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际元功能的庭审话语分析
2016-03-17陈艳华
陈艳华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语言与文化】
基于人际元功能的庭审话语分析
陈艳华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庭审话语作为仅出现在特定场合的话语,自身的特殊性造就其成为案件再现的一种特殊文本。本文运用人际元功能的相关理论,从语气系统和介入系统两个方面分析庭审话语的人际意义,发现庭审中话语双方的地位不平等,希冀对今后庭审中各方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人际元功能;庭审话语;语气系统;介入系统
语言学家研究语言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分析语言的结构和成分来挖掘其深层意义的过程。庭审话语作为一种特殊文本,已然被学者们关注和探析。庭审话语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特定规则和程序下建立人际关系,如廖美珍认为,“法庭审判话语是在特定地点,按照特定的程序和规则,由具有不同目的的话语参与者主动或者被动参加的,各自为达到一个符合自己目的和利益的结果,以互相说服为方式而进行的活动”[1],因此,运用人际元功能的相关理论来研究庭审话语,不仅可扩大语篇研究范围,且对我国司法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人际元功能的理论概述
以韩礼德(Halliday)为代表的功能语言学派将语言元功能分为三种: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指的是语言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还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等功能。通过这些功能,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并力图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2]韩礼德认为,人际功能主要通过语气和情态系统实现,在韩礼德的理论基础上,马丁(Martain)认为评价理论系统也应归属于人际功能,且指明了其包括三个次系统,即介入、态度和层次。[3]总结以上两位学者的观点,Thompson指出人际功能应由语气、情态、交往、协商和评价等系统来实现。[4]本文基于韩礼德等人提出的人际元功能相关理论,从语气系统和介入系统来分析庭审过程中,合议庭的参与者,即法官、公诉人、辩护人、被告人,如何运用人际功能来实现其目的。
二、庭审话语中的人际功能案例分析
本文案例转写于中国法院庭审直播网,内容是成都市高新区人民法院关于周某以危险举动威胁公共安全的案件审理。2011年4月19日,被告人周某吸食冰毒后,怀疑被人追杀,冲进加油站,手持加油枪和火机威胁工作人员报警。
(一)语气系统在庭审话语中的人际功能体现
韩礼德在其著作中指出,语气系统大概分为陈述语气、疑问语气(一般疑问和特殊疑问)和祈使语气。[5]由于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庭审话语,从其自身的特殊性考虑,只涉及陈述语气和疑问语气。陈述语气主要是表述事情经过或表达个人观点。以下对话中,公诉人、被告、审判长、辩护律师分别简称为“公”“被”“审”“辩”。
例(1):
公:被告人周某,现在公诉人依法对你进行询问,你应该如实回答。
被:是。
例(2):
审:警察到达现场后,你为什么不下车,请直接回答。
被:我只是想要把事情说清楚,然后自己主动下车的。
例(1)中,公诉人以陈述语气开启话题,除具有引出话题的作用外,还有劝说或威胁被告人积极配合工作的作用,如“依法”“应该”等词汇,目的是从被告人口中得知事实真相,便于审判长就案件事实,作出公平、适切的判断。例(2)中,审判长运用“请直接回答”的语气开启话题的同时,也控制了话题的发展方向,被告人只能被动回答问题。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得知,公诉人和审判长在庭审话语中处于主导地位,而被告人处于从属地位。
疑问语气目的是寻求新信息,一般疑问句目的是对当前信息加以肯定或否定,而特殊疑问句的目的则是获取新信息。
例(3):
公:案发时你做了哪些事情?
被:我冲进加油站,让加油站工作人员为我报警。
公:你抢过加油枪没?
被:不是抢过来,是拿着加油枪觉得自己更安全。
公:为什么你拿着加油枪觉得自己更安全?
被:我冲进加油站那刻,加油枪离我最近,我寻求一种保护。
公:打火机什么时候拿出的?
被:当时我头脑不清醒,这些记不清了。
公:记不清了?
被:对。
例(3)中尽管互动双方的问答次数相当,但双方运用了不同的语气。公诉人以特殊疑问语气开启对话,目的在于索取新信息,之后一连串的疑问句,是对得知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确认,且在互动会话中,公诉人一直处于主控地位。换言之,公诉人在互动话语中限制了被告人答话的内容和方式。如公诉人询问被告人拿油抢的原因后,立即终止话题,转换到新的话题“什么时候拿出打火机”,显而易见会话内容完全由公诉人控制。其次,当公诉人不确定被告人的回答信息是否真实时,会选择重复提问以确认信息的真实性,如被告人回答“这些问题记不清了”,公诉人再次提问“记不清了”。再者,公诉人在质询过程中用“抢”这个词,而被告人回答时用“拿”,两者有本质区别,“抢”是性质恶劣行为,“拿”是中性词,词的运用对审判长评判被告人的行为至关重要,双方用词将引起审判长的深思,影响裁判结果,因此,在庭审调查阶段运用不同的语气,目的在于增强修辞效果,以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
(二)介入系统在庭审话语中的人际功能体现
马丁指出评价理论系统有三个子系统组成,即介入、态度、层次。介入语步是指在互动交际中,语步不按照言语交换发问者所期待的回应进行,而是回应者以重复、疑问、否定或避而不答的方式予以回答,以达到其确认、澄清、拒绝或逃避的目的。[6]
例(4):
公:你动过加油枪的扳机吗?
被:当时头脑不清醒,记不清了。
例(5):
公:你有没有对现场工作人员或警察说过,如果不赶快处理好这个事情,你就要点燃油抢。
被:没有,我说把事情说清楚后,会跟你们走的。
例(6):
公:你之前在公安机关的交代都属实吗?
被:我当时头脑不清醒。
公:意思就是,在派出所的交代是正确的,对吗?
被:对,反正就是头脑不清醒。
在例(4)中,被告人用“头脑不清楚,记不清楚”等词汇回复公诉人的询问,因没有确凿的证据支撑公诉人论证的合理性,被告人回复达到逃避目的。在例(5)中,被告人用“没有”这个词汇否认自己扬言要点燃加油枪,意图澄清自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且运用“会跟你们走”表明自己态度诚恳,主动认错。在例(6)中,被告人依然用“头脑不清醒”对公诉人的问题采用避而不答的策略,最终目的通过人际策略希望得到从轻处罚。
例(7):
辩:在打工中有没有和人发生纠纷?
被:没有赚到钱就回来了,在工作上有一些小纠纷。
辩:和你发生激烈冲突的人,有说过“要找你算账”之类的话吗?
被:有。
辩:你到成都后,这样的联系还有吗?
被:和那边老板通过电话。
例(8):
辩:你与工作人员是否有过纠纷或者矛盾?
被:没有。
辩:在整个过程中你有没有机会按打火机?
被:有。
辩:那你有没有按打火机呢?
被:没有。
辩:我想确认一下,你是否有一次按过?
被:从来没有按过。
辩:那你有没有想过按打火机?
被:没有想过。
辩:如果工作人员不报警,你想过按打火机吗?
被:不会。
例(9):
辩:当警察到达后,你自己主动下车,还是被制服?
被:自己主动下车。
辩:你吸食毒品后,是否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被:虽然觉得有人追杀我,不可能拿自己和群众的生命开玩笑,做出过激行为。
辩:你对当天行为感到后悔吗?
被:相当的后悔。
在例(7)中,辩护律师询问被告人是否与他人有纠纷,且与之有冲突的人是否说过“要找被告人算账”,被告人的回答是肯定的,照应了之前被告人怀疑被人追杀,请求帮助。在例(8)中,辩护律师重复询问被告人是否有机会按动扳机以及他是否想过按动,被告人肯定自己不会伤害无辜,间接论证被告人不存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动机,只是心理崩溃,头脑不清醒状态下的错误行为。在例(9)中,辩护律师从被告人的态度入手,通过“自己主动下车”,肯定“自己不会做过激行为”,“相当后悔”等词汇表达此刻被告人悔过之意,以便达到说服审判长从轻处罚的目的。
三、结语
本文在分析庭审话语的人际元功能的过程中,发现庭审中互动双方地位不平等,导致庭审话语人际意义的实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语气和介入两个系统分析庭审话语,揭示互动双方社会角色的同时,以期对今后庭审中各自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廖美珍.法庭问话及其互动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50-51.
[2][3][4]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5-135.115-135.115-135.
[5]李诗芳.法庭话语的人际意义[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6]于梅欣.辩护律师人际策略研究——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J].当代外语研究,2015,(6):17-22.
【责任编辑:周 丹】
2016-07-10
陈艳华(1989-),女,河南鹤壁人,主要从事商务英语与教学研究。
H314
A
1673-7725(2016)09-017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