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渔洋唐诗选本研究述略
2016-03-17刘宝强
刘 宝 强
(六盘水师范学院 中文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4)
王渔洋唐诗选本研究述略
刘 宝 强
(六盘水师范学院 中文系,贵州 六盘水 553004)
摘要:王渔洋是清代康熙年间的“诗坛圭臬”,在乾隆年又获得追谥“文简”的殊荣,其学术影响极其广泛。王渔洋一生共编纂了四部唐诗选本,现存的有《十种唐诗选》《唐贤三昧集》及《唐人万首绝句选》三部(《神韵集》已佚)。王渔洋这三部唐诗选本各具特色,在整个唐诗选学上具有重要地位,故而学界有必要对这三部唐诗选本作初步的了解与探寻,这对研究清代大家王渔洋的诗学体系有重要意义,对整个古代唐诗选学的研究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王渔洋;唐诗选本;《十种唐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
王渔洋(原名王士禛)作为清初康熙年间的“诗坛圭臬”,其编、选、删及评价之诗歌选本为数并不少,有《感旧集》《神韵集》《二家诗选》《古诗选》等,但渔洋本人最为重视的还是对唐人诗作的编纂,从早年《神韵集》到中年《十种唐诗选》《唐贤三昧集》再到晚年的《唐人万首绝句选》,渔洋从壮至老均有唐诗选本的佳作面世。学术界近几十年在王渔洋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绩,2014年8月在山东淄博召开了全国王渔洋学术研讨会,参会学者100余人,显示出学界对该领域研究的重视。但美中不足的是:截至目前,学界对王渔洋唐诗选本方面的研究与关注并不多,除《唐贤三昧集》这部唐诗选本多涉“神韵”而有一些研究成果之外,其他唐诗选本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目前据本人在中国知网和读秀学术搜索能够查到的当代关于《唐贤三昧集》的著作只有广文书局1968年出版的《唐贤三昧集笺注》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张明非《唐贤三昧集译注》,还有一些著作的章节中也有该选本的一些研究,但专门性质的研究论文目前则不足十篇;而《唐人万首绝句选》在当代只有李永翔做过校注,没有专门性质的研究论文;《十种唐诗选》在当代还没有专门性的研究专著与论文。,这就造成了王渔洋诗学研究上的一种不平衡。
唐代人自己编纂的唐诗选本,据专家不完全估计有20种以上。但由于印刷刊行等方面的原因,流传下来并在今世还存有的唐人唐诗选本只有10种。1958年出版的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的《中国唐诗选集》收录了这10种唐人唐诗选本,分别是:(1)佚名的《唐写本唐人选唐诗》,该选本采用版本为敦煌石室发现的唐人写本残卷。(2)芮挺章《国秀集》。(3)殷璠《河岳英灵集》,芮挺章、殷璠两选本采用版本均为《四部丛刊》影印明刻本。(4)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该选本采用版本为《四部丛刊》影印秀水沈氏藏明翻宋刻本。(5)令狐楚《御览诗》。(6)佚名《搜玉小集》,《御览诗》和《搜玉小集》采用的版本均为汲古阁本。(7)元结《箧中集》,该选本采用版本为《随庵丛书》影刻宋代尹家书籍铺刊本。(8)姚合《极玄集》,该选本采用版本为元代至元刊本。(9)韦庄《又玄集》,该选本采用版本为古典文学出版社影印日本江户昌平坂学问所官版本。(10)韦谷《才调集》,该选本采用的版本为《四部丛刊》影印述古堂钞本。这十种唐诗选本编选情况也并不一致,有的是随意性小范围的筛选,有的是大范围的较为正式全面的筛选,且它们编选印刷刊行的时间各不相同,反映出来的唐代诗人诗作的准确性也非常有限。而唐代之后,尤其是明清两朝,出现了大量的唐诗选本,对唐以后各朝唐诗选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很有必要。
孙琴安先生在《唐诗选本提要》一著中虽列民国前唐诗选本有660种(唐与五代41种,宋32种,金元12种,明213种,清362种),但实际保留下来的清代唐诗选本也就120种左右,王渔洋唐诗选本在这120多种现存的清代唐诗选本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渔洋一生编纂的唐诗选本严格划分应有两类:一类是渔洋对前人已作的唐诗选集进行的删选,《十种唐诗选》与《唐人万首绝句选》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渔洋自己对唐代诗人诗作进行的编选,《神韵集》与《唐贤三昧集》属于这一类。由于“王士禛《神韵集》已无版本传世,现存的《唐人七律神韵集》也不是王士禛所选”[1],故研究王渔洋唐诗选本主要是渔洋《十种唐诗选》《唐贤三昧集》《唐人万首绝句选》这三部现存的专门性唐诗选本,不包括现存的伪本《神韵集》。
《十种唐诗选》是王士禛据前人唐诗选本(主要是唐人唐诗选本)删纂而成的一部综合性唐诗选本。《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四载:“《十种唐诗选十七卷》(山东巡抚采进本),国朝王士禛编。取唐人总集八家及摘宋姚铉《唐文粹》所载诸诗,各为删汰。凡《国秀集》一卷……附以士祯所选《唐贤三昧集》,共为十种。”[2]5332四库馆臣们在此主观地认为:《唐贤三昧集》附于《十种唐诗选》之后,也为《十种唐诗选》的一种,这其实是一种错讹。从《十种唐诗选》的目录不难看出,该选本是王渔洋取八家唐诗选本*此处八家唐诗选本是指:殷璠《河岳英灵集》、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芮挺章《国秀集》、元结《箧中集》、无名氏《搜玉集》、令狐楚《御览诗集》、姚合《极玄集》、韦庄《又玄集》。不包括唐代佚名《唐写本唐人选唐诗》,因为该选本是在解放后才在敦煌石室发现的。及(后蜀)韦谷《才调集》、(宋)姚铉《唐文粹》所载诸诗删汰而成的综合性唐诗选本。它包括的内容有:《国秀集选》(一卷),《河岳英灵集选》(一卷),《中兴间气集选》(一卷),《箧中集选》(一卷),《搜玉集选》(一卷),《御览诗集选》(一卷),《极玄集选》(一卷),《又玄集选》(一卷),《才调集选》(上、中、下三卷),《唐文粹诗选》(六卷)。《十种唐诗选》在此处明确不包括《唐贤三昧集》。《十种唐诗选》其实是王士禛在清代最有影响的诗歌选本,而非当今学界认为的最能体现士禛“神韵说”的《唐贤三昧集》。《渔洋山人自撰年谱》记载王士禛于康熙二十六年“取唐人殷璠、高仲武……通为《唐诗十选》,属门人盛珍示、王我建较刊”[3]5089,到康熙四十七年,便已出现了“《十种唐诗选》风行天下,供不应求。门人郎廷槐请公校正,入补遗一篇,重刊之”[4]546的现象,然而引以为憾的是:当代学界以《十种唐诗选》为专题的学术著作与论文目前还未出现。为何在清康熙时期就如此具有影响的《十种唐诗选》,到后来反而被忽略,学界也越来越忽视对其进行研究了呢?究其原因可能不能不提到四库馆臣们。
从事版本学的研究者都知道:《四库全书》的底本大致有六个来源:一是内府本;二是赞撰本;三是各省采进本;四是私人进献本;五是通行本;六是《永乐大典》本。馆臣们将这些书分应刻、应抄、应存三类。应刻之书是馆臣们认为最好的著作,馆臣们将此类著作抄入《四库全书》,还另行刻印,以广流传。应抄之书是馆臣们认为合格的著作,馆臣们认为这类著作可抄入《四库全书》。而应存之书则是馆臣们认为不合格或较差的著作,这类著作不能抄入《四库全书》,但作为古籍文献又不便舍弃,因而在《四库全书总目》中列入存目,仅存其名。四库馆臣将王渔洋编选的《十种唐诗选》一著归入《四库全书存目》一类,视其为不合格之作。目前学界也受到了四库馆臣这种看法的影响,对该选本缺乏关注,取得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四库馆臣们视该选为不合格之作的看法存在偏颇,因为他们也并未深入研究过《十种唐诗选》。除了四库馆臣们的偏颇看法,另一个原因在于:《十种唐诗选》内容包括十个唐诗选本,内容繁复驳杂,在研究时要做大量细致而烦琐的工作,没有精深钻研不足以窥其一角,且目前尚无学者对该选本进行过详细研究,除了原始文献本身可供借鉴外少有研究成果可供参考,这也使研究难度增大,部分学者会望而却步。但该选本的意义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否则不会在问世时便风行天下。因而有必要克服阻力、深入发掘,对该选本给予足够的重视与研究,目前可供研究的留存得较为完整的版本是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的康熙三十一年印行的《十种唐诗选》。
《唐贤三昧集》是与《十种唐诗选》几乎同时问世的另一部唐诗选本。《十种唐诗选》的编纂始于康熙二十六年,而《唐贤三昧集》的编选完成于康熙二十七年。《十种唐诗选》是对其他人唐诗选本的一种删纂,而《唐贤三昧集》则是对盛唐诗人诗作进行的选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云:“《唐贤三昧集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皆录盛唐之作,名曰《三昧》,取佛经自在义也。诗自太仓历下以雄浑博丽为主,其失也肤;公安、竟陵以清新幽渺为宗,其失也诡。学者两途并穷,不得不折而入宋,其弊也滞而不灵,直而好尽,语录、史论,皆可成篇,于是士祯等重申严羽之说,独主神韵以矫之。盖亦救弊补偏,各明一义。其后风流相尚,光景流连,赵执信等遂复操二冯旧法,起而相争。所作《谈龙录》,排诋是书不遗余力。其论虽非无见,然两说相济,其理乃全;殊途同归,未容偏废。今仍并录存之,以除门户之见。又阎若璩《潜邱札记》有与赵执信书,诋此集所录。如张旭四绝句本宋蔡襄诗而误收。又诋其祖咏诗误以京水为泾水;孟浩然诗误以涔阳为浔阳;王维诗误以御亭为卸亭、蔡洲为蔡州;高适《燕歌行》误以渝关为榆关。全不讲于地理之学。引据精详,皆切中其病。然士祯自品诗格,原不精于考证。若璩所云,不必为是集讳,亦不必为是集病也。”[2]5205四库馆臣这段话表明:《唐贤三昧集》为三卷,选录的是盛唐诗人之诗(该选本中录盛唐王维、储光羲、孟浩然、刘眘虚、常建等四十余人诗四百余首,但未选录李白、杜甫二人诗),王士禛编选该选本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早年自己与兄王士禄合撰的《神韵集》已经为人篡改,面目全非,于是打算再编订一部唐诗选本宣扬其诗学主张。该选本主要是重申严羽之说,独主神韵。赵执信《谈龙录》操冯舒、冯班旧法排诋该选本,阎若璩《潜邱札记》也从考证上排诋该选本,认为王士禛完全不讲地理之学。而四库馆臣对待士禛该选本的态度更为宽和,四库馆臣们认为:赵执信与王士禛两种诗学理论互相补充后才更加完善,王士禛《唐贤三昧集》自品诗格,本不精于考证,因此,该选本不太讲求地理之学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似乎不应看作该选本的缺陷。
当代学界对《唐贤三昧集》进行全面性研究并不多,原因主要有二点:一是该选本本身规模不大,全书仅收录40余人440余首诗作。二是该选本成书于清代前期,学界一贯的崇古倾向会使学者误认为该选本不如唐宋时期出现的唐诗选本价值高。因此该选本的研究成果有时仅作为个案出现在以王士禛诗学观研究或清朝整个时代的唐诗选本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作品的部分章节中。如黄河《王士禛与清初诗歌思想》一书将“《唐贤三昧集》中的典范意义”作为第五章第三节来介绍,而贺严《清代唐诗选本研究》将“《唐贤三昧集》与神韵诗学的成熟”归入“清代的唐诗选本与诗学思潮”这一章,作为“王士禛的唐诗选与其神韵诗学”一节中的一部分来阐述。其他专门以《唐贤三昧集》整本选集为题的学术论文仅有2000年《唐代文学研究》(第九辑)上的《〈唐贤三昧集〉与王渔洋诗学》(蒋寅)、2001年《文学遗产》上的《〈唐贤三昧集〉与诗、禅的分合关系》(张寅彭)、2004年《北方论丛》上的《论〈唐贤三昧集〉中的孟浩然诗》(董运庭)、2006年《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上的《盛世选本的盛世形态——〈河岳英灵集〉、〈唐贤三昧集〉二选本之共性研究》(王志清)、2007年《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上的《从〈五言古诗选〉到〈唐贤三昧集〉——谈王士禛“神韵说”》(景献力)、2011年《科技风》上的《王士禛〈唐贤三昧集〉中的清远之音》(毛文静)等六篇。2011年毛文静还完成了硕士论文《唐贤三昧集》研究。由上可知,学界对该选本的研究相对王士禛其他唐诗选本来说更为重视,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有许多角度与方法可对该选本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唐人万首绝句选》是王士禛古稀年被罢官之后所删纂的唐诗选本,该选本选录的都是唐代诗人的五七言绝句。包括五言绝句两卷,收录了从初唐王勃至晚唐安邑坊共100位诗人227首诗作;七言绝句五卷,收录了从初唐杜审言至晚唐无名氏共164位诗人诗作668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九十云:“《唐人万首绝句选七卷》(内府藏本),国朝王士祯编。洪迈《唐人万首绝句》,务求盈数,踳驳至多。宋仓部郎中福清林清之直父钞取其佳者,得七言一千二百八十首,五言一百五十六首,六言十五首,勒为四卷,名曰《唐绝句选》,见于陈振孙《书录解题》。盖十分之中,汰其八分有奇。然其书不传,无由知其善否。士祯此编,删存八百九十五首,作者二百六十四人,更十分而取其一矣。其书成于康熙戊子,距士祯之没仅三年,最为晚出。又当田居闲暇之时,得以从容校理,故较他选为精审。然其序谓以当唐乐府,则不尽然。乐府主声不主词,其采诗入乐,亦不专取绝句。士祯此书,实选词而非选声,无庸务为高论也。”[2] 5205-5206四库馆臣在这段内容中表明:宋人洪迈《唐人万首绝句》为达到收集唐人绝句万首数量的目的,出现了充数及其他一些问题。南宋藏书家陈振孙在其《直斋书录解题》中提到宋人林清之(字直父)抄取洪迈《唐人万首绝句》中的好诗编为《唐绝句选》,该选共四卷,该本收七言绝句1280首,五言绝句156首,六言绝句15首,可惜该书已佚,故我们无法判断其好坏。学界通常遵循四库馆臣的看法认为《唐人万首绝句选》保留了诗歌895首,诗人264人。《唐人万首绝句选》在康熙戊子年(1708)成书,是王渔洋编纂的最晚的一部唐诗选本,也是渔洋最后一部诗歌选本。此时又是王渔洋罢官后田居闲空之时,他有时间从容校对整理,因此该选本比渔洋其他选本更为精密审慎。虽然渔洋《唐人万首绝句选》被抄入四库全书,四库馆臣也认为该选成就很高,给予它“较他选为精审”的评价,但这部选本并未得到学界应有的重视。当前学界对宋人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已有一些研究成果,而渔洋《唐人万首绝句选》的研究却很稀少,除了李永翔先生曾对该书做过简单的校注之外,以渔洋《唐人万首绝句选》整部选本为研究论题的学术著作与论文目前还未出现。原因应有几点:一是选本本身规模不大。一般研究者比较容易关注大部头选本,倾向于大题小做,因为大题可写内容多,当然其弊端是无法做到深入。二是该选本是专门的绝句选本。部分研究者倾向于研究收录各种类型诗作的综合性选本,对绝句选本并无太多专门的研究心得,研究难度较大。三是该选本成书于康熙戊子年(1708),与唐宋选诗家选本相较距当今年代并不遥远,部分学者会误以其历史不长而贬低其研究价值,对该选本少予关注。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在于:由于该选本缺少研究成果,除了文献本身,并无太多其他研究资料可直接借鉴,故需要研究者下工夫钻研大量相关的原始文献,方能有所理解与顿悟。当今浮躁的学术心态,使部分学者即使有心也无精力沉下心去钻研文献,做此繁难工作。然而,该选本对于观照与理解王渔洋整个诗学有重要意义,故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
毋庸讳言,王渔洋唐诗选本存有或多或少的不足,本人的多篇论文已经进行过详细的分析,此处不赘。但这几部唐诗选本带给学界的正面价值才是最主要的,我们应以辩证的观点去看待渔洋唐诗选本。王渔洋唐诗选本作为清代“诗坛圭臬”带给我们的宝贵文学遗产,在诗学领域乃至整个文学领域都将永远闪烁着耀目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刘宝强.《唐人七律神韵集》为伪托之作——兼王渔洋《神韵集》浅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1):43-46.
[2]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3] [清]王士禛.渔洋山人自撰年谱(卷下)[M].济南:齐鲁书社,2007.
[4] 蒋寅.王渔洋事迹征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王萍】
Research Summary of Wang Yuyang’s Tang Poetry Anthology
LIU Bao-qiang
(Chinese Department, Liupanshui Normal College, Liupanshui 553004, China)
Abstract:Wang Yuyang (formerly known as Wang Shizhen)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oets of Kangxi period in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Qianlong years he was the posthumous titled as Wenjian for his academic influence. Wang Yuyang compiled the four books about anthology of Tang poems, and the existing books include Selection of Ten Kinds of Tang Poems, Collection of Samadhi Poetry and Ten Thousand Quatrains of Tang Dynasty, (Selected Works of Romantic Charm is lost). Wang’s three books about anthology of Tang poem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ntire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so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and exploration about his books,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of Qing dynasty poetic system as well as for the study of the Tang poetry’s anthology.
Key words:Wang Yuyang; anthology of Tang poems; Selection of Ten Kinds of Tang Poems; Collection of Samadhi Poetry; Ten Thousand Quatrains of Tang Dynasty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5128(2016)07-0072-04
收稿日期:2015-09-10
基金项目: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城王氏家族文学研究(15GZYB64);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王渔洋及清代唐诗选本编纂研究(14QN024);六盘水师范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清代文人事迹与创作编修考证(LPSSYKYJJ201405)
作者简介:刘宝强(1980—),男,湖北咸宁人,六盘水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古代文论、唐宋元明清文学与王渔洋研究。
【语言文化与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