是国父真纳,诗人伊克巴尔,还是驻巴大使耿飚,都是巴基斯坦人民熟知,且对其充满崇敬,仰慕之情的。他们都为巴基斯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伟大贡献,在历史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也在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引用他们的话,无疑能够激发听众的爱国热情,拉近与他们的心理距离,更易于被听众接受。此外,名人本身在社会上存在的一种可信度,人们对其有一种隐含的认同感,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思维定势。因此引用名言,符合受众的思维共性、心理习惯,更能增强演说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听众支持中巴两国人民心心相印、亲如手足的观点,激起情感上的共鸣。
3.1.3运用共性达到同情认同
在演讲中,习主席回顾了中巴关系发展的历史,指出早在2000多年前,双方就建起了友谊的桥梁。无论是古代双方使节的交流,近代反帝反殖民地的斗争,还是现在各种灾难、反恐等问题上,中巴都相互理解,相互支援。中巴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的发展任务,共同的战略目标。正是这些共性将中巴紧密联系起来,成为休戚相关的整体。习近平还具体回顾了中巴在反恐、救援中的合作和互助,证明中巴是基于历史文化认同、经济政治认同的“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好兄弟”,中巴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是肝胆相照的信义之交,休戚与共的患难之交”。通过回顾历史,演讲者传达给听众这样的信息:中巴两国有着坚实的合作基础,中方将坚定不移的与巴基斯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实现互利发展,共同繁荣。同时,他坚信双方的合作必将推进中巴关系朝着健康、持续、全面的方向发展。事实的呈现以及强烈的情感寄托自然赢得听众的认同,使其相信中巴的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从而赢得他们的支持,劝服巴方与中方进行合作,谋求发展。
3.2对立认同
在演讲中,习主席还通过确立对立面来获得听众的认同,实现同一。演讲中主要是针对也门撤侨行动这一事件。自从去年以来,也门的紧张局势持续升级,海湾国家参加的国际联军在也门发动军事进攻。在此次事件中,中巴面对共同的“敌人”,开展互助合作。此外,习主席在演讲中也提到,当今世界局势变幻莫测,恐怖主义肆虐,局部的战争不断,这些都是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也是两国人民共同的“敌人”。面对这些“对立面”,习主席呼吁建立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起来,共同面对挑战,赢得发展。由于战争、威胁是和平、发展的对立面,在当今世界人们渴望和平发展的大环境下,利用对立面的概念更能引发听众的危机感,强化和平的意识,凝聚听众的力量,从而使听众采纳他的建议,成功的实现劝说。
3.3误同
李耕田并没有买我的账。当我提起刷子准备修改错字时,李耕田说,四眼儿张咱丑话说前头,你改错字可以,把活干利索点。你要在我墙上胡写乱画,我可要找到你家里去的。
前面已经提到,误同的方式之一是通过使用包括听话者在内的特定词句,使他们产生一种无意识的或幻觉式的认同,最常出现的是“我们”的运用。根据具体情境的不同,“我们”所包含的内容也有所差异。但无论怎样,都会让听话者在潜意识里觉得与说话者拥有某些共同特点或利益,产生一种与说话者站在同一战线,处于同一立场的感觉,从而使双方产生共鸣,实现劝服,达到同一。例如,此次演讲中共出现了21次“我们”,本文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5例,进行简要分析。
(1)只要中国留学生不到,我们的军舰就不离港。
(2)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开创两国更加美好的未来!
(3)我要说,只要我们的心总是朝着两国人民希望的方向想,劲总是朝着两国人民希望的方向使,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
(4)我们欢迎巴方积极参与中国-南亚人文交流计划,让中巴友好更加深入人心。
(5)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帮助巴基斯坦就是帮助我们自己。
以上5个句子中,(1)中的“我们”是指巴基斯坦人民;(2)(3)中的“我们”是指中巴两国人民;(4)(5)中的“我们”指代中国人民。这些“我们”的运用,在合适的情境中出现,不但不会造成意义上的误解,反而自动的预设了听众们的立场,将其置于说话者为之选择的角色之中,使其跟随着说话者的步伐,一步一步的落入说话者设定的“情感漩涡”,产生共鸣。误同使听话者越过进行判断的环节,直接预设听话者已被劝服或者与说话者处于同一立场,拥有共同的利益,无意识中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取得与听众的同一。
同时,习近平指出,去年访问南亚三国期间,提出的加强中国同南亚合作的一系列倡议,目前正在稳步落实之中。通过这一实例,习近平旨在使听众产生误同:去年与南亚三国的合作取得进展,而巴基斯坦作为南亚的一部分,目前的合作也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这种误同不仅能够增强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巴“构建命运共同体”这一合作的信心,也能激发他们对中国政府的信任,愿意同中国一起实现合作共赢。
4.结语
Burke的同一理论是其新修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Burke认为说话者可以通过“同情认同”、“对立认同”、“误同”三种方式达到与听众的同一,实现规劝效果。本文基于同一理论对习近平巴基斯坦演讲进行具体分析,有助于理解外交演讲中的修辞动机,同时证实了同一理论在语篇分析上的强大功能,启示我们在撰写演讲稿或是其他的语篇,要充分考虑这三种策略,从而实现预期的修辞效果,成功的劝服受众,达到同一。本文期望国内对西方修辞学进行多维度的深入研究,指导我国的对外宣传工作,推动我国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从而实现国家形象的构建。
Attardo & Salvatore.1994.LinguisticsTheoriesofHumor[M].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Burke, K.1969.ARhetoricofMotive[M].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陈莉红,2010,从肯尼斯·伯克的认同说解读公益广告的和谐功能[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3):303-305。
鞠玉梅,2005,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理论述评:关于修辞的定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72-76。
鞠玉梅,2009,关于修辞学的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J],《外国语》(2):27-33。
刘亚猛,2004,《追求象征的力量:关于西方修辞思想的思考》[M]。北京:三联书店。
李奇云,2000,名人广告的角色迁移与广告说服[J],《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9):98-100。
倪建平、黄卫红,2004,关于中国国家形象与外交政策的理论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0):59-63。
袁秀丽、张建军,2012,肯尼斯·伯克同一理论及其在语篇分析中的应用[J],《黑河学院学报》(6):97-100。
袁影、蒋严,2013,论叙事的“认同”修辞功能——香港新任特首梁振英参选演说分析[J],《当代修辞学》(2):76-82。
张晶、许子琪,2009,修辞的核心:不是说服而是认同——从“认同”理论看奥巴马的演说[J], 《修辞学习》(6):52-57。
(蔡艳玲: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李晓杰:郑州大学外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地址:450001河南郑州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外语学院
H0
A
2095-9648(2016)03-0053-04
2016-04-02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号:2016-GH-050)和郑州大学研究生教育基金项目(2015-10)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