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日月崇拜
2016-03-17白芳
白 芳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文史论苑】
先秦时期的日月崇拜
白 芳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人传统宇宙观乃至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先民们的生活与日月等天象紧密相关。日月星辰都得到了古人虔诚的祭祀和礼拜,人们在生活中寻求日、月的庇佑与启示,也依此建立了一套认识天上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方式。传之后世,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意象,是我们了解先秦历史的重要内容。
先秦;日;月;祭祀
中国人对浩瀚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灿烂悠久的文明历程中,我们曾经认为“天圆地方,吾国居于中央”,我们也曾幻想出一个拥有类似人间社会法度的天庭世界,这些构成了我们民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信仰。其中日月最为常见,也最主要。
一、日
远古时期的日神信仰,有许多种表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十日”的传说,由此演绎出了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神话。远古时我国西方领土曾经干灼难耐,遂由此传闻:西方有十日。说法大致分为两种,即“十日代出”和“十日并出”。《楚辞》中说:“十日代出,流金铄石。”《竹书纪年》记载:“胤甲居于河西,天有妖孽,十日并出。”
商代的日神崇拜极盛,这与商朝的族源崇拜紧密相关。据《山海经》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商代贵族认为代代相传的商王室贵族均是十日之子,商王的众日之父即殷人高祖帝喾,这是殷商贵族的至上神。帝喾妻羲和、常羲则分别为日月之母,甲骨文材料中也有记载:
壬申卜,贞,侑于东母西母,若。①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14335条。
贞,于西母酒豕。②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第14345条。
殷商时期人们认为日神可以预示灾祸与福祉,并向日神祷告求祈,也将天象与日相联系。甲骨文中记载颇多:
癸巳卜,争贞,日若兹敏,惟年祸。三月。
壬午卜,宾贞,御禽于日。③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第9560条。
丙戌卜,口贞裸日于南……告……④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第12742条。
贞,于日登,王受左(佐)。⑤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第30987条。
既然有信仰就有祭祀,在祭祀的方式和祭祀时节的选择上,都格外考究。《小屯南地甲骨》中辛康丁时期的一组卜辞就记录了观察日出及其有关祭祀的活动,在祭祀方式上,卜问对日神是进行焚牲祭,或沉牲祭;是飨祭五牢,还是飨祭十牢。关于祭祀的时节,二分二至日就格外重要,彼时被称为“出日”“入日”和“至日”,相关记载列举如下:
戊戌卜,内,呼雀于出日于入日。①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第6572条。
乙西卜,侑出日入日。
辛未又于出日。兹不用。②郭沫若主编:《甲骨文合集》,第33006条。
癸未贞,甲申酒出入日,岁三牛。兹用。癸未贞,其卯出入日,岁三牛。兹用;出入日,岁卯……不用。③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小屯南地甲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890条。
甲午卜,贞:又出入日。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小屯南地甲骨》,第1116条。
祭祀的礼节更是因为重要而相当隆重繁复。正所谓“日有食之礼,有救日之法,于是瞽人乐官进鼓而击之,啬夫驰骋而取币以礼天神,庶人奔走供救日食之百役”。在出日、入日时节也有其特殊的祭祀礼节。《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寅宾出日……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分命和仲,宅西曰谷,寅饯纳日……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后期,周人的祭祀,即所谓“天子大采朝日”,按礼记的记载,需“祭日于东,祭月于西”,又“周人祭日,以朝及暗”。
这其中表现的已不仅是祭祀礼节,也有先民对地球运动的观察,代表着早期先人对光明的崇拜和对宇宙运行的简单观测,“观象授时”即是如此。
二、月
月虽然在后来的历史中成为中华民族极具代表性和感召力的意象,但在先秦时期,关于月的记载则相对较少。
原始社会时期,夜幕降临后的世界充满神秘感。明月可以驱赶黑暗,给人抚慰。所以,先人就将月亮当作是在暗夜中带来光明的天神。《尚书·尧典》中就记载了先民对月神的祭拜:
“肆类于上帝,?于六宗,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既月,乃日觐四岳群牧,班瑞于群后。”
之后,关于月的崇拜与神话联系越发紧密。
大概从周开始,人们在除了季节变化时,同时祭祀日神、月神外,还专门在秋天拜月神,这就是《山堂肆考》中所说的“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周以后,月神的性别也逐渐被确定为女性,这大概与中国人传统的阴阳观念相符合。《礼记》中记载:“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内外,以端其位。”《山海经》中记载:“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这说明,最迟在春秋时期,月已被定位为女性。战国时期又出现了嫦娥奔月的传说,《淮南子》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以奔月。”此后的神话传说中,嫦娥也成为广寒宫的主人。
虽然关于月的记载相对较少,但关于月的传说则世代相传,并且深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学作品、艺术传说中,成为思乡思归的重要意象。
三、结语
日月作为先民认识中的神癨,影响着先秦时期的历史发展,对它们的记载成为商周先民活动的佐证,并植根于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中。先民也依托对日月天象的认识,建立了一套认识天上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方式,成为后世了解先秦时期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
【责任编辑:王 崇】
K879.4
A
1673-7725(2016)08-0219-02
2016-06-05
白芳(1995-),女,甘肃兰州人,主要从事历史研究。